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子说人皆可以成为尧舜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由孟子的观点来看贤者与人有什
人人皆可为尧舜,出自《孟子》的巜告子章书》。这是孟子的性善论以鼓励人人自我修养道德品质,积极向善,个个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尧舜是我国上古时代两位最杰出的贤明君主,也是古代品德高尚的楷模和代表人物,被儒家尊称为圣贤。他以孝道治理国家,以德教化万民,布施天下。尧舜认人为贤,禅让天下,让民心所向,天下归心。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和平盛世,社会稳定,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尧舜是道德行为高尚的化身。
人人皆可为尧舜,并不是要求我们要达到尧舜的地位和名声,而是要求自己努力具备尧舜那样的人格品质。我们可以效仿圣人的行为举止开始做起,多行善事。把尧舜这样的圣人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作为崇高的目标去为之奋斗,就算做不出那样的丰功伟绩,也可以成为有所理想,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高尚之人。
圣贤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修养,以实际行动做出来的。作为普通人同样可以有着尧舜那样崇高的境界,严于律己,奉公守法,一心向善,修身其家,兼济天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格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令人敬佩,令人感动,以成为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道德模范。
人人皆可为尧舜,与佛教的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如同一理。都是以慈悲为怀,善待众生,人人平等,四海之内皆兄弟。人生一世不可十全十美,难免有所差错,有时糊涂一时,误入歧途。但只要知错就改,改正得越彻底越迅速就越好。至于触犯法律,已经通过刑事改造,有着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积极表现,同样是良好的公民百姓。这也是如同佛家所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人人皆可为尧舜,这是每一个人的初心和愿望。尽管不可能实现人人成为尧舜,但只要人人有着积极的向善,就完全有可能:人人皆可为尧舜。
2. “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
出自战国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选自《孟子·告子章句下》),原文选段: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有这说法吗?”孟子说:“有。”曹交说:“我听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做才行呢?”
(2)人人皆尧舜可以说是创造力人人皆有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孟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文章主旨:
此文是植根于“性善论”的论点所作,鼓励人人向善,个个都可以有所作为。其关键还是一个“不为”与“不能”的问题。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树立立志向善的信心,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3. 王阳明说“人皆可为尧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人人皆有良知,为何有人会流芳千古,有人则遗臭万年?为何有人出类拔萃,有人却碌碌无为?为何有人是善人,而有人就成了恶人?这名弟子马上站起,慌张得很:“不敢。”王阳明叫他坐下,笑着说:“众人皆有,你怎么就没有?天下万事都可谦虚,唯独这事不可谦虚。”该弟子笑着接受。王阳明扫视众弟子,先诵了自己的一首诗:“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然后他又语重心长地注解道:“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
朋友们,不管我们处在社会上的哪个阶层,老板也好,员工也罢。我们所做的事发心是好的,是为了这个社会更好的发展,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工作本身,而没有工作以外的私欲,那您就是纯金,您就是圣人。
4. 人人可以为尧舜,是什么意思
尧舜是中国古代有德的大贤人,高风亮节的国君,尧把国王位置禅让给了舜,舜又把国君的位置禅让给了禹。人人可以为尧舜,意思就是,每个人都具备尧舜那样的好德行,但是就看实际中能不能做得到。
5. 孟子为何说“人皆可为舜尧”,当时发生了什么让他说出这样的话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仁义礼智”的本性,所以才会提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意思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像尧舜这样的圣贤之人。也是为了鼓励人人向善,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
出自战国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选自《孟子·告子章句下》),原文选段: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虽然人人都具有“仁义礼智”的本性,本性仍然需要自己 去“求”,即靠后天的修养。人只要经过努力,认真进行自我改造、自我修养,就都能成为尧舜也即圣贤之人。那些道德很差的人,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的本质。所以如果人们能够努力探求善的本质则“人人皆 可为尧舜”。孟子认为很多人不能成为善人的原因是环境和欲望。
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的思想可以看出他很注重人,注重人的本性和潜能,儒家讲究性本善,鼓励人人向善,这也表现出了孟子的思想境界之高。
孟子微微一笑说:“。你提出的问题,很多人也有这个疑问。人人皆可为尧舜,不是说你的位置、影响力,而是说在思想境界、道德品质上、做人做事上要和他们相同。如果做到了,也就是尧舜相同的圣人了。
曹交说道:“我懂了,您果然是高人啊。我明白了,人人皆可为尧舜,实际上是让人们学习尧舜的孝悌之道、谋福社会之心,只要真学真做,也就到达尧舜的境界了,您说的太好了。谢谢您了。
孟子说:“是啊,人人皆可成为尧舜,就看你是否下决心去做罢了”。孟子回头重重的对弟子们说:你们都要记住“人人皆可为尧舜”这句话,真学真做,持续尽力,大家加油啊 ......
6. 人人皆尧舜是属于什么创造方法
《人皆可以为尧舜》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下》。这是植根于“性善论”而鼓励人人向善,个个都可以有所作为。
这当然是植根于“性善论”而鼓励人人向善,个个都可以有所作为的命题了。
其关键还是一个“不为”与“不能”的问题。也就是《梁惠王上》里面所说的“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的问题。 只不过从与梁惠王讨论的政治问题过渡到与一般人讨论个人修养 问题罢了。所以,无论是君王从政治国还是个人立身处世都有一个“不为”与“不能”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认识到这一点后,就可以树立起我们每个人立志向善的信心,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7. 孟子说人皆可为尧舜本文哪句话表达的同样是这个意思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意思是: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你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不是说人人都能做到尧舜那样的成就,只要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从孝悌做起,行尧舜之道,就是尧舜了,就能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做出一番成绩。
8. 人人皆尧舜体现创造性原理的什么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有这说法吗?”
孟子说:“有。”
曹交说:“我听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说:“这有什么难的呢?只要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自以为他连一只小鸡都提不起来,那他便是一个没有力气的人。如果有人说自己能够举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同 样的道理,举得起乌获所举的重量的,也就是乌获了。人难道以不能胜任为忧患吗?只是不去做罢了。比如说,慢一点走,让在 长者之后叫做悌;快一点走,抢在长者之前叫做不悌。那慢一点 走难道是人做不到的吗?不那样做而已。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 和悌罢了。你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
曹交说:“我准备去拜见邹君,向他借个住处,情愿留在您的门下做学生。”
孟子说:“道就像大路一样,难道难于了解吗?只怕人不去寻求罢了。你回去自己寻求吧,老师多得很呢。”
9. 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意思
意思是: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
出自战国孟轲的《孟子·告子下》。
节选原文: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有这说法吗?”孟子说:“有。”曹交说:“我听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做才行呢?”
(9)人人皆尧舜可以说是创造力人人皆有扩展阅读
《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
孟子与告子都是战国时人,孟子持性善论(人生来有向善的力量),告子持不善不恶说(即人生下来本无所谓善恶),《告子》以两人的论辩开头,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道德及其相关理论。
《孟子·告子》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10. 古人云: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者,人所共仰的大圣人,但却人人可以为之。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与“众生皆可成佛”的意思差不多,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这样的人,
尧舜,是人们所共同敬仰的大圣人,但是每个人都有成为大圣人的可能.
具体来说就是,每人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只要心中有信念,平时多做善事,多学习提升自己,那么自己也有可能达到非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