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苏格兰是如何发明这个世界的

苏格兰是如何发明这个世界的

发布时间:2021-10-04 16:50:46

Ⅰ 苏格兰是怎样独立的

全国性政党的兴起。英国政府一直不同意苏格兰独立,但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它更多的自治权。1999年,英国和苏格兰投票赞成独立。中国政府决定恢复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地方议会。这是自1707年以来苏格兰人民第一次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官员来管理地方事务。然而,英国政府下放权力的这些举措并没有满足苏格兰独立的要求。

目前,北海油田的收入是由英国中央政府收集和分配的,这让苏格兰很恼火。如果苏格兰独立,苏格兰将获得95%的油田和约60%的气田。苏格兰独立党领袖萨尔蒙德说,有了10亿英镑,像挪威这样的石油基金可以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创造300亿英镑的主权财富,苏格兰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这然而,苏格兰仍然保留着自己的议会、司法系统和政府。对于欧洲大陆来说,苏格兰和英格兰仍然是两个国家。1707年,苏格兰根据《联合法案》年与英格兰合并,成为大不列颠王国的一部分,同时保持相对独立。在这300年里,苏格兰对独立的呼吁从未停止过。然而,现代苏格兰独立运动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张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在此期间成立。

Ⅱ 西欧最穷的国家如何创造了世界pdf

苏格兰很少被人注意,因为我们说到“英国”时,大部分时候指的都是“英格兰”。实际上,英国包含了三个部分:英格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英伦三岛”。对于英格兰和苏格兰,在西方世界这个问题都容易混淆,更何况是在我们中国。当我们细看时,才发现相比与英格兰,苏格兰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它后来才被合并到大不列颠体系。
在本书作者亚瑟.赫曼Arthur Herman的眼中,苏格兰不仅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虽然在18世纪以前是非常落后和贫穷的,没有融入到“地中海时代”的欧洲,但是,从18世纪开始他们迅速了加入了“大西洋时代”,为现代世界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以前对“苏格兰”的印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来自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的电影《勇敢的心》(Braveheart),他讲述了一个苏格兰英雄反抗英格兰统治者的故事,使我第一次区分出了英国南部的英格兰与北部的苏格兰,在历史上的冲突和战争。其二、来自亚当.斯密和大卫.休谟这两位18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改变了整个现代世界的进程,还有另一位科学家瓦特直接促使了工业时代的到来。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苏格兰人用自己的思想影响世界进程,当我们做投资,对整个时代经济源起、格局和方向的思索时,也需要将时代中人的精神特性放入其中,以此更全面的看到所处时代的全貌。

1、衡量进步的指标:与过去的时代多远
——“以今衡古,而非以古论今”

“依照洛克的见解,关键不在于爱肯海是否曾说过触犯了上帝律法的言论。宗教信仰纯属个人良知的范畴,官方机构无权干涉。他呼应自由教义派的观点:‘真正的教会应以容忍为念,’也赞同安史托瑟的见解。世俗机构的权力应限于‘凡间事务’,无涉于宗教事宜。洛克的见解在英格兰引起回响,促成了一六八九年‘容忍法案’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政教分离体制的基础;但在法庭仍可审判并处死女巫的苏格兰与麻萨诸塞,则无法相提并论。”(P019)

“大势已去。1697年1月8日下午两点,爱肯海被带往位于爱丁堡和莱斯之间的绞刑台;顶着凛冽寒风,他发表了临死宣言:‘一本赤诚却横遭污蔑,在下求仁得仁,死而无憾。’他以颤抖的语气表示,‘人类内心追求真理的欲望永无止境!’他这么做了,却以生命为代价。……行刑手搬开梯子,犯人身体一甩,不到十九岁的生命就此结束。
“这就是十七世纪末苏格兰的景象。教规严谨的长老教会大权在握;无情甚至严酷的喀尔文信仰当道;亵渎与巫觋得受审判;面对诉请施予怜悯、提出理由或事实的要求时,呈现的是怪异甚至变态的矛盾。
“这是苏格兰迈向现代世界的入口,但谓之‘传统的苏格兰’可能有误导之虞。事实上,这是相对晚近的产物。主张将爱肯海处死的势力,所承袭的文化为时仅百年出头,旋踵苏格兰的改革便来到。
“……1696年,传统势力已是日薄西山。把爱肯海送上绞刑台,象征苏格兰喀尔文教派的回光返照。一个以教士、大学教授与律师为主的世代,深受来自英格兰进步风气的洗礼,正在逐渐兴起。
“……这个文化与物质皆落后的国家,在思想前瞻的苏格兰人领导之下,即将展现另一番风貌。而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世界也随之改观。到了十八世纪末叶,象征现代世界的体制、理念、心态、习俗等特质,在苏格兰人手中已大致完备。苏格兰佬在全球披荆斩棘,为人类历史开展新的纪元;而所谓‘人类历史’的观念,也多半源自苏格兰的创见。
“苏格兰历史观的基础是强调进步。一如个人,社会本身也会与时俱进。社会需要新的技能、心态,对于个人能力以及个人应有何等自由,也要有新的理解。苏格兰人向世人揭示了衡量进步的指标之一——离过去的时代多远。以今衡古,而非以古论今。对于亚当.斯密、大卫.休谟、亨利.布劳罕、华特.史考特爵士和许多本书提到的苏格兰现代豪杰,过往就是审判、处决了爱肯海的苏格兰。”(P020-023)
(曾星智注:因为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最习惯的做法,就是“以古论今”。我非常反感这样的做法,首先这样做是非常无知的,因为他们把“古”给抽离了,只看到古代历史中美好的一面,完全看不到大部分丑恶的一面;其次是非常愚蠢的,因为历史和时代不断演变,不可能靠我们的主观意志去进行道德批判,而更应该看到当下如此发展的缘由。在此不必多说,面对越来越流行的这种“以古论今”的返古思潮,我持批判的态度和远离的姿态,他们根本不值得批剥,因为其方法论上是彻底错误的。)

2、苏格兰与英格兰结盟的曲折过程

“明智之士对此自有定见,其中包括许多戴芮安公司的原始股东。这一切都证明了一件事实:没有英格兰助其一臂之力,苏格兰在大西洋贸易中别想沾到半点好处,而只要两个政体纳于单一王权麾下,绝对不可能有进展。当皇室必须在两国利益中选择其一,铁定会偏向繁荣富裕的英格兰,寄人篱下的结果,苏格兰永远要当老二,除非出现什么重大改变,才可能皆大欢喜。
“于是两国的政治精英开始谈到一个名词:结盟。以往只有在议会辩论中偶尔现身,或是形诸笔墨,如今被戴芮安的一连串挫折推上舞台。英格兰政界对此大致赞同。
“……在戴芮安探险的五年期间,结盟成了两国间热门的政治议题。苏格兰议会原则同意组成一个委员会负责磋商。大家心里有数,目前的关系恶劣到极点,不可能长久这样耗下去,势必得改弦更张,搞一番新的局面。关键是什么样的局面?”(P048-049)

“(1707年1月)十六日,全体议员出席,以一百一十票对六十九票通过(苏格兰与英格兰结盟的)条约。道格拉斯权杖钦点,苏格兰王国从此走入历史。
“……悲惨的预言没有实现。正好相反,结盟没有掘出坟墓,而是掘到了金山银矿,掘出推动经济的泉源、创造财富的引擎。仅仅一个世代光景,苏格兰从贫穷的三流国家跃入现代之林,文化面貌无比兴盛,社会结构焕然完备。她并非沦为英格兰的奴隶,反倒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自由解放,各个领域突飞猛进,初次品尝‘飞跃成长’的甜美滋味。”(P064-066)

“在苏格兰较有远见的商人和地主眼中,一项基本的事实逐渐浮现。英格兰人愿意负担高昂税赋有其背景因素:政府会善用财源。早在十七世纪中叶,英格兰就架构了严密廉能的官僚体系,奠定政治版图稳定的基石,高度展现了政府运作的效率。透过执法机关维护社会秩序;在首都伦敦和各大郡区间兴建道路,加快货物运输与讯息传递;以高尚闲差安抚地主贵族;国王和海外殖民地有十万大军保护;强大的海军巡弋维持水路畅通,确保帝国光辉日正当中照耀寰宇。
“苏格兰被这纸结盟条约紧紧拴住,一路拖向改革的大道,塑造了确保生命、自由、财产的政治环境。这是惊天动地的转变。十八世纪的苏格兰人终于了解,原来政府没什么了不起。强盛的国力可保护市场,却无法阻止社会的变迁,压抑不住经济的改革。
“作为大不列颠的资浅成员,对苏格兰反倒是好事一件。撇开大麦暴动或詹姆士党人滋事之外,伦敦议会很少把她放在眼里。透过强大的政府体系,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天高皇帝远,当英格兰和欧陆国家留连于国营体制,苏格兰和美国的资本家商人捷足先登,十足体现了放任私人企业的优点。”(P070)

“诸如亚当.斯密和休谟几位大思想家都能深切体会,改变势必要付出代价,短期的损失难免,且通常可由长程利益加以弥补。‘长期观之’、‘权衡得失’、‘整体而言’——这是十八世纪苏格兰启蒙人士抱持的正面思维——若非后知后觉。对于现代社会的诡异本质,苏格兰拿捏的精髓举世无匹。结盟条约即为明证。
“促成结盟的因素复杂万端,结合了深谋远虑的政治观点、放眼未来的精心策略、甚至爱国心的驱使。然而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人莫非急于改善自身现状,藉此图谋私利,动机之卑鄙怎堪闻问!却未料及其行动——短期内毁了这个独立的国家,将南北两国卷入政治旋涡,逼使苏格兰经济陷入绝境——假以时日,成为苏格兰晋身现代之林的巨大推手。”(P071)

3、哈奇森:从自我快乐的私利出发走向利他

“虽然受到卡麦可、库伯、普芬朵夫等人的影响,哈奇森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他相信,人类天生具有内在的道德观,一种分辨是非善恶的基本认知,也是上帝依照自我形象赋予人类的能力。‘依循原始本性的框架,人类做善事会心生愉悦,也会认同他人或自己的善行。’
“换句话说,我们天生就有道德判断的能力,如同生来一张嘴会吃饭一样。道德判断(这是错的,那是对的)是人类的天赋,却不同于诸如判断距离远近的各种判断力。它会透过我们的情感加以呈现。爱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对他人的爱,这是所有道德行为的出发点。
“……哈奇森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快乐。‘确信自己能够满足本身各个层面的欲望,他(人类)必然处于快乐的状态’。鄙俗的人会误认为这表示物质条件的满足:美食、佳酿、肉欲。哈奇森却说,助人为善才是快乐的至高形式。‘从苏格拉底时代迄今,所有人都充分反映出这种现实,’他在都柏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最真实、普遍、活跃的乐趣,生命中的极乐,莫不包含了对于他人的好意思。’
“……经过他这么诠释,自利与利他不再正面抵触。两者在最高层次的道德理念中合而为一。”(P086-087)
(曾星智注:1、哈奇森是亚当.斯密的老师,我从《道德情操论》的思想中,可以看到很多哈奇森的影响,尤其是在“同感”、“私利带来的利他”等观念方面,这样的思想甚至带进了《国富论》中;2、从我个人的经验和体悟上来说,越来越认同哈奇森的观点,确实,我们的生命是追求快乐的,开始时一些初级的快乐可以满足我们,但越来越深入我们会寻求更高级的快乐,而这个快乐就是利他。我们从为了自我快乐的私利出发,走向了助人为善的利他,这为我未来的路指明了一个方向,在基本实现个人的梦想后,将会把重心转向对社会、对他人的付出。)

4、结盟后格拉斯哥的贸易发展

“许多人以为,家族企业是格拉斯哥成功的法门,事实不然。他们占有地理上的优势,将北美换得的商品再转卖到地中海和波罗的海地区——这才有厚利可图。不过,这群烟草大亨成功的秘诀在于财务报表:从各种地方创造财源,同时节省成本。他们以各种手法募集资金、购买商船、建造仓库、买入存货(他们直接向原产地的农民买进烟草,不像英格兰商人只会转卖赚取佣金),包括向银行贷款。从一七四0年间,至少出现六家专门经营商业放贷的银行,包括格拉斯哥商船和蓟花银行等。
“合伙人投资这类公司,每年只收回百分之五的利息,其他的钱都继续滚入,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使得格拉斯哥的烟草贸易成为不列颠财力最雄厚的产业,趁着景气好的年代大肆扩张,即使碰上萧条,也能安然度过。
“十八世纪的格拉斯哥烟草业由一群老派企业家掌舵:为了赚钱甘冒风险,失败就付出代价。一七七二年,巴格尔家族旗下公司就因为还不出借款而被银行接管,其他如怀利、麦考、登洛普、法兰奇等则度过破产危机。有人垮台,立刻有人取而代之,这是不断自我汰换的产业,随着竞争日益激烈,迫使大家必须积极节约成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格拉斯哥的烟草业,为现代资本主义塑造了雏形。”(P165-166)

5、亚当.斯密:融合追求私利及集体合作

“亚当.斯密的老家在爱丁堡外围佛斯湾旁的寇克卡迪镇。父亲攻读法律,之后在镇上的海关单位服务。这份工作可不轻松。和英格兰结盟之后,苏格兰沿岸的走私贸易猖獗。成天忙着和私枭周旋,让老斯密疲于奔命,事实上,这群私枭本是循规蹈矩的善良百姓,为了生活家计才被迫铤而走险。斯密从此学到一个教训:利益当前,人们就会受本性驱使,不惜对抗官府——逃避关税是最明显的例子。五十年之后,他在《国富论》中旧调重弹:‘人们潜藏着改善自身情况的强烈本能……光凭这一点,无需外力辅助,除了使社会繁荣富足,也足以铲除一切人为法律构成的阻碍。’
“……就许多方面而言,斯密融合了哈奇森主张人性本善的‘鸽派’与休谟的‘赢派’的启蒙运动两大潮流。虽说融合,事实上,两派交锋从未止息,战火一直延烧到现代,这是人性本质的冲突——股今中外皆然。斯密有勇气直接剖析冲突的本质,这也是他了不起的成就,提供后人探索的途径。他名列伟大的思想家之林,影响力恒久不坠落,这是真正的因素,而非一般所赋予的资本主义传道家之名。”(P192-193)

“斯密以孟德威的观念为本,揭发了更深层的矛盾:为了追求私利,我们被迫和他人打交道。每个社会都是如此。有了他人的协助,不必凡事亲自动手,无论狩猎、打渔、耕种……事情都好办的多。斯密指出资本主义的精髓,在于融合追求私利及集体合作的两大特质。一方面衍生了无穷的机会,减少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所付出的直接劳力;另一方面,为了不断寻找买主和卖主,因而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庞大供需网,以复杂的方式将人们结合成利益共同体。‘一个人活在文明社会中,需要许多人的配合和协助,’斯密表示,‘即使他一辈子认识的人没几个。’
“接下来,他又解决了另一个矛盾:市场相互依存,牵一发动全身,但每个人都有追求商机的自由,换言之,人类的心灵不受桎梏。照哈奇森的说法,快乐就是自由,以不干涉他人自由为条件;荷姆强调拥有财产的快乐,作为自我人格的延伸。斯密集两者之大成。为了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网络取得一席之地,为了追求真正的幸福,我们必须彻底解放、不受羁绊。独立是商业社会的图腾……资本主义打破了恶性循环,提供一个独立自主、物资充裕、彼此依存、人人追求幸福的环境。”(P206-207)

6、休谟:理性必须臣服于情感

“休谟石破天惊,在首部著作中就企图颠覆传统,扬言:‘理性必须臣服于情感!’
“两千年来的哲学基础被一夕推翻。休谟指出,人类不受理性的宰制。理性扮演的角色只是工具:让我们知道如何满足本身的欲望。欲望的泉源来自情感——愤怒、情欲、恐惧、悲伤、忌妒、愉悦、虚荣与希望遵照理性原则生活的矛盾情结——或谓最起码的层次——依循理性所产生的认知。我们之所以会这样做,靠的不是理性本身,而是习惯。说来说去,人类是习惯的动物——由其情感得以运作的社会环境所塑造的产物。我们学会克制内心的热情,依据社会的制约,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休谟认为,私利就是一切。主宰人类行为的力量并非理智,而是对于他人所担负的责任感,亦德律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政府体制的开端。
“……休谟进一步指出社会中人欲横流,入世之人无法自外其中。若缺乏外在约束,肯定会天下大乱,……但即使是最有效率的社会体制,也无法规范每个人为图私利所做出的行为。此时诉诸理性就不成了,话说回来,理性是情感的奴隶,追根究底,问题还是情感。
“休谟做出结论,文明的社会必须有一套疏导人们情感的机制,使其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透过习俗规范灌输给每个成员,使其潜移默化成为习惯,就能将破坏性的冲动转为建设性的观念。”(P194-195)

“‘没有一种情感能够超越图利的欲望,’休谟表示,‘欲望本身却能加以疏导。’他进一步指出:‘人类永远无法克服自身或他人狭隘的灵魂,人人短视近利,只顾眼前。’这就是人性,不要妄想去更改。唯一的解决之道,是塑造一套‘我不犯你,你不犯我’的金科玉律,尽可能提供安然运作的社会架构。
“置身在这个人人为己的世界,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人们即使偶尔抛开自我,顾及他人,程度也极其有限’,可见道德大致上算是一种习俗;理性到了现实世界根本无用武之地,鼓吹理性只会被人当作耳边风;道德出自内心,无关乎天上神明。世界无限宽广,任你尽情挥洒,人类有追求幸福的自由——但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威,有权力‘惩罚犯错的人与暴力份子,使人循规蹈矩,追求实质且长远的利益’。文明社会的本质——依照休谟的见解——并没有什么神圣可言。
“……休谟指出一个对他而言明显的事实:社会可以成功地将人类的情感疏导到正面的方向;根据过去失败的经验,我们学会改进政府的体制,强化保障人权的目标。不列颠从封建转为现代化社会,是明显的例证。商业扮演的角色,就是推动改革的引擎。
“商业促进了自由,自由带来文化,文化使人类的性灵获得提升,整个过程息息相关。诚如休谟所说的:‘除非先有自由的政府体制,否则艺术和科学无从提升。’
“不过,休谟也提出警告。自由是好事一桩,但必须有制衡的力量。人类毕竟是情感的动物,若完全放任,将成为情感的奴隶。
“……有鉴于此,现代政治体制必须包含两股相辅相成的冲突所引发的张力:维护个人的自由与维护社会的体制。绝对的权力会造成腐化,终致摧毁了社会本身。休谟预知了极权主义的下场。他同时指出,即使处在‘最自由的社会’,也必须牺牲‘相当程度的自由’,但这也是‘享有自由所付出的代价。’
“关键在于:到底要牺牲多少自由?休谟并未提供明确的答案。”(P196-198)

7、人们对亚当.斯密和《国富论》的误解

“如今,事隔两百多年,后人对斯密和他的《国富论》仍有三大误解。
“首先,是斯密所指的那双‘无形的手’。事实上,出现在《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的这个名词是个反讽。斯密相信资本主义会根据市场和利益交换的机制,创造出一套自我运作的规律。对于不明就理的旁观者,似乎每个人都是朝单一目标迈进,一双‘无形的手’在后面推动。斯密从未颂赞市场机能多么完美,但总比人为干预好多了——人类毕竟是感情用事的动物。
“……斯密抨击的对象不仅止于殖民地的贸易垄断,更涵盖了所有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这是对《国富论》的第二个误解,以为斯密主张放任式的资本主义,政府不需扮演任何角色。事实上,‘放任’一词出自法国经济学界,斯密从未用过这个字眼。尤有甚者,斯密还强调政府的重要性。有了强大的国防,一个国家的贸易才有充分的保障,同时提供了保障正义及人权——尤其是财产权——的体制:‘唯有在政府的庇佑之下,多年甚至几代累积的宝贵资产才能安然无恙。’而促进经济发展所需的道路、桥梁、运河、港口等基础建设,更少不了政府介入。
“除此之外,斯密认为政府其他方式的干预将自食恶果。历史殷鉴斑斑可考,政府往往出于一片好意,企图改变经济现状,结果却一片凄惨。
“……斯密对自由市场的信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证诸历史的教训。当权者理应从错误中学习,让商业社会依循自然的轨迹运作。……这才是我们所熟悉的亚当.斯密:一个为‘天赋自由’所运作的资本主义市场喉舌的预言家,极力抵抗一切的不当干预。
“……斯密也预见了商业社会中另一种腐化的现象。资本主义强调分工,使得整体产出的货品更为精致,也使涉入这过程中的人们眼光狭窄,只关心自己的生意或专业领域,对外界事务兴致缺缺,凡事皆以生意角度衡量,流于见树不见林,忽视事件的全貌。”(P207-210)

8、美国:苏格兰人思想建构起来的国家

“回顾早期的境况,美国与加拿大两国的差异不大。过去同属英国殖民地,说着同样的语言,属于同一块地理版图,经济情况大同小异。两者都是移民构成的国家,都是为数众多的苏格兰移民。
“到了某个转折点,两国的命运开始分道扬镳,加拿大多半以公营企业为主,资金的来源由上而下。……美国人依照斯密与瑞德的理论筹划建国蓝图——以群体的共识管制个人私利,政府少干涉为妙。一七八七年出炉的美国宪法揭示了联邦的权力范围,其余的归予各州政府。……这充分反映了杜格拉德.史都华的政治理念:政府应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资源,而非绊脚石。
“虽然有上述的差异,苏格兰移民对美、加两国都做出巨大的贡献。
“……苏格兰裔打从心底认同美国。这也难怪,对他们来说,这里是实现梦想的乐土。美利坚突飞猛进,苏格兰佬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抵达此地,苏格兰人透过新政府赋予的无穷机会,取得新的身分,翻开生命的新页。身为美国人,不仅是身份认知的图腾——相对于‘北不列颠人’——也不限于文明的范畴;而是成功欲望的表征。人之所以人为,命运操之在己。
“这也是文艺复兴时代所标榜‘人定胜天’的个人主义,但当时只是精英份子的理想——假设固定的社会架构,各个阶层族群安于其位,人人根据本身的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美国没有这种事。一如宽广辽阔的地形,每个领域大门敞开,对来者一视同仁。诚如杰斐逊所言:‘自由的帝国。’
“……一股思潮逐渐萌芽滋生,世界各国摒息以待——纯粹的美利坚正在形成,具备现代化的精粹内涵。说真格的,美利坚的本质是苏格兰血统的延伸——如假包换。这群移民展现了无所不在的能力、无孔不入的势力、自我提升的无穷可能性,证明了新大陆遍地黄金,置身乱世照样能致富。他们设计了一套文明社会的体系——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不忘尊重他人的利益。这是开明的社会,与休谟的世俗戒律遥相呼应。虽然高举自由大旗,有传统的道德规律作为根基(长老教会的遗绪),如同钢筋混泥土,社会架构得以持续强化,倍加牢不可破。”(P358-360)

Ⅲ 苏格兰风笛是英国苏格兰人发明的吗它的特色是什么

http://www.chinatonk.com/wenjian/yinyue/104448764.htm

风笛演奏的曲谱丰富多彩 既有高雅古典的变奏曲 也有促人奋起的进行曲 令古往今来无数的听众心痴神迷。

苏格兰风笛(BAGPIPE)这个乐器,早在十五世纪,就在欧洲各国出现了。由此可知, 风笛并非源于苏格兰。从英国边界的诺森伯利亚(英国古王国)一带,越过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特别是东欧国家像罗马尼亚、捷克、甚至斯伐洛克共和国, 这些国家的风笛文化很早便已展开。经过了数百 年的变迁,风笛的型式愈益多样化,也更为人所认识。 至于风笛是如何被传进苏格兰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由罗马人于早期将她引进苏格兰,也有人说它是从爱尔兰传进来的。直到今天,苏格兰的高地风笛曲在社会中仍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军事性或平常的集会里,不管是为提高士气或纯粹情绪的抒发,它都传达出许多苏格兰音乐以外的文化内涵。
传说苏格兰部落之间盛行吹奏风笛的风气启于MACCRIMMONS的时代(关于他的事迹记录在一首著名的歌谣 - "MACCRIMMON''S LAMENT"里) 。詹姆斯二世在位时, 各部落便是靠风笛来联系之间的感情,结合各部族的力量以维持其高地的传统势力以抵抗异族的侵略。
17至18世纪受到英国军队的影响,风笛瞬成为苏格兰很重要的演奏乐器。19世纪,风笛竞赛更是在苏格兰民间风起云涌,因而造就出许多著名的风笛手。其中对风笛音乐贡献最多的是ALAN MCLEOD。他成功的改良了传统风笛音乐,成功的将苏格兰音乐推展至全世界,也因而奠定了苏格兰风笛在世界音乐界的基础。其实风笛在世界各地都有,但为何大家却独独记得苏格兰风笛?只因在世人心中,苏格兰风笛并不是单指乐器本身而言,它还连接着一长串代表苏格兰高地(Highland)传统文化的历史也早已升华为苏格兰文化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份。

Ⅳ 苏格兰人如何发明现代世界

窜好东西自成立瞎凑西园雅集出现在

Ⅳ 苏格兰怎么介绍啊用英文

Scotland is one of four areas of Britain, it is located in the British Isles, hill, north of distributed in the population, with 511 million. Here is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place, the unique highland scenery lets a person to have forgotten. More greatly small lakes and mountains, if Mosaic, extremely attractive eye sings.

At first glance, Scotland and England no difference, but they have their own ancestry, Celtic, have their own national language - the Gaelic language. And about the history, believe in Scotland saw the brave heart of people of Scotland's history. Scotland has strong national pride, everyone will recite the great poet burns poems nationalities. They also Burns's birthday (January 25) as the national holiday, called Burns eve (Night)'ll. That night, the people gathered together, read burns poems to eat a Scottish national food (Haggis). Now, people this dish as Scotland, entertain lavishly specializing in Scotland, plus the whisky brewed well-known world, put on the national costumes, one of the most curious, Scotland on plaid skirt that man, and Scotland Kilt (women), lively dance together.

In addition, Scottish mountains, people use less than plain grass development, NiuYe sheep. Here are not only the native, golf and the reputation of thousands of lakes, so many talents cultivation, Scottish watt invented the steam engine, bell invented the telephone, especially to the pride of Scotland is the father of modern economics, these are Adam Smith in Scotland.

Anyhow, here is a let you do not want to come to the place, I hope we can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njoy the scenery there.

Ⅵ 苏格兰如何成为英国的一部的

英格兰国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无子嗣,王位依法由其最近的有继承权的亲属继承,偏这位亲属就是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八世,他是伊丽莎白一世的侄子。于是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八世就成了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然后为了统治方便,两个王国干脆签了一个合并条约组成了一个联合王国,就是今天的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中国人和英格兰王国打交道打的多,所以还是把这个联合王国简称为英国,但实际上联合王国是由两个王国组成的,苏格兰王国仍然拥有的自己的议会、政府和法律,国际上也称英国为联合王国而不是英格兰。

Ⅶ 苏格兰裙是什么国家发明出来的

英国苏格兰人发明的。

Ⅷ 西欧最穷的国家如何创造了世界

这是一本书《苏格兰人如何发明现代世界:西欧最穷的国家如何创造了世界》
“回顾早期的境况,美国与加拿大两国的差异不大.过去同属英国殖民地,说着同样的语言,属于同一块地理版图,经济情况大同小异.两者都是移民构成的国家,都是为数众多的苏格兰移民.
“到了某个转折点,两国的命运开始分道扬镳,加拿大多半以公营企业为主,资金的来源由上而下.……美国人依照斯密与瑞德的理论筹划建国蓝图——以群体的共识管制个人私利,政府少干涉为妙.一七八七年出炉的美国宪法揭示了联邦的权力范围,其余的归予各州政府.……这充分反映了杜格拉德.史都华的政治理念:政府应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资源,而非绊脚石.
“虽然有上述的差异,苏格兰移民对美、加两国都做出巨大的贡献.
“……苏格兰裔打从心底认同美国.这也难怪,对他们来说,这里是实现梦想的乐土.美利坚突飞猛进,苏格兰佬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抵达此地,苏格兰人透过新政府赋予的无穷机会,取得新的身分,翻开生命的新页.身为美国人,不仅是身份认知的图腾——相对于‘北不列颠人’——也不限于文明的范畴;而是成功欲望的表征.人之所以人为,命运操之在己.
“这也是文艺复兴时代所标榜‘人定胜天’的个人主义,但当时只是精英份子的理想——假设固定的社会架构,各个阶层族群安于其位,人人根据本身的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美国没有这种事.一如宽广辽阔的地形,每个领域大门敞开,对来者一视同仁.诚如杰斐逊所言:‘自由的帝国.’
“……一股思潮逐渐萌芽滋生,世界各国摒息以待——纯粹的美利坚正在形成,具备现代化的精粹内涵.说真格的,美利坚的本质是苏格兰血统的延伸——如假包换.这群移民展现了无所不在的能力、无孔不入的势力、自我提升的无穷可能性,证明了新大陆遍地黄金,置身乱世照样能致富.他们设计了一套文明社会的体系——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不忘尊重他人的利益.这是开明的社会,与休谟的世俗戒律遥相呼应.虽然高举自由大旗,有传统的道德规律作为根基(长老教会的遗绪),如同钢筋混泥土,社会架构得以持续强化,倍加牢不可破.”(P358-360)

Ⅸ 苏格兰民族为人类贡献了众的发明,为什么在政治上没有顶天立地的英雄

哪里那么英雄,像宣传的那样子。
马克思说,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科学技术的推进,比十所大学都管用。

所以,他不过是赶上了英国大发展,时势造人,很多成就和人物应运而生罢了。
否则直到今天的公投,她欲去还留?说什么勇敢的心。你知道,世界上很多民族是真正桀骜不驯的。给他多少好处都喂不饱的饿狼,甚至可以说多得是——但苏格兰民族不是。

所以,他的文化和光辉,还是会继续藏在英格兰长袍的阴影里,在英语的世界里,我们会继续看到数不清嘲笑他们的词句。

Ⅹ 苏格兰人的发明和创造

1926年,苏格兰人约翰?贝蒙德采用尼普科夫的“大圆盘”制造了影像机。苏格兰人的发现和创专造包括带胶属水的邮票、英格兰银行、自行车脚踏、保卫尔牛肉汁、后膛装填的来复枪、细胞核、三氯甲烷、云室、彩色摄影术、玉米面、治疗疟疾的方法、小数点、电磁、《不列颠网络全书》、指纹学、自来水钢笔、催眠术、皮下注射器、胰岛素、万花筒、开尔文温标、割草机、兴奋剂、对数、卡车、柑橘果酱、汽车保险、核磁共振扫描仪、明轮船、石蜡、钢琴脚踏、充气轮胎、邮戳、雷达、雨衣、反射式望远镜、储蓄银行、螺旋推进器、记速器、气锤、沥青细石路、电传打字电报机、管状钢、伤寒疫苗、超声波扫描器、通用标准时间、热水瓶、海浪动力发电机和钢丝绳。

阅读全文

与苏格兰是如何发明这个世界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