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威廉·布莱克创作的诗画集有哪些
1789年威廉·布莱克出版了《赛尔之书》和《阿贝尔的亡灵》诗画集。1790年至1793年间出版了著名的代表作品《天堂与地狱的结婚》诗画集,1795年出版了《罗斯之歌》和《罗斯之书》诗画集。
2. 威廉•布莱克的画法对后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画派中最重要的人物,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诗人。虽然他在18世纪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不过他的艺术生命却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期,并对19世纪英国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赛尔号的布莱克怎么画
黑色的斗篷哥
4. 布莱克一生都有哪些作品
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出生在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个经营袜子和其他针织品的小商人。他从小就显示了在绘画方面的独特才能,布莱克刚刚十岁的时候就被选入一所正式的绘画学校学习绘画。在这所学校里。他学习了四年,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绘画基础和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版画的技法。1771年,当他14岁时,离开了学校,在一位不知名的雕刻家的工作室里学徒。在这里,他度过了整整七年时间,他的兴趣和热情始终贯彻在版画艺术中。1778年,他进入了罗雅尔美术学院,在绘画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对文学也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它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消磨在吟诗作画上。
1787年,布莱克经营雕版印刷工房。两年后出版了他的初期代表诗作《天真之歌》。这期间,他创作了一批诗画集,作品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深受读者欢迎。1789年他出版了《赛尔之书》和《阿贝尔的亡灵》诗画集。1790年至1793年间出版了著名的代表作品《天堂与地狱的结婚》诗画集,1795年出版了《罗斯之歌》和《罗斯之书》诗画集。这些诗画集的出版使布莱克在英国艺坛上成了一位独树一帜的诗人兼画家,并享有一定的声誉。
1799年到1800年这段时间里,布莱克移居到拉贝斯。在拉贝斯期间,布莱克旗帜鲜明地歌颂资产阶级革命,他的作品引起了统治者的不满,曾经为逃避官方的迫害。逃亡到法国。1800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富裕的诗人维利亚姆·赫依,并为赫依的作品《诗人库巴传》作了插图。随后,他离开伦敦赛库斯州的赫依邸宅的附近移居了三年时间。1804年,他又回到伦敦。这次回到伦敦后,他一方面继续创作诗画集和为别人的作品绘制插图,另一方面也开始了独幅画的创作,其中比较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基督的埋葬》、《引导巨兽的比特精灵》、《雅可布之梦》、《卡达贝尼的巡礼》、《古代的布尼丁人》等等。
布莱克晚年的生活似乎是非常凄惨的,生活上的贫困和事业上的无人支持使他的艺术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他的一些画友常常援助他,但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1821年,布莱克不得不移居佛维登·科多,6年后的1827年8月12日,他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去世。
综观布莱克一生的艺术创作,主要以书籍插图的创作为主,尽管从事过一些独幅画的创作,也仅仅限于水彩画,而油画从未涉及。在他留下的476幅版画作品中,大多是作为书籍插图出现的。布莱克的艺术有着独特的一面。他常常以深厚的感情去描绘自己幻想中的世界。借助一些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以及奇异、怪诞的构图和形象来表达了一种进步的民主思想。由于他在表现自己的政治观点和艺术主张的同时,也带有浓厚的宗教情绪,这使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主义色彩。
布莱克的绘画艺术影响了他的同时代画家和后辈画家。受其影响比较大的画家有亨利·弗赛里和让·马丁以及卡尔弗特等。
5. 布莱克一生的艺术创作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
综观布莱克一生的艺术创作,主要以书籍插图的创作为主,尽管从事过一些独幅画的创作,也仅仅限于水彩画,而油画从未涉及。在他留下的476幅版画作品中,大多是作为书籍插图出现的。布莱克的艺术有着独特的一面。他常常以深厚的感情去描绘自己幻想中的世界。借助一些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以及奇异、怪诞的构图和形象来表达了一种进步的民主思想。由于他在表现自己的政治观点和艺术主张的同时,也带有浓厚的宗教情绪,这使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主义色彩。
6. 布莱克的崇拜者有哪些代表作品
让•马丁(1789年—1854年)也是受布莱克艺术影响的画家之一。他常常喜欢用幻想的,怪异的构围和手法描绘想像中的风景。布莱克艺术的忠实崇拜者还有卡尔弗特(1799年—1883年),撇米埃尔•巴玛(1805年—1881年)和乔治•尼契莫顿(1809年—1896年)。卡尔弗特是布莱克艺术的积极鼓吹者,它继承了布莱克的神秘主义色彩。代表作有木版画《新娘》和《回家》、石版画《洪水》等。巴玛是卡尔弗特的好友,也是布莱克艺术的尊崇者,他几乎终生定居在伦敦。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想像力,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无比激情,代表作有《收获期的满月》等。
7. 威廉·布莱克的作品特点
布莱克一生都保持着宗教、政治和艺术上的激进倾向。他浓厚的宗教意识、艺术家的天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他的诗歌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并使它的诗歌具有明显的宗教性、预言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等几大特点。他对英国诗歌,特别是浪漫主义诗歌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其前期诗作主要包括《诗歌素描》、《纯真之歌》及《经验之歌》等。
前期的诗作,语言上简单易懂,且以短诗为主,音节也能短则短,题材内容则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主;而后期的诗作篇幅明显增长,有时长达数百乃至上千行,内容也明显地晦涩起来,以神秘、宗教,以及象征为主要特征。
布莱克最被人们引用和传诵的,也是后代文学大家反复赞美的几首诗歌如《擦烟囱的少年》、《保姆之歌》、《病玫瑰》、《老虎的赞美诗》,皆可以看作构筑布莱克之“天国原形”的一部分。自比为以西结的少年,四岁就看到了宗教幻象,并且可以用一种亲喃的语言和“白色诸神”寂静地交谈。尽管世风低落,文途滞涩,但布莱克怀着极大的天真和壮丽的想象力与战斗力,投入了类似班扬和马娄的“世俗反讽”运动中。
布莱克在和他相伴一生的乡村姑娘凯瑟琳的邂逅与共处中,获悉了平民心中的童话与贞洁,并以此与自身的经验和想象作为对比,参照了很多从中世纪就开始进行和流传的童话寓言式写作,并加上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意象创造力,布莱克留下了18世纪最重要的诗集《天国与地狱的婚姻—想象力的赞美诗》和《纯真与经验之歌》。布莱克构筑了世界的宏伟与庄严教堂的顶层,在那里,理想与现实的箴言熠熠闪光,时时提醒着圣母般的洁净与肃穆。
布莱克从不否认自己是一个借丰富想象而进行创作的人,但同时代的人除了为他的怪异举止和热情四溢的精力而感到困惑外,还为他的面貌的高深与可敬而感到迷惑。布莱克显然不是为属于他身体命运的那个时代写作的作家,同阿蒂尔兰博一样,他藉一种基于神秘与梦幻经验而“对感官不同程度”的扰乱,找到了一条通向自由和赞美的 “天国诗歌”的皈依与信仰。也许,这就是布莱克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与价值,布莱克“玫瑰的哭嚎”和“真理总是隐藏在疯狂的暮霭中”的大胆语句,找到了些许从“黑暗的烟囱”延伸到“玫瑰色天国”的神秘体验路途。
布莱克的关于:“在荒原尽头,手指可以触天”的诗句,启发了西班牙画家格列柯和达利,在《记忆的永恒》和《西班牙内战的讽喻想象》中,达利用天才的画笔表达了对这位十八世纪最伟大诗人的缅怀与赞美。
布莱克1810年的《米尔顿》,至1916年,休伯特·帕里爵士为此诗的自序谱上音乐,改名为《耶路撒冷》,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赞歌之一。
8. 威廉·布莱克在绘画方面经历了哪些过程
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出生在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个经营袜子和其他针织品的小商人。他从小就显示了在绘画方面的独特才能,布莱克刚刚十岁的时候就被选入一所正式的绘画学校学习绘画。在这所学校里。他学习了四年,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绘画基础和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版画的技法。1771年,当他14岁时,离开了学校,在一位不知名的雕刻家的工作室里学徒。在这里,他度过了整整七年时间,他的兴趣和热情始终贯彻在版画艺术中。1778年,他进入了罗雅尔美术学院,在绘画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对文学也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它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消磨在吟诗作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