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简述信用货币的创造过程
商业银行是如何进行信用货币创造过程的?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提供金融服务,而且还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参与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由于机构多,规模大,业务广泛,是整个货币运行的主要载体,而它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重要功能,和它办理支票活期存款业务是密切相连的。银行是如何创造信用货币的--
由于发达的非现金结算和票据的广泛使用,使得贷款的发放、款项的支付并不需要提现,只是用票据作为转帐的工具,债务相互抵消。银行得到存款后,不必完全保留不动,留存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之后,就可以把其余的存款贷放出去。
货币创造过程 (假定法定准备率20%)
存款金额
准备金
贷款金额
货币供应总额
第一家银行
100.00
(原始存款)
20.00
80.00
100.00
第二家银行
80.00
16.00
64.00
180.00
第三家银行
64.00
12.80
51.20
244.00
……
第十家银行
10.74
2.15
8.59
457.07
最后一家银行
00.00
00.00
00.00
500.00
合 计
500.00
100.00
400.00
500.00
经过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存款实现了多倍的扩张,得到了多倍的货币供应量。
七、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过程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通过上述存款创造过程,可以看到,银行创造存款能力的大小,在原始存款既定的情况,基本上取决于法定准备率的高低,法定准备率越高,银行扩张存款的能力越小,反之亦然。中央银行正是通过对法定准备率这一手段的调节,对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能力从而对货币供应量实施控制的。
2.提现率(现金漏损率)
现实生活中存款客户总会提取一些现金,从而是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这就是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提现率高会相应减弱存款派生的能力。
3.超额准备率
商业银行为了安全或应付意外,总是会超过法定准备金持有超额准备,超额准备占存款总额的比率即超额准备率越高,就会削减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
4.活期存款转定期存款的比例。
B.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如何理解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就是钱,或者是能装钱的东西呗。
C. 信用货币制下的法偿货币是什么
信用货币制度,其信用是国家信用。法偿货币也就是法定货币,国家法律赋予其强制流通的能力,在债务清算债权人不得拒绝。
D. 在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拥有信用创造货币职能的是( )
c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那是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
E.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根据使用货币的不同产生截然相反的经济利益关系意思
在信用货。b制度下,根据使用货币的不同产生。突然想嗯,这就得。思考一下子了啊问问当地的那做人员
F. 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l)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币,政府发行的铸币为辅币;
(2)实行补课兑换制度,即本位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值关系,纸币不能兑换金银,不兑现的银行券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发钞银行,成为无限法偿货币和最后支付手段;
(3)实行自由本位制度,即纸币的发行可以自由变动,不受一国所拥有的黄金数量的限制;
(4)银行券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存款货币通过银行转帐结算,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现金流通的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小,而非现金流通成为货币流通的主体;
(5)实行管理纸币本位制度,即发行者为了稳定纸币对内对外的价值,要对纸币的发行与流通进行周密的计划和有效地管理,因此,经济学家又把信用货币制度称为管理纸币本位制度。
G. 信用货币制度有何优缺点未来货币发展演化的方向是什么
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决定了其优缺点:
它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一般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
不兑现纸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不能兑换黄金等贵金属
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
信用货币的性质使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增长的需求量相适应的要求。
优缺点原因相同,货币发行时没有足够贵金属作为准备金而仅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当然是有监管单位的,不过关键时候都是监守自盗,例如民国后期滥发法币,实行的金圆券)优点很明显利用杠杆原理可以溢生大量(虚拟)财富,央行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与此同时一旦信用受到大范围质疑,或者由于滥发货币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银行大面积挤兑,信用货币就会缺乏完全的支付能力,那么货币势必贬值,国民经济也会重创。
(1)信用货币制度的优点
信用货币制度取代金属货币制度可以说是货币制度发展史中的质的飞跃,它突破了货币的黄金限制。
(2)信用货币制度的缺点
a、现代信用货币是一种不兑现货币,没有规定的发行保证,其发行的过程缺乏内在的制约机制,很容易出现财政发行,导致通货膨胀。第
b、信用货币不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能力,只要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需要量的容纳弹性会直接表现为币值下降、物价上涨,影响市场的稳定。
C、信用货币中的存款货币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进行大规模存款派生,而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有往往突破存贷款控制比例导致信用膨胀。
未来货币的演化方向:
1、国际化
2、电子货币将充当重要角色
H. 为什么说信用货币制度下隐含着产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关键点于理解货币乘数概念——货币供给(通货+活期存款)与基础货币(通货+银行现金库存+存放央行准备金)比值只衡量公式货币乘数有自己求解公式反映信用扩张公式具体自己查看相关书
I. 试述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试述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1) 银行在货币供给中居于决定性地位。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一是通过再贴现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贷款,扩大其派生能力。二是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量,以增强其派生能力。三是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企业单位、居民把现金存入商业银行,直接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贷款,亦可扩大其派生能力。 (2) 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的条件:一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商业银行不必对所有的存款保留100%的准备金,而只要按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来保留准备金即可,其余的可以用来发放贷款,也可以用来进行证券投资。 二是非现金结算制度。当存款人将10000元现金存入某商业银行,若法定准备金率比率为10%,则该商业银行就可以把其中的9000元贷放出去。如果借款人在获得这笔贷款之后,立即以现金的形式将其全部从银行提走,而且在贷款归还之前这笔现金始终在公众手中流通,而不被存入银行,此时就不会有存款创造。因此非现金结算制度是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的必要提案件。 (3)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的扩张系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货币乘数是影响货币供给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比基础货币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正相关,即货币乘数越大,基础货币所支撑的货币供给量也就越多;反之,货币供给量也就越少。(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非银行社会公众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