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知道烩酥肉的做法。。。。
原料:猪五花肉350克、鸡蛋2只、湿淀粉30克、料酒10克、精盐2.5克,味精2克、鲜汤100克、黑鹿角菜10克、香菜段10克、葱、姜各20克、酱油10克、胡椒粉1克、醋2克、香油10克。
做法:
(1)将五花肉去皮,两面剞上花刀,再改成2.5厘米长,1.5厘米宽,0.8厘米厚的块。
(2)将鸡蛋、湿淀粉调成糊;把鹿角菜泡洗净,切成丝;葱、姜10克切丝,另10克切块并拍松。
(3)炒勺上火,加宽油烧七成热,将肉块挂匀蛋糊,下入油中,炸成金黄色时捞出,盛入汤碗内,加酱油、料酒、鲜汤、葱、姜块上屉蒸透,约20分钟取出。
(4)拣出葱、姜,汤汁沥入炒勺内,将肉扣在汤盘内。
(5)炒勺上火,加入鹿角菜、精盐烧开,撇去浮沫,再将香菜段、葱丝姜丝撒在酥肉上,炒勺内汤汁加入味精、醋、香油、胡椒粉,浇在酥肉上即成。
成都酥肉选材是在猪的上半身,因为这里的肉比较嫩,肥瘦相煎。将肉片成片以后,然后加上花椒、盐、白酒、姜末、淀粉,根据淀粉的多少加鸡蛋清调匀,不可太清也不可太干,腌制五分钟后,记得不要用水调,因为淹好的肉是要放到油锅里炸的,如果有水,就很危险,油遇到水就会炸开。炸过后的肉不但很香,而且也可以将肉里的猪油炸一些出来,吃起来就太会腻口。肉只需炸到八成熟就可捞起来。然后再切成小片,摆在碗底。在肉上面放土豆或莲耦都可,土豆莲耦切成小块,然后用大火蒸熟。一定要大火,最出效果的是蒸笼。蒸好后用一个可以盛汤的盆将头碗翻过来,即土豆或莲耦在盆底,上面是酥肉。煮上一点青菜放其表面,此时在熬一点汁,汁里面加上醋、葱花、姜末,然后淋在酥肉表面就可以了。醋,是一个必不中少的调料,放的多少依个人口味而言。
此道菜特点就是香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不喜欢吃辣椒的朋友一定会喜欢的。
再看山东酥肉的做法。原料:猪瘦肉400g。配料:鸡蛋2只,香菜少许,面粉150g,淀粉150g,发好的海带丝适量,葱段姜丝适量。
1、猪肉切片,放入碗中。
2、用蛋清1只、面粉、淀粉加适量盐,打成糊,给肉片上浆。
3、热锅宽油,下肉片炸成金黄色,捞出。
4、剩下的一只蛋黄和全蛋,打成蛋液,摊成鸡蛋饼,然后再切成丝。
5、把炸好的肉片放在一深碗中,加高汤/水,没过肉片即可,加入葱段,姜丝,大火猛蒸20分钟,捡出葱姜。
6、把蒸肉碗里的汤泌入炒勺,下海带丝和鸡蛋丝,中火略煮几分钟,然后把肉片倒入锅内。盐,味精调味,点少许醋(这是点睛之笔)。
7、出锅,装深盆,表面撒香菜段。开吃吧!呵呵
酸辣味美,酥烂鲜香
Ⅱ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十道残忍的菜都有哪些都是谁发明的
中国有许多残忍的菜肴。先看八例如下:
之一例,醉虾:即把活虾放入酒中,片刻,虾大醉。食用者可尝到虾的鲜香,也可尝到酒的洌香;
之二例,风干鸡:据说是藏菜,厨师以极快的速度拔毛、取脏(不可放血)、填调料入鸡腹,再迅速缝合、挂于通风处。此时,鸡仍是活的,如风铃一般,在风雪之中“咕咕”惨叫,其景触目惊心;
之三例,活叫驴:活驴固定好,直接从驴身上割肉,或烧烤,或涮锅。食客一边听着驴之惨叫,一边有滋有味儿地食用驴肉,真正是“色、香、味、声”俱全;
之四例,烤鸭掌:把涂匀调料的铁板加温。将活鸭放置上边,因为热,鸭子便在铁板跳来跳去,舞蹈家一般。渐渐,鸭掌便肿胀起来,鸭掌就烧好了,鸭子却还活着。厨师切下鸭脚装盘,上桌,鸭子做其它用。
之五例,凉汤甲鱼
:调料装入凉汤锅,将活甲鱼放入锅内,用慢火煨。锅汤渐渐升温,甲鱼因热而喝汤,调料即进入了甲鱼的体内。汤越来越热,甲鱼在锅中痛苦地翻滚,举箸之人馋涎欲滴。甲鱼熟了之时,外面的汤和甲鱼喝下的汤,使得甲鱼肉味中都有汤的味道,据说鲜美无比。
之六例,红尘万丈:取活鹅一只,三天之内只饮清水,清洗肠胃。三天后,将热锅置上,加入调料,锅开时,厨师将手伸手鹅之肛门,生生扯出鹅肠,扔入锅内。其场面,如同舞台上的红绸舞蹈。鹅肠不断扯出,鲜雾腾腾,鹅惨叫之声不绝于耳,红尘万丈由此得名;
之七例,鲜猴头:取一张中间挖洞的餐桌,食客围桌而坐,餐桌间的洞,正好容一只猴儿的头伸出,猴儿早已经剃成光头。用金属箍住。厨师用小锤轻轻一敲,猴儿的头盖骨应声而落。猴的脑部即完全裸露。食客们纷纷用汤匙伸向红白相间的猴脑,蘸调料进食。随之,桌下垂死猴子,便开始一声声惨叫。
之八例,人参果:旧书中记载的一道名菜。这道菜是古代的著名厨易牙所创。易牙曾把自己的儿子,活活宰杀,做成菜肴给齐王吃。由此,传下此道“名菜”。即用不足十五日之男婴,用密法养至100日,以13味药材配之烧汤,沐浴三日,内服外津,上锅清蒸可食,名为“人参果”。据说,是滋阴养颜的食补方子——确实残忍。据传,当年沪上大佬的姨太太们,都以吃到这道菜肴为荣…
Ⅲ 大酥肉是怎么做的
一.大酥肉的制作方法
原料:面粉2000克 猪瘦肉200克 姜末、葱花、精盐、料酒、五香粉、生抽、鸡精、味精、鲜汤各适量 色拉油2000克(约耗100克)
制法:
1.盆内掺入鲜汤,加入姜末、葱花、精盐、生抽、五香粉和鸡精、味精调好味,再加入面粉调成稠糊。
2.猪瘦肉切成长条,纳碗,加入精盐、料酒、味精码味后,放入面糊中拌匀。
3.净锅上火,注入色拉油烧至五成热,用双手抓起拌有肉条的面糊,团成拳头大小的块,放入油锅中炸至定形上色后,捞出,入笼蒸约2小时,即成。
二.用大酥肉制作菜肴
大酥肉加工好后,可以制成多种美味佳肴,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两例。
凉拌大酥肉
原料:大酥肉300克 香菜节、葱花、精盐、陈醋、味精、红油、花椒油、香油各适量
制法:
大酥肉切片,摆在盘中,浇淋上用葱花、精盐、陈醋、味精、红油、香油和花椒油调好的味汁,最后撒上香菜节,即成。
扣碗大酥肉
原料:大酥肉500克 八角2克 花椒1克 干辣椒节5克 葱花、精盐、生抽、鸡精、鲜汤、湿淀粉、香油各适量
制法:
1.大酥肉切成菱形块,摆入扣碗中,放上八角、花椒、辣椒节,淋入用鲜汤、精盐、生抽、鸡精、香油对成的汁水,再入笼蒸约40分钟。
2.将大酥肉,取出翻扣在盘中,滗出原汁入锅,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最后浇淋在大酥肉上,撒上葱花即成。
Ⅳ 想购买一批酥肉的半成品,但不知道怎么选,谁能推荐一下啊
公众号食材品牌观察的评测板块中有一期《杭椒酥肉》的推文,我之前申请过小样,感觉还不错。
Ⅳ 谁知道酥肉的做法
取上好的五花肉去皮,切成厚2毫米,宽30毫米的薄片。先用白糖腌制30分钟,再加点盐酱油腌制20分钟。取从超市买来的酥炸粉,调成糊状,其粘稠度以肉能挂上为准。大火起锅热油,待油温六成热,把腌制好的肉挂上浆下锅,改成中火,待肉的两面都炸成金黄色即可起锅。此肉口感香酥且不肥腻,是下酒的好菜。
Ⅵ 小酥肉为什么又叫做喇嘛肉
因为是在瑞应寺居住的喇嘛们发明的。由于喇嘛甚众,因此吃菜也只好用大锅炖、大盆盛、大碗装。天长日久,喇嘛肉在适应多人用菜的环境下,便逐渐产生了,并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作法。多年来,它传至民间,并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Ⅶ 重庆现炸酥肉的配方做法,太好吃了,谁知道告
食材明细:五花肉(半肥半瘦)1斤、鸡蛋适量、红苕粉适量、花椒面适量、十三香适量、姜蒜适量、料酒适量、鸡精适量、调味盐适量、葱花适量
酥肉的做法步骤
8
用盘子装起来就可以了!
小窍门:酥肉可以一次多炸点,没吃完的就放在冰箱里,可以用来煮三鲜汤、黄花汤、煮烫饭、烫火锅。特别喜欢多放点花椒面,麻麻的感觉真好。
Ⅷ 除了东坡肉,还有哪些美食相传是苏轼发明的
苏轼是我们国家著名的大诗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造诣,在菜肴方面也有非常大的贡献,除了东坡肉之外他发明了很多美食,就比如说梅菜扣肉、东坡肘子、东坡墨鱼等等,这些除了东坡肉之外都是非常美味的美味佳肴,由此可见苏轼在做菜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和兴趣。
东坡墨鱼相传,苏轼在凌云寺读书的时候,常常去凌云岩下洗砚。而江中之鱼食其墨汁,结果皮色浓黑如墨,故而称之为"东坡墨鱼"。这道菜色泽红亮,皮酥肉嫩,甜酸中略带香辣。
Ⅸ 冠县酥肉的由来
每天清晨,籍超蹬着车子就早早出门。他要到附近的菜市场精心挑选羊肉,因为,每天的生意需要足够的羊肉。
籍超经营着一家冠县酥肉馆。本来,他一直在冠县县城开酒店,生意也很不错。后来因为房子被拆迁,他和老婆一商量,揣着能做酥肉的手艺就来到聊城。
东关街是一条繁华而狭窄的街道,历史上,因为这里紧挨运河,各种店铺林立,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会聚。籍超选择在这里落脚,开了一家酥肉馆,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籍超做的酥肉劲道,滋味不错,因此,虽然来到聊城不长时间,但有了很多“酥肉粉丝”。
其实,十几年前,籍超夫妇在冠县开饭馆,店里的特色菜就是酥羊肉,生意很是红火,这也让他赚得了第一桶金。
关于酥肉的历史,与商纣王有关。商朝纣王登基后,不理朝政,放荡作乐。他特别宠爱苏妲己。有一年秋天,纣王、妲己一行在南阳城(今马村区安阳城村)、六色泉(今马村区陆村)一带狩猎,结果,没有一丁点儿收获。天近午时,狩猎人马冲进一家农户,又是射鸡,又是射羊,并勒令这家农妇煮肉下酒。
眼看自家的家畜被射杀,自己又被妲己数落一番,农妇心里很不痛快。纣王、妲己等人吃饱喝足,分文不给,扬鞭而去。农妇看见纣王人马已经走远,就跑进厨房,将一块生肉放到案板上,边哭边剁,嘴里还说:“狐狸精,我让你祸害人,老娘我今天用刀剁你,用油炸你,用锅蒸你,然后再将你吃掉!”
这个农家主妇将剁碎的肉,又是炸又是蒸。结果,不经意间,一道久传不衰的民间名吃诞生了。
对这样一种传说,很多人并不知晓,即使是现在专门做冠县酥肉的厨师也不了解。籍超的妻子赵文霞说,自己并不清楚酥肉的来历,只记得自从她记事起村里就有酥肉这道菜,小时候能吃上酥肉的机会很少,除非是过年,或者遇到红白事。
当时,不管是谁家过红白事,提前煮好了一大锅酥肉,到吃饭时,每位来客一碗酥肉,外加两个馒头。喝上一碗酥肉,心里暖乎乎
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吃。有的孩子几乎是一扫光,甚至碗里的最后一滴肉汤也不放过,小脸喝得红扑扑的。
做酥肉并不难,但能做出一碗地道、味足的酥肉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籍超夫妇俩这十几年来一直做酥肉,对酥肉工艺也是了如指掌,对他们来说就像“做一顿家常便饭”那样轻松。
每天上午九点左右,籍超夫妻俩就忙活起来了。赵文霞钻进了厨房里开始切羊肉,把买来的纯鲜羊肉切成条,这个要手工完成,亲自主刀,不能用绞肉机。
成条的羊肉放足作料,进行一个小时的“养肉”,撒上盐增加咸味,加点味精增加鲜味,倒上点花椒面味道更香。经过一个小时的滋养,才能让羊肉喝足味道。
舀上一瓢地瓜粉,磕上一个鲜鸡蛋,加足够的水,均匀搅拌,和成糊。羊肉和地瓜粉搅在一起一掺和,羊肉就挂上了面糊。
接下来,羊肉就要放入油锅,在油锅里,羊肉一眨眼就穿上一身“黄金甲”。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要掌握“火候”。油倒进锅里,在炉子上加热。等温度升高,锅里的油泛起油花,就可以把羊肉面糊放进油锅里。油温过高,羊肉面糊放早了要炸糊,油温低了,羊肉炸不酥脆,反而往里吸油。
等金黄色的酥羊肉出锅后,放入盘中。店里来了客人,酥羊肉就可以下锅煮了。锅里添上水,开锅后放入大料、酱油、姜、味精等作料,小煮半个小时。再把炸好的酥肉放到锅里,盖上锅盖,煮上二十分钟即可出锅。
不过,这还不是最后一步,把煮好的酥肉放盛到碗里,上面撒上些香菜,倒上几滴香油,再放上几滴醋,这样就色香味俱全了。
“现在店里的生意还不错,顾客坐下来,都会要上一碗酥羊肉,一天能卖上好几百碗!”籍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