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冉闵对汉族的贡献
两晋时期,五胡乱华,胡人视汉人为猪狗,称汉人为“羊”,不仅大肆杀戮,还烤而食之。后赵大将冉闵发布了让汉人崛起反抗的杀胡令,才让汉人的血脉得以保存。“杀胡令”是冉闵最为著名的政令,此令共分三道。
㈡ 冉闵救了多少汉人
他是五胡乱华时期的人
他挽救了一部分北方汉族,南方不是他需要拯救的
而除了自己的魏国以外的北方诸国他没有权利挽救
世人只知冉闵杀胡令,而不知其为何杀胡。作为唯一活跃在中原北方保护汉族,免遭异族屠杀的悲情英雄,论其勇能以其一己之力扭转自黄帝创立的华夏汉人为五胡屠宰灭绝,是谓铁血英雄。能以一已之力,以少胜多,10战10胜,驱逐五胡返回各自老巢,有资格称之谓军事家。能够成立冉魏政权,臣子百姓能够纷纷感召在其帐下效死力,即使其死后1700年来仍为后世所纪念,称之谓政治家,当之无愧!能够将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普通老百姓训练成精旅。并在那个骑兵称霸的时代,以步兵力敌五胡。将士用命,百姓爱戴是谓统帅。而其兵败之根源是为百姓争取粮食,只身统帅1万步兵力在无援兵力情况下拒前燕慕容恪20万战败,丝毫不能降低其统帅的能力。《晋书》对其评述“善谋策,(不是有勇无谋的蛮夫)勇力绝人,攻战无前”,每次临战冲锋在前,骑朱龙马(难得一见的千里马),他左手使双刃长矛(两头施刃,锋利无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连钩戟。其勇猛令五胡军队无人能挡,每战杀敌无数。如《后赵录九·石虎传》载:三个胡酋趁冉闵率大军进攻其它胡酋的机会,率骑七万袭击邺城,冉闵得知后,急率一千余骑兵回来救援,刚好与胡骑在邺城北面相遇,冉闵一马当先,所部千余骑都跟着奋勇冲杀。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十六国春秋》《册府元龟》等载:匈奴刘显在冉闵攻襄国之后,帅众十万攻邺(《晋书》记载:“石琨及张举、王朗率众七万伐邺”),闵率数千骑出战,冉闵大败刘显,斩万人,冉闵带军追杀,再战,斩三万余人。《十六国春秋辑补》载:“冉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双刃矛也称两刃矛,“两头施刃”,锋利快捷,最为冉闵常用。他在众胡联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围攻中创造了很多军事奇迹,与鲜卑的决战前,他以一万汉军敌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一说朱龙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资治通鉴》、《二石传》载: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晋书·石季龙载记》载“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
㈢ 五胡乱华时,冉闵真的救了汉族吗
冉闵是汉人,出生之时北方即因“五胡乱华”事件,被众多塞外游牧民族入侵,这些胡人部落建立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政权。当时汉族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方中原顿时乱成了一锅粥。胡人大举入侵,正统王朝西晋南迁。胡人统治极其野蛮残暴,众多未来得及撤走的汉人惨遭凌辱屠戮。
对于北方的汉人来说,冉闵的确是救了他们的英雄,胡人入侵,对待汉人手段极其残忍,称汉人女子为双脚羊,晚上奸淫,白天宰杀烹食。冉闵广泛屠杀胡人后,北方汉人得以延续下去。
但是历史上广泛的说法认为冉闵的政权并非正统,对待胡人的屠杀手段——无论男女老幼,胡人便杀,也不被受到认可。当时的汉人正统偏安南方,而冉闵的手段也是为了巩固统治,因为不受到胡人的支持,所以运用民族矛盾,带领汉族同胞掀起了一场对胡人的屠杀。
㈣ 冉闵对汉人做出巨大贡献,为什么很多人不正视他
一方面,五胡十六国的历史,知者不多。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位武悼天王是何许人也。
一方面,他最后失败了。成王败寇,是传统思想。那怕是悲情英雄,死了就是死了。
况且要说多巨大的贡献,倒也很难说。很多小说和文艺作品里把他捧上了天,但是在历史上,他的评价没有那么高。客观上,战争带来的只有伤害,而且从实际角度来说,杀胡令虽然听起来很解气,但是本质上并不是为了汉民族的解放,而是为了冉闵个人的雄图霸业。
他原本是石虎(后赵武帝,胡人)的养孙,因为后来不把他立为太子,并忌惮他,他才反出胡人手下,并且在城中双方对掐的时候,城中胡人都不追随他,他才下了杀胡令。如果他被立为太子了,那他也会很开心的当后赵(胡人政权)皇帝。如果胡人追随他,他也不会下这种令。他只是争霸天下的诸侯,不是想象中的大英雄。历史上,汉人在胡人统治下水深火热,突然来了一个大英雄,振臂一呼带领大家反抗胡人的残暴统治……这样的人有,一个是岳飞,一个是孙中山。但不是他冉闵。
所以不了解历史的人不知道他,了解的比较多的人,也不会把他当做神明一样崇拜。只有一部分半通不通,学历史全靠看热血爽文小说的人,才特别崇拜他。至于我个人,我比较佩服他能一个砍三百个的勇武。
㈤ 冉闵怎么成了拯救汉族的千古一帝
因为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
网络民族主义者制造的几个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谣言就是激化民族矛盾的如满清对蒙政策,元朝初夜权,五胡食人录;宣扬汉本位思想的如宋朝对外战争胜率,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等。
在一系列谣言大获好评的情况下,一个更加全面,话题更高的角色出现了,就是“千古一帝,汉人救星”冉闵,编造一个英雄人物,比创造一个谣言,明显收益更高,效果更好!
网上谣传的冉闵,十二岁被胡人收养,忍辱负重几十年,最终完成了推翻胡人政权,拯救汉人的惊天功绩。而事实上,冉闵父子不但深受器重,而且为后赵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冉闵的父亲冉瞻更是为国捐躯,死而后已。
《杀胡令》作为一个初中文言文水平的假文章不多说了。冉闵屠胡的动机和结果也很直观,为了巩固统治拉拢民心,颁布了杀胡令,杀胡不看血统,看你长相,最后激起了少数民族反抗,冉魏四面受敌。
网络词条上,通过编造,牵强附会,夸大战果等手段,成功的拔高了冉闵的形象。
还有很多人认为,不论冉闵的行为、动机、过程,只要结果是对汉族有利的,就该给他正面的评价。五胡十六国时期,由于政权复杂,史料缺失,对人口的记载相对比较模糊。有些谣言制造者利用这个机会,制造了吹嘘冉闵的终极谣言:北方汉人被屠杀得只剩下200万。
郑州大学历史研究院院长袁祖亮先生根据历史前后国朝的变化和人口的记载,推断出在这个事情中国北方的汉人总数不可能在33年时间从200万变成2000万,所以也就是其实当时的中国北方本来就没有很多的汉人。
㈥ 冉闵拯救了汉人,为什么却很少被人提起
五胡乱华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这个时期他是在三国后面最乱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面基本上登上历史舞台的都是少数民族的人员,这个五胡指的就是5个胡人部落,而当时汉族人的处境是非常的危险的,这些少数部落的人来到中原以后,对汉人进行大肆的抢掠和残暴的杀害,差一点就导致汉族灭亡,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有一个叫冉闵
的人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将汉族拯救了过来,但是在历史上却很少提起这个人,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㈦ 冉闵拯救了濒于亡族的汉人,为什么不为史书所容
冉闵在五胡乱华,汉人濒于亡族的存亡之际发布了杀胡令,唤起了汉人的反抗,最终将胡人赶出中华,这样的英雄为什么却不为史书所容?得不到应有的赞誉?
汉民族在当时是否面临灭顶,答案是否定的,当时,五胡乱华,但大部分胡族赞成民族融合,如北魏几代皇帝一直在努力汉化,真正把汉人当两脚羊的很少,但就是这很少的一部分尽然包括冉闵。当然冉闵后来确实为拯救汉族血脉立国功,杀胡令也算见证。武悼天王也算对他的功过盖棺定论。
我最惊讶的是真正汉民族的英雄,致力于民族融合,维护汉文化的谢安,王猛这些不世出的大才被人们遗忘,仅仅记住一个功过参半的冉闵,我到时恐惧,再过几年尔朱荣会不会成为唐太宗一样的明君被歌颂。
关于冉闵的话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晋书》中记载的冉闵都比较负面,但是我认为也不能全信。理由:一,冉闵由石羯抚养长大,东晋王朝毕竟是正统王朝,所以诋毁冉闵是有可能的;二,冉闵废帝自立,属于正统不齿的叛贼,忘恩负义,所以史官诋毁有可能;三,冉闵的杀胡令(当然也有人认为是伪造的),不只胡人死了无数,连一些汉人也枉死,杀戮过重,因此也可能被诋毁;四,东晋王朝组织过多次北伐战争,但都半途而废,以失败告终,如果纪录冉闵如何的英勇,那么致正统的东晋王朝于何地?
因此可能会刻意诋毁冉闵。这是我认为《晋书》不可全信的原因,而有些人说一些地方志记录了冉闵的事迹,并且十分推崇冉闵,我没见过不好说,或许有可能吧。所以对冉闵来说,目前没有统一定论,所以不要自以为是的妄加定论,以免误导大众。现在我只希望时光机能够尽快出现,这样才能明确冉闵是怎样一个人。
㈧ 冉闵是汉族英雄吗
是的 绝对是,没有冉闵,我们汉族就会像印度原住民一样成为奴隶(入侵印度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列为种姓制度中最低层的贱民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至今),甚至被屠尽。是他拯救了华夏,为我们赢得了自由,难道他还不是民族英雄吗?岳飞、文天祥,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人物,冉闵对汉民族的功绩应在二人之上。以下是《杀胡令》,你自己品读一下吧 诸胡逆乱 中原已数十年 今我诛之 若能共讨者 可遣军来也 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 杀我百姓 夺我祖庙 今特此讨伐 犯我大汉者死 杀我大汉子民者死 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 屠戮胡狗为天下汉人义之所在 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 特以此兆告天下 至今读来还是让人热泪盈眶。
㈨ 冉闵是汉人吗
五胡乱华那段历史极其黑暗血腥,别说恶语中伤冉闵认贼作父刚愎自用,就算如此又怎样?在那个汉族女人被视为军粮两脚羊的黑暗历史里活着都需要勇气,若不是冉闵汉种族都要灭绝了……
㈩ “武悼天王”冉闵为古代汉人赢得生存机会,那么冉闵的功过如何呢
历史角度是功,人性角度是过,主要是因为闵冉杀胡令。关于这件事有许多历史记载,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如果你想真正理解整个故事,你必须完全还原当时发生的背景。然而,历史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只能依靠史料中记录的精美文字来提炼故事发展的细节。没有不批评冉闵残酷无情的杀胡令的记录。杀害20多万胡人、男人、女人和儿童以及城市的大屠杀确实有点残忍。但是在这个血腥的故事背后还有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吗。闵冉生于汉族,实际上一直徘徊在胡汉之间。
可以看出,冉闵当时奉行的政策符合大多数汉族人民的愿望。由此不难看出,当时中原人民与长城外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属于敌人的仇恨,是无法调和的。虽然其方法残忍,但有效地避免了当时大环境下汉族灭绝的危机。对汉族人来说,冉闵是一位可敬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