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史上的刺杀事件
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 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 士断臂”即来源于此) 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 韩相国侠累。
荆柯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就不多写了。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娥。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专诸
——鱼腹藏剑
专诸(?—前514),吴国棠邑人,今南京六合区人。屠户出身,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一次,专诸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其母一唤,他便束手而回。伍子胥恰巧路过此地,见之深为敬佩,随结为八拜之交。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
公子姬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诸樊知道三弟季札贤,故不立太子,把王位依次传给三个弟弟,想最后把国家传到季札手里。诸樊死后,传余祭。余祭死,传夷。夷死,当传给季札;但季札不肯受国,隐匿而去,夷之子僚便自立为吴王。
王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而接替父位。因而本想继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机夺位。
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犹豫不决。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全专诸成大事自缢而死。专诸葬母后,便一心一意与公子姬光谋划刺僚之事,并献计说王僚爱吃“鱼炙”(烤鱼),可藏利剑于鱼肚,伺机刺杀。为此,专诸特往太湖学烧鱼之术,三个月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
时机已成熟,公子姬光入见王僚,说:“有庖人从太湖来,善炙鱼,味甚鲜美,请王辱临下舍尝之。”王僚欣然允诺,答应来日便去。姬光连夜预伏甲士于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约死士百人,在外接应。
王僚虽答应,但恐公子姬光有阴谋,故赴宴时戒备森严,从王室到姬光家厅堂内外布满甲士,操长戟,带利刀,王僚身穿三重盔甲,亲信更是不离左右。
酒过数巡,姬光托言脚痛难忍需用帛裹紧,便躲入地下密屋。过了一会儿,专诸进献鱼炙,手托菜盘,两列武士夹专诸赤膊跪地用膝盖前行,专诸已将锋利的“鱼肠”剑暗藏于烧好的鱼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王僚,力大透过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王僚大叫一声,立即死亡。旁边卫士一拥而上,刀戟齐下,将专诸砍为肉酱。
公子姬光知事成,即令伏兵齐出,将王僚卫士尽数剿灭。
公子姬光既杀王僚,便自立为吴王,即名噪历史的吴王阖闾,夫差之父。
后人纪念:
阖闾既立,便封专诸之子专毅为上卿,并根据专诸希望葬在泰伯皇坟旁的遗愿,从优安葬专诸,如今鸿山东岭仍有“专诸墓”存。相传无锡市大娄巷的“专诸塔”,是阖闾替他葬的优礼墓,但文革时被拆除。邑人秦颂硕曾写“专诸塔”一诗:“一剑酬恩拓霸图,可怜花草故宫芜;瓣香侠骨留残塔,片土居然尚属吴。”
因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旧时城内居民时常前往焚香祭奠。现在苏杭一带的名菜“糖醋鱼”乃“糖醋黄河鲤”的简称或俗呼,就是‘全炙鱼’(有称‘全鱼炙’者)的传承及代表,而它的发明者正是教专诸做鱼的人,春秋时期名厨太和公(或太湖公)。
聂政
——弟忠姐烈
聂政(?—前397年),轵邑深进里(今济源轵城南)人。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受丞相侠累的迫害流亡他国。他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恨,刺杀侠累。后闻听魏国轵地人聂政因杀人避仇,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在市场做市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严仲子遂赴齐,寻至聂政所居,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赠黄金百镒与聂母为礼。聂政坚辞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
不久,聂母辞世。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此后,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无一切后顾之忧后,聂政到严仲子府问得其仇家具体情况,并谢绝严仲子为他提供的敢死队相助的要求,只身去韩国为严仲子报仇。
侠累府宅护卫森严。方时侠累正高坐府堂,执戟甲士侍立两旁。聂政仗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聂政以白虹贯日之势长剑已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命丧。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齐上围攻聂政。聂政仗长剑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而死。
聂政死后,韩王暴其尸于市,悬赏购求能辨认其人者。聂政姐聂荣闻听消息,即刻与人言:“此必聂政,昔蒙韩相仇人严仲子国士相交,政必报其知遇之恩,我当往认之。”遂动身赴韩,至市,果认出尸乃聂政。聂荣抱尸恸哭,大声道:“此轵地深井里人吾弟聂政啊!”
当时有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王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他的亲人恐怕也难逃重罚。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荣回答:“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是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认识吾弟聂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任聂政的英名埋没!”
话说完,聂荣长呼三声 “天!”然后自杀于聂政的尸体旁。有市人感其姐弟侠义,收其尸厚殓之。
后人纪念:
聂政的家乡(今济源市轵城镇泗涧村)父老为其修建了衣冠冢,以示纪念。至宋代,又在冢前建起聂政祠。历经几代修葺,保留至今。聂政的另一纪念地在河南禹州市,名曰聂政台。四十年代郭沫若以聂政的事迹写了一篇著名的历史剧《棠棣之花》,他以诗人的激情,赋予了聂政、聂荣姐弟新的内涵,再现了两千多年前残酷的那一幕。另外,东汉时蔡邕所作的名曲《广陵散》也是歌颂聂政的壮举的。
要离
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庆忌此人甚是了得,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此人名唤要离。
经过策谋,要离决定采用苦肉计。某日要离在王宫与阖闾斗剑时,故意先用竹剑刺伤阖闾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同谋举事。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某晚,夜色迷人,要离乘庆忌在船头畅饮之机,迎着月光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诧异之极,叹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这样刺我!”此时左右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此乃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死两个天下勇士呢!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
要离回国后,阖闾金殿庆封要离。要离辞谢不受,说:“我杀庆忌,不为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说完自刎于金殿。
荆轲
荆轲(公元 前227)
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他喜好读书击剑,曾向卫元君游说,不为所用。秦王政六年(前241),秦取卫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作为秦东郡的治所,将卫元君迁至野王(今河南泌阳),成为秦的附庸。荆轲于是到四方游历,结识了许多豪杰志士。在榆次,他与盖聂讨论剑法,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他就扬长而去。在邯郸,他与鲁句践弈棋赌博,争棋路,鲁句践对他加以呵斥,他仍是不予计较,悄然离去。随后,荆轲来到燕国,与当地的狗屠夫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交上了朋友。荆轲喜好喝酒,整天与狗屠夫、高渐离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后,高渐离击筑,他和着乐声唱歌,唱着唱着就哭起来了。
话说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于是对他的太傅鞫(jū )武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鞫武回答说:“秦国的势力遍布天下,地盘广大,如果它们再用武力胁迫韩赵魏,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局势还不一定啊。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去触犯秦国呢?”太子说:“那可怎么办好呢?”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时候,樊于(於)期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收留了他。太傅进谏劝告太子说:“不能这样做啊。秦王残暴,又对燕国一直怀恨在心,如此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了,更何况他知道樊将军在这里!这就好比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灾祸难以避免了。我想,即使管仲和晏婴再世,也无力回天。太子您还是赶紧打发樊将军到匈奴去,以防泄露风声。请让我到西边去联合三晋,到南边去联合齐楚,到北边去和匈奴讲和,然后就可以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太傅的计划旷日持久,我心里昏乱忧虑得要死,恐怕一刻也不能等了。况且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樊将军穷途末路,才来投奔我,我怎么能因为秦国的威胁,就抛弃可怜的朋友,把他打发到匈奴去呢,这该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太傅您得另想办法才好。”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太傅您代为介绍,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
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左右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好。”
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大不如当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尽力想想办法。’我从来就没把您当外人,于是把你举荐给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处走一趟。”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田光这番话的意思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转达了田光的临终之言。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定后,太子离席,给荆轲叩头,说:“田先生不知我是个无能的人,让您来到我面前,愿您有所指教。这真是上天可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代。如今秦国贪得无厌,野心十足,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为己有,不使各诸侯全部成为自己的臣下,它是不会满足的。现在秦国已经俘虏韩王,占领了韩地,又发兵向南攻打楚国,向北进逼赵国。王翦(jiǎn)的大军已逼近漳水、邺城,而李信又出兵太原、云中。赵国哪里能抵抗秦国的攻势,一定会投降。赵国向秦称臣,大祸就落到燕国头上了,燕国国小力弱,多次遭受兵祸,现在就算征发全国力量也不可能抵挡住秦军。诸侯都屈服于秦国,没有谁敢和燕国联合。我私下考虑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这些厚礼,我们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了。如果能劫持秦王,让他归还侵占的全部诸侯土地,就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更好了;如果秦王不答应,那就杀死他。秦国的大将在国外征战,而国内又大乱起来,那么君臣必定会相互猜疑。趁这个机会诸侯就可以联合起来,势必击破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但不知道把这个使命托付给谁,希望先生您给想个办法。”
过了一会儿,荆轲才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求荆轲不要推辞。荆轲这才答应下来。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让他住在上等的馆舍,太子每天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断地进献车马和美女,尽量满足荆轲的欲望,以便让他称心如意。
过了很久,荆轲还没有动身的意思。这时,秦将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占领了赵地。又挥军北进,掠夺土地,一直打到燕国南部边境。太子丹非常恐惧,就向荆轲请求说:“秦国军队早晚要渡过易水,我虽然愿意长久地侍奉您,又哪里可能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想向您请求行动了。现在去了如果没有信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秦王正用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悬赏缉拿樊将军。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乐于接见我,这样我才能有报效太子的机会。”
太子丹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又怎么忍心为了自己的私事而伤害忠厚老实的人的心,还望您另想个办法。”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里去见樊于期说:“秦王对您可以说太狠毒了,父母和同家族的人都被杀害了。现在又听说秦王悬赏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求您的头颅,您打算怎么办呢?”
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次想到这些,就恨入骨髓,考虑再三,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报仇罢了。”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建议,不但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而且可以为您报仇,您看怎么样?”樊于期走上前说:“您究竟想怎么办?但说无妨。”荆轲说:“希望能得到将军的首级,进献秦王,秦王必定很高兴,就会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进他的胸膛。这样,您的大仇可报,燕国遭受的耻辱也可以洗刷了。将军可有这番心意呢?”
樊于期袒露出一条臂膀,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彻心胸的事情,居然在今天能听到您的指引。”说完就自杀了。太子听说后,赶紧驾车奔去,趴在樊于期的尸体上痛哭起来,极其悲伤。事情既然无可挽回,于是就只好收敛樊于期的头颅,用匣子封存起来。这时候,太子已经预先寻到天下最锋利的匕首,那是从徐夫人手里用一百金才买到的匕首。太子让工匠用毒药水淬染匕首,拿它在人身上试验,只要流出一点儿血,那人就会立刻死去。于是准备行装,送荆轲动身。
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别人都不敢正眼看他。于是太子就派秦武阳做荆轲的助手。荆轲正等着另一个人,想跟他一起去,那人住得远,还没有赶到,荆轲为此滞留等他。过了好几天还没有出发。太子嫌他行动缓慢,怀疑他要反悔,于是又去请求他说:“时间已经不多了,你难道不打算去了吗?请让我先派秦武阳去吧。”荆轲生气了,喝叱太子说:“我今天去了如果不能回来,就可能因为秦武阳这小子!如今我拿着一把匕首到吉凶难测的秦国去,之所以还不动身,是要等我的朋友一起走。现在您既然嫌我行动迟缓,那就诀别吧!”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到了易水岸边,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这时,高渐离击起了筑乐,荆轲和着曲调唱起歌来,歌声凄厉悲怆,人们听了都流下眼泪,暗暗地抽泣。荆轲又踱上前唱道:“风萧萧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复还!”接着乐音又变作慷慨激昂的羽声,人们听得虎目圆瞪,怒发冲冠。于是荆轲登上马车飞驰而去,始终没有回头看一眼。一行人到秦国以后,荆轲带上价值千金的玉帛等礼物,去见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事先在秦王面前美言道:“燕王确实畏惧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兵和大王对抗,情愿让国人做秦国的臣民,和各方诸侯同列,像秦国郡县一样进奉贡品,只求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燕王非常害怕,不敢亲自来向大王陈述,特地斩了樊于期,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都封装在匣子里,燕王又亲自在朝廷送行,派来使者向大王禀告。请大王指示。”
秦王听了这番话后十分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置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封藏樊于期头颅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按顺序走上前去。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陡变,浑身发抖,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朝秦武阳笑了笑,走上前去向秦王谢罪说:“他是北方荒野之地的粗人,没有见过世面,今日得见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加宽容,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取过来。”荆轲就取过地图奉献上去,打开卷轴地图,地图完全展开时露出了匕首,说时迟那时快,荆轲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过匕首就刺向秦王,可惜没能刺中。秦王大吃一惊,抽身而起,挣断衣袖。秦王赶忙伸手拔剑,剑身太长,卡在剑鞘里了。当时情况紧急,剑又竖着卡得太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来。荆轲追赶秦王,秦王只好绕着柱子逃跑。群臣都惊慌失措,由于突然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一个个都失去了常态。而且按照秦国的法律,大臣在殿上侍奉君王时不得携带任何兵器,守卫宫禁的侍卫虽然带着武器,但都站在殿外,没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正在危急的时候,秦王来不及召殿下卫兵,因此荆轲追赶秦王的时候,大臣们在仓猝之间惊慌失措,没有什么东西拿来还击荆轲,只好一起用手抓他。这时御医夏无且用他身上带着的药袋向荆轲投去。秦王正绕着柱子跑,不知怎么办好,趁这个机会大臣们才对他大喊:“大王把剑背过去!快推到背后!”秦王这才拔出剑来砍荆轲,一下子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重伤跌倒在地,于是举起匕首向秦王投去,没有击中,扎在柱子上。秦王又砍荆轲,荆轲八处受伤。荆轲自知事情失败,就靠着柱子大笑起来,叉开两腿大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无非是想活捉你,得到归还侵占土地的凭证去回报太子。”两旁的人赶过来把荆轲杀了,秦王头昏目眩了好久,才回过神来。
后来秦王对群臣论功行赏,处罚也根据情况,分别对待。秦王赏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说:“无且爱护我,才用药袋投击荆轲啊。”
于是秦对燕十分愤恨,增派军队赶往赵国旧地,命令王翦的部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陷燕都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精锐部队退守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燕王急了,只好采用代王赵嘉的主意,杀了太子丹,打算献给秦王。但秦军仍旧继续进攻,五年之后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秦国统一天下。
后来,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利用击筑的机会见到秦始皇,他用筑投击秦始皇,想为燕国报仇,结果也没有击中,反被杀死。
【渡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 世界上最早的用子弹打出来的枪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枪是谁发明的?
大家都知道,管形射击火器是现代枪的鼻祖。
那么何为管形射击火器呢?管形射击火器最初是用长竹作为枪管,枪管内装火药,以点燃火药喷出的火焰杀伤敌人。
之所以叫火器是因为当时枪管内并没有加入弹丸,从而不能称之为枪,只能说是射击火器。
不过这种射击火器,在世界枪械史中,却是公认的现代枪的鼻祖。
那么这个现代枪的鼻祖是谁发明的呢?
他就是南宋人陈规。
陈规生于公元1072年,山东人士,经科举中进士入仕。
在史书中,陈规和他所研制的火器第一次出场,是在南宋绍兴二年。
在这一时期,陈规担任的职位是德安知府。
此时的陈规已经60岁,暮年苍苍,但依旧满腔爱国情。
当时北方金军时常侵扰南宋边境,从而在边境地区流寇劫掠时而发生。
当时有一个叫做李横的流寇,总是趁着金军扰境四处抢掠,有一次,便意图抢劫陈规治下的德安城。
60岁的陈规原本是个书生,一生都是一个读书人,但在李横攻打德安时,他却披上盔甲,率领德安军民,给予了流寇李横沉重的打击。
也就是在这段史料记录中,第一次出现了射击火器的记录。
在与李横的搏杀中,陈规使用了他研制的火器,组成了一支60人火枪队,每2人使用一支火枪,把流寇李横的部队打得是伤亡惨重。
后来陈规成为顺昌府知府的时候,还利用过火器抗击金军,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据记载,陈规所研制的火器,(火焰)射程能够到达十几米远。
这是在现有史书记录里,出现过的最早的管形火器,也正是因为陈规留下了这一个宝贵的遗产。
从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南宋末年,已经出现了突火枪。
突火枪被喻为是最接近现代枪的管形火器,而突火枪正是根据陈规的射击火器改良而来的。
并且在突火枪发明后,其中使用到的子窠,也就是后来射击子弹的雏形。
当然,由于当时的火枪是用竹筒制成的,威力不大且非常容易爆裂,不过到了13世纪,枪管枪身已经迎来了金属管形的火器。
如今在世界现知的范围,中国是最早拥有金属管形火枪的国家,在黑龙江曾经就出土了一支1288年制的青铜火器,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金属管形火枪。
3. ”杀夫失贞女子专用刑具“,发明木驴这种残酷刑具的是谁
中国古代酷刑数不甚数,这里面最残忍的刑罚可能是凌迟。但历史有种刑罚比凌迟还残忍,由于过于残忍,在史籍记载中仅出现两次,是什么刑罚呢?这个刑罚就是人彘。
彘(zhì),豕也,即饲养的猪,人彘通俗来说就是把人“变成”猪,这种刑罚专门用于女性。具体来说就把女性的四肢剁掉,挖掉眼睛,再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用喑药灌进喉咙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使其不能言语,然后扔到厕所里。经过这样残忍刑罚的女性,最后都会慢慢死去。据史书记载,历史上共有两次人彘,分别是戚夫人和萧淑妃。
4. 宫斗的产物人彘,在历史上是被谁发明出来的
是由西汉吕后发明出来对付当时得宠戚夫人。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有相关记载,“人彘”挖眼、割舌、去耳、四肢皆被砍去,被行刑之人只能被慢慢折磨致死,残忍无比,可见当时吕后对戚夫人有多痛恨。戚夫人深得刘邦宠爱,其亲生儿子赵隐王刘如意性格最像刘邦,因此也深得刘邦认可。吕后因为年老色衰,眼看戚姬得到宠幸,还能常常跟随刘邦到关东,她却只能每晚独守空房,暗自伤神,但是最让她痛恨戚夫人并非夺走丈夫爱,而是刘邦觉得吕后所生刘盈能力平庸,完全不像自己大将之风,而戚夫人又经常在刘邦面前耳提面命劝刘邦换掉太子,改立他们孩子刘如意为储君。
随着赵王惨死,戚夫人便彻底无依无靠,吕后就更加肆无忌惮拉开了历史上最惨无人道“人彘”酷刑的序幕。吕雉先命人将戚夫人手脚统统砍断,刺穿其耳膜,再挖去其双眼,将其毒哑关在猪圈,连哀嚎之声都无法发出。头发被剃光、四肢皆无、脸上血淋淋的两个大窟窿相当恐怖,故而“人彘”也被称为猪。但是真实状况实在惨不忍睹,连猪都不如。更加令人发指的是,吕后竟然还得意洋洋叫刘盈前去围观,吕后杀弟、残害戚夫人的行为大大引起了刘盈的反感,十分不认同母亲残忍,但又无法逃离,故而意志颓废,终日饮酒作乐荒废朝政。
5. 据说二战日军发明一种“酷刑”,是“慰安妇”的噩梦,究竟是什么
这种酷刑复名叫四脚牛,是这制些毫无人性的日军发明的一种折磨慰安妇的刑罚,日本人将他们手中常用的尖刀刀柄埋在地上,让锋利的刀刃朝上,然后迫使这些慰安妇手脚碰地立在刀刃上方,刀刃则距离腹部有一段距离。这样这些慰安妇即便是面对着日本鬼子的严刑毒打也不敢动,一动的话就会被锋利的刀刃刺穿身体。
希望相关的政府能够尽早的伸张正义,为这些慰安妇争取到合法的权益,必须要让日本方面进行道歉忏悔。回想那段悲惨往事,这些慰安妇所遭受的非人待遇,现在很少被人提及,而日本方面甚至还否认他们做过这些禽兽不如的事情,实在令人气愤。
6. 古代“人彘”十分残忍,这个刑罚是谁发明的
是汉朝的吕太后吕雉。
人彘是吕后发明用来对付戚夫人的一种非常残忍酷刑之一,刘邦死后,吕后怨恨戚夫人刘如意母子,欲对两人进行加害。汉惠帝元年(前194年)十二月,吕后将刘如意毒死。
接着,吕后开始对已贬为奴的戚夫人下手。吕后下令将戚夫人剁去四肢、剜去双眼、割其舌并将熏哑戳聋,做成了人彘置于厕中。
过了数日,吕后令人请惠帝观人彘。刘盈见后问,乃知是戚夫人。于是惠帝失声痛苦,并使人对太后道“这种事不是人作得出来的。儿臣是太后的儿子,终究没有办法治理天下。”大病一场,从此不理朝政。
(6)刺穿发明人扩展阅读:
发明人: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é 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
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人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吕雉
7. 发明seldinger穿刺技术的是哪个国家的人
发明seldinger穿刺技术的是瑞典人Sven-Ivar Seldinger (1921-1998)
8. 戚夫人被斩去四肢做成人彘,为何还能活这么久
“人彘”这一残忍酷刑据说最初是由西汉的吕后发明出来,用来对付得宠的戚夫人所使用的一种残忍酷刑。被施以“人彘”者会被挖去双眼、割掉舌头、熏聋双耳,再将四肢斩去,成为一个除了意识什么都没有的“人棍”,就连自杀都做不到。受刑的犯人只能在漫长的痛苦之中近乎绝望般的失去自己的生命,可见这种刑罚有多么恐怖。
相传当时的戚夫人深受刘邦喜爱,而身为刘邦第一个妻子的吕雉吕后却因此遭到了刘邦的冷落。而戚夫人受宠之后也是愈加的如日中天,动起了想让刘邦将废掉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成为太子,继承刘邦皇位的心思。
之后,吕雉还让自己的儿子来看自己的“杰作”,刘盈见后都认为吕雉实在是过于残忍,但是自己却又无法反抗母亲的行为,整日郁郁寡欢,最终病逝。
9. 打针是谁发明的
生病了打针、挂吊瓶,在今天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不过,你知道打针时用的注射器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这里面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医学知识。 为了把药物送入体内,人们尝试过木钩子、柳叶刀 注射器的历史比许多人想象中要悠久的多。在17世纪60年代,德国出现了关 于静脉输液的专著。这时,极少数医生曾用动物膀胱制成静脉注射工具,用中空的树枝插入人体,尝试输血。这种方法虽然挽救过一些生命,却带来许多致命的并发症,1670年巴黎议会禁止输血,动物膀胱注射的技术就绝迹了。 到了19世纪初期,制药技术发展起来,为了把药物送入体内,医生们尝试了从木钩子到柳叶刀的各种器具,企图通过用沾有药物的器具,刺穿皮肤以将药物送入体内。 其实,针筒在这时已经出现,不过人们只用它来治疗胎记。针头也由爱尔兰医生弗朗西斯·赖恩发明出来。但直到1853年,来自苏格兰的亚历山大·伍德和来自法国的查尔斯·普拉乏斯才第一次将针筒和针头组合到一起,这一创新也就成为了现代注射器的鼻祖。亚历山大使用这一新工具向病人皮下注射吗啡,来治疗睡眠障碍。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亚历山大的妻子因为自己注射吗啡过量而去世。 几年以后,亚历山大又为注射器的针管加上了刻度,并换上了更细的针头。这一系列的改良立即吸引了众多医生的注意,并很快得到了广泛应用。这让许多疾病可以医治,带来了医学史上的飞跃。 塑料注射器,成为安全的首选 到20世纪50年代时,注射器的生产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了。注射器也出现了小到0.25毫升,大到200毫升的各种型号。这时,美国BD公司应红十字会要求,生产了一次性采血包,随后,又开发出玻璃制的一次性注射器。短短三个星期内,这些注射器就为100万美国儿童接种了脊髓灰质炎疫苗。随后,BD公司并购了巴尔的摩生物实验室,并研发出一整套无菌技术。这奠定了整个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产业的基础。 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也为注射器的生产注入了新的元素。1956年,新西兰医生科林·默多克发明了一次性的塑料注射器。与传统的玻璃注射器相比,用塑料制作注射器除了秉承玻璃制品惰性、透明等优点外,它还具有不易损坏、便于运输、造价低廉、易于回收等特点,它的安全性更是玻璃注射器望尘莫及的。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开始了规模化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注射器而成为了医生们的首选。今天,仅仅BD公司设于迦南的一个子工厂就具有每周生产3000万支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能力。 10年后,打针不再疼 注射器在救治了千千万万人的同时,却也要了许多医生的命。针刺伤是医生被传染肝炎、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注射器的包装、设计以及回收都开始加入了保护医务人员的考虑。而美国已经要求所有医院停用传统钢制针头,使用具有安全设计的医疗器具。 未来注射器的发展,必向着更有效、更安全、更易用、更便宜、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从小惧怕打针,原因不言而喻---痛。不过,10年以后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目前,人们正在开发一种"微针头",其直径与人的毛发相当。因为很细,所以能够显著减轻甚至消除注射时的疼痛。
10. 谁是数学的创始人是怎么死的现在应该死透了吧
首先,亚里士多德提出, “数学”一词的专门化使用是源于毕达哥拉斯的想法,但没有任何资料表明对于起源于爱奥尼亚的自然哲学有类似的思考。其次在爱奥尼亚人中,只有泰勒斯(公元前640?--546年)在“纯”数学方面的成就是可信的,因为除了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简短提到外,这一可信性还有一个较迟的而直接的数学来源,即来源于普罗克洛斯(Proclus)对欧几里得的评注:但这一可信性不是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尽管他知道泰勒斯是一个“自然哲学家”;也不是来源于早期的希罗多德,尽管他知道塞利斯是一个政治、军事战术方面的“爱好者”,甚至还能预报日蚀。以上这些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柏拉图的体系中,几乎没有爱奥尼亚的成份。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00--?年)有一段名言:“万物都在运动中,物无常往”, “人们不可能两次落进同一条河里”。这段名言使柏拉图迷惑了,但赫拉克赖脱却没受到柏拉图给予巴门尼德那样的尊敬。巴门尼德的实体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比起赫拉克赖脱的变化论,更是毕达哥拉斯数学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对于毕达哥拉斯学派来说,数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事实上,从公元2世纪的拉丁作家格利乌斯(Gellius)和公元3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波菲利(Porphyry)以及公元4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扬布利科斯(Iamblichus)的某些证词中看出,似乎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成年人有一个“一般的学位课程”,其中有正式登记者和临时登记者。临时成员称为“旁听者”,正式成员称为“数学家”。
这里“数学家”仅仅表示一类成员,而并不是他们精通数学。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精神经久不衰。对于那些被阿基米德神奇的发明所深深吸引的人来说,阿基米德是唯一的独特的数学家,从理论的地位讲,牛顿是一个数学家,尽管他也是半个物理学家,一般公众和新闻记者宁愿把爱因斯坦看作数学家,尽管他完全是物理学家。当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年)通过提倡接近科学的“实体论”,向他所在世纪提出挑战时,他正将科学放进了一个数学的大框架,尽管他在数学上的造诣是有限的,当笛卡儿(Descartes,1596--1650年)还很年轻时就决心有所创新,于是他确定了“数学万能论”的名称和概念。然后莱布尼茨引用了非常类似的概念,并将其变成了以后产生的“符号”逻辑的基础,而20世纪的“符号”逻辑变成了热门的数理逻辑。
在18世纪,数学史的先驱作家蒙托克莱(Montucla)说,他已听说了关于古希腊人首先称数学为“一般知识”,这一事实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数学本身优于其它知识领域;而另一种解释是,作为一般知识性的学科,数学在修辞学,辩证法,语法和伦理学等等之前就结构完整了。蒙托克莱接受了第二种解释。他不同意第一种解释,因为在普罗克洛斯关于欧几里得的评注中,或在任何古代资料中,都没有发现适合这种解释的确证。然而19世纪的语源学家却倾向于第一种解释,而20世纪的古典学者却又偏向第二种解释。但我们发现这两种解释并不矛盾,即很早就有了数学且数学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