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当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是为何没有把火药技术和火药武器研制和运用方面大力改进和创新
实际上华夏的火药武器和使用从火药诞生一直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引领世界,到明国时期依然走在世界前列,大清国以骑射国语为立国根本,历代皇帝不断强调衣冠制度不学汉人,保持自己的文化,清国对科学技术采取压制政策,华夏的科学技术包括武器从清时开始落后于西方。
② 煤炭、山脉、飞机、大炮等都是发明创造,对吗
不对。
煤炭是人们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山脉是地球上自然形成的。飞机和大炮是人们创造发明的。
③ 明朝的火炮已经非常厉害了,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发展火炮呢
明朝没有发展火炮,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没有重视火炮在战争中的作用。因为不重视,所以就没有人进一步对火炮的功能进行开发和利用。
综上所述,中国的火器没有得到发展,主要是因为没有被重视和在民间没有被认同,所以没有人愿意去折腾这种新兴的事物。
④ 巴格达大炮的设计过程
在宇宙研究所工作期间,他曾设计过一种“超高效竖琴系统”,管筒长40米,口径1000毫米,可把2000公斤的弹头射人低层地球轨道上。这一成就使他名声鹊起。1965年,一位德国中年妇女悄悄来到蒙特利尔,寻访布尔教授。这位妇女的父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与“巴黎大炮计划”的工程师。她显然是带着罗森伯格设计的“巴黎大炮”的原始手稿来的。罗森伯格在手稿中描述了这种加农炮的技术细节。布尔是位有经验的弹道专家,他借助这份资料在制图板上复制出完整的火炮。在她的帮助下,布尔如虎添翼,终于揭开了隐藏了近半个世纪的“技术迷宫”,想出了改进“巴黎大炮”的途径。从此,他便与超级巨炮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布尔认识到现代火炮设计正面临着一场革命。他渴望一显身手。也许是他的知名度帮了他的忙,美国陆军研究发展部、加拿大国防部相继找到了他,提出了合作项目。在美、加军方的大力支持下,布尔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建立了一个试验场,开始了代号为“高空飞行研究计划”(HARP)的秘密使命。
此外,在美加政府的帮助下,布尔甚至在难于到达的魁北克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实验室。魁北克地区靠近加拿大和美国的边界,便于布尔同美国军方往来。布尔认为,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如果巨型炮的发射物是一枚有推力的火箭,其射程将得到极大延伸。于是,他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美国海军的两门大炮焊接起来,制造出一门长达36米、口径424毫米的巨炮。在随后的试射中,大炮成功地将90公斤重的炮弹抛向了180千米高的太空。这门巨炮也因其试验地而被称为“巴巴多斯”大炮。据说这种火炮还可以将100公斤重的炮弹发射到4000千米远的地方。把214公斤重的火箭增程战斗部发射到2570千米之外的地方。重量稍轻一些的载体可以被送到250千米以上的垂直高度。在世界上现存的可实用的大炮中,这门“巴巴多斯”大炮所保持的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这方面的工作为布尔后来的“超级火炮”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布尔一直致力于新型火炮和弹药的设计,并不断地创新。他一向以打破常规为荣。为了增加炮弹的射程,布尔还进行了一系列独特的发明创造。例如,为稳定发射物而采用的翼状壳,为保护机翼免遭炮膛爆炸压力的损坏而设计的特殊炮弹软壳,以及安装在炮弹上的火箭助推器等等。更为惊人的是,他还着手研制了一种由大炮发射的三级火箭,可将小型卫星射人空间轨道。他认为用这种办法发射卫星要比用火箭发射省钱得多。他的理想是在航天工程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进展。
尽管巴巴多斯大炮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加拿大官方于1967年6月突然宣布终止“高空飞行研究计划”。理由有二:一是加拿大不愿将空间计划与军事工程连在一起;二是美加两国军方都认为,与导弹系统相比,大炮发射火箭已显得过时。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布尔本人太傲慢,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政治家。不管怎么说,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布尔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1968年,布尔被授予“麦克迪奖”,这是加拿大最高的宇宙研究奖。布尔受到鼓舞,很快振作起来,决心单枪匹马闯荡江湖,再度研制超级巨炮。
为了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布尔成立了一家专门研制并销售常规火炮的公司——布尔太空研究公司。他以有限的代价接收了“高空飞行研究计划”的资产,包括巴巴多斯试验基地、实验室和超级巨炮,他继续从事研究工作,但现在离地球最近的宇宙空间已不再是这位雄心勃勃的教授感兴趣的领域。相反,他和他的工作人员开始研制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火炮武器。他试图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卖给任何愿意出钱的人,美国当然是一个慷慨的客户。不久,他便从美国军方得到了一笔价值1100万美元的研究合同。他设计的GC45型155毫米口径的大炮炮筒长近7米,射程可达40千米,其优越的性能使美国军队的M198型加农炮相形见细。尽管美国军方最终没有采用他的方案,然而经五角大楼的秘密安排,按照他的设计而生产的5万发常规炮弹最终卖给了以色列。由于采用了增程设计,用这种炮弹可以从戈兰高地打到大马士革的市区。当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几星期,这位设计师会见了后来任以色列炮兵司令的戴维将军。将军称赞布尔是“惟一积累了制造一种超级大炮的所有知识的人”。
为了奖励他的杰出贡献,美国国会于1972年通过了由参议员戈德华特提出的议案,给予布尔10年内随时可加入美国国籍和美国高度保密部门的特许。这对布尔是莫大的肯定与信任。美国前国防部长莱尔德也一再赞扬布尔有“杰出的能力和明确的思维”。
1981年,布尔利用一门GC45型155毫米榴弹炮在中东进行试验,最大射程竟达到了43千米!他的成功引发了世界火炮史上的“45信口径革命”,使西方国家的155毫米火炮在半个世纪里发生了第一次飞跃。这是布尔对世界火炮发展的重大贡献。1982年他离开了美国,移居比利时。在那里,他重建了太空研究公司,并试图通过在南非、瑞士、西班牙和智利的分公司推销他开发的东西。
布尔的才智很快受到一位神秘人物的青睐。此人是伊拉克军事工业部部长卡迈勒·侯赛因,萨达姆总统的外甥和女婿。他掌管着伊拉克的武器装备,对布尔的巨炮制造技术饶有兴趣。当时正值两伊战争的关键时刻,伊拉克难以阻挡伊朗军队的人海攻势,每年拨款140亿美元用来购买先进武器。
1985年,伊拉克从布尔那里得到第一批货——200门GCMS型大炮。此炮是在奥地利一家国营军火公司的特许下生产的。西方报道说,为了绕过西方对伊拉克的军火禁运,伊拉克的盟国约旦出具了最终用户的假证明。于是,这批大炮得以经约旦的亚喀巴港运抵伊拉克。就在这一年,布尔被伊拉克政府聘为顾问。
此后几年,在卡迈勒的亲自支持下,布尔为伊拉克军方先后改造了苏制130毫米加农炮,购买了他设计的数种155毫米口径远射程火炮300门,如南非制造的GS和Gd型,奥地利的otwu--45型等。与此同时,布尔还协助伊方研制出155毫米口径的“马农”炮,以及210毫米口径自行式巨型“法奥”榴弹炮。“法奥”自重53吨,炮管长11米。它发射的炮弹是用火箭推进器加速的,射程达56千米。用这种火炮每分钟最多可发射4枚分别为120公斤重的炮弹。英国专家认为,“法奥”火炮是世界上最好的炮兵火炮。其性能和威力不次于西方任何大炮。布尔还帮助伊拉克培训武器设计人员。正是由于布尔的帮助,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军队炮兵的火力得到极大加强,终于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据统计,伊朗在8年战争中阵亡的20万官兵中,有一半是在炮火中丧生的。
1985年夏,布尔又与伊方签订了一项秘密的新合同,由他主持“巴比伦计划”,研制可远距离发射化学、生物弹头及小型人造卫星的非常规武器——超级巨炮(“巴格达”大炮)。整个计划分两大部分:火炮部分和弹药部分。火炮部分包括制造一门口径为350毫米的小型“超级火炮”和两门口径为一米的大型“超级火炮”。350毫米火炮主要作试验和分析用,以便为一米口径的“超级火炮”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数据和经验。弹药部分包括新型发射药、导弹及炮用多级火箭。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计划很快获得进展,一门绰号为“巴比伦婴儿”、口径达350毫米的实验型级巨炮,不久就在伊拉克北部摩苏尔城附近亮相并进行了试射。在试验中,因发射药装药太多,曾引起炮管密闭装置损坏,后来修复。两门口径为一米的“超级火炮”大约要等350毫米火炮试验成功后,才能进入设计阶段。
1988年6月,英国莱钢铁锻造厂的工作人员同布尔公司的代表在布鲁塞尔进行了会晤。布尔的代表以帮助伊拉克修建石油化工厂为名,订购52根钢管。英国人不明白,一个搞武器交易的企业怎么会为伊拉克订购输油管呢?而且是直径回米的巨型钢管,要求的精度极高,达到1/300毫米。不过他们还是接受了订货。同样,英国的沃尔特·萨默斯公司也接受了太空研究公司对钢管和液压部件的订货。
萨默斯公司当时就觉得这笔订货很蹊跷。因为太空研究公司订购的钢管据说是用于石油提炼装置,但提出的耐压技术指标要求却高于正常标准的10多倍。该公司曾两次向英国贸易和工业部询问,伊拉克的这笔生意是否需要申请许可证,两次回答都是否定的。1989年9月,英国阿斯特拉控股公司接管一家比利时军火公司后,发现了约旦订购火箭推进剂的合同,也立刻报告了国防部。对此,英国官方均保持沉默。当时英国认为,伊拉克是伊朗的敌人,是自己的朋友。
但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令英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萨达姆下令处决英国记者法尔扎德·巴祖夫特,理由是此人曾对巴格达附近一个军火工厂的爆炸事件进行了调查。法庭以间谍罪判他死刑。英国马上进行报复。两周后,海关在希思罗机场没收了在马萨诸塞州的一家美国工厂制造的40个引爆装置,那是准备运往伊拉克的。这些引爆装置可能是为布尔的超级大炮订购的。
⑤ 中国的古发明创造有哪些求11条。脸红
1.中国在秦朝就已经发明了弓弩、后来又发明了连发弓弩(节目里称之为世界首挺机关枪。)
2.中国人在公元前4世纪,就发明了金属马镫(欧洲人一直到中世纪,骑马时都没有马镫,只能紧紧揪住马背的鬃毛,以防掉下马去,这种现象一直延续,直到中国的金属马镫传入欧洲为止。为欧洲的马一声叹息。)
3.纸折伞,就是咱们经常看到的江南风味极浓的那种骨架纸伞,欧洲一直到17世纪才出现。
4.风筝,同时中国是第一个将风筝应用于战争的国家。风筝还会向敌军散发劝降通知书,世界第一份。中国也最早出现了载人风筝。
5.中国人发明了降落伞的雏形,比达芬奇早了1500年。
6.耕田用的铁犁(造福世界,伟大发明)
7.首创成排播种,同时发明了播种机(同时期的欧洲人只会随便乱洒种子,很多种子都被鸟吃了,极大浪费。)
8.独轮手推车,也叫“木牛”,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欧洲直到11、12世纪才有独轮手推车)
9.农田灌溉技术
10.京杭大运河。同时中国人发明了运河水闸,比西方早了数百年。
11.横跨河上的石拱桥(欧洲数百年后才开始使用。)
12.面条!!以及世界上最早的蒸馏酒!中国发明了面条并由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酿酒技术的国家。
13.世界上第一个餐厅,同时提供世界上第一次餐厅外卖服务。
14.中国在2000年前就开始踢足球,也就是蹴鞠。现代足球于1863年起源于英国。
15.公元10世纪已有中国人玩高尔夫球的记载。欧洲14世纪才有这项运动。
16.西洋棋的起源,有可能源自中国古老的棋类活动:围棋。
17.中国发明了天灯,也称孔明灯。同时,2000年前,现代热气球的雏形诞生于中国孩子的蛋壳玩具之中。
18.直升机螺旋桨的雏形:竹蜻蜓,也是古代中国孩子们的玩具之一,1400年之后,螺旋桨诞生。
19. 公元132年,汉代的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可预测地震的地动仪。而西方现代地震学开始于19世纪,比中国晚了近2000年。
20.公元5世纪,中国出现第一面青铜透光镜,西方花了100多年的时间,才弄清其中奥秘。
21. 中国独有的一种青铜制品:喷水鱼洗,摩擦鱼洗的铜耳时,鱼嘴处的水会向上喷起,可用来测量地震。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制品的高超工艺。
22. 指南针,司南罗盘,这个不必说了,四大发明之一。不过呢,中国还发明了一个指南车,比罗盘的发明还早数百年。
23. 堪舆风水学,太极八卦图。
24. 公元10世纪,中国发明最早的计程器。
25. 公元500年,中国发明了由风力启动的帆车,这些工具于16世纪在欧洲造成轰动。
26. 中国数千年来都在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上领先世界,直到公元15世纪,欧洲才成功模仿制造出中国帆。明朝郑和下西洋如今引起全球史学家的极大兴趣,现在已经有些西方学者认为,郑和发现了美洲。
27.在造船技术方面,中国首创船尾舵,更在公元前2世纪就发明了防水隔舱,而很多人一开始认为,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发明了防水隔舱,那时已经是公元18世纪了。
28. 公元10到15世纪,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战舰和舰队,战舰上有着世界上第一个绩发喷火器,可以连续发射火焰。
29.同时期,中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多阶段火箭,可飞行2公里而后喷发小火箭,该火箭学名“火龙出水”,是法国飞鱼反舰飞弹的先驱。
30.明万历年间,西方人第一次敬献了一座挂钟给皇帝,而实际上500年前,中国人已经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机械钟。
31. 中国人发明的计时工具:日晷(似乎罗马也有,也有可能是中国传过去的),沙漏(埃及也有),比西方人早了1000多年的擒纵器(现在钟表工作的核心部件,),宋代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钟:水运仪象台,兼具钟表和天文观测台的功能。但这项技术随着宋朝的覆灭而遗失,最终失传。以至明朝官员看到西洋钟表时,都十分惊叹,却忘记了自己才是最早创造钟表的人。
32.中国天文学家在公元前1361年首次观测到了日食,并有了彗星的记载。
33.中国首先计算圆周率,并制定帕斯卡三角形。
34.中国在公元6世纪就对宇宙有了正确认识,明朝的郭守敬,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世纪发明的简仪(赤道经纬仪),已经开始用现代化的方式测量星辰位置。传教士于17世纪将赤道经纬仪传到欧洲,开普勒采用了它,经纬仪延用至今。
35.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和烟花。这个也不用说了,板上钉钉。
36.公元8世纪,中国发明了炸弹,并将其用于在战场上吓唬敌人。公元11世纪,中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地雷,名字很有意思“伏地冲天雷”,后来还发明了第一个水雷,后来还有一种雷,叫做“木人火马天雷炮”。(太有喜感了!)
37.中国发明了第一个手提式火器:火铳。同时,中国人在公元12世纪,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火枪。枪被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而后被欧洲人拿来逼中国打开大门。
38.公元1150年,中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火箭,而且还可以连发。后来品种多样化,有“五豹横奔箭”、“双向火箭发射篮”等。
39.中国的古老发明独轮手推车,在明代用于装载可携式炮台。
40.中国古书记载了一种可以同时发射320枚火箭的炮台,被称为“神火万全炮台”,在一场战役中可发射100万支火箭(注意,是100万支。)
41.中国发明了世界第一门大炮,欧洲有记载的大炮历史,比中国晚了300年。不过,大炮传到西方后,西方人立马就变成大炮专家了。同样,西方人后来又把这个从中国学来的东西,拿来对付中国。
42.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道教炼丹人士首创了接种疫苗来防治天花的方法,这项方法后来传到了中东的土耳其。1718年英国人在土耳其进行天花接种,于是欧洲人以为这项发明是土耳其首创,其实不然。
43.中国人发明了纸和雕版印刷术,这个也是不用多说的事了。
44.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
45.中国在1300年前发明了纸牌,也就是现在扑克的原型。
46.1041年,宋人毕升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木活字,进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更进而,产生了世界上第一家书店。
47.中国自古就有科举制度,让穷人的孩子也能摇身一变当宰相,而欧美等国则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可是逐步引进中国的科举制度的。
⑥ 我国的创造发明,都有哪些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世界少数的文明古国,更是仅有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古代的时候我们国家就是最厉害的而且没有之一,也是有很多的创作发明,所以这时候人们就会感到困惑,我国的创造发明,都有哪些?其实最出名的也就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胶泥活字印刷术,直接促进了当时我们国家的整体发展,让文明和科学延续下去,这就是一个开始,非常有意义,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吧。
胶泥活字印刷术这个就很厉害了,可以理解为印刷,可以自己把文字大量印刷出来,达到减少时间的效果,让所有文化可以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大量复印出来,这个真的不简单,相当于我们在线发文档,给很多人观看,一瞬间就可以传播文化文明,这个真的很厉害了。
⑦ 世界“脑洞大开”的军事发明有哪些
说到军事发明,会让人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场战争当中,就发明研制出了很多的新型武器。在二战当中有三大发明,它们分别是青霉素、原子弹、雷达。这些发明都是比较伟大的发明,但这个世界上其实也并不缺乏“脑洞大开”的军事发明,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几款。
第一种发明是螺旋推进车,这种推进车最让人无奈的就是它居然真的就只是用两根庞大的螺旋组成。当然还有其它的装置,这种螺旋推进车一旦进入到战场上,就基本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它的脚步。而且不管是在雪地还是在沼泽地,甚至是在山丘上它都能够如履平地一样的走过。
因为该战车连石头、树干都能够碾碎,更不要说其他了。可正是因为这种螺旋推进车的体型实在是太大了,耗油量也更加多,速度又慢,因此就被苏联给淘汰了。
其实这些“脑洞大开”的武器,都是因为人类想要进一步的探索更先进的武器而打造的,初衷点也还是非常的好。但是有一些军发明研究出来的武器装备简直也是让人觉得哭笑不得,比如说德国的古斯塔夫巨炮,就是一种很“鸡肋”的武器,因为每次发射完48颗炮弹之后,这个炮管都会完全损坏。
⑧ 复杂的飞机大炮我们都能创造出来,为何却造不出一颗黄豆
因为生命系统比飞机大炮复杂得多,飞机大炮只是人类近几百年的产物,但是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都有数亿年的进化史。
⑨ 中国发明了火药,为何现代化的火炮却诞生于西方
70多年前,鲁迅先生发过一句著名的感慨,它说外国用火药来制造子弹用来打仗,中国却用它做成爆竹来敬神。大部分人挺认可这句话:是啊,我们比欧洲发明火药早了500年,可我们却走了歪门邪道,浪费了优势,这有点像龟兔赛跑,中国是兔子,跑得快,但太过托大,路上开小差,浪费了领先,输掉了比赛,让人痛心。这个分析似乎没错,但问题是,这句话显然不对,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之后,也是拿来打仗的,至少从唐朝开始就用上了。
但是为什么到近代,中国作为玩火药的老司机,反而不如西方?现代化的火炮为何诞生于欧洲呢?
今天,人文君准备用十分钟来聊一下这个大问题。
故事得从中世纪的欧洲开始说起。
中世纪的欧洲仍是封建社会,封建贵族有自己的封地,并在这些地方建筑城堡、要塞作为据点。这些欧洲的城墙通常有着高耸的石墙,垂直耸立在平地,但这些墙并不厚,但对中世纪的战争型态而言,这样的城墙够用了。当时的战争严格说起来是贵族的事,甚少牵涉到平民百姓;因为当时的战争大多数仍是贵族骑士穿着重装甲的互斗。
为了攻陷城堡,敌军大多使用云梯攀爬登上城楼,或是地道挖掘等作战方式,想办法让城墙垮下来,接着进城后的近距离巷战与贴身格斗。这样的攻城方式跟我们以往想象的或是从电视上看到的相去不远,也一直主导着战场。一直到大炮的出现改变了欧洲战场。
十五世纪时,欧洲城墙的结构设计产生了重大的改变。最值得一提的就是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攻城战。这座巨大的城市控制着可能是欧亚大陆最重要的枢纽城市。为了防卫帝国首都,拜占庭帝国屡屡修建高耸厚实的城墙,有些城墙甚至厚达5公尺,高达12公尺。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堡垒,都无法与君士坦丁堡相提并论。
然而1453年,奥斯曼帝国试图攻下这座坚固的城市。奥斯曼帝国用了传统的挖掘地道、云梯攻城等各种方法,但都无功而返。他们因此把大炮排列出来,试图轰炸城墙,拜占庭的城墙最终仍被奥斯曼帝国的大炮轰出多个缺口。
火炮何时、何地、何人发明的仍是个谜。但是至少在十五世纪,火炮已经广泛地被欧洲几个比较有钱的国家所运用。举例来说,神圣罗马帝国内较有钱的诸侯可以负担的起买火炮攻打新教徒的城堡。而为了防御火炮,新教徒们只好不断地加厚原先的城墙,但效果也不佳。
中国的城墙自古以来的发展就已经具备文艺复兴要塞的二个重要因素:够厚、倾斜的墙面,因而足以抵挡大炮的攻击设计。因此,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城墙的传统设计,其实改变了中国的大炮发展方向,并且注定跟西方有所差异。
例如,顺治二年,江阴百姓固守城池,也把大炮搬出来,抵挡清军长达八十一天,最后清军调集超过二百门大炮终于在东北角轰出一个开口,终于攻陷,并屠杀了这座城市。许多人都把江阴之役归功于百姓的视死如归、江阴城内大炮发挥功效等。但是,也许最该归功的是江阴城的城墙。
所以,是不同的军事环境,让东西方的火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其实,战场和市场经济是一样的,只有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大家才有动力去搞发明创新。
换言之,城墙无法解释中国跟欧洲所有的火器发展差异,以及为何有效的火器是在欧洲被发明、创造并运用,而不是发明火器的中国。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促使欧洲跟中国在火炮的运用上产生差距呢?
有专家认为,关键的原因之一便是中国太和平,欧洲太战乱1760年的乾隆朝开始,中国开启了将近一世纪的承平盛世,天朝无战事造成了火药科技发展的停滞落后
⑩ 1941年中国发明的铁模铸炮法的详细流程是什么样的
如果1941年发明,那中国古人脑袋装的都是大便,早已被灭亡,这技术在春秋时期已开始用于大规模铸造铁制农具,兵器。
龚振麟
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生;卒于1861年。晚清舰船、火炮研制家。
龚振麟和林则徐、魏源是同时代人,从政前为长洲县监生,有革新思想,好研习西学,对西方的算学、火器有一定研究。道光十九年(1839)任浙江省嘉兴县县丞。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同年夏天,他奉调到宁波军营监制军械,克尽职责,多有建树。英军入侵舟山时,龚振麟奉命去甬东,见到英军用蒸汽机驱动的火轮,他参考林则徐提供的《车轮船图》进行仿制,先用人力驱动叶轮,在湖中试航成功,后又制成更大的舰只,可在海洋中行驶。1841年春,林则徐因抗击英军侵略,被清廷革职,令其“戴罪立功”。他来到浙江后,委派龚振麟把只能直击的旧式炮架改成能上下左右改变射击角度和方位的新式炮车。由于龚振麟平时注重学习科学技术,他监制的新炮车灵巧坚固,富有成效。1841年8月,英军入侵浙江省蛟门地区,清军再次失利,浙江省遂添设炮局,赶铸新炮,以应急需,仍委派龚振麟监制。
铸造火炮历来是用泥型。泥型制好后需长时间才能干透,从开工到出炮,需要一个月左右。那年冬天,雨雪连绵,泥型干不了,炮制不出来。龚振麟就创议用铁模(即铁范)铸造铁炮,在他主持下很快试制成功,大大加快了制炮的速度。由于铁模铸炮有很多优点,引起许多人的重视,龚振麟就写了《铸炮铁模图说》一书,于1842年刊印分发沿海各地区,求得推广,后由魏源收入他所编著的《海国图志》。
不过,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龚振麟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率领清军积极顽抗太平军。1861年,龚振麟在台州知府任上,被太平军击毙于黄岩县。
龚振麟在《铸炮铁模图说》中,详细地叙述了铁模铸炮的工艺过程和技术措施:
(1)首先按铁炮大小,分4—7节,作出泥炮。
(2)按泥炮节数分制铁模泥型,每节泥型分成两瓣,用车板旋制内面,使表面光洁,形状规整,然后烘干备用。泥型内放入预制的把手,浇注时和铁模铸成一体。
(3)用泥型翻铸铁模时,先将炮口那一节倒置在泥制平板上,用泥充填其中一瓣,烘干后,盖上泥制平板,将型箍紧,浇注后便得到第一节铁模的一瓣。然后除去填泥,又可如法铸得另一瓣铁模。这样逐节浇注,就可铸成层层榫合的整套铁模。
(4)用铁模铸造铁炮时,先在模的内表面刷上用细稻壳灰与细砂泥加水和成的涂料,再涂刷极细煤粉调制的第二层涂料,然后箍紧铁模,烘热、装配泥芯,浇入铁水。待凝固后,立即脱去铁模,趁炮身还是红热时,清除毛刺,除净泥芯,得到成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型铸造的国家,早在战国时代就用铁范成批铸造生铁农具和工具。《铸炮铁模图说》所述铸造工艺是在传统金属型铸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才得以产生的。例如铁模各瓣之间和各节之间采用的定位方法,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古代陶范和金属型的榫卯定位工艺措施。又如铁模把手分铸、采用双层涂料等,也是传统铸造的常规技艺。
龚振麟在《铸炮铁模图说》中,还总结了铁模铸炮的七个优点。其中讲到铁模的特点是一模多铸,成本低、工时少,“用一工之费而收数百工之利”,“用匠之省无算”;减少表面清理,镟铣内膛的工作量;铸型不含水分,少生气孔,用后收藏,维修方便,如果战时紧迫,能很快投产以应急需。所有这些,都讲得相当真切,符合实际;在一些主要技术问题上,和现代铸造学对金属型的认识是一致的。用黑色金属型铸造重数百斤至数千斤的大型铸铁件,困难很多,即使在现代亦非易事。龚振麟首创铁模铸炮,无疑是一个出色的技术成就。他所撰写的《铸炮铁模图说》一书堪称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金属型铸造的专著,只是由于清廷的腐败落后,这一技术才没能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提高。龚振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创新精神是值得后人敬慕和效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