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塑料方便了人们却也带来了污染,塑料的发明对世界到底有利还是有弊
我觉得塑料的发明对我们世界既有利也有弊,因为它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也污染了我们的环境。
但是由于它的成分比较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再加上由于它比较轻的,就很容易被风吹跑,即使我们把它放在一个地方进行收纳,但是一不小心就会被吹得到处都是。这些吹走的塑料袋可能进入土地,可能进入海洋,我们也曾看到许多海龟就是因为被塑料袋缠住脖子而死亡,所以它的缺点也是比较致命的。
到如今我们都很难定义塑料到底是有利的还是有弊的,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而且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分类,不能乱随处乱丢塑料制品。
② 我们小学生要举行一场辩论会,辩题是:正方:使用塑料袋好;反方:使用塑料袋不好。我是正方的,
塑料袋上可以印制商家LOGO便与宣传及推广;
塑料袋可是使使用它的人得到最大的方便性;
塑料袋的普遍使用比其他同类产品便宜实惠;
塑料袋因自身体积轻一箱就能使很多人使用;
塑料袋中新品“降解”型能使它更具环保性;
塑料袋的色彩艺术家还能把它打造成艺术品;
--------------------------
作为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 —— 塑料,确实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由它们制成的塑料袋,就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塑料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塑料袋使用便捷,如今,塑料袋已经悄悄地走进了大学食堂,过去的那种人人拿饭盒排队买饭的情景已经"销声匿迹"了,站在学校食堂门口,看见的是这样一种景象:进去的人两手空空,出来的时候却都提满了塑料袋,袋里装什么的都有:米饭,炒菜,稀饭馒头,砂锅面条等等.可以说除了卖饭的人不能用塑料袋提回宿舍以外,别的你都能提回来.
经过我们的初步了解,西安市很多高校都存在这种现象,塑料袋在高校正被高频使用,并且大量丢弃,假如一个学校有10,000人,每人每天用一个塑料袋,那么这个学校每天要扔掉10,000个,把它们叠起来大约高3m;按西安市有39所高校来计算,那么每天要扔掉390,000个,把它们叠起来大约高117m.而这些数字仍是十分保守的估计,在我们调查小组实际的调查中,发现西安市高校食堂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远远不止如此.那么陕西省乃至全国高校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这个数目定是无比巨大的.那么仅仅由于高校学生就餐丢弃的塑料袋究竟对环境造成多大的污染呢 怀着对保护环境的这份责任,我们调查小组对西安市的部分高校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通过这次的调查和访问,希望调查小组所有成员所分析的数据能给大家一个启发,一个激励--请使用消毒餐具或自带餐具,远离食堂塑料袋,为减少"白色污染"尽一份力,热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调查情况
1.1 调查范围
调查的10所高等学校,分别是: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西安体育学院.
1.2 调查时间
2005年3月份
1.3 调查手段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将问卷分发到以上各高校的同学中.共发出去问卷450份,实际有效份数359份,其中在第一部分的调查中,由于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的食堂不使用餐饮塑料袋,而不够成有效份数,所以第一部分关于高校食堂使用餐饮塑料袋的调查,实际有效份数为306份.
被调查高校同学填写的都很认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同时调查者还以西北大学为侧重点,访问了西北大学食堂管理中心,馨园食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以及西北大学一号食堂个别窗口的师傅们,得到了他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并为调查者的调查提供了更多详实的数据,所以这些问卷的可信度非常高,数据的准确性非常可靠.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西安市部分高校食堂使用餐饮塑料袋现状
在所调查的有效的8所高校中,西北大学有45.8%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塑料袋,37.5%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4~6个,15.3%的同学平均每天要使用6个以上,(这一项,在所有所调查高校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西安外国语学院有48.6%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45.7%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4~6个;西北工业大学的同学有66.7%的人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有82%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西安石油大学有82.4%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82.6%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西安体育学院有88.9%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陕西师范大学有95.8%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
------------------
可见,塑料袋在高校中的"肆无忌惮"并不是"无稽之谈".其中西北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学院的食堂使用塑料袋现象最为严重.而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使用食堂餐具或自带餐具;而西安理工大学使用可降解的塑料餐盒代替了对塑料袋的要求,这两所高校也为其它高校在这方面树立起了很好的榜样.
2.2 现象分析
高校食堂使用塑料袋数量之巨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们调查小组对此进行了严密的数据分析和整理.
在所调查的8所使用塑料袋的高校中306份有效问卷中,69.3%的同学认为使用塑料袋盛装饭菜是因为方便,下课后可直接买饭回去;还有住在高楼层的同学,认为回宿舍再取餐具太麻烦,直接用塑料袋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有11.8%的同学是因为懒的洗碗才用塑料袋的;10.1%因为别人都用,认为应该是安全洁净的,所以也放心的使用.有关详细数据见图1.
图1 学生使用塑料袋原因比例图
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塑料袋确实大大方便了学生的生活;但是相信,只要同学们平时勤快一些,使用食堂消毒餐具或者自带餐具,食堂塑料袋便可以大量减少,甚至避免,从而可以缓解一部分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压力.
对高校食堂使用塑料袋如此严重的现象,我们调查小组做了一个假设,即假设学校强制使用塑料袋,学生们的反应会如何呢 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发现有7.5%觉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37.6%的人觉得有点不方便;22.2%的人觉得无所谓;30.1%的人赞成学校这么做,觉得对环境保护有利;2.6%的人选其他.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塑料袋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欣慰的是,仍有30.1%的同学愿意选择放弃这种便捷,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我们在8所使用塑料袋的学校中,尤其对西北大学的学生的反应做了总结分析,其中9.7%的同学觉得极不方便,18.1%的同学觉得有点不方便,22.2%的同学觉得无所谓,50%的同学觉得这一举措很好.可见西北大学的半数同学对这一举措是赞成的,为食堂不使用塑料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我们调查小组还设置了这样一个调查题目:如果您走在学校食堂,发现几乎人人都拎4~6个塑料袋盛装饭菜的现象,您有什么感受 52.7%的同学选择"无所谓",32.8%的同学选择"反感",14.6%的同学选择"其他".有一半多的同学选择了"无所谓",这正是由于现在塑料袋在高校中普及率非常之高,不可避免地使大家觉得食堂中进进出出的同学用塑料袋盛装饭菜是正常现象了.可见,还是要从环保的宣传教育中做起,才能彻底减少食堂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图2 西安市高校学生对"学校强制禁止使用塑料袋"要求的反应图
2.3高校学生对白色污染知识的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可看出大学生的环保观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尤其是竟然有高达52.7%的高校学生对食堂如此严重使用塑料袋这一现象漠不关心,觉得无所谓.这引发了我们调查小组的深刻思考,并进一步展开了针对高校学生关于"白色污染"的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调查.
在此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白色污染": 这要从塑料谈起,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丁二烯,氯乙烯,苯乙烯等,小分子物质将其在一定条件下聚合,即可得到一系列大分子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稀,聚丙烯.我们经常使用的塑料袋就是由上述高分子材料吹塑而成.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有很多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等特点.因此一问世,便深受世界各国欢迎,随即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以及建筑材料等,因此塑料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
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包括发泡的塑料餐盒,塑料器具,塑料包装材料和薄的塑料袋,塑料膜,塑料的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由于缺少有效的回收利用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不紧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这种一次性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白色居多,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统称为"白色污染".
通过调查,54.6%的同学大概知道"白色污染"的知识;27.9%的同学了解"白色污染"的知识;16.7%的同学不太了解,即只是大概知道有这么回事;0.8%的同学一点也不了解,其详细比例见图3.
在对于食堂使用塑料袋是否会造成污染问题上,64.3%的同学认为会造成污染;27.9%的同学认为会造成污染,但不严重;7.2%的同学认为不会造成污染.
对于塑料废品的处理方法,有51.0%的同学一点都不知道;还有39.8%的同学了解一点;仅仅有9.2%的同学知道.
图4 西安市各高校学生对白色污染知识的了解程度图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不了解关于"白色污染"的知识,更有甚者居然认为塑料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足见问题之严重,因此,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迫在眉睫!
3 所调查高校学生的一些建议
可以看出,高校食堂使用塑料袋的现象非常严重,经过调查获知这些塑料袋几乎全部被运往位于西安市江村沟的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而填埋会使塑料袋自行缓慢降解,这一过程中,塑料袋成分中分解的氯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更是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征集了许多关于"如何避免使用餐饮塑料袋"的合理化的建议,现归纳如下:
(1)学校明令禁止使用餐饮塑料袋,杜绝一切可能使用的源头;
(2)学校做好关于"白色污染"的宣传工作,提高高校学生的环保意识;
(3)扩建食堂,增加就餐座位,保证食堂餐具的洁净性,鼓励学生使用食堂消毒餐具;
(4)鼓励学生自带餐具,可以在新生进校时发放不锈钢餐具;
(5)食堂设置放餐具处,可以以宿舍为单位,为学生配备洗碗处,提供洗洁精;
(6)食堂使用易降解的环保性袋子代替塑料袋.
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希望能够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塑料袋.
4 调查结果
就西北大学食堂而言,有的窗口一天用塑料袋高达3600只,卖稀饭的某个窗口一星期光在购买塑料袋上要花费70元人民币(其中,塑料袋的单价约为0.01元/只).对于如此廉价的塑料袋,这些数字显得何等的巨大.
西北大学所有食堂平均一年要用588万只塑料袋,也就是说每年要花费5万元人民币来购买餐饮塑料袋,试想这些钱如果用在提高食堂饭菜质量上,那么,食堂和学生双方都将会受益更多.
由这一系列的调查数据的分析,西北大学食堂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约16,110个,大约重32.2kg,面积大约为644.4㎡.由此推测,西安市共有39所高校,那么西安市高校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约628,000个,大约重1,256kg,面积大约为25,120㎡;陕西省共有62所高校,那么陕西省高校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约999,000个,大约重2t,面积大约为39,960㎡;全国有2,103所高校,那么全国高校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约33,879,000个,大约重68t,面积大约为1,355,160㎡.
这些数字足以反应高校使用塑料袋的严重性了,而这些塑料袋又是如何进行善后处理的呢 据了解它们几乎全部被运往填埋场进行填埋,据美国,日本的报道称,埋在泥土壤里或在海水中的废塑料降解分化的时间为200-300年.而且还会致使土壤有害物质溶出造成更严重的二次公害.由此可见"白色污染"所带来得后果的严重性,超出人类的想象.想想看,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得不到治理的话,我们将很快淹没在布满恶臭的"白色恐怖"中.
高校塑料袋正在对自然生态环境鲸吞蚕食!地球正在喘息!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
5 废塑料处理方法
近日,国家经贸委发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发展规划》,到2005年,预计我国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年回收量分别为:废钢铁3600万吨到3700万吨,废有色金属200万吨,废纸1700万吨;回收拆解报废汽车80万辆,拆解废船100万轻吨,轮胎翻新总量790万条,废家用电器和废电脑回收量达到废弃总量的80%以上,而废弃塑料制品就高达500万吨到600万吨.
5.1废旧塑料回收技术
目前,世界上很多科研部门研发了很多现实可行的处理废旧塑料制品的技术,这些技术手段在一定范围内缓解并有效的控制了"白色污染"在地球上的快速蔓延.主要方法如下:
(1)掩埋处理废弃物 这是处理废旧塑料制品的最下策途径,但比起不负责任的排放废弃物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处理方式,掩埋深度为至少不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为准.
(2)废旧塑料焚烧的热能回收 废旧塑料的燃烧热一般高于木材,其热能回收颇具潜力.但废旧塑料制品的燃烧炉一次性投资大,且需专门设计,否则会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
(3)废旧塑料的热分解技术 热分解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废旧塑料制品中原树脂高聚物进行较彻底的大分子链分解,使其回到低分子量状态.废旧塑料热分解技术的主要优点:分解产品的使用价值高;废旧塑料的反复处理次数不受限制,即废旧塑料裂解成单体,然后聚合成高聚物,其制品废弃后可再进行分解,如此反复.
(4)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 废旧塑料的再生分为直接利用再生和改性再生利用.目前,以直接再生利用为主,而改性再生利用是发展方向.废旧塑料的直接利用系指不需要进行各类改性,将废旧塑料经过清洗,破碎,塑化直接加工成型或通过造粒后加工成型制品.优点是工艺简单,再生制品成本低廉,缺点是再生料制品的力学性能下降较大,不宜制作高档次的制品.为了改善再生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满足专用制品的质量要求,应采用各种改性方法.经过改性的废旧塑料的某些力学性能达到或超过愿树脂制品的性能.因此,对废旧塑料的改性再利用是很有前景的途径.废旧塑料的改性方法有两种,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物理改性法多采用混炼工艺制备多元组分的共混物和复合材料;化学改性则采用交联改性,接枝改性和氯化改性等方法,经改性的再生制品其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可以做档次较高的再生制品.
5.2各种新材料技术对比
(1)可降解塑料技术 可降解塑料技术是在塑料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光敏剂,淀粉等原料,这样,可降解塑料制品在使用完,并废弃在大自然中暴露三个月后,可由完整的形状分解成碎片,因而至少在视觉上改善了环境.但这项技术最大的缺陷是,这些碎片不能继续降解,只不过是由大片变成小片塑料,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白色污染".
(2)植物纤维粉加胺热压技术 该技术是以植物纤维,例如秸秆,稻草,甘蔗渣等经过破碎得到纤维粉,然后混入大量的胶或树脂,再注入到模具中加高压及高温下成型.利用该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在降解性方面较好,但这种技术生产的一次性餐具由于在生产中没有去除纤维色素(因为要去除色素必须要采取化学的漂白方法,势必造成水的污染),产品的外观颜色不尽人意.另外在生产过程中,植物纤维表面的农药残留物难以去除干净,用于制作食品容器不一定安全.而且,由于工艺技术的局限,也难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3)以纸代塑技术 即采用纸浆为原料,在模具中成型,烘干生产一次性餐具.这种方法制作的餐具因其无毒无害,易回收,可再生利用,可降解等优点而被冠以"环保产品"的称号,是目前综合评价较好的替代技术.但从纸的生产使用全过程来评价的话,该技术也有不足之处.一是纸浆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森林资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有限,大量的砍伐林木造成水土流失,因而不符合我国国情;另一方面,纸浆在生产时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有的情况下污染程度甚至超过塑料.所以从宏观上来讲,以纸代塑技术并不能完全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只是将餐具对环境的污染提前到了制作餐盒时对环境的污染而已.再有,纸浆的生产成本高,使得用纸浆生产的纸餐具价格也比较高,因而以纸代塑也不是完美方案.
(4)生物全降解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采用淀粉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年生长期植物纤维粉和特殊的添加剂,经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制成生物全降解快餐盒.由于淀粉是一种可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在徽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为葡萄糖,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另外,与其共混的材料也是全降解材料,因而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快餐盒降解性能极好.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发现,样品在堆肥状态下五天开始发霉,十天时所测样品与堆肥融为一体,样品失去测试前的形状和颜色,四十天即全部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另外,其原料来源广泛,可以是玉米,士豆,红薯,木薯等等;并且价格低廉,用这种材料生产的生物全降解快餐盒每个成本仅为0.18-0.20元;生产过程也无任何污染;添加剂采用的是无毒无害的可食用生物胶,因而该产品在使用后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作为饲料利用,具有再资源化功效.
这种技术制成的餐盒不仅降解性能极佳,其它各项性能指标也都顺利通过了有关技术监督部门的检测,全部符合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在北京市科委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有关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与同类产品比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是一种理想的替代塑料发泡餐具的先进材料.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为了使其实现工业化大生产,研制开发单位还同时研制开发了生产生物全降解快餐盒全自动化生产线,从而为其全面替代塑料发泡餐具,彻底根除"白色公害"提供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我们祝愿环保产品中这主新秀——生物全降解快餐盒能不断完善,为改善和提高我国的环境保护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6 结论
通过几个月来对高校食堂这样一个小单位的调查和分析工作,我们调查小组深深体会到了,塑料袋在高校使用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调查数据统计结束后,我们科技调查小组的每个成员都非常震惊,塑料制品用量竟如此之大,范围之广出乎我们每个人的意料.就全国高校而言,仅仅食堂使用量每天就高达3,387.9万个,重约67.8吨.
在人口日益增长的时代,塑料废品几乎占据了城市的每个角落,与人类争夺每一寸土地.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人人有责.
(1)各高校应该做好环保教育工作,并切实加强这方面的意识素质教育以及宣传活动,切实使每个人意识到应该杜绝塑料袋如此猖獗的使用;
(2)高校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措施,提供便利学生的一系列有效举措;
(3)我们高校的学生更应以身作则,在现有的禁令还未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的情况下,尽量不用或少用餐饮塑料袋,逛超市可自行带塑料袋.不乱扔白色垃圾,提高塑料制品使用率,并尽自己所能,让他人也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4)我国在实际回收再利用的效益方面,远远落后与先进国家,今后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切实的回收机制,管理利用法规.加强科研部门步伐,切实做好回收利用废旧塑料的宣传工作,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让今天的"白色污染"成为造福人类的功臣;
(5)积极推进价格低廉,质量上乘的可降解塑料的研究步伐,从源头上逐步消除"白色污染".
最后愿更多有识之士踏上消灭"白色污染"的漫漫征途,共同绘出清洁而又美丽的崭新世界.
7 参考文献
⑴《环境》,"治理白色污染的三条途径",罗桂山,2004.12.47.
⑵《绿色生活与未来》,刘静玲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68.⑶ 环境网
关于西安市各大高校学生食堂使用塑料袋的
③ 塑料袋为什么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因为它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回,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答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塑料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透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饲料或残留在野外的塑料,会因消失道梗阻而死亡;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④ 求"塑料袋的发明是否是必要的"的辩论材料.
此辩题的难点,对于支持“有必要”的正方来说,在于即使异常充分地展示了“塑料袋的优点、贡献”,或者“利大于弊”,但是只能证明其【合理性】,而无法证明其【必要性】
也就是说,正方可以让大家承认,塑料袋确实有功劳,甚至可能做到让大家觉得塑料袋的弊端并不可怕,但是,无法证明塑料袋“必定被需要”,即【必要】
虽然如此,正方还是必须尽量展示塑料袋的优点,以及其无可替代性——至少在刚刚发明的时候,是无可替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是没有塑料大棚、农用薄膜的,当然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正方可以以此为例,说明至少在发明之初,塑料是无可替代的,因此有存在的必要
=============
反方,将肯定会面对正方列举的“塑料袋的诸多优点”,但是如果仅仅是用“塑料袋的危害”来应对,会显得不够有力,因此,还是针对“非必要性”来下手好些。
即使塑料袋的替代品,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只要其作用可以用其它方式、其它物品实现,那么就并非必要
这么说吧:眼睛,对人非常重要,但是,盲人依然活得好好的——尽管听觉、触觉无法完全替代视觉的作用,但是可以基本弥补——因此,眼睛未必是【必要】的,尽管眼睛的重要性、贡献等等,大家都很清楚
塑料袋之于人类,能够和眼睛之于人类,相题并论吗?
如果眼睛都并非【必要】的,塑料袋真的就【无可替代】了吗?!
⑤ 塑料是谁发明的他的灵感来自何处
发明者:贝克兰
灵感:由照相纸的苯酚和甲醛反应,发现黏糊的东西,装置控制化学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得到硬塑料。
具体: 贝克兰是个天才的发明家,他1889年开始到美国从事化学研究,为纽约一家摄影供应商工作,几年后发明了Velox照相纸,这种相纸可以在灯光下而不是必须在阳光下才能显影。
1893年,贝克兰辞职创办了Nepera化学公司,后来经过两次谈判,摄影器材商柯达以8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1500万美元)的天价买断了Velox照相纸的专利权。
从1904年开始,贝克兰开始研究苯酚和甲醛的反应。
尽管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拜尔就发现了这个反应能产生一些粘糊糊的东西,但拜尔的兴趣在合成染料上,对这种东西不感兴趣。后来的科学家也对这个反应进行过研究,但因为无法精确控制化学反应没找到它的利用价值。
贝克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明了一种名叫贝克利泽(Bakelizer)的实验装置,可以精确调节加热温度和压力,能有效控制化学反应。贝克兰用这种装置成功得到了酚醛树脂,将其模压后得到半透明的硬塑料,这种塑料不易燃烧,成型后不再熔化,也不能溶解到溶剂甚至是酸液中去。
他用自己的名字给这种新材料命名为贝克利特(bakelite),并于1907年7月14日注册了贝克利特的专利。从这一天起,第一种合成塑料———酚醛塑料贝克利特诞生了。贝克利只比他的英国同行詹姆斯·斯温伯恩爵士早一天递交专利申请,否则英文里酚醛塑料可能要叫“斯温伯莱特”了。酚醛树脂以煤焦油为原料合成,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树脂,向粉状的酚醛树脂中添加木屑混合均匀后在高温高压下模压成型就得到了酚醛塑料。毫无疑问,它是人类所制造的第一种全合成材料,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了塑料时代。它的发明被认为是20世纪的炼金术,它的发明人贝克兰于1924年被选为美国化学学会会长,被1940年5月20日的《时代》周刊称为“塑料之父”。
⑥ 塑料是谁发明的
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1907年7月14日,他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贝克兰是鞋匠和女仆的儿子,1863年生于比利时根特。1884年,21岁的贝克兰获得根特大学博士学位,24岁时就成为比利时布鲁日高等师范学院的物理和化学教授。1889年,刚刚娶了大学导师的女儿,贝克兰又获得一笔旅行奖学金,到美国从事化学研究。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查尔斯·钱德勒教授鼓励下,贝克兰留在美国,为纽约一家摄影供应商工作。这使他几年后发明了Velox照相纸,这种相纸可以在灯光下而不是必须在阳光下才能显影。1893年,贝克兰辞职创办了Nepera化学公司。在新产品冲击下,摄影器材商伊士曼·柯达吃不消了。1898年,经过两次谈判,柯达方以75万美元(相当于2013年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Velox照相纸的专利权。不过柯达很快发现配方不灵,贝克兰的回答是:这很正常,发明家在专利文件里都会省略一两步,以防被侵权使用。柯达被告知:他们买的是专利,但不是全部知识。又付了10万美元,柯达方知秘密在一种溶液里。掘得第一桶金,贝克兰买下了纽约附近扬克斯的一座俯瞰哈德逊河的豪宅,将一个谷仓改成设备齐全的私人实验室,还与人合作在布鲁克林建起试验工厂。当时刚刚萌芽的电力工业蕴藏着绝缘材料的巨大市场。贝克兰嗅到的第一个诱惑是天然的绝缘材料虫胶价格的飞涨,几个世纪以来,这种材料一直依靠南亚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经过考察,贝克兰把寻找虫胶的替代品作为第一个商业目标。当时,化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很多可用作涂料、黏合剂和织物的天然树脂和纤维都是聚合物,即结构重复的大分子,开始寻找能合成聚合物的成分和方法。不同的是,赛璐珞来自化学处理过的胶棉以及其他含纤维素的植物材料,而酚醛塑料是世界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贝克兰将它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贝克莱特”(Bakelite)。他很幸运,英国同行詹姆斯·斯温伯恩爵士只比他晚一天提交专利申请,否则英文里酚醛塑料可能要叫“斯温伯莱特”。1909年2月8日,贝克兰在美国化学协会纽约分会的一次会议上公开了这种塑料。假冒酚醛塑料的出现还使贝克兰很早就在产品上采用了类似今天“Intel Inside”的真品标签。1926年专利保护到期,大批同类产品涌入市场。经过谈判,贝克兰与对手合并,拥有了一个真正的酚醛塑料帝国。作为科学家,贝克兰可谓名利双收,他拥有超过100项专利,荣誉职位数不胜数,死后也位居科学和商界两类名人堂。他身上既有科学家少有的商业精明,又有科学家太多的生活迟钝。除了电影和汽车,他最大的爱好是穿着衬衫、短裤流连于游艇“离子号”上。不过据说他只有一套正装,而且总是穿一双旧运动鞋。为了让他换套行头,身为艺术家的妻子在服装店挑了一件125美元的英国蓝斜纹哔叽套装,预付了店主100美元,要他把这套衣服陈列在橱窗里,挂上一个25美元的标签。当晚,贝克兰从妻子口中获悉这等价廉物美的好事,第二天就买了下来。回家路上碰到邻居、律师萨缪尔·昂特迈耶,贝克兰的新衣服立刻被对方以75美元买走,成为他向妻子显示精明的得意事例。1939年,贝克兰退休时,儿子乔治·华盛顿·贝克兰无意从商,公司以165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2亿美元)出售给联合碳化物公司。1945年,贝克兰死后一年,美国的塑料年产量就超过40万吨,1979年又超过了工业时代的代表――钢。在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展览上,贝克兰的曾孙休·卡拉克一手执一个30年代的尿素甲醛塑料电话,一手展示着一个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手机。塑料的应用及发展
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废弃塑料及垃圾废塑料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人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工业生产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人们开始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如一些农用土地因废弃地膜的影响而开始减产,废塑料引发的“白色污染”开始让人们头痛,不腐烂不分解的餐盒无法有效回收,生活用塑料垃圾无从下手处理。塑料废弃物剧增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摆在了全世界人们生活生存的地方。
⑦ 塑料是最糟糕的发明,我是反方(不是最糟糕的发明),求资料...
没有塑料的话,超市里面的东西都散着卖吗
⑧ 请问塑料的的坏处,辩论赛的稿子
能想到的主要是环境方面的问题
最大的坏处是难降解。一旦被使用后大多无法回收利用,即使掩埋后也需要数万、甚至数百万年的时间自然降解。虽然现在开发出了一些可降解塑料,但是否会带来其他问题还不好说(塑料的分子本身在自然界是几乎不存在的)。你可以搜一下“白色污染”,有一大堆资料。
第二个是生产时候产生的大量污染,比如污水等。
第三个,出来热塑材料外,大多成型后就不能再改变了(比如很多塑料袋)。所以不能回收的话,会造成浪费。
第四个,可能的坏处是因为塑料的原料依赖于从石油等提取,所以可能算不上可持续性强的材料。
⑨ 塑料是哪国人先发明的
塑料的出现
1866年John Wesley Hyatt因打翻了火棉胶,发觉它冻结后,会变成坚韧而有弹性的物料而发明了塑料"赛璐珞" ( Celluloid ).
第一种合成塑料是将树脂加热模压制得,是在20世纪初,1910年美籍比利时化学家贝克兰德制成.
贝克兰德将树脂添加木屑加热,加压模塑成各种制品,以他的姓氏命名为贝克里特(Plastic),我们称为电木.
塑料袋的发明者舒施尼
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他的这项发明100年后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由于塑料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这两种办法都不利于环保,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⑩ 塑料的发明
亚历山大·帕克斯
一个摄影师在暗房里的实验导致了最初的塑料的产生。亚历山大·帕克斯有许多爱好,摄影是其中之一。19世纪时,人们还不能够像今天这样购买现成的照相胶片和化学药品,必须经常自己制作需要的东西。所以每个摄影师同时也必须是一个化学家。
摄影中使用的材料之一是“胶棉”,它是一种“硝棉”溶液,亦即在酒精和醚中的硝酸盐纤维素溶液。当时它被用于把光敏的化学药品粘在玻璃上,来制作类似于今天照相胶片的同等物。
在19世纪50年代,帕克斯查看了处理胶棉的不同方法。一天,他试着把胶棉与樟脑混合。使他惊奇的是,混合后产生了一种可弯曲的硬材料。帕克斯称该物质为“帕克辛”,那便是最早的塑料。
帕克斯用“帕克辛”制作出了各类物品:梳子、笔、钮扣和珠宝印饰品。然而,帕克斯不大有商业意识,并且还在自己的商业冒险上赔了钱。上图:20世纪时,人们开始挖掘塑料的新用途。几乎家庭里的所有用品都可以和某种塑料制造出来。
继续发展帕克斯的成果并从中获利就留给其他发明家去做了。约翰·韦斯利·海亚特这个来自纽约的印刷工在1868年看到了这个机会,当时一家制造台球的公司抱怨象牙短缺。海亚特改进了制造工序,并且给了“帕克辛”一个新名称—“赛璐珞”(假象牙—译注)。他从台球制造商那里得到了一个现成的市场,并且不久后就用塑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产品。
早期的塑料容易着火,这就限制了用它制造产品的范围。第一个能成功地耐高温的塑料是“贝克莱特”(即酚酣塑料—译注)。利奥 ·贝克兰德在1909年获得了该项专利。
1909年,美国的贝克兰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20世纪30年代,尼龙又问世了,被称为是“由煤炭、空气和水合成,比蜘蛛丝细,比钢铁坚硬,优于丝绸的纤维”。它们的出现为此后各种塑料的发明和生产奠定了基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塑料的原料以石油取代了煤炭,塑料制造业也得到飞速的发展。
塑料是一种很轻的物质,用很低的温度加热就能使它变软,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东西。塑料制品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怕摔,经济耐用,它的问世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也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然而,塑料的发明还不到100年,如果说当时人们为它们的诞生欣喜若狂,现在却不得不为处理这些充斥在生活中,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极大威胁的东西而煞费苦心了。
塑料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石油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很难自然降解。塑料理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的生长。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饲料或残留在野外的塑料,也会造成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
目前,中国塑料年产量为3O0万吨,消费量在600万吨以上。全世界塑料年产量为1亿吨,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废弃量计算,全世界年塑料废弃量就是1500万吨,中国的年塑料废弃量在100万吨以上,废弃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占到4O%,这样大量的废弃塑料作为垃圾被埋在地下,无疑给本来就缺乏的可耕种土地带来更大的压力。
塑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患,人们把塑料给环境带来的灾难称为‘油色污染”。
目前,很多国家都采取焚烧(热能源再生)或再加工制造(制品再生)的办法处理废弃塑料。这两种办法使废弃塑料得到再生利用,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但由于废弃塑料在焚烧或再加工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污染环境,所以可以说废弃塑料的处理至今仍是环保工作中令人头疼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