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比萨饼是谁发明的
比萨
①“比萨”是一种由特殊的饼底、乳酪、酱汁和馅料做成的具有意大利风味的食品,但其实这种食品已经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壁障,成为全球通行的名饮,受到各国消费者的喜爱。但这种美食究竟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却无从考究。如今,面对每天由遍及全球的“比萨专家”——必胜客餐厅里烤制的几百万个比萨,大家都自然地认为这是400年前意大利那不勒斯 的面包师傅首创的。
那么到底是谁发明了比萨呢?有人认为,比萨来源于中国:当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最喜欢吃一种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能够再次品尝,但却不会烤制。一个星期天,他同朋友们在家中聚会,其中一位是来自那不勒斯的厨师,马可·波罗灵机一动,把那位厨师叫到身边,“如此这般”地描绘起中国北方的香葱馅饼来。那位厨师也兴致勃勃地按马可·波罗所描绘的方法制作起来。但忙了半天,仍无法将馅料放入面团中。此时已快下午两点,大家已饥肠辘辘。于是马可·波罗提议就将馅料放在面饼上吃。大家吃后,都叫“好”。这位厨师回到那不勒斯后又做了几次,并配上了那不勒斯的乳酪和作料,不料大受食客们的欢迎,从此“比萨”就流传开了。
据统计,意大利总共有两万多家比萨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区就有1200家。大多数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个比萨,有些人几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论贫富,都习惯是将比萨折起来,拿在手上吃。这便成为现在鉴定比萨手工优劣的依据之一。比萨必须软硬适中,即使将其如“皮夹似的”折叠起来,外层也不会破裂。
目前,全球最为著名的比萨专卖连锁企业是1958年创办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必胜客。“红屋顶”是必胜客外观的显著标志。在遍布世界各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必胜客拥有12300多个分店,包括在中国的近40家分店,每天接待超过400万顾客,烤制170多万个比萨。
“比萨”饼的讲究
据了解,上等的比萨必须具备四个特质:新鲜饼皮、上等芝士、顶级比萨酱和新鲜的馅料。饼底一定要每天现做,面粉一般用春冬两季的甲级小麦研磨而成,这样做成的饼底才会外层香脆、内层松软。纯正乳酪是比萨的灵魂,正宗的比萨一般都选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钙质及低卡路里的莫扎里拉(Mozzarella)芝士。
制作过程:先将秤好的面粉加上自家绝密的配料和匀,在底盆上油,铺上一层由鲜美番茄混合纯天然香料密制成的风味浓郁的比萨酱料,再撒上柔软的100%甲级莫扎里拉乳酪,放上海鲜、意式香肠、加拿大腌肉、火腿、五香肉粒、蘑菇、青椒、菠萝等经过精心挑选的新鲜馅料,最后放进烤炉在260℃下烘烤5至7分钟。好了,一个美味的比萨出炉了,值得注意的一条是:出炉即食、风味最佳。比萨按大小一般分为三种尺寸:6寸(切成4块)、9寸(切成6块)、12寸(切成8块),按厚度分为厚薄两种。
比萨之所以被人们喜欢,除了它本身美味可口以外,还配有其他小食点缀。例如“必胜客”的比萨就配有奶香浓郁的鸡蓉蘑菇汤、风情香鸡翼、各式烤馅饺、油炸小薯格、自助沙拉吧等等。
②意大利中西部城市。临阿诺河,曾是利古里亚海岸港口,现已离海10公里,东距佛罗伦萨68公里。人口10.5万(1982)。工业有金属加工、机械、纺织、陶瓷、玻璃、化学、制糖等;还产大理石与雪花石膏雕刻品。铁路、公路枢纽。设有比萨大学(建于1343年)。多中世纪建筑艺术。著名的比萨斜塔(因奠基不慎,致塔身倾斜)高约55米,塔底直径15.24米,建于1174-1350年;现塔顶南倾已超出垂直平面5.3米,斜度为5°6′。还有罗马式大教堂、博物馆与图书馆等。旅游业发达。比尤特美国蒙大拿州西南部矿业城市。位于落基山区。人口3.7万(1980)。1864年发现金矿后始建。1882年改以采铜而大发展。附近有生产全美国铜产量8%的铜矿山,还产铅、锌、锰。夏季旅游地。比卡兹罗马尼亚东北部城镇。在比卡兹河和比斯特里察河汇流处。人口约1万(1983)。 1960年建有比卡兹水库和列宁水电站。铁路、公路通此。生产水泥和石棉制品。西郊有雄伟壮观的比卡兹岩溶峡谷。东喀尔巴阡山区的旅游中心。
Ⅱ 如何做老洛阳豆腐汤的葱油
老洛阳的早餐以汤为主,人人皆知,最常见的、最受欢迎的、最便宜的、最家常的是三汤一面:豆腐汤、丸子汤、面汤、大碗面,豆腐汤制作简单、快捷、便宜,就是自己在家做也很方便,特别是气温低,人感觉寒冷时,一碗热乎乎的豆腐汤,纳含了都少普通人的艰辛与欢乐。豆腐汤品种繁多,依个人口味、爱好不同,下料也不同,洛阳人说,喝豆腐汤可以一个星期不重样,喝汤要配各种饼馍(烧饼、油饼、烙馍),除了牛、羊、驴肉汤外,老洛阳人还是偏爱豆腐汤,它味鲜价廉,街头随处可见,是常见的过早。
豆腐汤的历史悠久,朱元璋佳话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是豆腐汤,豆腐因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堪比肉类,有“素肉”之美称,又有“黄金白玉汤”之美誉,鲜豆腐色泽莹白,如玉质洁净,而油炸过的豆腐色泽金黄,切成不规矩的条形。有文字记载“鲜豆腐方正,不破不损,夹一块入口粘牙即化,满口鲜香;而油炸豆腐则松软皮实,外紧内酥,又透着焦香味儿,金白两色,与小葱之嫩绿,辣椒之鲜红相得益彰。”
豆腐汤做法极为简单,没有复杂的配料,具体做法:锅内加高汤(肉、鸡、骨头熬汤都可),鲜豆腐、油炸豆腐下入锅里同煮,配些佐料,大火烧开,再以文火咕嘟,待开盖满屋皆香,撒上香葱末、芫荽、滴入麻油,用竹筷子轻轻一搅和,香味便直透天灵,引人谗言欲滴,特别是冬天里来上一口,犹如冬天沙漠里的一把火,熊熊燃烧我暖和。
豆腐的做法很多种,据史料记载:豆腐是炼丹家----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豆腐至今已是一个大家族,品种齐全、花样繁多,具有独特的风味,制作工艺简单,富含高蛋白、低脂肪,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生熟皆可、老少皆宜。根据资料介绍,附上几款豆腐汤的制作方法:
1)老洛阳豆腐汤
一锅热气腾腾的骨头汤坐在火上,一直在开滚,盛的时候,碗里放些白豆腐、炸豆腐,粉条、青菜、大葱,用热汤涮两下,然后装满大碗,佐料有姜汁、蒜末、芥末、胡椒粉,喜食辣的,还有红彤彤的辣椒油,盐和味精随意,看着就开胃,泡上一个烧饼,一顿早餐就解决了。
2)滋补爽口豆腐汤的做法
材料:豆腐若干、酱油、肉汤。
做法:将豆腐焯一下后捣碎,将碎豆腐和肉汤一起倒入锅中煮,加少量酱油调味。
3)白玉金银豆腐汤
原料:清汤70ml、香菇丝1/3朵,豆腐25克、小鸡丁块15克、花椰菜10克、蛋汁1/4个。
做法:清汤煮开后,倒入小鸡丁块、香菇丝煮熟,豆腐切丁倒入清汤中,加少许盐,酱油调味,勾芡煮成糊状,烫熟的花椰菜倒入豆腐里,淋上蛋汁,熄火、加盖,焖到蛋熟。
4)锅塔豆腐
材料:豆腐100克,鸡蛋15克、虾子6克、青蒜5克、鸡汤100克、香油、精盐各2克、味精1克、料酒3克、面粉10克、花生油400克。
做法:豆腐洗净沥干切成0.6厘米厚,3.3厘米见方的块,放入盘中加味精拌匀,再加面粉沾匀,青蒜择洗净切段。鸡蛋打匀后倒在豆腐上,将每片拖过蛋液的豆腐片放入八成热的油里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锅内油倒出,放入鸡汤、虾子精盐、料酒煮开后,放入豆腐片,用文火煮7分钟,至汤汁减少,加入味精、香油、撒上青蒜段即可。
提示:洛阳豆腐汤离不了姜汁,正宗的汤用的是黄姜,别的姜味道不正,大量用姜汁调味,再加以红油辣子。
附上洛阳豆腐汤部分店家地址(网上收集):
廛河区:大亮豆腐汤 位置:启明西路,叉车厂家属院门口东三米。此汤名气较大,
老城区:民主街(南街)闫记豆腐汤。
东大街:刘家豆腐汤 位置:东大街与民主街交叉口向东30米;
南大街:永乐豆腐汤 位置:农校街口路西 ;
西关:张老二豆腐汤 位置:三通巷北头 ;
西关:清心园豆腐汤 位置:101始发站站牌后面;
西关金业路雍记豆腐汤 位置:西关金业路与马市街口南路西;
24中北张记豆腐汤 位置:廛河桥东头,沿着中州渠向北;
西关黄梅路东关梁记豆腐汤 : 大张量贩东侧马路对面;
马路街孙记豆腐汤 与上面的梁记相隔不远,从中州路往黄梅路拐第一个丁字路口东侧40米路北;
西工区:
史家屯:老城肖家豆腐汤 平民医院东200米;
健康路李记豆腐汤 位置:健康东路与健康南路交叉口东30米路北
春都路豆腐汤;
涧西区:
南昌路:天旗饭店豆腐汤 位置:兴隆菜市场口南。天旗饭店内;
山东路:小李村李记豆腐汤 位置:太原路北路艺术学校门口正对的路口(山东路),向东80米左右,路北。
长春路顺和滋补豆腐汤 长春路大张量贩隔壁;
银川路长虹豆腐汤 位置:联盟路天府大酒店隔壁的银川路路口向南20米路西;
天津路爽口香豆腐汤 位置:天津路小学北30米路西;
涧西小商品旁边胡同内的燕子家豆腐汤;
建设路阳光豆腐汤 位置:铜加工厂西门西50米路南;
关林镇:
无名豆腐汤 位置:钢厂路(现为翠云路)跃进门钢厂老生活区东侧30米路北 ;
梁记豆腐汤 位置:上面的李记豆腐汤东隔壁.
Ⅲ 比萨饼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比萨(Pizza)是一种发源于意大利的食品,在全球颇受欢迎。比萨饼的通常做法是用发酵的圆面饼上面覆盖番茄酱、奶酪以及其他配料,并由烤炉烤制而成。
奶酪通常用莫萨里拉干酪,也有混用几种奶酪的形式,包括帕马森干酪、罗马乳酪(romano)、意大利乡村软酪(ricotta)或蒙特瑞·杰克干酪(Monterey Jack)、马苏里拉奶酪等。
(3)葱油的发明者扩展阅读:
吃披萨的注意事项
一、披萨可是“藏盐大户”
在面饼、酱料和奶酪中,都含有相当数量的盐分,常规大小的一角披萨含盐量就可能达到600毫克。因此,艾克凯姆建议选择蔬菜多的披萨饼,每餐别超过两角,避免经常食用。
1、限盐可以降血压
通过对群体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高盐饮食的人群,其高血压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低盐饮食的人群。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年均约7%,而且呈北高南低的明显差异,这和地区间盐分摄入量的高低分布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
2、盐多导致钙流失
食盐量过大是导致骨质疏松的罪魁祸首。因为肾脏每天都会将过多的钠随尿液排出体外,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同时损耗大约26毫克的钙。人体需要排掉的钠越多,钙的消耗量也越大,最终必然会影响到骨骼的正常生长。
二、 吃2片就该适可而止
其实,一般女生吃个两片,再搭配汤或饮料,一定能吃个至少8分饱。千万别贪多,到吃到饱的比萨餐厅猛吃,要记得,多吃1片就等于多吃200卡。
三、 不要用双倍份量的起司
喜欢吃起司的人,一定不会放弃美味的芝心比萨,虽然起司属于乳制品,有助于补充钙质,但热量、脂肪量都很高, 请克制一下吧。
四、不要用白酱取代番茄酱
白酱是比萨最近兴起的新风潮,法式的白酱,有浓浓的奶味,深受许多女生喜爱,但酸酸的番茄酱更营养,可以抗氧化。
五、慎选配料,就能控制热量。
配料是影响比萨热量的最大因素,一般的大比萨,依配料不同,1/ 8块约为150-220卡。选择配料时尽量以海鲜、蔬果等食材为主,避开培根、肥牛肉、美乃滋等脂肪含量较高的食材。如果再加上蘑菇、青椒、洋葱、蕃茄等配料,营养方面就可取得相当不错的平衡。
Ⅳ 披萨是谁发明的,它名字的由来披萨是谁发明的。
披萨是一位那不勒斯厨师在1889年特意制作献给女王的玛格丽特·比萨 (pizza Margherita) , 用女王名字命名的三色比萨。
披萨的起源:
起源:公元前三世纪,罗马历史记载:圆麦饼+橄榄油+香料+石上烤
比萨由面包而来,在西方历史里面包作为主食占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它在时间的长流里并不是一直不变,而是通过加入不同的食材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爱好。历史学家就在意大利撒丁岛发现了3000年前类似从面包到比萨的过渡食品。在古希腊也多次出现饼状面包 πλακοῦς (plakous, 还有 πλακοῦντος - plakountos)加入各种香料,其中就有蒜和葱。还有波斯人, 一个叫Dario il Grande 的国王(521-486 a.C.) 使用石头烤一种''扁面包'',里面加入了奶酪。在西方诗歌Eneide中也出现过最早期的过渡物,它们一般去被称为"focaccia" (寓意用火烤过的),西方 的 "coca" (咸甜皆宜),希腊和意大利语的 "pita" 或 土耳其的语"pide" ,还有罗马涅的 "piadina" . 然后还有其他国家也出现过类似的食品。时间慢慢流转,语言也不是一成不变意大利语的pita/pitta慢慢变成pizza,上面的食材也不再限于最初的那些。比萨的创新还是来源于番茄的加入(其实还有一种是鱼的,在番茄的位置上替换),那不勒斯是第一个带来这个改变的,可以说是现代比萨的起源地。但是最终把比萨推向世界的还是一个那不勒斯厨师在1889年特意制作献给Savoia女王的玛格丽特·比萨 (pizza Margherita) , 用女王名字命名的三色比萨。据统计,意大利总共有两万多家披萨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区就有1200家。大多数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个披萨,有些人几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论贫富,都习惯是将匹萨折起来,拿在手上吃。这便成为鉴定匹萨手工优劣的依据之一。匹萨必须软硬适中,即使将其如“皮夹似的”折叠起来,外层也不会破裂。
Ⅳ 谁发明了披萨
公元前3世纪,罗马的第一部历史中提到:「圆面饼上加橄榄油,香料和蜂蜜,置于石上烤熟」;以及「薄面饼上面放奶酪和蜂蜜,并用香叶加味」。在庞贝遗址,考古学家也发现了类似现今披萨店的房址。尽管上述的食品与的披萨很相似,然而现在披萨必须的两种原料:西红柿(蕃茄)和莫萨里拉干酪_mozzarella,当时还没有传到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
有人认为披萨源于中国,传说当年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喜欢吃一种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能够再次品尝,但却不会烤制也无处可寻。一个星期天,他同朋友们在家中聚会,其中一位是来自那不勒斯的厨师,马可.波罗灵机一动,把那位厨师叫到身边,“如此这般”地描绘起中国北方的香葱馅饼来。那位厨师也兴致勃勃地按马可.波罗所描绘的方法制作起来。但忙了半天,仍无法将馅料放入面团中。此时已快下午2点,大家已饥肠辘辘。于是马可.波罗提议就将馅料放在面饼上吃。大家吃后,都叫“好”。这位厨师回到那不勒斯后又做了几次,并配上了那不勒斯的乳酪和作料,不料大受食客们的欢迎,从此“披萨”就流传开了。
据统计,意大利总共有2万多家披萨店,其中那不靳斯地区就有1200家。大多数那不靳斯人每周至少吃一个披萨,有些人几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论贫富,都习惯是将披萨折起来,拿在手上吃。这便成为签定披萨手工优劣的依据之一。
比萨起源于 3000 年前,人们在烧热的石头上做成扁平的小圆面包或馅饼。那种放在锡板上食用的圆面包或馅饼就是比萨,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非发酵面包。 在埃及人发现了酵母,人们才开始制做发酵面包。比萨这个名字 来自拉丁语 pinsa,它是拉丁语pinsere的过去分词,意思是压平。地中海地区 ,如诶及、希腊和罗马,习惯吃用大麦、水和不同调料做成的小圆面包或馅饼。当然 可以认为这些小圆面包或馅饼就是比萨的‘前身。
Ⅵ 匹萨是谁发明的
马可·波罗 比萨饼的起源 “比萨”饼的起源 “比萨”是一种由特殊的饼底、乳酪、酱汁和馅料做成的具有意大利风味的食品,但其实这种食品已经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壁障,成为全球通行的名饮,受到各国消费者的喜爱。但这种美食究竟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却无从考究。如今,面对每天由遍及全球的“比萨专家”——必胜客餐厅里烤制的几百万个比萨,大家都自然地认为这是400年前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面包师傅首创的。 比萨饼的起源 那么到底是谁发明了比萨呢?有人认为,比萨来源于中国:当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最喜欢吃一种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能够再次品尝,但却不会烤制。一个星期天,他同朋友们在家中聚会,其中一位是来自那不勒斯的厨师,马可·波罗灵机一动,把那位厨师叫到身边,“如此这般”地描绘起中国北方的香葱馅饼来。那位厨师也兴致勃勃地按马可·波罗所描绘的方法制作起来。但忙了半天,仍无法将馅料放入面团中。此时已快下午两点,大家已饥肠辘辘。于是马可·波罗提议就将馅料放在面饼上吃。大家吃后,都叫“好”。这位厨师回到那不勒斯后又做了几次,并配上了那不勒斯的乳酪和作料,不料大受食客们的欢迎,从此“比萨”就流传开了。 据统计,意大利总共有两万多家比萨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区就有1200家。大多数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个比萨,有些人几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论贫富,都习惯是将比萨折起来,拿在手上吃。这便成为现在鉴定比萨手工优劣的依据之一。比萨必须软硬适中,即使将其如“皮夹似的”折叠起来,外层也不会破裂。 目前,全球最为著名的比萨专卖连锁企业是1958年创办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必胜客。“红屋顶”是必胜客外观的显著标志。在遍布世界各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必胜客拥有12300多个分店,包括在中国的近40家分店,每天接待超过400万顾客,烤制170多万个比萨。 “比萨”饼的讲究 据了解,上等的比萨必须具备四个特质:新鲜饼皮、上等芝士、顶级比萨酱和新鲜的馅料。饼底一定要每天现做,面粉一般用春冬两季的甲级小麦研磨而成,这样做成的饼底才会外层香脆、内层松软。纯正乳酪是比萨的灵魂,正宗的比萨一般都选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钙质及低卡路里的莫扎里拉(Mozzarella)芝士。 制作过程:先将秤好的面粉加上自家绝密的配料和匀,在底盆上油,铺上一层由鲜美番茄混合纯天然香料密制成的风味浓郁的比萨酱料,再撒上柔软的l00%甲级莫扎里拉乳酪,放上海鲜、意式香肠、加拿大腌肉、火腿、五香肉粒、蘑菇、青椒、菠萝等经过精心挑选的新鲜馅料,最后放进烤炉在260℃下烘烤5至7分钟。好了,一个美味的比萨出炉了,值得注意的一条是:出炉即食、风味最佳。比萨按大小一般分为三种尺寸:6寸(切成4块)、9寸(切成6块)、12寸(切成8块),按厚度分为厚薄两种。 比萨之所以被人们喜欢,除了它本身美味可口以外,还配有其他小食点缀。例如“必胜客”的比萨就配有奶香浓郁的鸡蓉蘑菇汤、风情香鸡翼、各式烤馅饺、油炸小薯格、自助沙拉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