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其 后,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 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他的(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如果我们不把现实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各种真正艺术所固有的现实性,而是理解为单独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写的原则和艺术方法的话,那末,在西欧来说,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从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其中又有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描写人物生动的丰富的感情,欲望和感受而著称它表现出人类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纯洁,而且富有诗意。但在分析社会关系方面又不及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后者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和分析性,强调创作要有明确的社会目的相思想教育作用。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份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它又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了性格描绘的具体性从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接受了社会分析因素,从浪漫主义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渐丧失了前代文学中特有的乐观主义,却沾染了无法摆脱的悲观主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仿佛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特点的有机结合;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它能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从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中去描写人,特别是它在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直接分析社会的经济关系,对现实作出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方面,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学史上,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新现实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意大利电影、文学领域出现
的流派。新现实主义是抵抗运动的产物,反映了这一运
动的理想和要求。它是一群经过反法西斯斗争洗礼的进
步作家、艺术家的组合,以争取社会进步、民主、平等
为思想旗帜,以忠实地反映历史的真实和面临的现实为
艺术纲领。
新现实主义文学从诞生到衰退,前后持续了十余年。
它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反映抵抗运动和南方问题,象一根红线贯串在早期
新现实主义文学中。作家们以经历墨索里尼统治的“黑
暗的二十年”或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的亲身体验,热情地
描写意大利人民反对法西斯和德国纳粹侵略者的可歌可
泣的斗争(维加诺:《安妮丝之死》,1949),对法西
斯残害善良人民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予以无情的揭发和
鞭笞(普里莫·莱维:《如果这是人》,1947);以巨
大的现实主义力量,暴露意大利南方惊人的贫困、落后
(卡尔洛·莱维:《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45);反映
南方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和他们政治上的觉悟(约维内:
《神圣的土地》,1950;贝尔托:《满天红》,1947;《强
盗》,1951)。
但另一方面,早期新现实主义作品也存在着不容忽
视的缺陷。作家们不能正确、深刻理解自己描绘的事实,
缺乏对事实本身的艺术概括和揭示。他们尖锐地提出了
问题,但挖掘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更不清楚解决问题
的办法,因而常常流露出小资产阶级意识和哀伤情调。
这些作品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人道主义思想和写真实
的创作原则。新现实主义者满怀诚挚的爱怜,描写善良
而软弱的小人物,如失业者、流浪汉、贫苦农民、公务
员,他们为了获得一块面包、一片土地而同命运搏斗,但
都以失败告终,美好的追求都成泡影。作家们为小人物
的遭遇发出愤怒的呼喊和抗议。这些洋溢着人道主义精
神的作品,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广大劳苦群众同严峻
现实的深刻冲突和对立,揭露了整个社会民不聊生、危
机四伏的阴暗情景。
现代主义作为欧美首先出现的文学思潮,早在上世纪初就传到中国。作为一种创作手法,经历了文学黑暗的禁闭年代之后,上世纪80年代末这种思潮在本土演得空前热闹,尤其是文学理论界,我想,争论是正常的。但是有些人一听到西方现代主义就嗤之以鼻,更有甚者根本不知怎回事地加以排斥,否定,说成是无聊的、荒谬的、堕落的东西。我想,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创作手法),既然有那么多人追随,获诺贝尔文学奖者大有人在,必有它可取的一面,即使我们不接受,了解一下也未曾不可。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本身具有很复杂的背景,严格地说,现代主义不是一个什么流派,而是由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派别汇成的一股文艺思潮(包括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等等)。这种流派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和地域因素: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用人类发明的枪支弹药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什么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的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的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现代主义的派别和旗号很多,例如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意识流,黑色幽默,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体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等。主要作家有:托.马尔斯曼,卡夫卡,萨特,加谬,贝克特,马尔克斯等等。
现代主义的审美意识有着复杂的倾向。许多作家对丑和恶采取愤怒的态度表现在作品里。他们认为,个人无法改变世界,因此在作品里表现出颓废或玩世不恭的倾向,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这些作家倾心表现荒谬、混乱、猥琐、邪恶、丑陋等意识,使作品中的场景总有梦魇的特征。他们的理由是表现“诚实的意识”。表现“诚实的意识”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他们肯定美好的东西的存在,但他们又不愿意用那种虽然极为善良却是非常简单的眼光来认识这个世界,社会的不完美和恶势力的存在,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如果还用一种正直善良的眼光把这个世界说得如何善美,即使不是有意的,至少是无力把握现实的结果,有什么真实可言呢!所以现代主义强调“从着魔状态下清醒过来”,是“天真状态的结束。”
在真善美的观念上,现代主义与传统的柏拉图美学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别。柏拉图认为:真和善都是美的;但在现代主义眼里,真善美并不是必然统一的整体,美和善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丑和恶都是与美和善相反的,但可以是真的。问题在于用怎样的态度观察这个世界和人,怎样估计“真”的原则对文学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具有意义。从方法论上看,现代主义作家注重人的自身认识,“认识你自己”。哈姆雷特说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庄!多么出色!宇宙的精华!万物之灵长。”
在形式上,正如索尔.贝娄所说:“奇特的脚穿奇特的鞋”。所以说,现代主义在形式上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形式,与传统的文学比较,它的特点是故意打破时空顺序,大量运用梦境,心理时间,黑色幽默及魔幻、意象、象征和意识流等手法去表现生活和人的性格。他们认为,作为传统的现实主义再也无法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复杂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体验,人的个性从集体意识中解放出来,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更深刻更准确地把人的个性和复杂的心理体验表现出来,传统的白描手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显得苍白无力也无法刻画现代人的复杂意识。
中国本土文学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84年前后),新时期文学(那时候是这么说的)基本上是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主,大致以团块状向前涌动,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出现多元化并进,这实际上是群体意识与权威崇拜在新时期文学的某些延续——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这些已被认同的文学思潮,整个文坛的创作大体是一致的。群体意识的制约必然使文学创作走向单一化,这样倒方便了理论界,但对整个文坛来说,是很糟糕的事情!84年前后,通过报刊我们不断听到一些作家对创作苦闷的倾诉,有的隐退,消歇,反思或读书;其实在这时候,一些具有“先锋意识”的作家渐渐脱离了“群体”,于是出现了视觉不同的寻根作家,形成了“寻根热”,他们要奋力开凿脚下的文化岩层,强化民族精神,对传统的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他们启迪民智,唤醒民心,基于这种现实和文化心理诉求的欲望,再加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渗进,一些作家接触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某些创作手法,这样“寻根”作家的创作有了突破口,他们在西方现代主义那里看到了适用表现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的可以借鉴的方法,于是(1984年后)本土文坛热闹起来了。但是,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一些刊物只给这些作品挂上“探索性作品”的标签。其实,这个时期所谓的“探索性”作品在一定程度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某些创作手法,对民族文化作全方位的反思,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消极的批判,对愚昧落后的痛惜,更注重表现人的个性,注重人的潜意识以及心理历程,对现代不合理的事以讽刺。在手法上,有些作品在模式的意义上摆脱了传统的情节而建立新的情节观念模式。除了少数作品有图解存在主义、带有宿命论和悲观主义倾向外,大多数作品具有进步的意义!
新时期小说多元化的出现,意味着文学思潮的形成。有人问:新时期有哪些文学流派?这确实是很棘手的问题,因为确切的划分是很难的,但按照已经提及过的不完全划分法,一般可以说: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民族文化派,象征主义,意识流等几种较为明显的派别。
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应该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让人的生活、人的命运在神话的氛围里展开”。这种整体构思,深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影响,而且莫言也毫不回避这种影响和启示。
周立武的《巨兽》,明显吸收了象征主义的手法。那个神秘的巨兽是山林的统治者,它吞噬了许多猎人而继续向猎人挑战,不断地吸引着一代代的猎人。可是年轻的猎人从父辈的死看到了人的怯懦劣根:人为什么不能活着证明自己?难道英雄就是死亡的符号?揭示了这种难以跨越的传统道德观念。
总之,新时期本土文学创作,不管采用哪种创作手法,对于那些有成就的作家而言,或多或少借鉴、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某些创作手法,并因为这些手法的渗入,使本土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繁荣景象。
❷ 外国文学
我是学外国文学的。我觉得你这样泛泛地提问题意义不大,别人喜欢的不一定就适合你。建议你先找一本观点相对新颖的西方文学史来读一读,比如徐保耕的就不错,然后据此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来读,慢慢就能拓宽范围,知道自己要读哪些了。
另外,想更深刻的理解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20世纪以来所谓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品,《圣经》是必须要熟读的。
祝你好运!
❸ 关于2015年参加国考幼儿心理学试卷
2015年参加国考幼儿心理学试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的作用。 A.指导 B.描述 C.解释 D.预测 E.控制 2.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 A.感知运动阶段 B.逻辑理解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E.形式运算阶段 3.自我意识包括()。 A.理解成分 B.内心认识 C.认识成分 D.情感成分 E.意志成分 4.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连续性和阶段性 B.定向性和顺序性 C.接受性 D.不平衡性 E.差异性 5.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IQ超过()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 A.100 B.120 C.140 D.160 E.180 6.一儿童实际年龄为12岁,智力年龄为15岁,则其智商IQ为()。 A.60 B.80 C.100 D.125 E.150 7.幼儿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有()。 A.无意记忆为主 B.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 D.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E.形象记忆效果优于抽象记忆 8.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这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转移学习 9.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的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 有()。 A.程序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整合协调原则 D.先行组织者策略 E.强化原则 10.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 B.巩固 c.获得 D.转化 E.评价 11.幼儿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A.社会性 B.虚构性 C.自由性 D.愉悦性 E.活动性 12.有规则的游戏一般应包括游戏的()等几个部分。 A.过程 B.目的 C.玩法 D.规则 E.结果 13.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把游戏分为()。 A.功能游戏 B.智力游戏 c.建筑游戏 D.假装游戏 E.规则游戏 14.属于美国心理学家帕滕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将幼儿的游戏分为的种类的有()。 A.无所用心游戏 B.单独游戏 c.旁观游戏 D.联合游戏 E.合作游戏 15.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观念性 B.客观性 c.外显性 D.简缩性 E.展开性 16.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这几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交流过程 E.准备过程 17.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包括()。 A.课堂纪律 B.课堂气氛 c.师生关系 D.同学关系 E.校风 18.瓦拉斯l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 B.交流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19.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知识性 E.指向性 20.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辐射性 E.独创性 21.游戏的觉醒一寻求理论,以探讨游戏发生的生理机制与环境的影响为特色,主要代表人物有()。 A.伯莱恩 B.拉扎鲁斯 C.贝特森 D.哈特 E.埃利斯 22.学习是在()作用下驱使的。 A.拉力 B.动力 C.压力 D.推力 E.引力 23.操作技能的学习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A.记忆 B.知识经验 c.讲解 D.示范 E.练习 24.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的阶段是()。 A.活动的定向阶段 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D.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E.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三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物质活动 E.内部言语阶段 26.皮亚杰概括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有()。 A.自我中心阶段 B.成熟阶段 c.权威阶段 D.可逆性阶段 E.公正阶段 27.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发展分为()。 A.口唇期 B.肛门期 c.性器期 D.潜伏期 E.生殖期 28.发展移情能力从()等几方面着手。 A.?言引导 B.表情识别 c.情境理解 D.情绪追忆 E.游戏引导 29.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的任务。 A.30% B.50% C.70% D.80% E.90% 3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1890年首先通过记忆实验来验证形式训练说。 A.桑代克 B.伍德沃斯 C.奥苏贝尔 D.贝特森 E.詹姆士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贾德的概括说所依据的主要是他在1908年所做的______实验,这个实验被看作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2.儿童多动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______。 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为初级预防、次级预防和______三个层次。 4.情感过度依赖和退行性行为是幼儿期普遍存在的行为问题,主要原因是幼儿______。 5.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幼儿喜爱的刺激或______等。 6.品德的心理结构中,______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7.假装游戏的根本特征是“替代性”、 ______ 。 8.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提出了______ 。 9.______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10.皮亚杰认为,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______的倾向。 11.所谓______,“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1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______ 两个方面。 13.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 。 14.______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15.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为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对学生不可以采用惩罚的办法。 2.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3.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没有本质区别。 4.心理健康是指无心理疾病。 5.在新学习的材料正式呈现之前,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是必要的,这些引导性材料被奥苏贝尔称为“组织者”。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习需要与诱因的关系是什么? 2.简述影响幼儿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异同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BCDE 【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2.ACDE 【解析】本题是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考查。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CDE 【解析】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认识成分、意志成分和情感成分。 4.ABDE 【解析】本题是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的考查。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5.C 【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一般认为,IQ超过l40的人属于天才。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商的计算方法。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由计算可得答案是D。 7.ABCDE 【解析】本题是对幼儿记忆力特点的考查。幼儿记忆力的发展特点:(1)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且无意识记的效果
❹ 关于功能主义语文学的问题。。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流派》
一、概述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文艺观、表现方法。非理性主义: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主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二、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歌
象征主义的先驱。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和文艺观。象征主义的文艺观和创作方法。《荒原》的思想内容。
意象派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的作家作品。什么是意象?
三、未来主义
意大利、俄国、法国未来主义主要作家。意大利正统未来主义的基本主张。
四、表现主义
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思想特征、文艺观、主要艺术手法。
卡夫卡主要作品,卡夫卡创作的思想艺术特征。
五、意识流小说
何谓意识流?意识流小说的理论基础。空间时间与心理时间。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特点。主要作家作品。约克纳帕塌法世系。
六、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的主要主张和创作方法。下意识写作。主要作家作品。
七、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思想艺术特征。
八、新小说派
主要作家作品。文艺观与创作方法。
九、荒诞派戏剧
怎样理解荒诞?发展概况。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代表作家作品。《等待戈多》的思想内容。
十、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的幽默。主要作家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内容。
十一、魔幻现实主义
西班牙传统文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印第安民间文化和东西方古代神话传说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形成过程、主要作家作品、艺术特点。《百年孤独》的思想艺术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一)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它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
3、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德国里尔克、美国庞德、爱尔兰叶芝和英国T•S•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英国T•S•艾略特:《荒原》(1922)
2、法国诗人瓦雷里:《海滨墓园》(1926),思索人生的意义,礼赞永不停息的宇宙运动,抒发超越死亡意识后的欢欣。哲理的沉思与新奇、富有象征性的意象水乳交融,音韵和谐优美,意境深远。
3、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4、梅特林克: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青鸟》(1908,蒂蒂尔、弥蒂尔、白丽伦),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
5、勃洛克:俄国“极端真诚的诗人”,《十二个》(长诗)
意象派(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
1、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2、代表人:美国的庞德,《地铁车站》(典型的意象诗)
隐逸派(象征主义派生出来的另一个诗歌流派):
1、创始人:翁加雷蒂
2、代表作家(翁加雷蒂的两位弟子):夸西莫多和蒙塔莱
(二)表现主义:
1、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20世纪初至30年代流行于欧美文学地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起源于德国,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2、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3、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其诗歌情绪炽烈、雄辩,追求力度,抒情方式夸张,常采用浓缩的诗句。戏剧和小说常采用抽象的象征手法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主题。
4、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在诗歌上:
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韦尔弗(《世界之友》、《彼此》),德国的海姆、贝恩
2、在戏剧上:
美国的奥尼尔:《琼斯皇》(1920),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毛猿》(1921),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瑞典的斯特林堡:《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
3、在小说上:
奥地利的卡夫卡: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城堡》(1915)、《变形记》(1915)
(三)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
2、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代表作家是爱尔兰的乔伊斯和英国的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详细解说:
1、内心独白:意识流小说直接展示所思所感,展示心理的原生态,不加以条理化、逻辑化,作家退出小说,主观干预较少,注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
2、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在某对象上稍许停留,任何外在的刺激都可以打断从前的思维过程而展开新的思绪。
3、主观性、随意性强,常打破时空限制,跳跃性较大,从心理结构组织流程,而传统小说多在时空的推移中展开情节。
4、内容和题材上,传统小说往往全知全能,而在意识流小说中作家地位下降,读者的参与性加强,不注意刻画典型人物,凭借人物的意识来写人,情节淡化。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1、爱尔兰的乔伊斯:《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2、英国的沃尔夫:《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3、法国的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4、美国的福克纳:“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喧哗与骚动》(1929),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着重表现昆丁的变态心理和班吉神经错乱的潜意识活动。人物(长子昆丁、二子杰生、小儿子班吉、女儿凯蒂)
(四)超现实主义:
1、20年代兴起于法国,它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1919达达派诗人:布勒东(创始人)、阿拉贡(《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反法西斯)、艾吕雅,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
2、他们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要表现“超现实”,即由“梦幻与现实转化成的绝对现实”,是现实与非现实两种要素的统一物。在内容上为了描绘超现实,他们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推崇潜意识和梦,甚至让文学成为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强调梦幻、贬斥理性,成为其美学的重要标志。他们主张写人的潜意识、梦境,写事物的巧合,并提出“自动写作法”来作为表现上述内容的创作方法。
2、主要作家及其作品:布勒东《娜佳》、阿拉贡《巴黎的乡下人》、艾吕雅诗歌《和平咏》、《溺水者》、苏波
(五) 存在主义文学:
1、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2、存在主义文学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产生,它是以文学的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其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只有通过自由选择寻找生存之路。
3、“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一方面描写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诞性,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与毁灭,以及孤独、失望、恐惧的思想情绪。
4、艺术上,第一: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第二: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
5、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法国萨特、法国加缪、波伏瓦、梅勒。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法国加缪:《局外人》(1942)、《鼠疫》(1947,里厄医生)
2、法国萨特:《恶心》(小说)、《自由之路》(小说)、《墙》(短篇小说集)、《死无葬生之地》(戏剧)、《苍蝇》(戏剧)、《禁闭》(戏剧,表明“他人就是地狱”)、《必恭必敬的妓女》(戏剧)、《存在与虚无》(哲学著作)、《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哲学著作)
3、法国波伏瓦:《女客》、《第二性》
4、梅勒:《一场美国梦》
(六)荒诞派戏剧:
1、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3、荒诞派戏剧的特征:荒诞、抽象的主题,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使戏剧的直观艺术特点发挥到极限。在内容上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诞不经;在艺术手法上则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运动和前言不达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它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4、法国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其独幕话剧《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诞生。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英国品特
2、美国阿尔比
3、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4、法国阿达莫夫
5、法国热奈
6、法国尤奈斯库:《秃头歌女》(1949,史密斯夫妇、马丁夫妇)、《椅子》(1959)、《犀牛》(1958)
(七)新小说派:
1、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的法国,后成为二战后法国和西方最重要的小说流派之一。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2、他们认为世界是荒诞、虚无地和不真实的,传统小说是对读者的愚弄和欺骗,小说以描写人物性格和情感为主的时代以及过去。反对传统小说的倾向性,主张作家原封不动地照搬荒诞世界的存在,不赋予它任何意义和感情色彩。新小说屏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断。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
3、代表人物有罗布—格里耶、萨洛特、布托、西蒙、杜拉斯。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法国萨洛特:第一个写新小说
2、法国西蒙:“新小说派之父”,《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佛兰德公路》
3、法国罗布—格里耶:《窥视者》:获法国1995年的“评论家奖”,《橡皮》(1953,杜邦、格里纳达端、瓦拉斯,写政治谋杀案)
(八)黑色幽默:
1、“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2、“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得嘲讽态度。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3、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反英雄”式的人物: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趋于分裂,成为带有悲喜剧双重色彩的“反英雄”,借他们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象征形式表现扑朔迷离的情节。打破理性化的时间顺序,加速节奏的跳跃,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笔法富有反讽意味,语言经常打破一般语法规则和固有的词语搭配习惯。
具有寓意性。
4、美国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还有冯纳古特、品钦、巴思、巴塞尔姆、法国维昂。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美国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2、冯纳古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猫的摇篮》(1963,博克侬、麦克凯布)
3、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九)魔幻现实主义:
1、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发端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60年代后成为拉美小说创作的主流。它的兴起被称为“拉美文学的爆炸”。代表人物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
2、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用魔幻的东西将现实隐去,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相混合、主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艺术上则在现实描绘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奇迹、幻觉、梦境甚至鬼魂形象出现于小说情节中,时序关系常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有时场面带有象征色彩,显示出鲜明的地狱和民族特点。它堪称是“移植”和“寻根”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它既是对现实的深刻开掘,又是对历史的严肃反思;既有对本大陆传统文化的寻本探源,又有对欧美现代主义的广泛吸收。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
3、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
4、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墨西哥鲁尔福:《佩德罗•帕拉莫》(1955)
(十)未来主义:
1、是现代西方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20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利奈蒂1909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宣告诞生,次年又发表《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宣布其主张。认为20世纪的飞速发展,使世界根本改观,机器与技术、速度与竞争成为时代主要特征,未来主义应具有现代感觉,歌颂进取性的运动和机器文明,赞美速度的美和力量。认为既往的文化都已腐朽,无法适应当今的时代,提出摒弃全部文化遗产,不满现存秩序。
2、文学艺术的主题上: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
3、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
2、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
(十一)达达主义:
1、现代西方文艺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于瑞士,1915年来自罗马尼亚的法国诗人斯当•查拉为首的艺术小集体,在苏黎世的咖啡馆里以随手翻到的词语“达达”命名,即是指纯粹出于偶然,没有任何意义,什么也不是。
2、对文化传统、现实生活、艺术规律采取极端反叛的态度,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青年一代中的一部分人的苦闷心理和寻找出路的状态。
2、代表作家:布雷东、苏波等。
(十二)“垮掉的一代”:
是二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作家多为男女青年,他们以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著称。用同性恋、爵士乐、吸毒酗酒等来逃避现实并向体面的社会和美国传统价值观念挑战,提出“沉沦就是解放”和纵欲享乐合法的结论,他们用怪僻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所谓“脱俗”态度来表示对体面社会的不满,来对社会进行病态的反抗。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杰克•凯鲁阿克:《小城镇与大都会》
2、金斯堡:《嚎叫》
❺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有哪些
近现代文学流派:
白洋淀派 山药蛋派 战后派 新兴艺术派 白桦派 新感觉派 新思潮派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
青春偶像派 —大多数都由网上创作开始。(梁望峰和深雪除外) 梁望峰 、深雪、痞子蔡、 何江波 、 韩寒 、 林咏芳 、 郑立 等等
❻ 求2010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谢谢!
心理学 2010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考前模拟试题(学前部分) 与你同行注:本试题均出自我们整理的复习资料,仅供老师们参考,用于检验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复习情况。不做任何猜题、押题之用,所提供的答案也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们指正。 有关特别说明: 1、其中最后的论述题在真正考试题中,有可能会给您一个具体的教育事例,让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请注意联系实际进行解答,可参考本站先前发表的有关论述题的做法的一篇文章。 2、由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部分内容是相同的,所以本套试题也可供参加其他层次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参考。 3、在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复习策略可适当缩小复习范围,突出重点内容。祝您成功! 4、欢迎参与本站有偿收集考试真题活动: http://www.jszgok.cn/zcxx/zxxx/201004/105.html (本题为本站原创,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jszgok.cn ,谢谢) 一.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 http://www.jszgok.cn 1、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 A、指导 B、描述 C、解释 D、预测 E、控制 2、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 )几个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逻辑理解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E、形式运算阶段。 3、自我意识包括( )等几种成分。 A、理解成分 B、内心认识 C、认识成分 D、情感成分 E、意志成分 4、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 )等几个基本特征。 A、连续性和阶段性 B、定向性和顺序性 C、接受性 D、不平衡性 E、差异性 5、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IQ 超过( )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 A、100 B、120 C、140 D、160 E、180 6、一儿童实际年龄为12岁,智力年龄为15岁,则其智商IQ为( ). A、60 B、80 C、100 D、125 E、150 7、幼儿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有( ). A、无意记忆为主 B、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D、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E、形象记忆效果优于抽象记忆 8、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转移学习 9、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 A、程序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整合协调原则 D、先行组织者策略 E、强化原则 10、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 )几个过程。 A、理解 B、巩固 C、获得 D、转化 E、评价 11、幼儿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 A、社会性 B、虚构性 C、自由性 D、愉悦性 E、活动性 12、有规则的游戏一般应包括游戏的( )等几个部分。 A、过程 B、目的 C、玩法 D、规则 E、结果 13、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把游戏分为( ). A、功能游戏 B、智力游戏 C、建筑游戏 D、假装游戏 E、规则游戏 14、属于美国心理学家帕滕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将幼儿的游戏分为的种类的有( ). A、无所用心游戏 B、单独游戏 C、旁观游戏 D、联合游戏 E、合作游戏 15、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观念性 B、客观性 C、外显性 D、简缩性 E、展开性 16、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 )这几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交流过程 E、准备过程 17、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包括( ). A、课堂纪律 B、课堂气氛 C、师生关系 D、同学关系 E、校风 18、瓦拉斯 1926年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 )等几个阶段。 A、准备期 B、交流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19、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知识性 E、指向性 20、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 A、集约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辐射性 E、独创性 21、游戏的觉醒一寻求理论,以探讨游戏发生的生理机制与环境的影响为特色,主要代表人物有( )。 A、伯莱恩 B、拉扎鲁斯 C、贝特森 D、哈特 E、埃利斯。 22、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把游戏分为( ). A功能游戏 B、建筑游戏 C、假装游戏 D、规则游戏 E、联合游戏 23、操作技能的学习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A、记忆 B、知识经验 C、讲解 D、示范 E、练习 24、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 )等几个阶段。 A、活动的定向阶段 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D、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E、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物质活动 E、内部言语阶段 26、皮亚杰概括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有( )等几个阶段。 A、自我中心阶段 B、成熟阶段 C、权威阶段 D、可逆性阶段 E、公正阶段 27、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发展分为( )等几个阶段。 A、口唇期 B、肛门期 C、性器期 D、潜伏期 E、生殖期 28、发展移情能力从( )等几方面着手。 A、语言引导 B、表情识别 C、情境理解 D、情绪追忆 E、游戏引导 29、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的任务。 A、30% B、50% C、70% D、80% E、90% 3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在1890年首先通过记忆实验来验证形式训练说。 A、桑代克 B、伍德沃斯 C、奥苏贝尔 D、贝特森 E、詹姆士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根据所学知识将答案填在每题横线上,本题总分15分。) http://www.jszgok.cn 31、贾德的概括说所依据的主要是他在1908年所做的 实验。这个实验被看作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32、儿童多动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 。 3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为初级预防、次级预防和 三个层次。 34、情感过度依赖和退行性行为是幼儿期普遍存在的行为问题。主要原因是幼儿 。 35、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 等。 36、品德的心理结构中, 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37、假装游戏的根本特征是"替代性"、 。 38、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提出了 。 39、 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40、皮亚杰认为,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 的倾向。 41、所谓 ,"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4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 两个方面。 43、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 。 44、 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45、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为 。 三.辨析题(共5题,每题5分,请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原因,本题总分25分。) http://www.jszgok.cn 46、 对学生不可以采用惩罚的办法。 47、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48、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没有本质区别。 49、心理健康是指无心理疾病。 50、在新学习的材料正式呈现之前,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是必要的。这些引导性材料被奥苏贝尔称为"组织者"。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本题总分20分。) http://www.jszgok.cn 51、学习需要与诱因的关系是什么? 52、简述影响幼儿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53、简述表演游戏的指导 54、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异同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本题总分30分。) http://www.jszgok.cn 55、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56、结合实际教学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❼ 什么叫思维训练的瓦拉斯模式
即创造性思维模式
瓦拉斯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
❽ 如何评价现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初主流文学是欧美现代派文学又称现代主义文学,它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几个重要文学流派。
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已呈现城市化、工业化、机械化的面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产生了剧烈的改变。
人际关系: 孤独感和无所依靠的心境是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
社会关系的特征: “非人化” 过程,
文艺家与读者关系的疏离
战争和革命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科学研究 的理论发现
非理性主义哲学
思想特征
首先,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其次,现代主义文学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这种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关系4方面表现出来。
艺术特征
首先,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
其次,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第三,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
第四,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