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K枪械的创造者是哪个国家的
俄罗斯著名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ТимофеевичКалашников)和他设计的AK-47突击步枪的原型枪 俄罗斯著名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ТимофеевичКалашников)和他设计的AK-47突击步枪的原型枪 当代著名的突击步枪是什么?AK步枪必居其一。AK是俄文АвтматКалашников(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的缩写,也常常被称为“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 ,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的突击步枪。今年适逢AK步枪问世60周年,俄罗斯总统网站9月4日宣布,普京总统向著名的武器设计师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致谢,表彰他在研制和生产武器中做出的贡献。 受伤后造枪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1919年11月10日出生在阿尔泰边疆区库里亚村一个多子女的农民家庭,19岁应征入伍,是前苏联和俄罗斯著名的武器设计师,先后两次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一次获得斯大林奖金。 1994年,卡拉什尼科夫75岁生日时,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亲自授予他“祖国功勋”二级勋章和少将军衔,2004年弗拉基米尔·普京授予他“军事功勋”勋章。 卡拉什尼科夫在卫国战争时期被德军炮火击中,身负重伤,送入后方医院疗伤。如果没有这次负伤,也许日后就没有AK-47了。在医院就医期间,伤员们常在一起闲谈,都希望能有比德军武器威力更强大的武器。 喜欢钻研技术、摆弄机器的卡拉什尼科夫灵机一动,决定设计一支集美国M1步枪和德国StG44型突击步枪长处的自动步枪,也就是现在AK-47突击步枪的雏形。 俄军士兵手中的AK-47突击步枪 [资料图片] 结实又耐用 从1947年定型起,AK步枪已经成为现代武器经典。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结构简单,结实耐用,故障极少,造价低廉,威力巨大。无论是在灼热的沙漠还是寒冷的冰天雪地,或者潮湿的热带丛林,AK步枪都能大显神威,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越南战争中,不少美国士兵扔掉手中的M16转而使用AK-47。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M16在潮湿、泥泞的恶劣环境中,枪膛污秽严重,容易卡壳,故障率高,这在战场上可是会要命的。相比之下,AK-47结实耐用,故障率低,这也是AK-47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所在。毫无疑问,AK步枪在同类轻兵器中绝对出类拔萃。 在过去60年的时间里,AK步枪不断更新换代,由原来的传统步枪转变成为现代化、多功能的步兵武器,可以加挂枪榴弹、日间和夜间瞄准镜和狙击瞄准镜等等。 根据美国轻武器评论家伊泽尔博士的统计,AK系列步枪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多的一种步枪。美国国防中心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有上亿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枪。与此相比,美国著名的M-16步枪大约只有700万支。卡拉什尼科夫因此也被人们公认为世界级“枪王”——枪械设计大师。 对于有人指责他设计的枪械成为夺去无数生命的杀人工具,这位“枪王”坦言问心无愧:“我睡得很好,问题在于那些政客未能和平解决问题,往往诉诸武力。我在二战时设计这种枪,是为了要击败强大的纳粹军队……我是为了保家卫国才这样做。要怪就怪纳粹令我成为枪械设计师。” 欧洲武器专家感叹说:“卡拉什尼科夫垄断了前苏联轻武器领域。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的军队装备或部分装备AK系列。在轻武器发展史上恐怕只有马克沁、毛瑟和勃朗宁可以和他一比高低。” 为了感谢卡氏在武器装备方面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出生的故乡特意为他竖了一座青铜半身像。(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 卡拉什尼科夫AK-47突击步枪的演化过程 AK-47突击步枪,在我国曾被称为冲锋枪(仿制的1956年式突击步枪也曾长时间被称为56式冲锋枪)。于1947年定型,1949年装备部队。前苏军摩托化步兵部队、空军和海军的警卫、勤务人员使用木制或塑料制固定枪托型,伞兵、坦克乘员和特种分队使用折叠金属枪托型。AK-47的动作可靠,勤务性好;坚实耐用,故障率低,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射击性能都很好,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分解容易。但是连发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影响精度,而且重量比较大。AK-47是装备范围相当广泛的步枪,除前苏军外,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的军队装备,有的还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苏军所装备的AK-47于50年代末由其改进型AKM所取代。 目前国内流行着一种说法,认为AK-47是抄袭了MP44/Stg44而设计出来的,证据就是两者外形相似,而且“Stg44一出现马上就有了AK-47的最终设计方案”,何况卡拉斯尼柯夫本人也声称是Stg44启发了他设计AK-47的。但事实上Stg44和AK-47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都有着极大的不同;AK-47的最终方案是经过大量试验的验证而改进出来的,并不是突然就成型,就算是AK-46和AK-47之间都有很大的区别;至于所谓的外形相似,其实也只是轮廓投影的相似而矣,就外形而言,就算是刚接触军事的菜鸟都不可能把两者外形搞混。Stg44和AK-47最相似的地方就是设计概念,但同一时期许多前苏联著名枪械专家所设计的新型突击步枪的设计概念都与Stg44相似。与AK-47一同竞争的样枪,尽管结构、原理都不尽相同,但设计概念和基本的性能指标都很接近——都是与Stg44相近,不过在那个年代,也只有Stg44是唯一技术成熟且有大量实战经验的参照物(其他一些突击步枪产量极小,有些甚至只有试验品)。但当你拆开一把AK-47时,你可能会觉得它很像拼装的美国M1伽兰德步枪和M14步枪。AK-47与它的最大对手——斯通纳的AR-15一样,既揉合了前人的精髓而又带有设计者自己技术性质的创新设计的步枪,设计AK-47时参考的并不仅是Stg44。
㈡ 支付宝上那么多功能都可以用吗制造者怎么会了解那么多的
你好。支付宝上面显示的各种功能都可以正常使用。支付宝在研究开发的过程中。一直在增加功能。专门有支付宝研发团队。一直在努力的给大家创造更多的使用支付宝的体验。功能只会越来越多。而且还有一个安全保障团队。保障大家在使用支付宝的过程中,避免造成经济损失。所以支付宝界面上显示的各项功能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你感兴趣的话,你可以体验一下各项功能的使用效果。使用支付宝可以缴纳电费,水费,燃气费,可以购买飞机票,火车票,网上购物到实体店消费,到路边摊消费,还可以制作工作照等等。你试试吧,里边儿的功能还是很多的。
㈢ 电脑创造者是谁//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2月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同时,冯诺伊曼(VON.NEUMANM)研制一台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原型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威尔金斯于1949年研制EDSAC。图灵于1950年研制ACE。成功。命名为ENIAC。根据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一般将计算机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时代.1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计算机时代。2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时代。3第三代(1965—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4第四代(1970—~~)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computer)的原来意义是“计算器”,也就是说,人类会发明计算机,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复杂的数字运算。而这种人工计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亲担任税务局长,当时的币制不是十进制,在计算上非常麻烦。帕斯卡为了协助父亲,利用齿轮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可以执行加减运算计算器 。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之后虽然在计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与精进,但是,真正的电动计算器,却必须等到公元1944年才制造出来。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称得上计算机的机器,则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的,名字叫做ENIAC。这部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来处理讯号,所以体积庞大(占满一个房间)、耗电量高(使用时全镇的人都知道,因为家家户户的电灯都变暗了!),而且记忆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个字),但是,却已经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展。而我们通常把这种使用真空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第一代的电脑有2间教室大,跟现在我们一般用的个人电脑体积差很多吧。 当时的电脑零件是真空管(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而存档的东西是一种打孔卡片,若没有前人的设计概念,也没有计算机的发明,所以计算机是谁发明的还有点难界定。
下面有两条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
1.1940年,美国的华德·爱肯制造出第一部新型的电脑,命名为“马克1号”。这电脑非常庞大,操作时还会发出巨大的声音,而且每秒钟仅能处理两个附加问题,但它毕竟是最早的电脑。
2.一般来说,世界上第一部电脑,是1945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位教授-莫奇利和埃克特设计和研制出来的,其英文名字ENIAC(埃尼阿克),其实就是电子识字计算机。不过,在这之前,人们研究电脑已经很厂一段时间了.
㈣ 汉字的创造者是谁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仓颉,历来被人们尊为“文字始祖”、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 你是否知道,那外国人猜不透玄机的方块汉字是谁造出来的?在白水县,有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仓颉,白水人祖祖辈辈把仓颉尊称为“仓圣”。但是如今,仓颉和那些关于他的传说还不为人所广知。 关于仓颉造字,在白水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远古时候,蒙昧未开,人们都用结绳的办法录史记事。那时候,仓颉还姓侯冈,是黄帝的史官。由于记录史实的结绳形状奇异,年久月深难以辨识,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㈤ 中国四大发明的创始人是谁
造纸术:东汉蔡伦发明的。
印刷术:北宋毕生发明的。
指南针: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内长期的实践中对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
火药:是我们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供参考。
㈥ 孙子兵法的创造者是谁
作者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忠民县)人。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被誉为“兵学鼻祖”。
孙武的先祖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因陈国内乱,逃到齐国,改姓田齐景公时,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国有功,赐姓孙,食采于乐安。青年时代,孙武因齐国“四姓之乱”而离开齐国,来到新兴的吴国,并结识了来自楚国的军事家伍子胥。公元前512年,在伍子胥的竭力推荐下,孙武得以晋见吴王阖闾,并呈上了自己的兵法“十三篇”,得到吴王的赏识,被任为吴国的将军。此后,孙武辅住吴王阖闾经国整军,为吴国的强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或《吴孙子兵法》。最早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称作“十三篇”,与今本篇数相合。《汉书·艺文志》则著录为“《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一般认为,“八十二篇”当包含今本十三篇的内容,另外六十九篇除含少量孙子佚文外,多数系后世阐释孙子思想之作与伪托之作。关于《孙子兵法》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自宋代以后争论了千余年。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孙子兵法》一书系列武亲著,成书于春秋末期,但不排除在流传过程中有后人窜入的个别字句。
《孙子兵法》一书,版本繁富,流传甚广。现在我们尚能看到的重要版本有:银雀山汉墓竹简本、曹操《魏武帝注孙子》本(又称孙子略解)、宋《武经七书》本、宋《十一家注孙子》本、日本樱田本《古文孙子》等。其中,刊刻最多、流传最广的是《武经七书》本,其次为《十一家注孙子》本,二者构成传世《孙子》书的两大版本体系。竹简本出土于1972年,后经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此后出版的孙子书均以传本为底本,并根据汉简本校改了其中错漏的文字。建国后的主要版本计有:郭化若的《孙子今译》和《孙子译注》、杨炳安的《孙子会笺》、吴九龙主编的《孙子校释》等。
㈦ 空手道的创造者是谁
空手道是日本传统格斗术结合琉球武术唐手而形成的,起源于日本武道和琉球的唐手。唐手是中国武术传入琉球,结合当地武术琉球手发展而成的,而日本本土人又将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斗技与唐手相结合,最终形成空手道。二战之后通过美军宣传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一、松涛馆流
松涛馆流的创始人即为现代空手道始祖船越义珍(1870~1957),该流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手道流派。松涛馆流空手道系空手道中的所谓“南舟北马”中的北派功夫。松涛馆流空手道共有26个规定型(套路)。其技术特征为大开大阖,动作走直线,多用弓步大马,注重腿法运用,是刚猛型空手道的典范。类似中国武术中的北派少林拳。因为其动作幅度大且简洁深受欧美空手道爱好者的喜爱,在世界空手道强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空手道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随着空手道运动的全球化,刚猛直接的松涛馆流空手道的优势则更为明显。该流派的代表团体有日本空手道协会(JKA),国际松涛馆空手道联盟(SKIF),日本松涛联盟(JKS)等数个国组织。
二、刚柔流
刚柔流空手道的创始人是宫城长顺。宫城于明治21年出生于琉球,14岁加入那霸手名师东恩纳宽量的门下,18岁赴中国福建省,学习中国拳法。归国后将独特的技法系统化。该流系“南舟北马”中的南派功夫,受系统来自南少林拳白鹤门。其流派的名称就来自白鹤门流传秘书《武备志》中拳八句中的一句“法刚柔吞吐身随时应变”因此得名刚柔流。该流派空手道有明显的南拳特色,以小架三战步、猫足立为主,讲究刚柔并济。在修行时注重“气”、“息”、“体”的锻炼。刚柔流共有13个规定型。
刚柔流的代表团体有全日本空手道联盟刚柔会,世界刚柔流空手道联盟,刚柔馆,刚柔联盟,正刚会等,该流派在东南亚地区有相当大的影响,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空手道流派之一。另外要注意的是目前世界上另一大空手道体系即全接触式硬式空手道的代表-极真会的创始人大山倍达即是日本刚柔会开祖山口刚玄的弟子曹宁柱的学生。
三、和道流
和道流空手道的创始人为大冢博纪,大冢博纪出生于明治25年。6岁起学习柔道。于大正9年到船越义珍的明正塾学习空手道及日本神道扬心流柔术。大正13年,在皇居济宁馆道场举行的舞蹈演武会中参加琉球唐手术表演,大冢博纪表演自创的“唐手术乱取形”(现代空手道中的约束对打),以及“捕短刀”、“捕真剑白刃”博得好评。以此为契机,大冢博纪在昭和8年5月创设“和道流”即将空手道与日本柔术合而为一的意思。该流派受到“神道扬心流”柔术的影响颇深,其中“别”、“流”、“押”、“引”、“入身”、“转身”等更是
柔术的技法特征。和道流最具特色的是格斗技术,是极少数在格斗中能体现流派特征的空手道,该流派出现了许多空手道格斗比赛冠军。同时该派空手道也属松涛馆一系因此在套路上深受松涛馆流的影响,但也有自身的特色。和道流空手道的代表团体有全日本空手道联盟和道会,世界和道流空手道联盟等,和道流最大势力是在日本的大学和学校,以东京大学、东京农业、明治、日本、立教、日本齿科、东京工业、东京外语、北海道、熊本工业、福冈等高校体育联盟中空手道强校为中坚力量。现任全日本空手道联盟事务局长荒川通就是和道流的代表人物之一。
四、系东流
系东流的创始人摩文仁贤和生于明治22年琉球首里市,13岁时成为首里手名家系州安恒的嫡传弟子,20岁时投入那霸手名师东恩纳宽量的门下。后又学习了松村派、新垣派等空手道更学习了空手道以外的日本古武道器械。摩文仁贤和于昭和3年上京,在到达日本本土的琉球唐手家中,完全学会首里手和那霸手的仅摩文仁一人而已。昭和9年摩文仁贤和在大坂开设养秀馆道场,以自己两位恩师名字的开头各取一字当成流名,成为系东流。系东流的特点是以“守、破、离”三字来总结,即对型的忠实遵守而后应用最后独立,以此独特的方法来修行空手道。而且系东流空手道极其重视空手道精神的修养,开祖摩文仁贤和极强调系东流空手道为“君子的拳”是为修行圆满的人格和崇高的人生目的而进行空手道修行。系东流空手道一共有47个规定型,是四大流派中规定型最多的,也是排选手代表日本参加世界空手道比赛中型比赛最多的流派。系东流的型是其流派的一大特色。系东流的代表团体有全日本空手道联盟系东会,世界系东流空手道联盟,林派系东流、正气会、修交会、修道会、圣心会、明武会等。自1989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级空手道比赛。
㈧ 星球大战创造者是谁
原力(Force)又译为力、大能或原动力,是《星球大战》系列作品中的核心概念。原力是一种超自然的而又无处不在的神秘力量,是所有生物创造的一个能量场,同时也是绝地武士和西斯尊主(Sith Lord)两方追求和依靠的关键所在。
中文名
原力
外文名
the Force
别称
力、大能或原动力、神力
所属作品
《星球大战》系列
类别
虚拟技能能力
深入理解
“它是所有生物创造的一个能量场,包围并渗透着我们。有着凝聚整个星系的能量。” —— 欧比旺·克诺比(Obi-wan Kenobi)《星球大战:新的希望》)
原力的解释
原力可以从四个不同角度来理解:光明原力、黑暗原力、统一原力和生命源原力。
光明原力和黑暗原力
这两种原力是最先在经典三部曲(Star Wars Episode IV~VI)中提出的,具有明确 道德 准则的对立的两个方面。
光明原力是正义、仁爱、治疗等积极元素的体现
黑暗原力则代表了恐惧、愤怒、憎恨、恶意等消极元素。
黑暗原力往往比光明原力更具有攻击性和侵略性。
统一原力和生命源原力
这两种源自于较为革新的绝地哲学。
统一原力认为原力既不存在光明面也不存在黑暗面,原力是一个完备独立的整体而不具有任何倾向性(主要来源:星战小说New Jedi Order系列之The Unifying Force)。
生命源原力首先在《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Star Wars Episode I~III)中由绝地大师魁刚·金 提出,认为原力是生命的体现,绝地可以在绝大多数有生命的物质上感受到原力,唯一与原力完全隔绝的生命形式来自于另一个星系的种族Yuuzhan Vong。
原力是一个随着卢卡斯(《星球大战》创造者)的想法不断变化的概念。
在《梦之帝国:星球大战三部曲的故事(Empire of Dreams: The Story of the 'Star Wars' Trilogy)》中,卢卡斯表示,最早的时候,他想把「原力」设定成一种可见的类似「能量球」的东西。后来他决定干脆把「原力」设定成存在于天地之间的神秘力量,相当于中国说的「气」。
在《星球大战》中「原力」的功能多种多样。首先,「原力」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能力控制,主要是原力学习者——绝地武士(Jedi)与西斯武士(Sith)。他们相信原力是生命能量的来源,他们这些具有天赋的人经过学习原力知识后能够发现并使用原力。学习过原力的人能够至少拥有以下能力:
综合强化生理机能:比如快速移动,上下腾挪,超人的反应力。
拥有意念移物能力:利用原力控制物体移动,移动物体大小取决于原力知识的程度。当然,你可以用原力把人或物推倒。
拥有控制他人意念的能力:前提是对方意志薄弱。如果对方也是个原力修习者,那么你必须原力修为远远高于对方。另外,个别物种对于原理意念控制免疫,参见《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
拥有「原力闪电」的能力:这是一个原力黑暗面技能。用黑暗原力制造出闪电攻击对手,在电影中,西斯尊主达斯·西迪厄斯(帕尔帕廷 Palpatine)和达斯·泰拉纳斯(杜库伯爵)使用过。绝地有一个与其相似的原力技能:「原力审判」,在前传电影中登场的普罗·孔大师就擅长这种技能。由于绝地的信条认为原力应该用作保护自身而非伤害别人,故其威力不如「原力闪电」,号称“电不死人”,尽管如此后来学会了这招的卢克第一次用就把人给电死了。「原力审判」通常被用来制服那些挟持了人质的对手,但也有一些想法别具一格的绝地利用其威力较低的特点,将此技能运用于医疗领域。
拥有用原力启动光剑的能力:绝地和西斯的武器,「光剑」,有两种开启方式。一种是按光剑按钮,这当然是低端的启动方式;像帕尔帕廷皇帝这种高手,就是用原力启动的(参见《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
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当原力修为高到一定程度时,原力修习者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不过绝地大师尤达(Yoda)曾提过,要小心对待这种能力。
拥有长寿的能力:一般来说,只要不死于非命(但作为原力修习者这不太容易获得)。
愿原力与你同在。
原力敏感者
尽管原力在几乎所有生命上都体现,只有一小部分能被称作对原力敏感者(Force Sensitive)。原力的敏感程度与生命血液中共生的微小生命体midichlorian(有时译作绝地迷虫)含量有关,含量越高表示使用原力的潜力越大,可修炼。
㈨ 谁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
总的来说是物质和能量具体解释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它是现代宇宙系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
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宇宙学
大爆炸宇宙学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与其它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冷到热,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很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统一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又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大约为3K。这一结果无论在定性上或者定量上都与大爆炸理论的预言相符。但是,在星系的起源和各向同性分布等方面,大爆炸宇宙学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