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事怎么记载的
在诸多神话传说中,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故事最有意思,也最能让人信服。
关于专神农氏的属传说故事很多。清马骕《绎史》卷四引《周书)云:“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云:“炎帝(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汉唐地理书钞》辑《盛弘之荆州记》:“神农生于随县北界厉乡村,内周围一顷二十亩,地中有九井。相传神农既育,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井皆动。”
⑵ 曾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的是
《周易·系辞》说神农氏“揉木为耒”,而《世本》则以为黄帝时人“始作耒”。
⑶ 关于神农的故事
神农尝百草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神农在天帝花园取瑶草遇到天帝,天帝赠其神鞭。他尝百草多次中毒,后因茶而解毒。其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食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
在女娲补天之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又有神农氏生于姜水之说,姜水在今宝鸡境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炎帝和神农氏是否为一人的争议,应是在神化他们时弄混了,袁珂先生把其列为一人;再《礼记》据此又称神农为烈山氏,盖皆因其行多名号所致),出生了一个小孩。说来奇怪,在他刚出世,石洞周围自然涌现了九眼井,这九眼井里的水彼此相连,若取其中一眼之水,其它八眼皆会波动起来。有一次炎帝看见一只红色的鸟衔着一串像种子的东西,炎帝看见鸟儿把它吐了出来,炎帝拾起来,鸟儿围住他飞了三圈,又唧唧啾啾地叫了一阵飞走了。炎帝认为这是天帝派红鸟送来的食物种子,便把种子埋在土里。又用木头制成耒耜,教人们松泥土,并掘井灌溉禾苗。这年秋天,一大片禾苗成熟了。人们多高兴呀!大家感念炎帝的功德,都称炎帝为神农。这样周边的部落又称炎帝部落为神农部落,而称他为神农氏,即农业部落的首领。(“氏”的原意是一种神祇,在原始社会代表部落首领的公用称呼,只是后世的学者将其解释为神祇,这和后来兴起的中国神话学有关。)[1]
神农氏为五氏出现以来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诸神创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畜、种地稼穑等等一切为人民生活所做的准备全部完成了,中国神话时代结束,传说时代到来。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
三湘四水
三湘四水,曾是远古中华民族创始人—-炎帝神农氏的领地。炎帝神农氏在此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织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以怡民情;首辟市场,以利民生;剡木为矢,以安民居。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田耕的历史转变,实现了从蒙昧到文明的过渡,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跨越。
⑷ 关于神农氏的故事
神农氏的故事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说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是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好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用作药用;不好吃的就放在身体的右边袋子里,不能吃的就提醒人们注意。
⑸ 耒耜是谁创造的
是炎帝神农氏创造的。
⑹ 有关神农氏的故事名称
在神农氏的诸多事迹当中,最为人们称道和熟悉的是制耒耜、种五谷一事,这也正是神农氏之被称为“神农”的原因所在,“神农”一词中的“农”字就完全体现了这一伟大创举。 农业包括种植、收获储备、加工食用三大步骤。在原始农业出现之前的采集渔猎时代早期,收获储备与食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人们采集而储备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食用的,人们食用的东西也经常是现采现吃,并不一定是先前储备的东西,而且人们储备的食物也往往不是植物种籽。伴随着陶器的出现,人们才具备了安全有效的贮藏手段,因而能够长期储备食物和饮水,从而把采集储备和食用两个独立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会形成大量获得植物种籽的需求。原始种植业开始于使用葫芦作饮水器具的伏羲氏时代,人们最早种植的是葫芦,在种植葫芦的过程中,人们积累比较丰富的种植技术。到了女娲氏时代,也就是陶器时代,种植技术和对植物种籽的需求一旦结合在一起,农业的出现也就呼之欲出了。其实人们开始种植葫芦时,也不一定是因为需求而想到种植葫芦,很可能是儿童出于爱好和玩耍开始了葫芦的种植。其原因有三:一是儿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照顾、保护和管理他们的“劳动”成果;二是葫芦籽颗粒大洁白,深受人们喜爱;三是葫芦籽颗粒大而容易播种操作。我国许多地方民间存在着禁食葫芦籽的风俗,大人们会用“吃葫芦籽会长包牙”之类的话吓唬小孩子,说明人们对葫芦籽的重视和保护,也暗示了葫芦栽培历史的悠久。当我们的祖先把种植葫芦转向种植草类植物获取食用的种籽时,原始农业就诞生了。 吃草治病并非人类独有。许多动物都有吃药治病的现象,说明早在人成其为人之前,人类的祖先就已经本能地积累了许多草药知识。原始农业兴起后,出于寻找更好的农作物种类的需要,人们在尝食植物的同时会更加注意了解植物的特性,不仅注意有毒没毒、可吃不可吃,更会注意了解不同植物种类、不同部位、不同器官的苦辣酸甜味道,以及寒温特性等,从而结合原有的草药知识形成医药概念,开始了医学探索。也就是说,医药概念是伴随着原始探索驯化植物为农作物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无意插柳柳成荫”式的发明。这应该就是神农氏发明医药的历史真相。 要大量种植农作物,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驯化使之成为作物品种,比如稻、黍、稷、麦、菽五谷;其次要有农具,比如耒耜;三是要掌握农时。这些都需要长期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即使一个人终其一生也绝难做到。所以说,神农氏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代。 在农业发展的早期,主要技术进步表现在驯化野生植物上,经过尝百草和试种,古人们初步确定了适合栽培的几种主要野草,野草种类因地区而不同,收获的种籽除一部分被食用外,人们会选择饱满的籽粒留作种子,这其实就是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过程,使得栽培植物和养殖动物与其野生原种的差异越来越大,而分别成为农作物和家畜。中国人非常重视留种工作,总是千方百计地保护作物种子,甚至有“饿死不吃种子”的说法。这一习俗更加有利于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工作。可以推测,在神农氏中期,中国就已经基本培育出各主要农作物品种,即五谷
⑺ 耒耜是谁发明的
1,皋陶作耒耜,为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http://ke..com/view/50374.htm】
2,《易经·系辞》说,神农内“斫木为耜,容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礼·含文嘉》说,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都讲到炎帝神农制作耕播工具------耒耜。【http://ke..com/view/50447.htm】
⑻ 关于神农的故事
神农就是炎帝神农氏。五谷台就是神农氏遍尝百草、教发稼穑、播种理事长谷的地方,它是淮阳“七台八景”之一。
炎帝是中华民族“三始祖”之一。伏羲建都宛丘,后来,神农氏也在此建都,沿其旧而称陈。意思是这里曾是太昊伏羲氏建都的地方,比较古老,因此而称陈。这就是淮阳古代称“陈”的由来。
太昊伏羲氏开创了中国原始畜牧业的先河,是谁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先河呢?那就是炎帝神农氏。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淮阳。具体地点就是五谷台,距县城仅5公里。
据史书记载,炎帝神农氏名叫石年。其父是少典部落的君主,其母亲叫安登。传说,神农氏的母亲有一天去华阳(今陕西华山)游玩时,因感应神龙之气,在姜水(即岐水,流经姜氏城)河畔生下了他。他生下来时牛首人身,第三天就会讲话,第五天就能行走,第七天牙齿长全。他成人后,身高作废尺七寸,魁梧伟岸,仪表堂堂。他因在姜水边长达,就以姜为姓,这就是说,炎帝神农氏是中国姜姓的第一人。
长大后,他带着他的部落逐渐沿渭水、黄河向东发展,因与黄帝在阪泉(今河北琢鹿东南)发生冲突,被黄帝所败,便来到了中原,先都陈(今淮阳),后徙鲁(今山东曲阜),他一生最伟大的功绩之一——尝百草种五谷就是这里完成的。
《史记注》云:“淮阳多古迹,有神农井”。其实,还有这面积十亩,原高约二丈的五谷台。经考古调查证实,这旨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这里发现了石镰、石斧、石镰等生产工具,与传说中神农种五谷完全一致。
神农氏为什么想起来种五谷呢?《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这说明,神农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业发展的转变关头。那时,人口已生育繁多,维持生计的是猎物和植物的查实。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所得食物难以裹腹。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神农氏苦苦思索,可谓绞尽脑汁。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确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菽、麦、稷、稻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后,并不单单靠天而收,还教民打井汲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这一高台的四角各有一口井,台中央有一口井水都 会波动。由于这一带历史上多次被黄河水冲击,黄水退后大量泥沙沉积,这些井多数都被埋在地下,现在仅找到一眼,在南面二百步分配权的地方。此井泉水清澈、甘甜,每天都有方圆近百里的人到这里取水,称为神水,说直接可以治病。
后人为了纪念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的伟大功绩,在这高台上修建了庙宇。传说神农氏生于农历正月初五,所以每年的正月初五到正月二十便形成了祭祀,祈求五谷丰登。历代达官司贵人、文人学士到这里朝拜者比比皆是。据县志记载,三国时曹植来这里拜谒后,写下著名的《神农赞》,“少典之,火德成木。造为耒耜,遵民播谷。正为雅琴,以畅风俗不。”
五谷台神农氏的塑像,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墙上的壁画记录了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除了开垦荒地,口尝百草,播种五谷,汲水灌溉外,还有日中为市,造陶器,尝药治病等。
农业的出现,人类的劳动果实已有剩余,这时,神农氏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社地原始的商品交易。
同时,他还发明了陶器,解决了人类的生活用具——器皿和陶盆、陶罐等。
神农氏的另一伟大功绩就是创始了中国医药和医术。
《纲鉴易知录》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传说神农氏为了给人治病,朝思暮想,最后带着一批臣民,四处奔波寻找药。当太阳第四十九次从东方升起时,他们来了一个地方,这里沟壑纵横,层峦叠嶂,云雾缭绕,香气馥郁。他们正冷备上山,突然从峡谷中窜出一群狼虫虎豹,将大家团团围住。神农氏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来一批,地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全部打跑。那些虎豹莽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伤痕,后来变成皮上的斑纹。
一天,他来到一个悬崖下边,见几只猴子顺着悬崖的古藤和横倒在悬崖间的树木爬过来爬过去,他马上灵机一动,让臣民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整整一年,搭了古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传说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衣架就是从这里兴起的。
到了山顶,他带着臣民尝尽百草,哪些是苦的,哪些是甜的,哪些热,哪些是凉,哪些有毒,区别开来,记录下来,发现三百六十五种草药,能治一百种以上的疾病。有一天,他尝了七十种以上的毒草,连续七十次。
神农氏找到了为民疗病撤退药,准备下山回到陈地时,发现他们搭的架子不见了。后来这些搭架子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农氏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接上了天庭。传说神农氏在位140年,终年168岁。后人为纪念神农氏学埯草造福人间的功绩,把这一片林海取名为“神农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