㈠ 孟庆云的荣誉称号
在第二届中国经济人物征评活动中被授予“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荣誉称号。孟庆云曾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个人” 、“拔尖人才”、“先进工作者” 、“十大杰出人物”、“优秀知识分子”、 “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称号,并多次被授予“科学技术创新标兵”、“科技进步奖”。
2002年5月被人民日报聘为人民日报时代潮周刊理事,同期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长期研究员。
2002年12月被中华中西医临床医学会聘任为中华中西医临床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2月被河北省发明协会聘为理事。
2003年3月被廊坊市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并颁发“廊坊市劳动模范荣誉纪念证书”;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聘为学术委员会社会事业学学部委员。
2003年7月被廊坊市卫生局评为“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并授予勋章。
2003年8月被中华名医协会聘为《中华名医》理事。
2003年孟庆云院长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奖。
2004年被推举为中华中西医临床医学会副会长。
2004年11月被邀请为医疗卫生专家(学者)入选大型画册《中国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并被聘为编委会编委。
2004年中国当代医疗网络专家专著《独步医林》全国发行。
2005年3月被廊坊市卫生局评为“2004年度中医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005年5月被中国信誉论坛组委会评为医疗卫生行业理事。
2005年11月被聘为第二届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民间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5年11月被聘为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民间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2005年,孟院长获得“县长特别奖”,所得奖金并没有个人收取,而是作为建院资金捐献给国家。
2006年被聘为中国民间中医药开发协会名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2006年1月被廊坊市卫生局授予“百家医务工作者”称号。
2006年3月被廊坊市人事局、廊坊市卫生局授予“十五”期间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工作者。
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奖。
2008年被《中国贸易报》评为“全国十大创新先锋人物”。
2009年6月13日被评为“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
2009年6月24日被广东省中医院聘为主任导师。
2009年11月8日被湖北省咸宁市中医院聘为名誉院长。
2009年11月12日被授予联合国第二十一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荣誉称号。
2010年被评为第十届《中国骄傲》“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人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摄制百集电视系列片《中国医药》——该片全面系统的展示了中国医药的伟大历史成就和当代最新成果,孟庆云教授首创的用穴位注射药物治疗气管炎哮喘的方法,攻克了被旧社会称为五大顽疾的“气症”,
2008年北京孟庆云哮喘病医学研究院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孟氏中西医三法合一治疗支气管哮喘”项目被列入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推广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09年他又成立了湖北省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心,把福音惠及大江南北。如今孟庆云院长应邀加盟北京大型物资运输公司医院(原丰台区三路居医院)和解放军66055部队医院成立哮喘专科接诊全国的哮喘病患者。
㈡ 社会实践活动急用~急求一个关于主题为“探索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的标题。。
技“千军万马”民间发明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2011-5-9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叶涛 我要评论(0)
-
本报记者 叶涛报道
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上,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朱丽兰指出,创新不是科技人员的“专利”,普通群众的创新能量很大,有些民间发明成果与国家正规科研单位的成果相比毫不逊色。发明创新大赛这个“星光大道”不仅是造几个科技明星,而是要培育科技的千军万马,创造一种生活方式。
朱丽兰的这番话是对民间科技的极大肯定,也是为我国民间发明创新“正名”,表明大力推动民间发明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现实中,众多民间发明人备受各种难题困扰:缺乏资金与政策支持,发明致贫问题突出;科技服务机构容易出现资源向企业倾斜现象,个体发明人难以获得平等待遇……常常是有很多很好的构思与创意却不为公众所认识,将其产业化推向市场更是步履艰难。
民间发明人生存现状堪忧
我国的民间科技研究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庞大群体,数量在百万以上,他们对我国科技事业进步贡献良多。而且,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我国民间科技队伍将会继续扩大。
然而,目前全国民间发明人的生存现状整体堪忧,创新发明没能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鹿大汉表示:“我国非职务发明人普遍处境艰难。无论是从成果转化情况还是生活状况来看,我国很多非职务发明人都属于弱势群体,普遍处境艰难。”
在重庆,数千名民间发明人大多生活窘迫。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虽然手中掌握着专利技术,却过着清苦的日子,有的甚至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不少民间发明人申报材料时,交过来的审核费都是零钱,看着让人心酸。
在湖南省,近20年来登记专利5万多件,技术发明人中至少有6000人手头拮据,有4000人因从事发明而负债累累。
在深圳,很多民间发明人拥有发明、专利一大堆,却每每因为资金缺口、社会关系缺乏等问题,发明成果难以得到转化,手握数项发明却没能带头致富,很多人因为急于将发明变成产品而屡屡上当受骗。
“民间发明人普遍贫困,已经成为阻碍创新发展的消极因素。”湖北省创新研究会会长袁伯伟表示。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对民间科技发展日益重视,民间发明的社会环境正得到不断地改善,民间发明人的生活处境也在逐渐好转。
成果转化率低成瓶颈
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凝聚了发明人辛勤的劳动,是发明人智慧的结晶。我国民间发明人大多在各自的领域内经年累月埋头搞研发,直到给自己的专利找“婆家”时才发现困难重重。
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指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的差距甚远。她认为,应尽快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分担、收益分配和资金扶持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
谈到制约民间发明人成果转化的因素时,中国民间科技发明产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海峰认为,追根究底原因有3个,一是科技成果评价“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缺乏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转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环境不完善;二是资金难以筹措,成果难以转化,民间发明中介机构艰难求存;三是发明成果难以成功转化,难以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张海峰表示,一项专利要想产业化,必须要在资金、技术、市场、生产管理等客观条件具备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实施。很多发明人都在抱怨自己有了创新、有了发明却无法将成果转化,总是在强调成果转化融资难、推广难、缺少政府支持等社会环境,很少从自身找原因。“作为发明人要主动争取与企业挂钩,和有关方面联系实施成果中试,为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奠定基础。”
张海峰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一是深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改革,将科技成果转化业绩作为评价开发类科技人员的重要内容,保证从事技术开发与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具有同等学术待遇;二是加强财政金融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健全风险投资体制,完善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税收优惠和贴息贷款政策;三是尽快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分担、收益分配和资金扶持等事项做出明确政策规定;四是加大媒体宣传报道力度,设立让发明人施展才华的推广平台和信得过的联络中介。
政策扶持营造创新氛围
民间科技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有些发明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是能够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用性很强,比如“电蚊拍”、“不用缝的小纽扣”等,这是民间科技的一个优势。
张海峰认为,民间科技作为主流科技的重要补充,应该多给予支持、保护和理解,尽量为发明人提供各种条件。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民众一起努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民间科技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政府一直鼓励、支持公民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国家知识产权局湖南省代办处彭书明介绍说,国家规定申请费、发明审查费和授权以后3年的年费减缓比例为职务发明70%,非职务发明85%;发明维持费和复审的减缓比例为职务发明60%,非职务发明80%。“这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民间科技研究者的一种扶助。”
在地方,深圳市政府的支持态度十分鲜明。去年深圳高交会新设立了个人技术创新展区,免费为民间的发明专利以及创新性非共识项目提供发布、展示及寻求合作的平台。深圳市科技信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最近将出台有关支持民间科技发展的具体措施,今年将拿出500万元经费支持非共识项目。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对民间发明人在推进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在生产实践和人民生活当中,实用技术发明都不可小视,实用技术大有可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发明创造积极性,蕴藏着大批发明人才,他们是科技发展最坚实的基础,他们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广大发明人大多身在基层,生活在群众之中,活跃于各行各业的生产实践之中,最了解群众对发明的需求,最能集成群众关于发明的智慧。
北京发明协会副秘书长钟之绚表示,“十二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科技意识、重视民间科技的地位与作用有利于构建创新型国家的群众基础,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热爱发明”的创新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全民科技素养。同时,良好的市场、政策、意识环境还能拉近民间发明与市场、消费者的距离,让这些发明创造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㈢ 发明家有哪些,发明了什么
1、毕升——活字印刷术。
毕升(约971-1051)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2、蔡伦——造纸术。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3、沈括——(宋朝)发现用细丝系在磁针的中央(指南针)。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4、张衡——(78-139)浑天仪、地动仪。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5、诸葛亮——(三国)馒头、木牛流马、孔明灯。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㈣ 三九蛋白肽口服液和研发人邹远东分别获得哪些国内,国际荣誉
邹远东,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我国著名酶法多肽科学家、发明家。他被人称为是集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科普作家四位一体的"时代英雄"。他先后申报了49项酶法多肽系列发明专利,其中11项实现了成果转化。他是"中国专利十佳"发明人、中国"发明创业奖"获得者、湖北省优秀企业家、第十届湖北经济十大风云人物。国际有:邹远东获得英国“最佳发明者奖”。三九蛋白肽也获得了无数国内国际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