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望闻问切是指的哪四位名医
望闻问切来不是指四位名自医,它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
“望闻问切”四诊法是由扁鹊发明。“四诊法”(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四诊法是由谁发明的。根据相关史籍记载,四诊法是由扁鹊发明的,当时扁鹊称之为“望色、听声、写影及切脉”。春秋战国时代的民间医生扁鹊,对四诊法的形成与确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扁鹊在诊视疾病中,通过望诊(看看他的脸色等)、闻诊(听听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问诊(问问有没有干导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诊(看他的脉搏)。这些诊断技术,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即通过望色,来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
⑵ 望闻问切最早出自哪部医学书籍
望闻问切最早出自《难经》第六十一难。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汉专族医学著作之属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
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2)望闻问切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望闻问切的含义:
1、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
2、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3、问诊是通过问诊了解既往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4、切诊是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⑶ “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是谁所创
望闻问切这句话相信大家也非常耳熟,医师们特别是我们看的一些古装剧当中,就是用这些方法诊断出病人的症状来医治的。
中医其中蕴含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就算到现在也受到很多国家还有社会的高度重视,尽管这个里面有很多大家可能都琢磨不透的玄乎内容。
人的姿态确实是可以从外表来判断的,就像如果病人的四肢颤动就说明元气虚,那如果脸部气色不好发黑没有光泽度的话,有可能就是寒症淤血等等表现,还有一些患者如果脸色特别发白,一般就是气血不足等等。
而望神就是说,观察一个人的神态,这些都是可以观察出来的。
闻诊是可以通过听到病人所发出的一些声音,从而来判断疾病。因为人体内会产生各种声音还有气味的,而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把人一些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也反映出来的。
比较重要的就是脉诊,因为麦作为人的血蝠,全身的气血都是要通过血脉来流传到我们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所以医生就可以通过身体的变化而了解到脉位的一些快慢压强弱等等情况。
⑷ 【开心学国学】望闻问切四诊法,是谁发明的
B.扁鹊
名医扁鹊:战国时代名医,后代奉他为“脉学之宗”。采用望、闻版、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权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勃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或齐国卢邑(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县北)人。战国时代名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 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发明创造:《内经》和《外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⑸ 望闻问切谁提出的
望闻问切是扁鹊提出的。
望闻问切最早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渤海郡郑州(现河北省任丘县)人,战国时期有名的民间医生,人们都称他为神医。望、闻、问、切四诊,最早的奠基人就是扁鹊。
(5)望闻问切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要有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待病人,态度既要严肃又要和蔼可亲,要细心询问和耐心听取病人叙述病情。
问话要通俗,不要使用病人不易听懂的医学术语。如问肝郁气滞的病人“胁痛吗?”问感冒的病人“恶寒吗?”这里所问的“胁痛”、“恶寒”都是医学术语,没有中医专业知识的患者是不容易听懂的,所以,医生问诊时要注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在需要询问时可分别问其“两肋叉痛不痛”、“怕不怕冷”等通俗易懂的语言。
要重视主诉。因为主诉常是病人自觉最痛苦的病情。根据主诉,再深入询问,有助于医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病情和辨证。
要善于抓住重点询问,启发诱导,但不能依主观意愿套问病人,这样才能抓住要领,获得可靠资料。
对危急病人,要扼要询问,不必面面俱到,便于迅速进行必要的诊察,及时抢救治疗,以免失去抢救时机。
⑹ 谁是最早发明望,闻,问,切的人
这个发来明是古人长期诊治患源者得出的经验总结吧。
但是这一诊法的最早传说和文字记载是在神医扁鹊。写的《难经》中。
最早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⑺ 谁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扁鹊
⑻ 望闻问切是张仲景发明的哪个医生是创始望闻问切
不是,是战国时期的扁鹊
⑼ 望闻问切是古代名医( )发明的
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内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容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