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帝到底能不能创造一块他也搬不起来的石头
我们认为“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这个论题本身包含了一对矛盾,在逻辑上和“上帝能不能创造方形的圆球”所犯的错误是相同的。
我们转贴一篇有关这个争论话题的文章。
上帝全能的论辩与理性认识的局限-吴文成
前一阵子在哲学讨论版,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一天,撒旦跟神开了一个玩笑,撒旦跟神说:神啊,你是全能的吧,请容许我一个请求,请神变出一个你跳不上去的山!撒旦对神说:连我的请求都做不到,你真的是全能的吗?这个讨论串,后来在哲学讨论版有了好几篇的激烈讨论,直到现在还有零星的后续火花(见「诡异的逻辑」之讨论标题)。
这种上帝全能的论辩在中世纪有着许多的形式,最有名的是:全能的上帝能够创造一颗自己搬不动的石头吗?上帝如果能创造一颗自己搬不动的石头,那麽无法搬动这颗石头就证明上帝不是全能的;如果上帝不能创造自己搬不动的石头,那麽他也不是全能的上帝。虽然这个论题无法推导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而形成严格的悖论形式,可是却也意味全能的概念在逻辑(后注:我这里逻辑一词的用法是非严格的,就中世纪来说,逻辑研究与语意学研究是分不开的,我这里是采用这样的意涵)上暗含着矛盾,或者说这一词汇无法被人所把握。我们可以直接这样问,来突显这个问题的尖锐性:「全能可以使自身不全能吗?」
这类问题不仅在神学界惹起一阵风波,也使得数学家们头痛。这类问题如果在逻辑上使有神论威信大减,那麽它也搞得数学领域天翻地覆,因为类似结果的矛盾问题造成了二十世纪初的第叁次数学危机,表现在数学上的例子是罗素悖论(集合论悖论),它有一个大家比较知道的变形,即理发师悖论:在萨维尔村有一个理发师,他挂出了一块招牌规定着:「我给而且只给村民中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於是有人就问他:「你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无论这个理发师怎麽回答都会产生矛盾,这是个严格的悖论形式。(后注:我必须强调这两组悖论是不同形式与内涵的!甚至以现代的眼光严格来说,这个上帝全能的论辩并非是悖论,因为它直接否定了原命题假设,这是属於某种归谬证法。)
这类问题无论是神学家还是数学家都会感到困惑,到最后我们会发现:像这种自身与自身矛盾的问题,人们的理性是很难处理的,就像是以电脑程式模拟说谎者悖论与罗素悖论的时候,程式会陷入无穷的真假震汤之中,而永远得不到最后的真或假的断言。它们或它们表现的方式都牵涉到对於无限(全能也表现为一种无限)、无限循环与自我指涉的认识,而且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思想家,对於它们的解决进路在大方向上也是类似的:对於特定概念做出某种约定式的限制或排除。
目前数学界对集合论悖论的根源的处理方式,只是把它给无条件地「排除」掉,而不是去「解决」它。有人问我「排除」与「解决」的差异何在?对於罗素悖论(集合论悖论)的处理方式是建立公理化集合论,例如目前比较被采用的ZF集合论公理系统,它处理悖论的方式就是特别规定形成集合的条件,包括不允许,也就是排除「所有集合的集合」这类概念的存在,而这类概念即是产生集合论悖论的根源。这种处理方式就像是,我们知道悖论的存在,无法解决它,只好规定大家不要去讨论它而回避它,这即是文中「排除」与「解决」的差异。用回避法「全力封杀」悖论虽然有效,可是对数学家来说悖论的打击仍是深刻的,因为他们知道悖论还是在巷子外,他们知道如果不作特别而特设的规定,那麽悖论会随时出没--ZF这类的公理化集合论所选择的做法就像是把它们挡在外面。
而对神学界来说,他们解决上帝全能论辩的方法有若干种,并不是每一种都能够说服大家,但是我们比较熟知的解决方法是,提出一个不同於原本的逻辑定义的全能概念:全能在逻辑(后注:就中世纪来说,逻辑研究与语意学研究是分不开的,我之所以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以现代的眼光来看,逻辑与语意学其实是不同的范畴)原本的定义是「无所不能,无论怎样都能」,而神学界对全能的定义是「无所不能,但是不能背乎自己」。这跟数学界处理集合论悖论的做法很类似,都是先把产生悖论的那个根源给无条件排除掉,要大家不要去讨论它。
如果硬要请神学家作逻辑上的解释,对於神学家而言,可以这样说:这个问题只能在逻辑上证明上帝不是全能的,或者,逻辑上全能的上帝并不存在,但是这并不证明「上帝不存在」!上帝是不能背乎自己地全能,而不是逻辑上的全能。或者神学家也可以提出所谓的全能或无限,原本就不是人们所能认识的,所以关於上帝性质的有关问题人们无法回答。
如果我们进一步地谈,在这些问题底下,神学或数学所遭遇到的问题与危机,那麽这是揭示人们理性能力的局限,在这里这个局限出现在:对於上帝性质的认识与对於自我指涉的反覆矛盾的困境之中。在这些困境里,我们会陷入无穷反覆的圈圈, 就像是荷兰版画家 Escher 画中的怪圈纸带, 纸带扭转一百八十度而首尾相接的结果,我们会从纸带的正面走到反面,再由反面走到正面,不管怎麽走,怎麽努力,在不对某些概念设下限制的状况下,人们对於上帝性质的论证与无限概念自我指涉的论证,还是会落入反覆的困境里。
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宗教权威逐渐遭遇怀疑,到了当代,自然经验科学也在历史学派的反扑下,被突出了非理性与社会化的那一面,在这样的混乱气氛中,当时的数学还是被公认为理性堡垒中最稳妥的立足点。可是数学家们后来发现,不仅有悖论所带来的问题,就连数学的真理性,它自己也无法自圆其说。
当代的形式逻辑学揭示了:如果我们要证明数学理论的相容性或完备性(这两者被视为数学真理性的要求),必须要依靠该数学理论以外的论据,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更大的系统来说明理论本身是真的,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更更大的系统来说明那个被扩大的系统是真的……到了最后,无一处是独立的真理,因为每一个系统的真理性都依赖於其它系统的真理性,这个特徵不仅表现在数学之中,也表现在人类的所有语言形式之中。
对於一个足够复杂的数学理论,并非所有的真命题在系统内都是可证的,就连其一致性在系统内也是不可证。某个程度可以这样说,当我们指出某个理论系统是真理性的,最低限度有其信念的成分,在那些不能完全证明的地方,我们仍然相信它,这不是仅有理性能够作到。我并不抬高神学的地位,也不抬高数学的地位。真理虽不被全然认识,可是作为一个信念,我们相信它是可以被追求到的;同样的,我们应该也能理解神学家的信念,上帝虽不被全然认识,他却存在。
我简短提一下,悖论问题对於理论科学与思辨哲学的发展一直都处於核心的地位,我们可以说总是在悖论问题之后,促使理论科学与思辨哲学的重大变革,而在悖论问题之前,理论科学与思辨哲学又陷入僵滞。所以研究悖论的历史与内涵,是个重大的论题,这个论题又直指理性自身的性质。大陆那里对於悖论问题的研究,比台湾这里走的远得多,所以我也很愿意讨论这一类的问题。
历史上我们称很多问题为悖论,可是有些是诡论,而还有一些妾身未明,因为大家对於解决那些悖论的标准与理解不同。可是不管是哪一种,它们都困惑了某一个时代,启发了另一个时代,例如古希腊时期的芝诺悖论(Zero paradox),却导致后世科学家与哲学家对於无限、运动、时空分割的观念有了热烈的讨论,以现在数学与物理学的标准,虽然我们可以说我们解决了芝诺悖论,或者说芝诺悖论不再是悖论,可是没有人会忘了这类悖论的价值。
同样的,在悖论的历史中,「上帝全能悖论」(姑且先这样称呼)也应该是一个范例,我很同意 bridge 说的「关于罗素悖论和上文作者提出的有关上帝全能应该是两个问题吧」,所以在文中我提到「这个论题……无法形成严格的悖论形式」,但是它也不是诡论,因为这个问题明确指出「全能」概念自身蕴涵矛盾,因为在语意上当我们说什麽什麽是全能的,却又能提出它无法作什麽事情。类似的,当我们说出「无限(全能也表现为一种无限)」这一词汇的时候,我们的理性并无法全然理解,而且「无限」概念的自我指涉会导致矛盾。
就是在探讨这类问题的影响,以及它们或它们的表现方式同样涉及无限、无限循环与自我指涉概念的基础上,我把上帝全能悖论与罗素悖论(集合论悖论),与最后一段暗指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塔斯基的语意学之整体论并列起来谈,也就是说「无限」争议贯穿着这几个悖论或定理,它们的影响在同一个层面都是极具威力的。这是我文中论述的出发点,同样的问题如果在神学中造成一阵风波,那麽在数学与哲学界的冲击也是巨大,而最后的目的在於阐述人们理性的局限性,它同时表现在我们对於真理性的认识,与对於上帝性质的论证。我也需要承认,我所想要论述的是个很庞大的问题,写个几万字都可能还有得讨论与更深一层的研究。
有一个可以思考的问题是:全能的概念能不能在逻辑上或语意上给再定义,再定义的结果可以避免掉后续的悖论。之前提到为了解决或避免罗素悖论(集合论悖论),数学家们给集合概念予以设限,也就是给予再定义,这种做法虽然是事后补救或事后诸葛,也有数学家认为这种做法只是取巧与无条件地排除问题罢了,可是这也是目前最被接受的做法。同样的,后来有神学家们提供了对全能的说法:圣经从来没有说全能是什麽都能,上帝的全能是绝对不能背乎自己。
如果我们把这一条形式化之后,列入语意上对全能的再限定与再定义,虽然此全能已非原意的全能,可是确也可消解悖论。这种做法与数学家处理集合论悖论的做法有何不同,没有不同,都是为了避免原本的矛盾而做的措施--必须用某种设限的方式才能让某些概念自身不发生矛盾。这也是再次强调,我们为理性认识划了一条界线,这条界线看似人为的,可是却似乎冥冥注定而不可避免。
很高兴能够与各地朋友讨论这些问题,讨论过程可以澄清彼此的论述,并且交流彼此的想法。越是讨论越是发现,我们谈的是涉及甚广的问题,相关的子题一方面牵涉悖论、当代逻辑学与真理理论的争议,乃至於理性认识的局限(这是我原本谈的),另一方面也延伸至中世纪以来神学与哲学的若干论辩。短短两千字不足以论述这些议题,所以我有必要先对自己一开始的文章做点补充,或者说是做某些「限定」。
文章中,我将上帝全能悖论与罗素悖论并列起来谈,在逻辑或语意学上,前者指出全能概念在理性认识时内含矛盾,后者指出集合论的基础(而集合论是数学的基础)并不稳固,因为当我们试图谈论像是「所有集合的集合」这类的概念的从属关系(无穷或无限概念的自我指涉)时就会产生悖论,这引爆了数学第叁次危机,使得许多着名的数学家毕生都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连同其他相关的问题,后来导致在形式语言中,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与塔斯基的真概念不可定义性原理的提出,同时冲击了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与哲学等的不同领域。它们的共同特徵是为理性认识划了一条界线,我们必须用某种设限的方式才能让逻辑自身不发生矛盾,这种设限的方式包括在集合论中不允许像是「所有集合的集合」这类的概念。换另一个说法是,在不设限的状况之下,硬要去理解某些概念时,理性会产生矛盾,即使我们用日常语言说的出某些概念(日常语言包括有可以容错与可以不精确的特徵 ),可是理性却无法全然理解。
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我试图划定人们理性认识的范围,人们在论述真理或某些概念时有其局限性,当我们把这些逻辑的概念加诸於上帝之上时,会导致我们对於上帝性质论证的局限性。也就是说上帝性质的逻辑论证的矛盾是源於人们理性认识的能力,我不敢说是否不用逻辑认识,我们就能用另一种方法避免掉那些矛盾,但是文中我的确有意如康德( Immanuel Kant,1724-1804 )所说的,试图适度地挪开理性,给信仰(信念)预留空间。就「信念」作为信仰的弱形式来说,最后一段我提到:真理虽不被全然认识,可是作为一个信念,我们相信它是可以被追求到的;同样的,我们应该也能理解神学家的信念,上帝虽不被全然认识,他却存在。
我再提一个关於信念的例子,五O年代科学哲学界在对归纳推论的激烈争辩中,归纳法有效性的前提必须包括「我们所观察的同样事例,在未来的观察中能够重复与符合过去」,即包括所谓的「自然齐一律」或「普遍因果律」,虽然我们称它们做什麽什麽「律」,可是它们却不具有客观真理性,它们作为归纳法的超前提是信念的,而无法被证明,因为要对它们做证明,我们必须使用归纳推论,很明显的,运用归纳推论来论证归纳推论将会导致休谟提及的循环论证。也就是说在科学方法中,当我们运用归纳法时其实就预设了某一些信念,这些信念显然无法用逻辑证明,也无法采用逻辑的途径来理解,而这些信念却被普遍认同。这种认同不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假设而已,而是不知不觉地认同它是真的。
最后补充我觉得是重要的一点:当信念变成强形式的信仰时,它便添加了许多「应然」的内涵,可是这些应然的部分就不是放四海皆准,也不具有必然的强制力,其强制力应该要来源於对於这些「应然」的体验与实践当中的自我加给。
Ⅱ 接受进化论的人和接受创造论的人,你觉得人生观会有哪些不同
吴复初弟兄的祖父 他是一个虔诚信耶稣的人,活到七十多岁。平日时常扶版着他的孙子走到大路旁边行人权休息的亭子里,劝人相信耶稣。他临死前,身体一点病也没有。一天晚上,正和家人围着火炉安坐闲谈,老太爷渐渐不讲话了,快乐地安睡。家人以为他年老打盹睡觉了。儿子继续谈话,这时吴先生的父亲从外面进来,看见老太爷一动也不动,喊他,他也不回答,摸他的手,已经冷了。这才发现老太爷已经死了,回到天家去了。信耶稣的人,真是福气,就凭临终这点快乐,你也应该信耶稣。信耶稣的人的死就象搬家一样。从这一间龌龊的房子,搬到另一个美好的房子,永远快乐的居所。因为我们的家是天家,地上不过是一个客店;我们在世界上不是等死,而是等候回到天上的老家。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救人的工作没有做完,一时还不能回去。我们的任务一完,天父就会来迎接我们,和他一同享受永远的福乐。天家那里没有痛苦、没有疾病、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眼泪、没有忌妒、没有仇恨、没有不安、没有死亡。
Ⅲ 谁能从逻辑的方面说明应该有上帝
有人说“上帝也无法让所有的人都相信他。”还有人说“他造不出自己也举不动的石头!”其实这两个问题早已都有答案,只是某些人一定捂着自己的眼睛装作看不到。
很简单,“上帝也无法让所有的人都相信他”,这是因为神从不强迫人,圣经说“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你有选择的意志,你可以选择信还是不信,好比一个人生病了,你有劝选择医治还是不医治。
“他造不出自己也举不动的石头!”
其实,「上帝能否造一个他自己搬不动的石头」,这是一个本身就充满问题的提问。「上帝」、「搬不动」、「石头」基本上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上帝」是「非物质界」的概念;而「石头」、「搬不动」则是「物质界」的语词,硬要将这二者放在一起,如果只作为文学性的描述则尚可接受,但要据此推论出一些客观的事实,那就好像根据「死有轻如鸿毛,重如泰山」,推论出:人的死亡有两种不同的重量,一种像鸿毛一样轻,一种像泰山般重,是非常荒谬可笑的。这是逻辑上的恒假句。再者,这个问题并不是甚么创见,逻辑上经常看到这种「两难式」论证(又称「双刀」论证)。就像下面这个例子:某甲是百发百中的神射手,某乙问他:「你能射中无物吗?」「无物怎能射中?」「那你就不是百发百中了,因为你有一件东西射不中!」于是甲举枪向空中随便一射,便说:「我射中无物了!」乙立刻说:「哈哈,你射中无物,就表示你没有射中任何东西,你仍不是百发百中!」
这类论证看似犀利,但稍加分析,便知它的谬误。一个神射手不能射中无物,对其「百发百中」的认定是毫无影响的,因为他除了「无物」之外,枪枪中的。说他不能射中「无物」(没有东西),也就是凡物都射中,这,不是百发百中是甚么?
回头再看「上帝能否造一块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这个论证,也是类似的情形:因为假设上帝是全能的,那所谓「一块上帝搬不动的石头」,就是一块又能被上帝搬动(因为他的全能)、又不能搬动的石头,这就如同一个「不是圆的圆」、「方的三角形」一样.
3“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块他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是一个著名的悖论,尤为中国的学人所熟悉。所谓的悖论,就是从逻辑学上说,承认该命题必导致否认该命题,否认它则必导致承认它。
智慧和逻辑,本是神给人的恩赐,人却用它来反抗神,且自以为得意。然而,自以为聪明,其实表现出无知无能。“上帝能否造出自己搬不动的石头?”,就像“一个圆的方”、“一个红色的无色”一样,是自相矛盾的,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全能能不能不是全能”。现代哲学将这一类问题归类于“没有意义的句子”,只是表现出人类逻辑思维能力的先天有限性罢了。
在这个命题中,还能看到人们对上帝的“万能”的误解。从逻辑学上说,上帝的确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唐崇荣牧师对此有过精辟的阐述:上帝不能背乎自己,上帝不能说谎,上帝不能违约,上帝不能自相矛盾,上帝不能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因为,上帝的本性是彼此联系的,他的“能”不能破坏他的“义”,他的“能”不能破坏他的爱和他的不变性。这种本性之间的联系,是神在统一性里面表示的全能。
Ⅳ 谁能给彻底地解释一下trinity三位一体,为什么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person)是存在于一体还有为什么
1楼例子不能解释三位一体
虽然好像能表达出三位一体神的三个位格间的区分,但不能表达“同一本质”这个方面:
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是神。
但我们岂能说树身是树,树枝是树,树叶是树?这是不同的概念,因为“树身”,“树枝”,“树叶”是针对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份,但这些部份各有其形象和功用。而“树”却是前三个部份的总和(形象和功用)所组成,也包含了那三个部份的功用。这3种不同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体(本质的存在),使它们可以各自也是一个本质。(有点乱了吧···)如同圣父圣子圣灵三者之间所拥有的共同的本质——神性(除了圣经所启示的那些真理,真想不明白这神性与这物质世界的其它特性有什么差别···竟可以使三个位格不称为三个神,却称为独一神)。
上帝是何等的伟大,人若看不尽他所创造的这世界,又如何能去探尽他没有完全启示的“三位一体”的真理有何等的伟大呢。人不要想用理性明白神,所有的人认识神都是建立在信心(信心不是丢掉理性,而是让理性之外有延伸,就可以接受理性不能接受之事——因为理性已经被罪所玷污,不能思想天上的事——弗2:1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和启示的基础上。愿上帝使你明白,他是何等的伟大。
三位一体的教义在网上唐崇荣牧师有讲道,奥古斯丁也有一部百万字的巨著《论三位一体》对之进行论述,奥古斯丁以思想,意志,记忆三者,以及其它例子来表达三位一体在自然界中可被理解的部份(这例子依然是不能解释透三位一体)。他们会分析的比我详细和透彻的多,但他们依然不敢擅言:“彻底地解释”。
愿你平安!
Ⅳ 上帝为何要创造人
为什么上帝要造人?
答:因为要你问这个问题。上帝造了一个能问“为什么”的人,这是很冒险的,但就是这样造了人。神造人,要人:第一,代表管理自然,这是科学的可能。第二,代表彰显荣美,这是道德的可能。第三,要享受的救赎和恩惠,就是人的生命的丰盛和成全的可能。第四,要遵行的旨意,这是与神同工同行的可能。这是多大的荣耀,多大的权柄!我们可以研究大自然.科学就是把自然当作人类的玩具,来填满我们时间的空虚,使我们做人比较有意义,所以小孩子的玩具是大人做的,大人的玩具是上帝做的。上帝造人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人在所造的大自然里面有无穷的发现。
请问上帝为什么要造人?没有造人就会有人犯罪了吗?
答:罪在没有创造以前已经存在,人没有被造以前,天使长已经违背了神的旨意。神造能犯罪也能不犯罪的人才是真正尊重人,如果要造不能犯罪的人很简单,造木头人,但是不能犯罪的人就没有道德的可能性,没有道德可能的人就没有尊贵的文化,中国人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表示犯了罪的人,也能觉悟的人,那种觉悟远远比不懂犯罪更有价值。
上帝到底把什么东西放在人里面以致于人可能犯罪呢?上帝把自由放在人里面,所以自由是很危险又很有福气的(Bahaya tetapi bahagia)。独立自由是幸福也是危机。正如女人美丽又好又危险。好的东西都有可能有危险。
神不把人造成木头人、机器人,而是造成有自由意志的人,当自由用对时,道德就出来了;自由用错时,罪就出来了。若有人说神这样造不好,说:“我反对自由!”这句话是不合逻辑的,因为那是你已经用了自由,后来发现有太大的责任会受审判才反对。
先用自由再反对自由是不合逻辑的。
一个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说:“买一盒好的火柴。”结果儿子买了一大包回来,但是里面的火柴都已经用过了。爸爸生气的责问,儿子回答:“你叫我买好的火柴,所以我每一枝都试试看好不好啊。”试了就知道好但是用完了。今天很多青年人问;“上帝啊,你为什么给我自由,你给我自由我才会犯罪,危险是你给我的,如果你没有给我自由我就不会犯罪,所以是你不对。‘你反对上帝给你自由是因为你已经用过自由了,犯罪了才来反对。一方面,当你正在反对的时候,你是正在用自由来反对上帝给你自由。所以唯一的道路是犯了罪要回到耶稣面前,让他用赦罪之恩领你到父的面前。
转自<唐崇荣信仰问题解答集锦>
Ⅵ 我记得有一个悖论,如果说上帝是万能的,那么上帝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吗这该怎么回答呢
全能悖论是一组关于神或者其他超自然事物是否能够真正“全能”的悖论。该悖论的内容是:如果一个神能够真正“全能”,那么他就一定有充分地限制自己对全能能力运用的能力,那么他就一定不是全能的。反之,一个神如果没有充分限制自己使用全能能力的能力,那么他势必不是全能的。不过,这论点刻意忽视掉有这能力不代表要去使用,世上大部份人都有自废手脚的能力,但大部份人都不会去使用。没有自废手脚不代表没有自废手脚的能力,也代表了没有使自己非全能不代表不是全能。
总论
当代,关于该悖论的一个通俗版本是:“上帝能够创造一块连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吗?”这个问题是难以回答的。上帝要么能够创造一块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要么就不能创造一块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如果他能创造这样的一块石头,那么他就会搬不动这块石头,那么他也就必然不是全能的;如果他不能造这样的一块石头,你又如何说他是全能的呢?
“全能”一词的含义
英国哲学家彼得·积奇将该悖论中的“全能”概念作出了分类:
1 "Y完全全能"表示Y完全可以做任何事。在这种意义下,Y可以做任何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事物,甚至自相矛盾的事物。也就是说,Y的能力不受人类有限的思想和知识限制[3]。笛卡尔关于上帝的论述中支持的就是这个概念。从神学上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上帝真正置于人类有限的知识和逻辑之上,坏处则是这种概念会使得上帝的诺言变得不可相信。在这种意义上,全能悖论确实是一个悖论,不过在这种意义上也等于承认了这样的悖论有可能存在。
2 "Y全能"表示只要X在逻辑上可能,Y就有能力做X这件事。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看法中持有的就是这种观点[4]。这种意义上的全能,可以解决古典理论中关于全能的悖论,但是对于近代全能悖论是无能为力的。例如X是“制造一个连制造者都搬不动的东西”,正如哲学家麦罗德指出的,这在逻辑上是完全可能的:一个人完全可以有建造一艘他自己都搬不动的船的能力[5]。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个凡人可以很容易克服的逻辑壁垒,一个全能的神却做不到。由此看来,如果说某个神是这种意义上的全能,那么这个神就难以称其为神。
3 "Y全能"表示只要“Y可以做X”这个论述在逻辑上可能,Y就有能力做X这件事。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所谓的“逻辑上可能”是对Y而言的,与从其他事物的角度上看这种逻辑可能还是不可能无关。纵观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有的时候他持的似乎又是这个观点[6]。在这种意义上,麦罗德指出全能悖论已经不存在,因为“上帝制造一块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这个行为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不过,这种意义上的全能却引起道德上的麻烦。比如这类悖论:“上帝能撒谎吗?”或者“上帝能够知道他还没有发现那些事物吗?”[3]
4 "Y全能"表示只要“Y可以做X”在逻辑上可能,那么Y就可以做X。这个意义同样可以使悖论失效,但是这种意义否定了可以改变历史的能力。此外,积奇也指出,这种意义同样使得上帝的诺言变得不可靠。[3]
5 "Y大能"表示Y不仅比任何其他的事物更有能力,并且任何事物在能力上都是不可能赶超Y的[3]。虽然这个意义也能消除全能悖论,但是这样上帝显然也就不是全能的了。从意大利哲学家安瑟伦的作品中看,他似乎在指出,正是因为上帝“大能”而非“全能”,才使得上帝看起来更加“全能”。[7]
圣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写到:“[上帝]全能意味着他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这里奥古斯丁所说的全能指的是,如果Y想做X,那么Y就一定能并且会去做X。
此外还应当注意,“全能”还有偶发全能和本质全能的区别。本质全能指一个神或者其他超自然事物从根本上就是全能的,而偶发全能指神或者其他超自然事物只能在某个时候是全能的,此后又变回非全能的状态。对全能悖论中的“全能”到底是“偶发全能”和“本质全能”的不同理解,将引起讨论方式上的重大差异。[8]
一些哲学家坚信上帝是完全全能的,例如笛卡尔在他的《第一哲学沉思录》中就强调了这个观点[9]。同时,也有一些哲学家认为把神或者其他超自然事物看做要么全能,要么不全能这种想法根本就是不正确的,因为人类理解的全能本身就分为多个层次上的全能[10]。近代对全能悖论的研究,还注意到了语言对于全能概念表述的内在限制。如果人类的语言不能正确的表达全能的概念,那么人类在哲学上甚至有可能不能理解全能这一概念
常见的哲学回应
对于全能悖论的一种通俗回答是,既然以及规定了上帝全能,那么“搬不动”一词就没有逻辑上的含义,那么悖论也就无效了。[12][13]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全能悖论的出现是认为对于“全能”这一概念的误解。他指出,人类以为的所谓自相矛盾和逻辑上不可能之类的概念,跟全恩能够的上帝相比根本不算什么[14]。而哲学家科安则认为这个悖论最重要的内容是告诉我们上帝不可能是全能的[15]。而笛卡尔则坚信上帝完全全能,对全能悖论不感兴趣[9]。
英国哲学家C·S·刘易斯则认为,对于研究像全能这样的概念,再去讨论一个“很重,重到连上帝都搬不动的石头”是没有意义的,就好像讨论一个“方形的圆”一样。所以说问“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连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就像问“上帝能不能画一个方形的圆”一样,是没有意义的[16]。
让上帝去创造一个自己搬不动的石头意味着要让上帝同时创造一种能力和一种无能:创造石头的能力和不具备举起它的能力。这个悖论从根本上指出上帝将不再全能,因为他有不能做的事,但同时全能的定义就是没有不能做的事。(即在论证不是全能的同时,默认了上帝不是全能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如果上帝是全能的,那么他就必定能够暂时去除自己全能的能力。那么他就可以先取消自己的搬很重的重物的能力,造一块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然后再恢复自己的全能,去搬这个石头。这种观点承认了上帝有创造一个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的能力,但是石头搬不动这件事情却是他自己限定的,因此只要他不去让自己搬不动任何石头,他就还是全能。
我们另外可以假设,上帝全能正是因为上帝有克服各种自身“不能”的能力。如果这样理解,那么上帝确实可以造出一块很重的石头,是他暂时不能搬动的。但是他将立即获得能够搬动这块石头的能力,因此上帝似乎仍是全能的。但是这种假设的问题在于,如果上帝是这种意义上的全能,那么他就必须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能力,那么他就永远不是全能的,因为他一直都在趋近于全能。
1955年,澳大利亚哲学家马茨凯在哲学期刊《心灵》(Mind)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试图用区分第一类全能(无限的能力)和第二类全能(无限的能力来决定做什么而不做什么,获得什么而不获得什么)来解决全能悖论[17] 。他认为,如果一个全能的神同时是第一类全能和第二类全能的话,那么他就迟早会需要限制他自己的能力,从而变得不再全能。该文章发表以后引起的一些争论,矛头指向是否应该使用正式逻辑来理解全能悖论,从而规避悖论的本质[18]。
另外一种对全能悖论的回答是,全能需要被准确的定义,而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完全全能”。只要规定了全能不包括逻辑上不可能的行为和事,那么全能悖论就不再存在。近代哲学对于支持这种观念的论据主要来自麦罗德[19]。麦罗德基本和C·S·刘易斯是一致的,他认为问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就像问上帝能不能画一个方形的圆一样,是没有意义的。
[编辑] 偶发全能和本质全能
如果将全能理解为偶发全能,那么上帝就可以在某一段时间里使自己暂时不全能,那么能否创造他自己搬不动的石头就不成其为悖论了。但是偶发全能的理解,却让人怀疑这种全能能否算是全能,或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大能”而已[8]。不过,主动放弃全能的能力却正是基督教与救主降临和耶稣神性有关论断中的核心内容[20]。
而如果将全能理解为本质全能,那么同样可以消除全能悖论,除非全能被理解为完全全能。既然上帝是从根本上全能的,那么他就不可能,哪怕是在一瞬间变得不全能。既然上帝要保持全能,那么创造一块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这种逻辑上不可能的事情,对于上帝来说就是根本不可能的……
Ⅶ 亵渎圣灵是什么啊
不少弟兄姊妹问我:“亵渎圣灵”是怎么一回事?犯这种罪为什么今生来世永不的赦免?有人更具体地问我:我的情况算不算亵渎圣灵?有一位弟兄,多次写信给我,说他老是担心自己犯了“亵渎圣灵”的罪,怕自己不得救,所以痛苦得不得了。他甚至说:“如果能解决问题,要我倾家荡产我也愿意!”可见,这是一个必须明白的问题。
首先要知道,“亵渎圣灵”是专门针对当时那些敌挡耶稣的法利赛人说的,今天我们不可以随意乱用。可3:29—30记载:“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这话是因为他们(指敌挡耶稣的法利赛人)说,他(指主耶稣)是被污鬼附着的”。这说明,故意污蔑耶稣是靠鬼王赶鬼的法利赛人,已刚硬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这种人,圣灵已无法在他们心里做工,无法使他们知罪悔改,所以他们就永远得不到赦免了。因为罪的赦免的先决条件是被圣灵光照而知罪悔改。巴克莱博士说:“亵渎圣灵的罪,实际上就是丧失了一切罪恶感的意思。”就是说,凡怕自己有罪,怕自己亵渎圣灵的人,决不是亵渎圣灵的人,他们肯定没有犯亵渎圣灵的罪。华达博士说:“我们应当向那人表示,既然他已开始悔改,这就是他没有亵渎圣灵的明证。……任何人为自己的最担忧,并渴求赦免的话,我们应该告诉他:他是上帝的亲爱孩子,只是现在正经历一些苦难罢了。……若有人真的亵渎了圣灵,他不会觉得痛苦,反以亵骂福音为乐;不过,若有人觉得自己亵渎了圣灵,因而深感痛苦,则他其实并没有触犯亵渎圣灵的罪。他仍有信心,上帝的灵仍在他身上做工,这正好说明他未犯亵渎圣灵的罪。”我们要明白,凡因自己说过亵渎主的话而怕犯了“亵渎圣灵”的罪,而今还在为此担忧痛苦的弟兄姊妹,其实他们是属于“世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属于“亵渎圣灵”的人。
明白这一点很有必要,不但使有这种担心的弟兄姊妹可以放心,而且可以避免教会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因为有人把“辨别诸灵”说成是“亵渎圣灵”,把纠正某些混乱现象也扣上“亵渎圣灵”的帽子,弄得一些同工同道不敢去辨别诸灵,不敢去纠正混乱现象了。这是很不正常的,因为辨别诸灵和纠正某些混乱现象是符合圣经教训的(林前12:10;约壹4:1—3;林前14:23)。我们必须明白什么叫做“亵渎圣灵”,以免信徒个人和教会生活带来损害。(摘自《灵程启导》)
Ⅷ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那么上帝又是谁造的呢
上帝是自有永有的,不是被造物,他是永恒的存在
----------
香光庄严 非常对不起,我们是基督教的,没有轮回的,上帝就是上帝,上帝创造了人和世上其他的东西,他是造物主,是唯一的真神!神乃是按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像上帝一样的伟大,永恒!如果想要达到和上帝一样的伟大永恒那只有像撒旦一样应太过骄傲最后导致堕落,所以为人要谦卑。
还有 godisjunjun 做广告不要在这里做,网络明令禁止的
Ⅸ 宗教问题:人为什么不是动物
人有着创造天地之神的形象,而动物没有,并且动物还要接受人类的管理.
记得唐崇荣牧师说过一句话:那些动物,至今还不知道它们的名字,而我们却知道.
不过我们再延伸一下,就可以看到奇妙而又伟大的恩典:就是上帝,上帝在全世界由于不同的语种,也有着不同的称谓和叫法,比如在中国:上帝、耶和华、上主、雅威、天主。这些称谓不也是上帝给我们的奇异恩典吗?包括现在我们能够平安地坐在电脑前面,能够呼吸新鲜空气,能够吃早餐,能够有喜怒哀乐,我们之前所有的平安、欢喜,都是上帝的伟大恩赐,连他的独生子耶稣都赐给人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