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心电图小发明

心电图小发明

发布时间:2021-10-03 19:55:31

㈠ 心电图有什么用途

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些河流中,生长着一种电鳗,体长有2米多,重量可达20千克。它有着特别的发电器官,由许多电极组成,分布在尾部两侧的肌肉中。这些发电器官是它猎食和防御的有力武器,因为它放电的电压最高竞达550伏特。这样高的电压足以击毙各种猎物和驱逐敌害,甚至还可危及人的安全。具有发电能力的动物还有一些,可有些由于它的能力较小而不为人所注目。如南美有些电鳗放电的电压微弱到300毫伏;更有分布在非洲淡水河中的裸臀鱼,它放的电仅30毫伏,这样的区区微电是无法被人感受到的。说来你可能不信,我们人体也能发电,而且由于人的体量大,总发电能力是要大大超过裸臀鱼的。现代科学已证实,人体的许多细胞,不论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还是腺细胞都能发电。据研究,肌肉细胞在安静时,细胞的内外之间就存在着大约90毫伏的电位差,细胞活动时能产生120毫伏的电位变化。这些肌肉细胞活动时的电流变化,可用灵敏的仪器将它记录下来,就成了肌电图。人的心脏虽然只有约一个拳头大小,重300克左右,但在人体中起的作用却非常大,它对于人的生命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它的大小和重量。人们当然非常需要了解自己的心脏在如何工作,正常不正常,有没有致命的病患。怎样才能快速、简便、准确地了解心脏的情况呢?有人想到了人体内部的生物电变化。心房和心室不停地进行着有秩序的、协调的、收缩和舒张的交替活动,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各部分依次兴奋。因此,它的生物电的变化在方向、传导途径、次序和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由于人体是一个导电体,可以将这种内部的微弱而复杂的生物电变化由心脏传导到体表,使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变化。因此,有人想到可以设法捕捉这种微细的电变化,获得心脏工作的信息。20世纪初,荷兰生理学家爱因托文发明了弦线式心电图机,它使医疗器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后来,他又提出心电图产生的原理,称为“爱氏定理”。为此,他在1924年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心电图机已经用计算机控制,这样,它在使用的便利及测试的准确灵敏等方面,自然就远胜爱因托文的机器了。心电图机能把心脏的生物电变化,从人体表面一些特定部位引导出来加以放大,并以曲线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心电图。正常的心电图是一组有规律的波形曲线,每个波都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形状。当患者心律紊乱、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包炎或心脏受某些药物影响时,心电图都会出现改变。医生根据心电图的提示,结合临床情况,可迅速查明心脏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等。在做心电图检查时,各电极安放在四肢和胸部一些部位的表面。为了全面了解心脏生物电的变化情况,常分许多种导联。导联就是把两个电极放在人体表面两个不同部位,并将两极的导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构成一个电路,电极位置不同就构成不同的导联。每种导联反映的是一个特定方位下心脏生物电的图像。综合这些图像,就可以得出全面的信息。如同心电图可以测定、记录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一样,我们大脑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也可以通过安放在头皮上的电极用脑电图仪测定并用曲线记录下来,这就是脑电图。医学上,脑电图一般用于诊断神经和精神疾病,比如脑子里生了肿瘤、癫痫病等。因为人在生病的时候脑电流的活动会出现异常,测得的脑电图与健康时的脑电图不一样。有时,脑电图检查还能预测某种疾病的发作。有一对孪生姐妹,姐姐得了癫痫,妹妹没有得病,很正常。可是,她俩的脑电图却基本一致,医生提醒家属要注意妹妹得癫痫。几年后,妹妹果然患了和姐姐同样的疾病。现在,脑电图的应用非常广泛。妇产科专家利用它来研究孕妇和胎儿的脑电波变化;军事医学家用它来帮助挑选飞行员;司法学家用它来测定某些特殊病人的心理状态;有的科学家用它来研究中国气功。有的国家还制成了可以不接触头皮就能监测飞机驾驶员脑电图的仪器,用来观察他的思维活动,当发现驾驶员不清醒时,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㈡ 心电图机是谁发明的

埃因托芬(1860—1927),荷兰医学家。因发现心电图的机理并发明了心电图机,于回192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答医学奖。埃因托芬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一个种植园主家里。当时,印度尼西亚是荷兰的殖民地。

㈢ 埃因托芬是怎样发明心电图机的

埃因托芬(1860—1927),荷兰医学家。因发现心电图的机理并发明了心电图机,于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埃因托芬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一个种植园主家里。当时,印度尼西亚是荷兰的殖民地。

小埃因托芬是由一位中国阿姨带大的,人们叫这位中国阿姨为洪妈。埃因托芬4岁起跟洪妈在上海侨居了6年,并且在上海上了小学。这期间,洪妈还带他到自己的家乡广东新会住了一段时间。埃因托芬因此与洪妈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17岁时,洪妈因心脏病死在爪哇岛的庄园里。埃因托芬悲痛不已,他立志学习医学,从事心脏病研究。

埃因托芬进入荷兰乌特勒克大学后,跟随著名医学家、现代眼镜片的发明者杜德学医。杜德年迈时,将积攒多年的研究资料交给了埃因托芬,希望他继续进行对心脏病的研究。

当时,人们已发现了生物电,并且有人发明了以图形显示动物心脏活动的电流装置。但他们的试验多是在鸽子、青蛙等动物身上做的。埃因托芬决定把研究人类心脏的电流活动做为自己的课题。为了掌握电学基本原理,以便进行心脏电流研究,埃因托芬转入物理系攻读了一年。

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实验,埃因托芬终于发现心脏每次收缩之前,会产生电激动传至身体表面各部位,造成体表各部位不同的电压。将此电压用仪器描绘下来,就形成了心电图。当人患有心脏病时,心脏收缩产生的电激动就会不正常。1900年埃因托芬把健康者和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活动电压记录下来加以比较,确认这种方法对临床医学很有意义。埃因托芬成功地设计了心电图机的关键部件指针式微电流计。1903年发表了《一种新的电流计》,他的论文获得广泛承认,这标志着心电图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开始。1906年埃因托芬阐明了所记录的正负波(称为心电图)与各种类型心脏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这种方法成为一种很有价值的心脏病诊断工具。

埃因托芬最初发明的心电图记录计重达140公斤,无法带进病房,而且病人手脚都需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埃因托芬前后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心电图机可以成功地用于临床诊断。心电图现在已经成为临床医学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㈣ 科技小发明(图纸)

制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杯子放在炉上加热,等香皂融化,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阴干就成了香皂纸。 3、自制热气球 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4、自制手电筒 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寻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制太阳灶 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将一根细竹签的两头削尖,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把该装置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然后,耐心调节竹签长度,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6、自制 彩色蜡烛 材料:彩色蜡笔、蜡 制作方法: 1.找一个废弃的罐装饮料桶(如1.25升的可乐瓶子),整齐地剪去盖子的部分,把蜡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热水中,并搅拌里面的蜡,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开水。不过要请父母帮忙,或在父母的监护下进行这个步骤。 3.把熔化的液体倒人一个形状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块儿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哟。至于原因嘛,往下看。当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蜡烛芯的线。 4.原来的蜡冷却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蜡笔液倒入其中(彩色蜡笔这个时候派上用场了)。这样把不同颜色的蜡一层层加上去,好看的蜡烛就做成了。 7、自制壁挂花篮 材料与工具:雪碧饮料瓶两个、胶水、刻刀、剪刀。 制作方法: 1. 将一只雪碧饮料瓶的绿色底套取下,剪成莲花状,翻转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绿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宽的绿色环,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颈,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长8厘宽的宽带一条,和3厘米宽的窄带若干条。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条上刻出花纹

㈤ 心电图是怎么由来的

19世纪末,科学来家先自后在动物和人体内发现心脏搏动时伴有微弱的电流产生。

这种生物电流虽然极其微弱,一般在毫伏级,但它的变化非常快,一般的电流计很难测出这种变化。1891年荷兰医学家威廉·艾因特霍芬成功地研制出了弦线电流计。他在两极强磁场之间,垂直放一根极细的石英丝,当石英丝的两端分别与需测量的组织相接时,如有电流通过弦线,弦线就会在磁场中发生偏转,其偏转程度与通过弦线的电流强度成正比,通过这一装置可以准确地记录组织中微弱电流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艾因特霍芬又经过不懈的努力,于1903年发明了弦线型心电图描计器。他也因此获得了1924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㈥ 心电图有怎样的作用

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些河流中,生长着一种电鳗,体长有2米多,重量可达20千克。它有着特别的发电器官,由许多电极组成,分布在尾部两侧的肌肉中。这些发电器官是它猎食和防御的有力武器,因为它放电的电压最高竞达550伏特。这样高的电压足以击毙各种猎物和驱逐敌害,甚至还可危及人的安全。

具有发电能力的动物还有一些,可有些由于它的能力较小而不为人所注目。如南美有些电鳗放电的电压微弱到300毫伏;更有分布在非洲淡水河中的裸臀鱼,它放的电仅30毫伏,这样的区区微电是无法被人感受到的。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们人体也能发电,而且由于人的体量大,总发电能力是要大大超过裸臀鱼的。现代科学已证实,人体的许多细胞,不论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还是腺细胞都能发电。据研究,肌肉细胞在安静时,细胞的内外之间就存在着大约90毫伏的电位差,细胞活动时能产生120毫伏的电位变化。这些肌肉细胞活动时的电流变化,可用灵敏的仪器将它记录下来,就成了肌电图。

人的心脏虽然只有约一个拳头大小,重300克左右,但在人体中起的作用却非常大,它对于人的生命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它的大小和重量。人们当然非常需要了解自己的心脏在如何工作,正常不正常,有没有致命的病患。

怎样才能快速、简便、准确地了解心脏的情况呢?有人想到了人体内部的生物电变化。心房和心室不停地进行着有秩序的、协调的、收缩和舒张的交替活动,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各部分依次兴奋。因此,它的生物电的变化在方向、传导途径、次序和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由于人体是一个导电体,可以将这种内部的微弱而复杂的生物电变化由心脏传导到体表,使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变化。因此,有人想到可以设法捕捉这种微细的电变化,获得心脏工作的信息。

20世纪初,荷兰生理学家爱因托文发明了弦线式心电图机,它使医疗器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后来,他又提出心电图产生的原理,称为“爱氏定理”。为此,他在1924年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心电图机已经用计算机控制,这样,它在使用的便利及测试的准确灵敏等方面,自然就远胜爱因托文的机器了。

心电图机能把心脏的生物电变化,从人体表面一些特定部位引导出来加以放大,并以曲线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心电图。正常的心电图是一组有规律的波形曲线,每个波都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形状。当患者心律紊乱、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包炎或心脏受某些药物影响时,心电图都会出现改变。医生根据心电图的提示,结合临床情况,可迅速查明心脏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等。

在做心电图检查时,各电极安放在四肢和胸部一些部位的表面。为了全面了解心脏生物电的变化情况,常分许多种导联。导联就是把两个电极放在人体表面两个不同部位,并将两极的导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构成一个电路,电极位置不同就构成不同的导联。每种导联反映的是一个特定方位下心脏生物电的图像。综合这些图像,就可以得出全面的信息。

㈦ 心电图机是怎么发明的

心电图问世后,医生得以实时把握病人的心脏器官工作状况,一次次化险为夷,把病人的生命从病魔的手中夺回。

1906年,荷兰莱顿大学附属医院里送来了一位情况非常危险的心脏病患者。他的心跳极其微弱,以至当时的测量仪器无法测出,医生无法诊断其病情。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教授搬出了一台大家从未见过的仪器,用仪器上的一根石英丝两端与患者身体相连,再将仪器与电缆接通,不一会儿教授的实验室里接收到了清晰的心电图。医生们很快诊断出了患者的病情,挽救了他的生命。世界上首台心电图描计器“临床实验”成功了,它的发明者就是那位挺身而出的教授,荷兰医学家威廉·艾因特霍芬。

威廉·艾因特霍芬1860年5月21日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三宝垄的一个大庄园里。艾因特霍芬就读于乌特勒克大学,他的老师是当时有名的病理学家及眼科专家F·C·杜德氏教授。杜德氏毫无保留地对艾因特霍芬言传身教,将自己珍贵的研究资料送给了他。艾因特霍芬勤奋好学,并且开始了对心脏的研究。

心脏搏动时,伴有微弱的电活动。19世纪末,根据这一现象,科学家首先在动物体内,尔后在人体内发现这种生物电流极其微弱,一般在毫伏级,而且它的变化非常快,一般的电流计很难测出。1881年,沃勒首先研制出毛细管电位计来记录生物电。但是,该电位计测量瞬间变化的生物电,诸如心电的效果很不理想。为了探求心电电子描计器的机械原理,艾因特霍芬转入物理系苦苦钻研,1885年艾因特霍芬来到莱顿学院,任病理学教授,进一步对他的课题进行研究。1891年艾因特霍芬成功地研制出了弦线电流计。他在两极强磁场之间,垂直放一根极细的直径约有红细胞的1/4石英丝。当石英丝的两端分别与需测量组织相接时,如有电流通过弦线,弦线就会在磁场中发生偏转,其偏转程度与通过弦线的电流强度成正比,于是组织中微弱电流的情况便可以被准确地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艾因特霍芬又经过不懈的努力,于1903年发明了弦线型心电图描计器。但行事谨慎的艾因特霍芬仍觉得自己的机器不够完善,一直没有公布自己的发明。1906年那次特别的临床实验轰动了世界,艾因特霍芬一夜成名,并因此获得了1924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对心电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弦线型心电图描计器已成“伟大的先驱”,热笔型、喷墨型心电图机正在心电测量领域被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被广泛用于辅助心电图自动诊断。心电图机将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㈧ 心电图是怎么发明的

19世纪末,科学家先后在动物和人体内发现心脏搏动时伴有微弱的电流产生。

这种生物电版流虽然极其权微弱,一般在毫伏级,但它的变化非常快,一般的电流计很难测出这种变化。1891年荷兰医学家威廉?艾因特霍芬成功地研制出了弦线电流计。他在两极强磁场之间,垂直放一根极细的石英丝,当石英丝的两端分别与需测量的组织相接时,如有电流通过弦线,弦线就会在磁场中发生偏转,其偏转程度与通过弦线的电流强度成正比,通过这一装置可以准确地记录组织中微弱电流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艾因特霍芬又经过不懈的努力,于1903年发明了弦线型心电图描计器。他也因此获得了1924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㈨ 小发明大全既简单又实用(有图哦)

科学小发明小制作 ——日光灯清洁器

在室里打扫卫生时,最难对付的是日光灯灯管,它高高地装在天花板上,只有架起梯子,或把课桌椅高高叠起,爬上去才能够得着,但是擦洗还是很不方便的,而且有危险。

有一次,一个发明火花闪过我的脑海:应该设计一个不爬高就能清
洁日光灯的小工具。我找来一个大号饮料瓶,截取带着瓶口的一段,高度约为
15厘米,在截口两边剪刀各剪一个U形凹口,宽度稍稍比日光灯管直径大一
些:接下来在瓶内塞人海绵并粘牢。最后找一根直径与瓶口相同的棍子,插进
瓶口,并销钉销牢。一把日光灯洁洁器就做好了。

使用方法很简单:举起清洁器,将U形凹口对准日光灯管,来回移动几次,灯管上的灰尘就擦干净了。清洗器的海绵也能水清洗。

自制羽毛球

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泡沫水果网套两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弹子一只。

制作过程:
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
3.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
4.将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子,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饰后,一只自制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么样?

自制香皂纸

制作材料和工具:

吸湿性较好的白纸,小块香皂,一支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

制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杯子放在炉上加热,等香皂融化,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阴干就成了香皂纸。

自制热气球

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自制手电筒

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寻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

自制太阳灶

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将一根细竹签的两头削尖,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把该装置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然后,耐心调节竹签长度,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自制 彩色蜡烛

材料:彩色蜡笔、蜡

制作方法:
1.找一个废弃的罐装饮料桶(如1.25升的可乐瓶子),整齐地剪去盖子的部分,把蜡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热水中,并搅拌里面的蜡,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开水。不过要请父母帮忙,或在父母的监护下进行这个步骤。

3.把熔化的液体倒人一个形状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块儿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哟。至于原因嘛,往下看。当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蜡烛芯的线。

4.原来的蜡冷却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蜡笔液倒入其中(彩色蜡笔这个时候派上用场了)。这样把不同颜色的蜡一层层加上去,好看的蜡烛就做成了。

自制壁挂花篮

材料与工具:雪碧饮料瓶两个、胶水、刻刀、剪刀。

制作方法:
1. 将一只雪碧饮料瓶的绿色底套取下,剪成莲花状,翻转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绿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宽的绿色环,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颈,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长8厘宽的宽带一条,和3厘米宽的窄带若干条。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条上刻出花纹如图 3,然后将这些窄条向外翻折,由下向上插入绿色环中。

5. 取另一只饮料瓶,利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17厘米长的蒴叶。

6. 将花篮钉在墙上,插入叶子、鲜花,壁挂式花篮就做成了。

自制蟑螂捕捉盒

取一张220×150(mm)的硬纸板。

捕捉盒最重要的部分为捕捉面。取一张塑料膜,剪成与盒底相同大小,涂上粘合剂铺在盒底上。蟑螂能否被捉,关键在于粘合剂。粘合剂有两个作用:一是将蟑螂引入盒内,二是将其粘牢在捕捉面上。引诱剂的调制:将40%的肉粉、50%的面粉、10%的豆饼混合,总量在20克左右,拌好待用。粘合剂是20克松香与10克菜油混合,加热至胶状后,把引诱剂与粘合剂混合搅拌均匀,即制成了粘合剂。

把调好的上述糊状物均匀地涂在已衬上塑料膜的捕捉面上,再按原先画好的虚线向内折,最后把舌片b插在凹口a内。

由于松香与菜油混合物的不干性,可使诱饵的粘性长达一个星期。将捕捉盒置于蟑螂出没的地方,因为盒内较暗,兼有蟑螂喜欢的诱饵,所以蟑螂会爬进盒内争食诱饵,被粘其上。粘满后,既可将纸盒压扁弃之,又可揭去塑料膜,调换涂有诱饵的塑料膜,使盒子得以再次利用。

若将捕捉盒的尺寸扩大,并将粘合剂的成分稍作调整,加厚涂层便能制成纸制捕鼠器

㈩ 心电图仪是怎么诞生的

爱因索文于1860年出生于西印度群岛,1885年取得医生资格。他的第一项发明便是心电描记器,但它最初叫弦线电流计。弦线电流计是在一个磁场的两极之间悬有一根很细的镀银的石英丝的仪器,在有电流通过它时,石英丝(或称为弦线)便会摆动到一定的位置(在与磁力线垂直的方向上)。这种精巧的装置特别适合于测量极其微弱的电流,例如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流。

这项发明诞生之后,爱因索文便决定用它来研究人类心脏的活动。(在爱因索文之前,已有两个德国科学家发现了青蛙的心脏能产生电流的现象。)经过试验爱因索文发现,通过把弦线电流计的电极,置于一个病人的手臂和肌腱上的方式能够探测到心脏向全身泵送血液时通过心肌的电脉冲。

后来,爱因索文又想出了一种记录下这种电脉冲的绝妙的方法:当弦线电流计的弦线在偏移时,用一条长长的感光纸挡住一束光,并让其不断地移动,这束光能在纸上留下阴影,这样就能画出心电图来——伴随心脏肌肉活动的电活动的连续记录。

心电图仪

阅读全文

与心电图小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