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分光计谁发明

分光计谁发明

发布时间:2021-10-02 20:37:48

A. 《分光计调整和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谁能给我一下测量数据啊,三组数据和最初的入射的游标读数。

你是哪个学校的呀?要是黑科技的可就别用了,雷同数据一经发现,必挂!!!这是我们的:
268,15 88,20 165,34 345,34
267,16 87,56 166,45 345,56
268,00 88,00 166,34 345,46
逗号前是度,逗号后是分

B. 卫星是谁发明

1945年,苏联军队占领了波罗的海岸边的佩内芒德秘密实验场,掳走德国人制造V-2火箭的全部设施及130多个火箭专家和工种技术人员。这些缴获与俘虏为苏联的卫星上天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十多年努力,苏联人于1957年10月4日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了轨道。苏联卫星上天受到世界的注目,各国人民和科学家纷纷向苏联表示祝贺,但在美国却引起巨大的震动,举国上下震惊,政界更是一片慌乱。在民众的强烈指责声中,美国政府决定马上全力发展空间技术,力争赶上苏联。在发射了几颗科学探测卫星后,美国人于1960年8月12日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生“回声-1号”。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无源通信卫生。它是一个直径30米的镀铝塑料薄膜气球,可以把地面发射的电波反射回地面,而且没有放大作用和指向作用。这个气球主要用于英美部分地区的反射通信。由于陨石的打击,“回声-1号”运行不久就结束了它的使命。1962年7月10日,美国又发射了具有转换和放大信号功能的民用通信卫星“电星-1号”。这是一颗低轨道运行卫星,绕地球一周得157.8分钟。卫星上有1064个晶体管、1464个二极管,电源来自3600块太阳能电池。这颗卫星可供美、英、法部分地区传送电话通信和电视图像。从此,通信卫星开始取代地面面无线电中断站。

人造地球卫星无论从外形还是内部结构上讲,可以有千差万别,但是它们在系统组成上都包括两大部分,即公用系统和专用系统。我们说卫星的公用系统是指不管任何类型和用途的卫星都必须配备的系统;而专用系统则是指不同用途的卫星,为了完成技术任务而配备的特有系统。公用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系统:结构系统、热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卫星的专用系统又常称为卫星的有效载荷,意思是说,它是卫星用于完成任务的有效部分。不同用途的卫星有不同的有效载荷。例如,资源卫星的有效载荷就是各种遥感器,它包括可见光照相机、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红外相机、微波辐射计和微波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垂直大气探测器和大气温度探测器等;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主要是通信转发器及通信天线;天文卫星的有效载荷是各种类型的天文望远镜,它包括红外天文望远镜、可见光天文望远镜和紫外天文望远镜等。

C. 简述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实验发现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X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6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
19世纪末,阴极射线是物理学研究课题,许多物理实验室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984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将阴极射线管放在一个黑纸袋中,关闭了实验室灯源,他发现当开启放电线圈电源时,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荧光屏发出荧光。用一本厚书,2-3厘米夺取的木板或几厘米厚的硬橡胶插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仍能看到荧光。他又用盛有水、二硫化碳或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也是“透明的”,铜、银、金、铂、铝等金属也能让这种射线透过,只要它们不太厚。伦琴意识到这可能是某种特殊的从来没有观察到的射线,它具有特别强的穿透力。他一连许多天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彻底研究。6个星期后,伦琴确认这的确是一种新的射线。
1895年12月22日,伦琴和他夫人拍下了第一张X射线照片。1895年12月28日,伦琴向德国维尔兹堡物理和医学学会递交了第一篇研究通讯《一种新射线——初步研究》。伦琴在他的通讯中把这一新射线称为X射线,因为他当时无法确定这一新射线的本质。
自伦琴发出X射线后,许多物理学家都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1905年和1909年,巴克拉曾先后发现X射线的偏振现象,但对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微粒辐射,仍不清楚。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发表了《X射线的干涉现象》一文。
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就引起英国布拉格父子的关注,当时老布拉格(W H. Bragg)已是利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而小布拉格(W L. Bragg)则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由于都是X射线微粒论者,两人都试图用X射线的微粒理论来解释劳厄地照片,但他们的尝试未能取得成功。年轻的小布拉格经过反复研究,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验事实。他以更简结的方式,清楚地解释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提出著名的布拉格公式:nX=Zdsino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小布拉格的解释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能够用X射线来获取关于晶体结构的信息1912年11月,年仅22岁的小布位格以《晶体对短波长电磁波衍射》为题向剑桥哲学学会报告了上述研究结果。老布拉格则于1913年元月设计出第一台X射线分光计,并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了特征X射线。小布拉格在用特征X射线分析了一些碱金属卤化物的晶体结构之后,与其父亲合作,成功地测定出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并用劳厄法进行了验证。金刚石结构的测定完美地说明了化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的碳原子的四个键按正四面体形状排列的结论。这对尚处于新生阶段的X射线晶体学来说用于分析晶体结构的有效性,使其开始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遍接受。
随着研究的深入,X射线被广泛应用于晶体结构的分析以及医学和工业等领域。对于促进20世纪的物理学以至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896年,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法国巴黎的贝克勒尔在一次阴雨绵绵的日子,将用黑纸包的感光底片与铀盐一起锁进了抽屉,结果底片仍旧被铀盐感光了,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某些元素自身也具有自发辐射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原子核问题的关注。 贝克勒尔因此获1903 年诺贝尔奖。原子核物理学起源于放射性的研究,1933年中子的发现,核物理学诞生。核能的开发利用,大大促进了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发展,这其中居里夫妇功不可没。
由于镭的引人瞩目的放射性,卢瑟福等科学家对镭的放射性进行了研究。卢瑟福(1871-1937)发现了:α射线(即氦核的离子流)、β射线(即高速的负电子流)、法国人维拉德发现γ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比X射线的波长还要短。

三、1897年,电子的发现
J·J·汤姆逊任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属于“弦丝挂、火漆封”派。培养的学生有卢瑟福、玻尔、威尔逊等多人荣获诺贝尔奖。
汤姆逊于1897年4月30 日在英国皇家学院作了“阴极射线”的报告,正式宣布发现了阴极射线的本质。1899年,J·J·汤姆逊正式将其命名为电子。这宣告了原子是可分的。为进行电子和原子的研究开创了新的实验技术。
J·J·汤姆逊于1906年获诺贝尔奖。

D. 元素留下的指印是什么

正当门捷列夫从事周期表的研究时,一件神奇的新工具分光计问世了。事实证明,它不仅对化学家很有用处,而且对于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也很有用,今天依然如此。

这个想法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一位年轻的光学技师夫琅和费(Joseph yon Fraunhofer,1787—1826)的身上。他是釉工的儿子,11岁时成了孤儿,给一位光学技师当学徒。在一个悲惨的日子里,他居住的楼整个倒塌,他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幸运的是,巴伐利亚的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Joseph,1756—1825)得知这一悲惨事件后,给予他足够的钱,让他自己开业。

由于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夫琅和费为自己赢得了国际声誉,有好几位著名天文学家用上了他的棱镜和光学仪器。1814年,当他测试自己制作的透镜时,用到了一只棱镜——一个多世纪以前牛顿正是运用棱镜,把太阳的白光分解成光谱中的各种颜色。当夫琅和费这样做时,他注意到有一些奇怪的黑线,似乎打断了太阳光谱——实际上他至少看到了600条黑线,有的宽些,有的窄些,把整个光谱分成了好几部分。而当时牛顿用的棱镜质量比较差,由于玻璃的缺陷,造成图像模糊,因此没有看到这些黑线。

夫琅和费知道,光谱中的每一种颜色都对应于一种独特的波长。越接近光谱紫端,波长越短,而更长的光波处于红端。夫琅和费注意到,光谱中显著的黑线总是处于同样的位置。这些奇怪的黑线就好像是某种标志,它们肯定具有某些含义。他试着采用不同的光源——从太阳直接发出的光和经过月亮和行星反射的光,甚至星光。他发现,不同的星体似乎留下了不同的密码,不同的指印。但是没有人能够破译这些密码,夫琅和费在1826年死于肺结核,享年只有39岁,他没有能够找到这些黑线的含义。为了纪念他,人们把那些光谱线称做“夫琅和费线”。

半个世纪之后,海德堡大学物理学家基尔霍夫(Gustav Kirchhoff,1824—1887)和本生(Robert Wilhelm Bunsen,1811—1899)发明了一种他们叫做分光计的仪器——光线通过一条狭缝后再穿过棱镜,狭缝控制光源,结果不同的波长位于不同的位置,然后与标准刻度比较,就更易于区分和解释。

基尔霍夫和本生用本生设计的特殊燃灯(这种灯本身光线微弱),把各种不同的化合物加热到发光状态。他们注意到,每种化合物发出的光都具有独特的颜色标志。例如,如果把钠蒸气加热到发光状态,就会产生一条双黄线,这就是它的指印。一旦所有元素的指印都弄清,任何矿物或化合物——实际上就是任何物质——经过加热其成分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分析。更重要的是,分光计还可以鉴别特别微量的元素。

1859年10月27日,基尔霍夫和本生第一次公布他们的发明,分光计不可避免地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地发现新元素。1860年5月10日发现铯,因为它发射清晰的蓝光而得名。第二年发现铷,红色谱线道出了它的存在。新一轮元素开始涌现。

1875年,一位名叫布瓦博德朗(Paul Emile Lecoq de Boisbaudran,1838—1912)的法国化学家,在研究来自比利牛斯山脉的一大块锌矿石时,发现一条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光谱线。他是在1859年首批进入这一激动人心的新领域中的研究者之一,在用分光计经过长达16年的搜寻之后,终于有了结果。他称之为镓(gallium),取自法兰西的拉丁文“gallus”(也可能是取自他自己的名字,因为Lecoq在法文中的意思是“公鸡”,拉丁文正好是gallus)。当门捷列夫读到新元素的描述时,欣喜若狂。镓的特性和他预言的准铝几乎完全一样!新元素很容易就放进周期表中属于它的位置。突然之间,每一个人都开始认真对待门捷列夫了。光谱学这一有力武器取得了胜利。

1879年发现另一种元素钪(scandium,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命名),它的特性几乎完全适合门捷列夫给准硼留下的位置。1886年发现的元素锗(germanium,因德意志命名),填补了准硅的空缺。至此,门捷列夫周期表得到了普遍承认。他以一个优秀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在似乎混乱无章的地方认出了自然的秩序。

但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秩序,以及这种周期性。这需要知道原子核和它的结构,但19世纪科学家还没有准备放弃原子不可分的思想。随着元素的数目在不断增加,化学家似乎离他们最初所要发现的自然界的少数基本单元越来越远了。元素的数目很快超过了90。(20世纪和21世纪这个数目还会增加,许多新元素是核化学家发现的。)

在19世纪最后的5年中,著名英国物理学家斯特拉特(John William Strutt,1842—1919,更为人知的名字是瑞利勋爵)和他的助手,苏格兰化学家拉姆塞(William Ramsay,1852—1916,后来被封爵士)重复了100年前卡文迪什做的实验,这一次是用分光计。结果他们发现了氩。拉姆塞第二年又发现了氦,并且和特拉佛斯(Morris Travers,1872—1961)一起,发现了惰性(完全不起化学反应)气体氖、氪和氙。可是门捷列夫周期表没有给这些元素留下空缺。这样一来,周期表是否不再有效?不,回答很简单:这位伟大的纸牌游戏者在周期表的右侧遗漏了一整条竖栏,这些元素正好放在这一栏里。

E. 谁知道分光计调节的原理是什么

使用各半调节法,旋转180度后再调整,使十字光斑准确对准准确位置,这样便能使望远镜的主轴垂直于仪器主轴!

F. 哈雷彗星第一个发现者是谁

有记载的哈雷彗星的第一个发现者是公元前1057年的中国人,在《尚书》中记载了周武王伐纣时,“有星孛于野”,这个星就是76年回归一次的哈雷彗星。
具体来说,可能是伐纣大军(才3000人)中的副统帅姜尚(又称吕望,即武圣姜太公)。

至于没有记载的,那就更早了,很可能是300多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刚刚成为人的南方古猿。

G. 谁能解释什么是自准直(分光计)

在凸透镜后面放一个平面镜,凸透镜前面放置物屏,当物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正好等于焦距时,像的位置就在物屏本身上面,而且倒立。这就叫自准直成像。主要思想是用透镜产生平行光,并用自己来检测(平行光的检测就叫作准直)。自准直成像可以用来测量透镜的焦距。

H. 哈勃望远镜是谁发明的

望远镜的发明者是荷兰人,第一个用到天文上的是伽利略,哈勃望远镜只是发射到太空中的普通望远镜而已,所以不是哈勃发明的。为了纪念他的成果才命名为哈勃望远镜的。 参考资料:www.100tianwen.net

I. 卫星通讯是谁发明的,几时发明的

1945年,苏联军队占领了波罗的海岸边的佩内芒德秘密实验场,掳走德国人制造V-2火箭的全部设施及130多个火箭专家和工种技术人员。这些缴获与俘虏为苏联的卫星上天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十多年努力,苏联人于1957年10月4日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了轨道。苏联卫星上天受到世界的注目,各国人民和科学家纷纷向苏联表示祝贺,但在美国却引起巨大的震动,举国上下震惊,政界更是一片慌乱。在民众的强烈指责声中,美国政府决定马上全力发展空间技术,力争赶上苏联。在发射了几颗科学探测卫星后,美国人于1960年8月12日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生“回声-1号”。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无源通信卫生。它是一个直径30米的镀铝塑料薄膜气球,可以把地面发射的电波反射回地面,而且没有放大作用和指向作用。这个气球主要用于英美部分地区的反射通信。由于陨石的打击,“回声-1号”运行不久就结束了它的使命。1962年7月10日,美国又发射了具有转换和放大信号功能的民用通信卫星“电星-1号”。这是一颗低轨道运行卫星,绕地球一周得157.8分钟。卫星上有1064个晶体管、1464个二极管,电源来自3600块太阳能电池。这颗卫星可供美、英、法部分地区传送电话通信和电视图像。从此,通信卫星开始取代地面面无线电中断站。 人造地球卫星无论从外形还是内部结构上讲,可以有千差万别,但是它们在系统组成上都包括两大部分,即公用系统和专用系统。我们说卫星的公用系统是指不管任何类型和用途的卫星都必须配备的系统;而专用系统则是指不同用途的卫星,为了完成技术任务而配备的特有系统。公用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系统:结构系统、热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卫星的专用系统又常称为卫星的有效载荷,意思是说,它是卫星用于完成任务的有效部分。不同用途的卫星有不同的有效载荷。例如,资源卫星的有效载荷就是各种遥感器,它包括可见光照相机、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红外相机、微波辐射计和微波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垂直大气探测器和大气温度探测器等;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主要是通信转发器及通信天线;天文卫星的有效载荷是各种类型的天文望远镜,它包括红外天文望远镜、可见光天文望远镜和紫外天文望远镜等。

J. 分光计在望远镜调节时,怎样检查有无视差如何消除误差

分光计在望远镜调解时,怎样检查和消除视差
一个凸透镜(放大镜)加个凹透镜便可消除色差

①目镜调焦(看清分划板准线)手轮;
②望远镜调焦(看清物体)调节手轮(或螺丝);
③调节望远镜高低倾斜度的螺丝;
④控制望远镜(连同刻度盘)转动的制动螺丝;
⑤调整载物台水平状态的螺丝;
⑥控制载物台转动的制动螺丝;
⑦调整平行光管上狭缝宽度的螺丝;
⑧调整平行光管高低倾斜度的螺丝;
⑨平行光管调焦的狭缝套筒制动螺丝。
(1)目测粗调。将望远镜、载物台、平行光管用目测粗调成水平,并与中心轴垂直(粗调是后面进行细调的前提和细调成功的保证)。
(2)用自准法调整望远镜,使其聚焦于无穷远。
①调节目镜调焦手轮,直到能够清楚地看到分划板"准线"为止。
②接上照明小灯电源,打开开关,可在目镜视场中看到如图24-4所示的“准线”和带有绿色小十字的窗口。
③若要调节平面镜的俯仰,只需要调节载物台下的螺丝a1或a2即可,而螺丝a3的调节与平面镜的俯仰无关。
④沿望远镜外侧观察可看到平面镜内有一亮十字,轻缓地转动载物台,亮十字也随之转动。但若用望远镜对着平面镜看,往往看不到此亮十字,这说明从望远镜射出的光没有被平面镜反射到望远镜中。 我们仍将望远镜对准载物台上的平面镜,调节镜面的俯仰,并转动载物台让反射光返回望远镜中,使由透明十字发出的光经过物镜后(此时从物镜出来的光还不一定是平行光),再经平面镜反射,由物镜再次聚焦,于是在分划板上形成模糊的像斑(注意:调节是否顺利,以上步骤是关键)。然后先调物镜与分划板间的距离,再调分划板与目镜的距离使从目镜中既能看清准线,又能看清亮十字的反射像。注意使准线与亮十字的反射像之间无视差,如有视差,则需反复调节,予以消除。如果没有视差,说明望远镜已聚焦于无穷远。

阅读全文

与分光计谁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