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刺刀是鬼子发明的么
挨摆不是,你想想啊,英法联军烧圆明园的时候就有了。据史书记载,中国明朝时(1451年)首次出现在铁铳上安装矛头用于刺杀。从将火枪与长矛的性能融于一身这一点来说中,刺刀的最早起源在中国。直到100多年后的世纪中叶,欧洲才出现了在猎枪上安装矛头用于刺杀猎物的发明。中国必须无限强大啊,
B. 三棱军刺最早是哪个国家什么时候发明的
三菱军刺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发明的。它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加工工艺版水平极其低下,既权无法生产出大量应用级的特种钢材,也无法加工出超高硬度的刀具。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中高档机床都要靠进口,而加工超高硬度钢材的机床一直被国外垄断并限制输入。从材质上来说,刺杀类武器对材质要求不高,只要硬度达到一定水平即可,而劈砍类武器则还需要高韧度,否则一架即断。所以从制造工艺,成本,杀伤力综合考虑,我国设计发明了三棱军刺。
C. 刺刀既然被各路冷兵器吊打,为什么仍能淘汰长枪兵等重要兵种呢
刺刀确实是淘汰大刀、长矛等冷兵器的重要武器。
替代历程
在近代早期,火枪的射速很慢。
在军事史上,刺刀的发明,不亚于马蹬的出现。它们都将自己统合进了一件原有的,威力巨大的兵器,实现1加1大于2的双赢。
这样的兵器,你不能单纯拿它某个方面的用途来跟其他兵器进行比较,要从全局去看待它的巨大效能。
D. 刺刀在古今有哪些应用
长矛、刀剑是古代使用的冷兵器。现代士兵作战,特别是近战时,往往也要用刺刀进行白刃格斗。因为在近战时敌我双方的士兵都混战在一起,枪就不能使用了,开枪容易误伤自己人。
刺刀是从古代的长矛发展起来的,大约在一千多年前出现了火枪,早期的枪都是前装枪,射完一发子弹后再往枪里面装火药和子弹,时间比较长,这时,如果敌人突然冲上来了,那怎么办?只好在火枪手的旁边配备一个长矛手做掩护,一旦来不及上子弹,敌人冲上来了,长矛手就和敌人搏斗一番,枪手还要配备保镖,你看,有多麻烦。后来干脆把长矛绑在枪上,枪手能够装药发射子弹时就开枪,如果来不及,就把枪当做长矛使用,这样可以把保镖取消了。后来发明了一种早期刺刀,大约有30~60厘米长,有一个木头把,木头把插在枪管里,这种刺刀等于枪管里面加上一个矛。这种做法有一个缺点,因为枪管里插上一把刺刀,枪就不能发射子弹了。另外,刀如果插得太紧,很难拔出来,如果插太松,经常会掉落,甚至和敌人搏斗时会留在敌人身上。所以,这种办法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不再用了。1688年法国有一位工程师研制了一种能够套在枪管外面的套筒式刺刀,这种刺刀比较方便,射击时不受影响,从此,刺刀取代了过去的长矛。
刺刀最早是在法国巴荣纳城制造的,所以,后来欧美许多国家干脆把刺刀叫做“巴荣纳”。用这个城市的名称来称呼它,中国人把它翻译成刺刀。刺刀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是锥形的,有的是棱形,有的是刀形等等。后来又发明了分离式刺刀,用时把它装上,不用的时候可以取下放在刀鞘里。还有折叠式的,用的时候把它翻上去,刀刃朝前,不用的时候把它翻下来,这样枪的长度就减小了,便于携带。
后来刺刀又向多用途方向发展。在作战时会遇到很多情况,多用刺刀就派上用场。比如,刺刀有一边是锯齿,可以当钢锯使用。还有一种分离式的刺刀,把刺刀和刀鞘组合起来可以当剪刀使用,剪铁丝网或电线。另外用刺刀还可以开罐头等等,用途很多,当然刺刀主要用于格斗和自卫。
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步枪自动化程度提高,战场上各种火力的密度不断加强,白刃格斗的作战形式少了,因此刺刀在战斗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下降,但是刺刀作为面对面的格斗兵器还是一种很必要的装备。现代刺刀的刀身比较短,并且强调它的多用性。
和刺刀有关系的是军用匕首,实际上匕首也可以说是刺刀的一种,只不过它是以自卫为主要目的,匕首最早是装备给机枪手和炮兵的,因为机枪手和炮兵的兵器射击的距离比较远,在近战时机枪和炮就使不上劲,因此,机枪手和炮兵就必须要配备一把匕首,在近战时可以自卫。第二次大战时期,侦察兵配备轻型枪支和其他一些器材以外,必须配备一把匕首,匕首也是一种多用途的工具。目前特种部队、海军陆战队和武警也要配备匕首。现代的匕首对钢的质量要求非常高,韧性也要好。最好的匕首把刀尖向下,在1.5米高度垂直落在水泥地面上,刀刃都不能卷。匕首可以轻而易举地切割1毫米厚的钢板,或直径6毫米的钢丝绳。另外,刀柄有绝缘性,与绝缘刀鞘结合可以剪断高压电线。更奇妙的是现代又出现了一种匕首枪,匕首的刀把里面可以装上子弹发射,既是匕首又是手枪。中国部队现在装备了一种“九一”式匕首枪,匕首把里面可以装4颗子弹。匕首枪也可以说是冷兵器和热兵器结合的产物,对于特种部队和侦察兵来说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兵器。
军队有时还要配备一种野外求生刀,也叫救生刀。它比一般匕首功能更多,当战士在野外,遇到特殊情况,一切供应断绝时,要求利用大自然提供的条件坚持生活下去,并且完成作战任务。此时求生刀就是得力的工具。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生产求生刀,西班牙生产的“森林之王”求生刀钢的质量很好,刀背可以当锯子使用,刀鞘除了装刀以外,还可以装救生用品,有发信号的反光镜、指北针、小手术刀、橡皮膏、铅笔、别针、缝补用具、打火石、磨石、开罐头刀、开瓶器、螺丝刀和止血带等,有近30种功能。美国生产多种型号的求生刀,供不同军种需要。瑞士生产军刀已有11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野战宿营及兵器的保养和维护修。全能型瑞士军刀是具有30多种实用功能的“万能工具箱”,重量还不到200克。它包括以下工具:大刀、小刀、拔木塞钻、开罐头器、开瓶器、改锥、电线剥皮槽、钻孔锥、钥匙圈、镊子、牙签、剪刀、多用途钩、木锯、去鳞刀、卸钩器、比例尺、指甲挫、钢挫、钢锯、指甲除垢器、微型改锥、木凿子、钳子、钢丝剪、十字改锥、放大镜、圆珠笔、大头针、眼镜改锥。这种军刀不仅部队使用,旅行者、探险家、登山者、野外考察工作者也都需要它。
E. 枪刺的历史
13世纪中叶,中国首先发明了火枪,并逐渐传入欧洲,此后,军队出现的大批火枪手。当时使用的前装式火 枪,装填和发射一发弹药通常需要一分钟,所以火枪手往往需要旁边有长矛手提供保护,以防适度兵袭击。火枪手自己也需在火枪之外,再配备一把刀剑或一支长矛。
据史书记载,中国明朝时(1451年)首次出现在铁铳上安装矛头用于刺杀。从将火枪与长矛的性能融于一身这一点来说中,刺刀的最早起源在中国。直到100多年后的16世纪中叶,欧洲才出现了在猎枪上安装矛头用于刺杀猎物的发明。
关于真正的刺刀的诞生,欧洲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由一不知名的法国人于1610年发明的;另一说法是由法国军官马拉谢·戴·皮塞居于1640年发明的。但这两种说法都认为世界上第一把刺刀的诞生是法国小城巴荣纳(Bayonne),所以欧美把刺刀叫作 “Bayone”。这种最早的刺刀为双刃直刀,长约1英尺,锥形木质刀柄也长约1英尺,可插入滑膛枪枪口。
不论皮塞居是不是第一把刺刀的发明人,他确是最早将这种插塞式刺刀装备部队的人。1642年,已成为元帅的皮塞居在率军进攻比利时的伊普尔时。为手下的火枪手配备了刺刀,这样就无须再用长矛手枪来保护火枪手了。
但是,插塞式刺刀存在连接不牢,妨碍射击等缺点。法国军事工程师、陆军元帅德·沃邦于1688年又发明了用专门套管将刺刀固定在枪管外部的套管式刺刀。1703年11月 15日,在德国西部的斯拜尔巴赫河会战中,法国步兵首次上刺刀冲锋,战胜了普鲁士军队。这以后,刺刀广泛装备了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军队,长矛从兵装备中被淘汰。
F. 质疑一下 近代超长的刺刀到底有没有意义
30年式刺刀的结构和型式30年式刺刀的设计从整体看较为完善,是近代军用刺刀中一个具有相当代表性的样板。以标准型30年式刺刀来看,全刀可分为刀体、刀鞘两大部分。刺刀刀身为下单刃式样,截面形状为尖锐的倒三角形;刀身两侧铣有宽血槽,作用是刺入人体后使血液迅速沿槽流出,方便拔刀,同时减轻刀体质量和加强刀身刚度;刀身右侧靠护手处打有生产厂标记;护手为一整体,上端为枪口套环,下端为向前方伸出的护手钩(这种设计在19世纪后半叶的军用刺刀上相当常见,其作用是在白刃格斗时卡、别对方的刺刀,并方便将若干支步枪牢靠架设在一起,此外还可以用来在枪上悬挂旗帜。后来的军用刺刀大多放弃了这一设计),后期生产的刺刀则取消了护手钩,护手下端为直形;刀柄末端为闭锁机构,上部为一T形长槽,用以和枪管下方的刺刀座相连接,槽内右侧有弹簧控制的活动卡笋,上刺刀时与刺刀座上的缺口相配合,可将刺刀牢靠地固定在步枪上,需要卸下刺刀时,只要压下柄尾左侧的圆形按钮,使卡笋缩回,即可将刺刀向前方取下;刀柄中段呈弧形,方便用手握持,两侧有以铆钉或螺钉固定的护木;刀柄末端金属部分向下弯出呈“鸟嘴”状,末端顶部平面上往往打有号码等。刀鞘用来盛装和保护刀身,其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为薄钢板冲压成型后再经焊接而成。刀鞘上端口部焊有一个用来加固鞘口边沿的部件,称为“吞口”或“鲤口”;稍下方为连接挂件用的止动环,以螺钉与刀鞘本体固定,穿皮带用的环口在刀鞘右侧;刀鞘内部有两对板状弹簧片,上端的用来在插入刺刀后夹紧刀身,下端的则用来防止刀身在刀鞘中过分晃动。刀鞘在拼刺训练时也有很大作用,一般要将刀鞘套上以防误伤,鞘尾端设计成突起的球鼻状“水滴”,正是为了在训练中起到减缓冲击力的作用。保存至今的刀鞘上大多有凹瘪痕迹,多半是在训练时相互撞击而留下的。
G. 三棱军刺的刀具历史
三菱军刺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发明的。它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加工工艺水平极其低下,既无法生产出大量应用级的特种钢材,也无法加工出超高硬度的刀具。所以从制造工艺,成本,杀伤力综合考虑,我国设计发明了三棱军刺。
在此之前,国际上都用的是扁形刺刀,这种刺刀一般都是与枪分离的,使用时再装上,刺刀与枪分离时还可以做一些一其他的用处,比如临时充当军用匕首,在野外条件下可以当成炊刀、削刀、屠宰刀。但是这种刺刀也有它的缺陷,就是特别容易折断,特别是当你用刀的方向偏差或者被人体肌肉收缩拔刀困难时。抗战时国民党虽然枪上配有刺刀,但是用的不多,共产党用的多,但是刺刀都弄坏了,据说当年一二九师刚组建时,就只有一百多把刺刀,其他枪上都没有刺刀。
三菱军刺的最大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这种刺刀表面经过特殊处理,不反光,不会因此暴露军事目标,二是它与枪结合在一起,上刺方便快捷;三是它的特殊结构使得它强度非常高,不易折断。
现在中国返回原有的分离式多用途刺刀,主要还是因为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拚刺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新式的无托步枪也确实不适合白刃战。而面对复杂环境,多用途刀具的使用概率却在大大提高。
H. 军用刺刀(装在枪上)真的是一种很厉害的冷兵器吗
不是
但是,卡座刺刀是彻底将骑兵逐出正面战场的至关重要发明
因为卡座刺刀将步兵进行了综合。装备了卡座刺刀的火枪兵,即有轻步兵(投射步兵)的功效,又有重步兵(肉搏步兵)的作用。
他们可以无缝的先对骑兵进行投射攻击,然后再进行肉搏,导致昂贵的骑兵在与步兵正面作战时,伤亡经常高于步兵。
于是,卡座刺刀成为人类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请注意,是卡座刺刀而非军用刺刀
因为军用刺刀早就发明了,但是早期的军用刺刀是套在枪管上的,套上刺刀后,火枪就无法发射子弹了。因此那时的火枪兵无法将投射步兵和肉搏步兵进行无缝融合。
卡座刺刀发明的较晚,但是卡座刺刀让火枪兵不需要再临时上刺刀,即刺刀不影响火枪射击、装弹。
于是,骑兵杯具了。
.
至于厉害,算不上。
单对单,刺刀肯定打不过刀盾,也打不过长矛
问题是
1 训练有素的火枪兵是配合着作战的,传统的肉搏步兵大都是单打独斗
2 传统肉搏步兵接近火枪兵之前,已经被火枪射击打乱阵型了,就算训练很好的传功步兵,也是散兵游勇了。
.
以八里桥战役为例
清军最终是被英法联军的刺刀打垮的
但是,清军之所以被刺刀那么快打垮,是因为之前已经被火枪、火炮削弱的近乎崩溃了,英法联军的刺刀冲锋,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罢了---------当然,清军的肉搏能力确实很差劲。
I. 一战,二战中所经常见到的刺刀到底是什么样的
刺刀又称枪刺,日本人称为铳剑,是装于单兵长管枪械(如步枪、冲锋枪)前端的刺杀冷兵器,用于白刃格斗。也可作为战斗作业的辅助工具。刺刀由刀体和刀柄两部分构成。按形状分为片形(刀形或剑形)和棱形(三棱或四棱)两种。按与步枪连接方式又分为能从枪上取下装入刀鞘携行的分离式和铰接于枪侧的折叠式两种。分离式刺刀多呈片形,有的刀背刻有锯齿,并能与金属刀鞘连接构成剪刀,具有多种功能。现代刺刀一般刀长20?30厘米,它在近战、夜战中仍有一定作用。
13世纪中叶,中国首先发明了火枪,并逐渐传入欧洲。金属管状火器在欧洲的出现,最迟不晚于1330年。在正式文献中最早的记载是在1364年,意大利佩鲁贾城兵器库的清单:“500门炮,约8英寸长,可以持在手中,非常漂亮,能够射穿任何铠甲”。而最早的实物,是1849年在德国坦能堡发掘出来的、毁于1399年的的铜制手炮(Hand gun)。当时使用的前装式火枪,装填和发射一发弹药通常需要一分钟,所以火枪手往往需要旁边有长矛手提供保护,以防适度兵袭击。火枪手自己也需在火枪之外,再配备一把刀剑或一支长矛。
关于真正的刺刀的诞生,欧洲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由一不知名的法国人于1610年发明的;另一说法是由法国军官马拉谢?戴?皮塞居于1640年发明的。但这两种说法都认为世界上第一把刺刀的诞生是法国小城巴荣纳(Bayonne),所以欧美把刺刀叫作“Bayone”。这种最早的刺刀为双刃直刀,长约1英尺,锥形木质刀柄也长约1英尺,可插入滑膛枪枪口。
不论皮塞居是不是第一把刺刀的发明人,他确是最早将这种插塞式刺刀装备部队的人。1642年,已成为元帅的皮塞居在率军进攻比利时的伊普尔时。为手下的火枪手配备了刺刀,这样就无须再用长矛手来保护火枪手了。
我们现在平常看到的步枪一般都没装刺刀、主要是因为武器的发展、刺刀已经下降到了次要的位置了!当然不是全部的步枪都不要这个“伙伴”!一些步枪上还会留有刺刀的卡槽、就像游戏中很多武器都可以加刺刀的。
其次,刺刀的作用已经不像二战那时候、没子弹拆拼刺刀,如果人人子弹充足、都是冲锋枪,很少人愿意拼刺刀了,目前军内是把刺刀突刺的训练作为锻炼意志品质和敢于战斗的突刺精神来保留的。并不指望拼刺刀在实战中的意义。所以自然也不会因为拼刺刀是否好用来设计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