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炎帝发明煮盐

炎帝发明煮盐

发布时间:2021-09-30 08:23:22

㈠ 是谁发明了吃盐

不是谁发明的,是逐渐抄发现并使用的。 早在远古时候人类就已懂得用盐来保存食物、充当调味料,甚至做一些简单的医疗。依照自然存在的状况,盐又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四种。 人类采盐最早使用的方法是从含盐量高的干涸河床或湖床刮下盐结晶块。但没多久人们便发明了较复杂的产盐方法。 最常用的盐是海盐。海盐的取得主要是在气候和地质条件适合的海边开发盐田,依靠日晒和自然蒸发,从而使盐分析出。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海边都出产海盐,如亚洲的中国、韩国、印度;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欧洲的地中海沿岸等是海盐的大产地。

㈡ 古人怎么制盐﹖

人类最早是采集自然界存在的卤水和盐,包括地表天然卤水和岩盐及海滨洼地自然结晶的盐,供给食用。中国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刮取海滨咸土,淋卤煎盐。有天然卤水的地区,曾采用“先烧炭,以盐井水泼之,刮取盐”的生产方法。

战国末期,四川开始掘井、汲卤、煎盐。齐管仲,实行“官山海”政策,即盐由官民并制,产品全部由官府统一运销。

汉代至明代,除隋文帝开皇三年到唐玄宗开元十年的年间,开放全国海滩、盐井、盐湖。虽然隋、唐之际,山西湖盐生产已形成“垦畦浇晒”的新工艺,宋、元之际,福建海盐生产已部分采用晒盐法,但生产规模小,工具设备简陋,生产者之间只有简单的协作,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状态。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自贡盐业已进入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1835年以后,黑卤井、岩盐井、深层天然气井的相继开凿,又为盐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能源。岩盐井自然溶浸通腔,一井注水,多井出卤,促成了有关井户的联合,大大促进了盐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19世纪中叶以后,一些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井矿盐的凿井、汲卤、制盐,海盐的纳潮、制卤、结晶、收盐、集运,湖盐、矿盐的开采,相继采用了机械设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1912年采用了蒸汽机车牵引汲卤,1925年天津汉沽盐场采用了柴油机带动水泵扬水,其他一些海盐区也逐步开始采用机械,但发展缓慢。

(2)炎帝发明煮盐扩展阅读:

制盐工业原料

1、海水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表积的70.8%,海洋的平均深度约3800m。海水中已发现含有 80多种化学元素,形成多种溶解盐,总含盐量3.5%左右。其中氯化钠的含量为2.7%左右,是重要的制盐原料。

2、岩盐

地壳中的氯化钠固相沉积物。是在封闭、半封闭的沉积盆地中,有利的地质构造和干旱气候条件下,富含盐分的水体逐渐蒸发、浓缩、沉积而成。

3、盐湖

第四纪以来形成的石盐和卤水矿床,分布在世界干旱的内陆闭流区,分为南、北半球两个盐湖带和赤道盐湖区,以北半球盐湖带为主。一般为固相和液相共存,也有卤水湖和干盐湖。

4、地下天然卤水

沉积岩形成时,封存在矿物或岩石缝隙和裂缝中的海水、地下含盐泥浆冷却时凝成的卤水或地下溶滤盐类矿物而形成的卤水。

㈢ 古代制盐的过程全解

中国古代的海盐、湖盐、井盐,大体都是取卤做原料,或柴火煎熬,或者风吹日晒,水分蒸发后便能得到盐。

1、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海盐锅煎之法和用具,历经元、明、清各代更替,并无明显差异。崂山青盐迟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盐民才用沟滩之法,改煎为晒,从而结束了煎盐的历史。

2、从北宋开始,海盐出现晒法。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煎盐仍多于晒盐。

3、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逐渐完善起来。那些沿海岸线架设的燃烧了几千年的烧锅煎盐设备,自然成了历史的陈迹。

4、在南方如海南岛地区,阳光充足,是晒盐理想的场所。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存在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

5、井矿盐的生产分为采卤和制盐两个环节,古代提取天然卤法的方法多为提捞法,现代则有气举法、抽油采卤法、自喷采卤等方法。在岩盐型矿区大多采用钻井水溶开采方法,有的采用单井对流法,有的采用双井水力压裂法。古代井盐制盐采用煎法,与海盐煎法相似。

6、湖盐分为原生盐和再生盐,主要采用采掘法或滩晒法生产。有些盐湖经过长期蒸发,氯化钠沉淀湖底,如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历经数千万年变化形成了干湖,盐晶暴露在表面,不需经过加工即可直接挖取。湖盐生产采用滩晒法的历史悠久,与海盐早期生产工艺不同。

㈣ 我国古代是怎样发明的盐的

我国的先民通过采集、品尝、识别、鉴定等试验过程,分别对海盐、湖盐、井盐等提高了制专盐技术,进行了加工提纯,属最终获得了不可或缺的食盐。

相传炎帝时期,在胶州湾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部落的首领名叫夙沙。

有一天,夙沙从海里打了半罐水刚放到火上煮,这时一头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拔腿就追。等他扛着被打死的野猪回来时,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底部留下一层白白的细末。

夙沙用手指蘸了一点尝尝,又咸又鲜。他用烤熟的猪肉蘸着吃了起来,感觉味道很鲜美。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制出来的盐。

从此,盐就走进了人类的生活并成了必不可少的物品。夙沙也被后世奉为盐宗。据史籍记载,夙沙煮海为盐之事应是发生在五六千年前的黄帝、神农时代。我国先民煮海做盐的活动,其初期的加工过程缺乏史料记载。

至宋代,据北宋时期学者苏颂所撰《图经本草》记载,宋代海盐生产是淋沙制卤和煮卤成盐,分两步进行。

㈤ 历史上的“夙沙氏”是怎么发明的盐被后人尊称“盐人”的

盐的发明人夙沙氏,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盐起源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在宋朝以前,在河东解州安邑县东南十里,就修建了专为祭祀“盐宗”的庙宇。清同治年间,盐运使乔松年在泰州修建“盐宗庙”,庙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为盐的夙沙氏,商周之际运输卤盐的胶鬲、春秋时在齐国实行“盐政官营”的管仲,置于陪祭的地位。

(5)炎帝发明煮盐扩展阅读:

掌盐政之官叫“盐人”

初期盐的制作,直接安炉灶架铁锅燃火煮。这种原始的煮盐费工时,耗燃料,产量少,盐价贵。于是,从盐一诞生起,王室就立有盐法。在周朝时,掌盐政之官叫“盐人”。《周礼·天官·盐人》记述盐人掌管盐政,管理各种用盐的事务。

㈥ 求古代时候盐的提纯方法

初期盐的制作,直接安炉灶架铁锅燃火煮,没有提纯的方法。

安炉灶架铁锅燃火煮这种原始的煮盐费工时,耗燃料,产量少,盐价贵。于是,从盐一诞生起,王室就立有盐法。在周朝时,掌盐政之官叫“盐人”。

古籍记载,炎帝(一说神农氏)时的宿沙氏开创用海水煮盐,史称“宿沙作煮盐”。

《周礼·天官·盐人》记述盐人掌管盐政,管理各种用盐的事务。祭祀要用苦盐、散盐,待客要用形盐,大王的膳馐要用饴盐。汉武帝始设立盐法,实行官盐专卖,禁止私产私营。

拓展资料

盐在中国的源起。“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颜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中国人大约在神农氏(炎帝)与黄帝的时期开始煮盐。中国古时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

20世纪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古人已学会煎煮海盐。根据以上资料和实物佐证,在中国,盐起源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在宋朝以前,在河东解州安邑县东南十里,就修建了专为祭祀“盐宗”的庙宇。清同治年间,盐运使乔松年在泰州修建“盐宗庙”,庙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为盐的夙沙氏,商周之际运输卤盐的胶鬲、春秋时在齐国实行“盐政官营”的管仲,置于陪祭的地位。

中国也是盐井的发明地。《蜀王本纪》:“宣帝地节(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6年)中始穿盐井数十所。”汉代起,也始利用盐池取盐。王廙(yì)《洛都赋》:“东有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成之自然。”刘桢《鲁都赋》:“又有盐池漭沆,煎炙阳春,焦暴喷沫,疏盐自殷,挹之不损,取之不勤。”

㈦ 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首创什么种植五谷蔬菜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lěisì],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耒耜(lěisì)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耒耜的发明证明我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耒耜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



(7)炎帝发明煮盐扩展阅读:

耒耜的作用:

改进的耒有两个尖头或有省力曲柄。耜类似耒, 但尖头成了扁头 (耜冠) , 类似锹、铲。其材料从早期的木制发展出石质、骨质或陶质。耒耜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效率。耒耜也是后来犁的前身, 所以有人仍称犁为耒或耒耜。

但还有一种说法是耒、耜为两种农具。据《管子·海王》等记载, 战国时耒、耜为两种农具, 而且也为出土的实物所证实。耒耜为先秦时期汉族的主要农耕工具,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已保留于黄土上的耒痕。

在牛耕的出现和冶铁业的兴起之后,木耒、木耜也开始套上铁制的刃口,如湖北江陵曾出土有战国时的耒,其形制是从柄到齿皆为木制,齿端套有铁制的刃口。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和河南辉县还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铁犁铧。铁犁铧的发明又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㈧ 谁发明了盐,被后人尊称为盐人

盐的发明人夙沙氏,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盐起源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版夙沙氏是权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在宋朝以前,在河东解州安邑县东南十里,就修建了专为祭祀“盐宗”的庙宇。清同治年间,盐运使乔松年在泰州修建“盐宗庙”,庙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为盐的夙沙氏,商周之际运输卤盐的胶鬲、春秋时在齐国实行“盐政官营”的管仲,置于陪祭的地位。

(8)炎帝发明煮盐扩展阅读:

掌盐政之官叫“盐人”

初期盐的制作,直接安炉灶架铁锅燃火煮。这种原始的煮盐费工时,耗燃料,产量少,盐价贵。于是,从盐一诞生起,王室就立有盐法。在周朝时,掌盐政之官叫“盐人”。《周礼·天官·盐人》记述盐人掌管盐政,管理各种用盐的事务。

㈨ 炎帝煮盐用什么方法

《世本》称炎帝时“宿沙作煮盐。
“煮盐”是指用深腹容器煮沸取自海边滩涂下或盐井里的卤水并加凝固物来结晶成盐,商周已见。

㈩ 人类历史上到底什么时候开始食用“盐”

20世纪50年代福建出土文物,其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前版3000年)古代中国人权已学会煎煮海盐。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食盐。相传在炎帝时期,居住在山东半岛的夙沙氏,发明了用海水煮盐的方法。先秦时期,齐国煮海为盐,国富民强。

中国古时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中国是最早食用和人工生产食盐的国家,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根据以上资料和实物佐证,在中国,盐起源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10)炎帝发明煮盐扩展阅读:

人类食用盐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获得盐分:早在铁器时代,英国人就开始将海水装入粘土罐中,在火上加热,通过蒸发来提取其中的盐分。罗马人则开始用衬铅的大锅煮海水来生产盐。

中国人则采用晒卤法制盐。在海滩边就地取材,将沙子摊晒在地面上,洒上海水,太阳把海水蒸发之后盐分附着在沙子上,再收集这些沙子用海水浇灌,成为浓卤。最后,注卤子锅,煎熬成盐。而甲骨文的卤字,就是高空俯视人工盐田晒卤制盐得到的象形文字。

阅读全文

与炎帝发明煮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