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汽的发展史是什么
一汽的发展历程:
1953年,一汽奠基兴建
1956年建成并投产,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
从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起,到1956年7月15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诞生,这是一汽的建厂时期。
从1956年开工生产到1978年末,是一汽的成长和发展时期。
从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车的换型改造时期,又称第二次创业时期。
从1988年到2001年末,是一汽结构调整时期,又称为以发展轿车、轻型车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创业时期。
2001年12月,一汽召开的第十一次党代会,宣布一汽第三次创业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B. 简述中国一汽的发展历程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一汽”)前身为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动工兴建。现有员工13万人,资产总额4,578.3亿元、注册资本金354亿元。已构建了从东北到华北、华东,再到西南、华南的产业布局,业务覆盖“红旗”、“解放”、奔腾、合资合作、新兴业务、海外业务和生态业务等七大业务板块。总部直接运营“红旗”,对其他业务进行战略或财务管控,形成了面向市场、直达客户的全新运营和管控模式。构建以长春为总部的“四国十地”全球研发布局。“红旗”、“解放”品牌价值在国内自主轿车和自主商用车中保持第一。红旗L系列是国家重大活动指定用车,H系列轿车在细分市场增长迅速。解放中重型卡车是国内商用车领域的领航者。新能源汽车已经量产,红旗E-HS3纯电动轿车等投放市场。2019年,中国一汽实现整车销售345.9万辆,实现营业收入6177.3亿元、利润440.5亿元,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87位。
中国一汽历经工厂建设、换型改造、上轻轿等三次创业,基本构建完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布局、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人才队伍。2011年6月,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企业90%以上资产进入股份公司;2013年4月,在股份公司开展了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2017年11月,完成集团公司制改制,更名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1月,中国一汽发布新红旗品牌战略,要把新红旗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新高尚品牌”;2018年12月,正式发布《中国一汽2025战略愿景规划》,到2025年基本完成世界一流移动出行服务公司建设的主体工程,实现再创一个中国一汽的目标。
C. 长春一汽的历史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中国汽车工业从这里起步。50年来,第一汽车肩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任,经历了建厂创业、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上轻型车和轿车三次大规模发展阶段,产品生产由单一卡车向轻型车和轿车方面发展。1991年,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建立15万辆轿车基地;2002年,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现合作。目前,产品结构已形成以轿车为主的新格局。
第一汽车拥有全资子公司30家,控股子公司17家,其中包括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和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四环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及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在东北、华北和胶东、西南、华东形成布局合理的生产基地,以及在国内汽车行业具有产品开发和工艺材料开发领先水平的技术中心
D. 一汽大众的发展史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一汽-大众在长春和成都共有二大生产基地,包括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成都分公司)和发动机传动器厂。其中长春基地位于中国长春西南部,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已形成年产66万辆的生产能力;成都基地位于成都市东南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81.3万平方米,2009年5月8日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一期生产规模为年产15万辆。
一汽-大众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制造当今世界大众品牌、奥迪品牌两大名牌产品。捷达、宝来、高尔夫、速腾、迈腾、奥迪A4L、奥迪Q5、奥迪A6L系列轿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09年,公司向市场成功投放2款新车型:Audi Q5和Golf A6.一汽—大众已成为国内成熟的A、B、C全系列乘用车生产制造基地。截止到2009年底,一汽-大众累计生产并销售乘用车超300万辆,牢牢占据国内乘用车市场产销的前列。国家商务部确认一汽-大众为“技术先进企业”;国家统计局授予一汽-大众为“中国汽车制造名优企业”称号;原国家机械局授予一汽-大众为“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者”一等奖。
E.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一汽历程
1953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苏联人民的友好帮助下,一汽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一汽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建设,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生产单一的中型卡车,发展成为中、重、轻、微、轿、客多品种、宽系列、全方位的产品系列格局;产量从当初设计年产3万辆生产能力,发展成为百万量级企业;企业结构基本实现了从工厂体制向公司体制的转变;资本结构实现了从国有独资向多元化经营的转变;经营市场实现了从单一国内市场经营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经营的转变。逐步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南三大基地,形成了立足东北、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开放式发展格局,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面向未来,一汽将坚持用户第一,尊重员工价值,保障股东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车·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从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起,到1956年7月15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诞生,这是一汽的建厂时期。
在建厂之前,做了三年准备工作。1950年初,毛主席和周总理在莫斯科同苏联签订的协议中,就把建设汽车厂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首批重点项目;同年4月,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开始了紧张的筹建工作;1953年6月党中央专门为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发了指示;毛主席亲自为一汽奠基题词,并把一汽生产的汽车命名为“解放”。在建厂期间,苏联为中国提供了全套的产品设计和工厂设计图纸资料、80%以上的生产设备和整套的工艺装备,派遣了一批专家来厂指导工厂建设和生产准备,为一汽培训了实习生,充分体现了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和援助。
在建厂时期,全国各地为一汽输送了优秀的干部和技术工人,培训了大批的青工;每天都有大量物资源源不断运到汽车厂;以建筑五师、机电安装公司为代表的两万多名建设队伍,成为一汽建设工地的主力军。一汽的建成,凝结着全国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一汽的建设,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其速度之快,工程质量之好,被人们称之为奇迹。一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 从1956年开工生产到1978年末,是一汽的成长和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汽有过乘“东风”展“红旗”制造国产轿车等创举,也遇到两次大的干扰和挫折:第一次是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大跃进期间,有过急于求成、忽视科学态度所犯的错误,造成设备失修、质量下降,企业管理严重削弱;经过1960年冬季开始的三年整顿,企业的生产秩序和管理逐步恢复正常,1965年和1966年,成为开工生产以来最兴旺的时期,被国家表扬为全国大庆式先进企业。第二次干扰是1966年下半年开始的“十年动乱”,广大职工对左的错误有抵制、有斗争。1972年,贯彻周总理批示,狠抓产品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1975年,贯彻邓小平指示,初步进行了企业整顿。
1977、1978两年,进行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恢复性整顿、重建大庆式企业等工作,使各项经济指标又恢复到“文革”前的最好水平。这个阶段,尽管遇到许多干扰和挫折,但各方面的工作仍有一定的发展。在汽车品种上从一个基本型增加到三个。在生产能力上,从3万辆设计能力,提高到6万辆的水平。
在这个时期里,一汽出汽车,出人才,为全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干部和技术骨干;完成了包建二汽的任务;还承担了一些援外项目。 从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车的换型改造时期,又称第二次创业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一汽自1980年末到1983年7月,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解放”第二代产品CA141汽车的设计、试制、实验和定型。从1983年7月开始生产准备,又用了三年时间,到1987年1月1日胜利转产,转产当年就实现了质量、产量双达标,通过了国家的工程验收。在这个时期,还开展了学习日本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建设性企业整顿等活动,为换型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换型改造中,一汽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利润递增包干政策,采取以老养新的办法,自筹换型改造资金;抓住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坚持开放型的自主技术改造;用同时工程、网络技术的方法组织庞大的换型改造工作,完成了不亚于建设一个新厂的工程量。不仅甩掉了“解放”车“三十年一贯制”的帽子,使老企业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且培育了职工奋勇拼搏、开拓进取的创业意识,闯出了一条老企业自主换型改造的路子。
在换型改造的同时,1984年与1987年,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上,先后两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延长利润递增包干期限,扩大了产品自销权、外贸外经权和规划自主权;抓住了上轻型车、上中重型卡车以及上轿车的机遇,并同步进行了大量的扩建、新建的前期工作。
在这个时期,成立了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汽车研究所、第九设计院的加盟,加强了一汽技术后方的能力;吉、长四厂紧密联营模式,为一汽加快建设轻型车和轿车生产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1988年到2001年末,是一汽结构调整时期,又称为以发展轿车、轻型车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创业时期。
在这个时期,通过建设一汽轿车、一汽-大众两个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以及兼并、重组、改造轻型车生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中、重、轻、轿并举的局面已经形成,轿车和轻型车产销量的比重已经接近50%,重型车已经超过了中型车的产销量。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工厂向集团公司体制的转变,以及由单一的国有资产向多元化资产结构的转变。通过对外合作和开拓国外市场,建立了一汽-大众等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产品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实现了从单一的国内市场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
在这个时期,开展了持续多年的质量总体战、整顿内部经济秩序、推行精益生产方式、集中采购、强化营销管理等活动,有序地解决了一些国家宏观调控期间困扰企业发展的经济难题,并为1999年下半年全国汽车市场复苏,做了充分准备。还通过“801”、“901”人才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为一汽赢得未来奠定了领导人才基础。
这个时期是生产大发展的一个时期,2001年与1988年相比产量增长5.1倍,销售收入增长22.8倍,职工收入也有很大提高。在全国500家最大企业的排名中,一汽始终处于前10位。 2001年12月,一汽召开的第十一次党代会,宣布一汽第三次创业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提出了“十五”计划时期实现汽车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员工收入“四个翻一番”的目标;2002年,一汽把“四个翻一番”目标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提出了适应入世要求“建设新一汽”的构想,确立了要在五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实现“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三化”目标。从此,一汽进入了建设“三化”新的发展时期,实际上这个时期的许多工作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了。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F. 一汽的创始人是谁
郭力
G. 一汽大众的发展历史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德国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中国)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于1991年成立,1996年全面建成投产,1997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1998年4月30日通过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有限公司(tuev公司)和中国汽车认证委员会质量体系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于2002年月12月19日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项目总投资111.3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37.1亿元人民币。
一汽-大众公司的主导产品是捷达系列轿车、奥迪系列、宝来系列、速腾及迈腾轿车,。
捷达轿车是德国大众集团的主力车型,一汽-大众公司结合中国国情对该车型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进,使之更适合中国的运行环境和使用条件。自1991年投放中国市场以来,其优良的整车动力性、经济性、操作可靠性及安全性得到全国广大用户的认可,并在2002年、2003年连续二年获得国内单一品牌销售冠军。
从1998年开始,一汽-大众先后向市场推出了国产a级车中率先装有abs(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自动变速箱和安全气囊等先进装备的捷达轿车,并依靠自己的开发能力对车身作了改型。2000年1月,公司向市场推出了捷达两阀电喷轿车。随着两阀电喷车的投产,公司产品排放标准全部达到欧洲Ⅱ号水平。
宝来轿车充分展示了其独到的个性化设计风格,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在国内同档车中独领风骚。宝来系列轿车被誉为国内第一辆驾驶者之车。
1995年12月,一汽、德国大众和奥迪三方签订合同,将奥迪系列产品纳入公司生产。公司又研制开发出了奥迪200 1.8t高级轿车。1999年9月6日,奥迪a6中国型高级轿车顺利下线。奥迪a6轿车的顺利下线标志着我国汽车制造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型奥迪a6将中间b柱后部加长了90毫米,使后座更宽敞。奥迪a6装备了智能式自动空调系统、abs刹车防抱死装置、双气囊,更可选装电子车速控制装置、手动、自动一体变速箱等多种国产轿车首次应用的当代世界最先进技术。奥迪a6(04年型)新增风格各异的运动选装和行政型两个版本,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要求。同时许多原有装备升级,许多装备甚至高于同级德国产奥迪a6,使中国产奥迪a6成为中国豪华品牌高档轿车的技术典范。
2003年5月9日,高尔夫轿车在公司下线。7月15日,在一汽—集团公司诞生50周年之际,高尔夫轿车在全国正式上市。此次推出的车型有1.6l2v、1.6l5v、1.8l5v和2.0l2v。高尔夫轿车拥有三十多年历史和遍及世界各地的忠实用户,自1974年3月推出,现在全世界累计产量已突破2200万辆。历经四代改型的高尔夫,凭借30年凝聚而成的扎实稳重的设计风格在两厢车造型上独具创新,设计出完美的后部空间。高尔夫在装备上也达到了高档车的标准,带ebv的abs,自动防眩后视镜、雨水传感器、电动可加热后视镜、6碟cd、天窗等设计,充分显示了科技时代以人为本的汽车价值理念。
2006年和2007年,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成熟,一汽大众投产了迈腾和速腾。他们采用了PQ35和PQ46平台(世界领先),全系标配ESP,这是同级车绝无仅有的。还有诸如双区自动空调,FSI发动机,电子手刹,42米超长激光焊接等等,成为该级别的王者。
2008年,一汽大众的3年努力终结硕果,自主研发的新宝来问世。他的出世,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汽大众的成功。
经过快速发展,一汽—大众生产、销售每年都以30%—50%的速度递增,累计向国家上交的税金已大大超过建厂投资。目前,一汽—大众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1.6辆/人年,达到国际汽车工业劳动生产率水平。
一汽—大众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在一汽集团、一汽—大众销量、利润贡献度最大;在大众集团、一汽—大众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人均利润率名列前茅。德国大众集团前任董事长皮埃希博士评价说,一汽—大众“已经发展成为实力强大、效益卓著的企业。”
H. 汽车是谁发明的
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内汽车公司的创始容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