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韩国的辽河文明比中国的黄河文明早2500年左右
韩国人的自恋和意淫文化最早在草履虫时代就已经形成。
❷ 4大文明古国是如何被断代的,为什么会被断
美索不达米亚灭亡是忘于宗教与世俗的争斗。美索不达米亚灭亡时时国家的名字是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的最后一个国王那波尼达统治时,国王及马尔杜克神庙之间的矛盾加剧,并试图另立新神,那波尼达离开首都,以其子伯沙撒摄政。祭师为战胜世俗,勾结波斯人。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居鲁士二世率军入侵新巴比伦王国时,祭司打开大门放波斯军队入城,伯沙撒被杀,那波尼达被俘,新巴比伦王国不战而亡。
古埃及亡于罗马扩张。屋大维在亚克提姆海战中打败了马克·安东尼和托勒密王朝的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后,埃及在公元前30年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古印度亡于自己的霸权。古印度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中国历史延续五千年一直是东方人权文明的核心。期间也有异族统治时期,但异族或是偏居一隅如五胡十六国。或是被中国文明同化如鲜卑、女真及满族。或是短暂统治后即被驱逐如元。
❸ 韩国的辽河文明比中国的黄河文明早2500年左右
首先,在三国以前,朝鲜半岛北半部(现在的朝鲜和韩国的部分地区)。人种有中原人,东北的少数名族以及华北移民(古代燕国)。
其次,在隋唐灭掉高句丽后,新罗版图扩大到今朝鲜平壤附近,朝鲜平壤以北依然属于唐朝。
其三,明清时期,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相当于今天的自治区。在日本的怂恿下和侵略下被日本占领。
其四,高丽棒子一直都说中国的名人,发明,古典,以及领土都是他们的,这足以说明,中国就是他们的---即他们是属于中国的。
辽河发源于河北经内蒙古中部通辽,到辽宁汇入渤海。自古就是我中华领土。为什么韩国人老是说是他们的呢,原来是来认祖归宗来了。
关于韩国:土地贫瘠,到处是山,在战后跟随日本崛起。其创业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但是,韩国人对世界上所有东西的抢占欲是极强的,因为太自卑了,什么都是来自中国的,包括文字,也是上个世界末才全部改为火星文的。
曾经看到三星的手机广告:就是一副欧洲的艺术画,被几个戴着白发的韩国人发现了,然后,广告上说:是韩国国宝,要将国宝送回。后来可能被人发现了,把是韩国国宝,要将国宝送回这句话删掉了。细心的你相信也看到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世界时高丽棒子的,是高丽棒子创造了上帝,然后才造了人。
我也不是愤青,但是高丽棒子真是太无耻了,所以留下此文。
还有些国内读者怀疑,说,辽河文明就是韩国的。目前,在中国的棒子有100多万,加上部分被收买的朝鲜族。请广大朋友辨明真相。
❹ 为什么有些韩语的发音这么像中文呢
嫩蚕说的有点道理!
韩语的确有很多很多的汉字词语。
汉字是汉朝时期制定而颁布的中国文字。可对产生汉字的制定功劳最大的人大概是秦始皇。这是为什么呢?
他霸占全国后图谋汉字的统一,在他之前,汉字的模样大不相同,而所谓甲龟文之类的原始文字已经在很早很早以前有的。所以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把此乱七八糟的文字集大成的功劳应归功于秦始皇。
可还有问题,那么秦朝和汉朝以前的原始文字都属于汉族的文字吗?
不好意思,我并不为然,久远的久远,中国这个大土地上有由很多民族立的国家,当时,中国的北方有蒙古族、满洲族、朝鲜族的祖先,并建立了各自的国家,人们所谓的“辽河文明”就是这个。而南方呢?
南方有华夏族,这就是汉族的直接祖先。我们把他们创造出文明叫做“黄河文明”。
那么我们好好想想吧。
所谓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何在呢?只是由气候和膳食习惯而产生的结果吗?气候环境和食生当然给人们起作用,可是文明的差异也是给人影响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黄河文明和辽河文明的你追我赶式的交流和对立以及汉族和异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对立,这才是产生中华文明的源泉。
所以我想,汉字的母胎,就是说汉字成立以前的古代原始文字,是经过文明对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而产生的产物。
❺ 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主要讲了什么
感谢邀请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承故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只有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可以看出,《国家宝藏》从一开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
❻ 谁知道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1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第一号。器高47cm,1978年河南省汝州阎村出土,此缸本是盛放人骨所用,上画鹳鸟叼鱼及石斧。中国的石器时代图画极其罕见,而这幅图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史前图画,价值无可估量。
2 陶鹰鼎,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1993年洛桑申奥展览会七件代表中国文化的文物之一,中国史前雕塑的代表作。这个陶鹰鼎威武雄壮,鹰胸为鼎腹,器口开于鹰背,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是中国史前文物中绝无仅有的神品。
3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中国古代对财富的标准是计重制,越重越值钱。大鼎重达832.84公斤,在当时属于国之重器了。器身饰兽面纹及夔龙纹,耳外廓饰双虎食人纹。腹内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雄健丰腴。该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于1939年3月在安阳出土,险些被切割卖走。村民将其埋在土里,终于熬过了八年抗战。战后大鼎被运到南京,由于太重,没被运到台湾。1959年转交国博。
4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肩部耸出四个卷角羊头,尊腹为羊的前胸。此尊集线雕、圆雕、浮雕等各种技巧,端庄典雅,铸造精细,是商代泥范法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这个器物解放前出土于湖南宁乡,抗战期间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车队遭到日寇轰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直到解放后才被修复,现在几乎看不到破损的痕迹了。
5 利簋,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簋为盛放黍稻之用,常与鼎组合使用,是重要礼器,天子可以用八簋。此簋是西周最早的青铜器,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记载武王征商,在甲子日早晨获胜,取得了政权,是唯一跟武王伐纣直接相关的历史实物,价值无可估量。
6 大盂鼎,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为圆体,口沿下环饰六个曲折角兽面纹,足上端饰卷角兽面纹,衬以雷纹为地,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铭文字体雄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鼎于清道光年间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内三宝之一。
7 虢季子白盘,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盘为水器,此盘为先秦最大铜盘,堪称西周青铜器的魁首。它重400多斤,圆角长方形,盘内底部铸有铭文8行110字,通篇用韵,四字一句,句式工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盘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被刘铭传发现,当时是一个马槽,后来刘家后人将其埋入土中,秘不示人,直到解放后捐献给国家。
8 九龙九凤冠,明代。明神宗(万历皇帝)孝靖王皇后凤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出土于定陵。帽胎以漆竹扎成,覆盖以丝帛面料,凤冠正面饰以九条等大的腾云金龙,均口衔珍珠宝石做成的珠滴,与九龙对应的是八只同样口衔珠滴的金凤,加上凤冠后侧正中的一条金凤,一共是九龙九凤。这件凤冠上嵌有宝石百余颗,珍珠五千多粒,华丽贵重之极。
9 太平天国玉玺,清代。国博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革命博物馆,里面都是近现代文物,所以我在近代和现代文物中各选了一个代表。这个洪秀全的玉玺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史中最重要的文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当其冲的重要史料文物。玉玺为清白玉质,印纽两侧均刻着精致丹凤朝阳的图案,四周刻有双龙双凤。玺面长、宽均各二十厘米,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玺都大。印面上刻有吉利韵语11句44个字,和历代国玺都不一样,十分奇特。该玺在天京陷落后被曾国藩得到,一直藏于军机处,解放后归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10 开国大典油画。中国现代史上的最重要文物。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1953年董希文作。董希文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此画曾被多次修改,见证了建国初期的历史。1955年,高岗集团被清算,于是高岗的原位以一盆鲜花代替。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致死,于是在油画上也被抹去,换成了董必武。1979年,画家阎振铎受命,另画了一幅修改前的原始版本,继续对外展示。而记载了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原画,则成了国博现代史文物中的扛鼎之作,国博新馆开馆前从未对外展示过。
❼ 韩国的辽河文明比中国的黄河文明早2500年左右,
辽河文明和棒子无关!辽西的红山文化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征!
韩国人是朝鲜半岛南部的土著,直到公元元年还是部落。
红山文化末期正好是商崛起,同时代朝鲜半岛没有出土过类似红山文化的文物
韩国人攀上辽河文明是靠乱认高句丽为祖先!
❽ 大辽王朝是由谁建立的啊
大辽王朝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1125年被金朝所灭。
(8)谁创造了辽河文明扩展阅读:
史学界公论,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太宗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大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年),又改称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大辽。
关于契丹首次改国号为“辽”的时间,一般有937、938和947年三种说法。关于辽改国号的次数,一般学者都认同这样的见解,即辽太宗时改国号为辽,辽圣宗时复号契丹,至辽道宗时复改国号为辽。
❾ 辽宁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万岁通天帖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以王羲之十一世孙王方庆进献的王氏一门书帖原迹为底本,由弘文馆书手钩填的《王羲之一门书翰》,为存世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诸摹本中时代最为可靠、钩填最精到者,堪称“天下真迹一等”。
王羲之的书法传世的有两类:一是木版或石刻的碑帖;二是唐代蜡纸钩摹的墨迹本。至于他直接手写的原迹,在北宋时只有几件,后来都丢失或被毁掉了,只剩石刻拓本。所以这件唐代的手卷虽为摹本,但其双钩填墨的描摹技法使其如实的反映了王氏一门的书法风格,而且其内容丰富,包括王氏一门七人十帖,为我们研究王氏家族书法承传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实证资料。
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看过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藏品后曾评价说:“唐摹王羲之帖,不论是现存的或已佚的,能确证为唐代所摹的已然不易得;如可证在唐代谁原藏、谁摹、何年何月,一一可考的除了这《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外,恐怕是绝无的了。”
宁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馆藏书法精品有朴实秀砀的传世珍宝晋人书《曹娥诗辞》,刚劲挺秀的唐欧阳询《梦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书千字文》,欧氏真迹堪称寥若晨星,历年为书家之典范。另外,还有已成为传世孤本的唐武则天时弘文馆钩填的《王羲之一门书翰》和唐狂派创始人张旭《古诗四帖》等,以及两宋时期皇帝赵佶、赵构、赵昚祖孙三代流传下来的真迹。其
中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高宗赵构《书曹植洛神赋卷》两幅作品,处帝王之尊,颇具神韵。大诗人陆游八十岁时的《自书诗帖》炉火纯青,草法苍劲豪迈,堪称诗书双壁。
绘画精品有中唐开元年间周昉之《簪花仕女图》,其笔下仕女“曲眉丰肌,艳丽多姿”,使人不仅能从中领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也深刻地体味到了唐贞观年间上层贵族们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林木阴森山峦起伏,官员待渡,意境幽远”,显现出中国画的绝佳境地,被称为划时代之杰作,宋徽宗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通过对虢国夫人等贵妇人游春的描述,显露杨贵妃家族骄奢,图中精巧构思,精美的笔法,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宝。
辽宁博物馆馆藏历代丝绣、晋唐宋元书画闻名天下,东北地区考古发现,特别是辽瓷,古地图与历代货币、甲骨、青铜器、碑志也较为著名。刻丝又名缂丝,是一种通经断纬,正反面纹样相同的艺术织作。辽博收藏的北宋《紫鸾鹊谱》、南宋名家朱克柔运丝如笔的刻丝力作《牡丹图》、《山茶图》等品艺高雅,堪称世界奇技。这些艺术珍品中的一部分是爱新觉罗·溥仪,这位清朝末代皇帝从北京携至长春,于伪满州国垮台时散佚,而后辗转得归辽博收藏。
馆内藏品中尤为富于地方特色的还有辽代瓷器,它们大多出自墓葬之中,辽瓷源中原制瓷工艺,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形制依契丹族习俗,适应游猎骑牧生活,有鸡冠壶、凤首瓶、长颈瓶、三彩海棠式盘、碟等。可谓丰富多彩。至于辽代帝陵出土的辽圣、兴、道宗三代帝、后哀册,有汉文和契丹文两种,镌刻精细,保存完整,为海内仅存珍宝。
馆藏青铜器亦颇为丰富,既有考古发掘品,又有传世佳品,辽宁出土的青铜器中,礼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则颇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❿ 韩国的辽河文明比中国的黄河文明早2500年左右.
没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