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深圳经济特区能够创造“奇迹”的原因
先天优势,政策支持,以及时代赋予深圳的使命!
『贰』 从深圳到雄安的特区奇迹,彰显了我国哪些方面的实力
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想必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通过改革开放70年来的艰苦努力,可以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实力已经是在全球都可以说是数得着的了,同时,我们心里都应该知道中国的经济实力之所以增长的这么快,和改革开放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第二个的话,我们要知道一个经济特区的设立,与方方面面都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特别是和基础建设方面,我们都知道,一个城市,它的基础建设的好坏往往在很多时候都决定了这个城市的生命力,然而,我国的基础建设在很多国家都是有名的,甚至被别人称之为“基建狂魔”。
第三个的话就是政府之间的协调能力了,这个能力的话也是通过两个经济的特区设立,可以看出来的,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我们国家所走的道路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知道,通过这两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国家各方面的实力都是极其的雄厚。
『叁』 歌颂祖国的诗文和歌曲 关于祖国建设新成就
歌颂祖国的诗文有《我爱这土地》,假若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去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的吹刮着愤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歌曲有《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爱你塞北的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吉祥颂》、《祖国你好》、《中国的希望》、《中国鼓》、《亲吻祖国》、《代表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祖国的新成就有青藏铁路,一条几乎不可能的铁路,中国人民做到了;火车多次提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雀跃……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壮举! 改革开放, 中国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的祖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世界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是最快的,我国综合实力名列世界前列。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叔叔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2008年,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到月亮上去拜访嫦娥和玉兔“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样是2008年,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中国的科技技术蒸蒸日上,为发展中的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这是继2005年1月中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通过地面跋涉到达之后,再次成功登上南极“冰盖之颠”。田径世锦赛上,我国选手刘翔成为世界跨栏历史上,唯一将世界纪录、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称号集一身的传奇明星,也结束了中国田径八年在世界锦标赛上“零金牌”的尴尬,为我们的祖国赢得了荣耀。使中国的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中国在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肆』 为什么说深圳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奇迹”
因为深圳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大城市,这内在人类历容史上绝无仅有的。1980年深圳还只是小渔村,人口不过几万。到2000年,深圳已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名。而且目前,深圳的大部分经济指标均位列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你说,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好像是连续三十年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
『伍』 中国"经济奇迹"的成功经验有哪些中国奇迹可以延续吗
中国奇迹是不可延续,因为其是在历史的原因的作用下产生的。具体如下:
深圳经济特区的前身是具有1600多年建制历史的宝安县,深圳亦称“鹏城”,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亦是祖国南方的一颗璀璨明珠。她在改革开放的呼唤中诞生,她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而闻名遐迩,借改革开放的东风而展翅翱翔。其发展之迅猛,变化之巨大,举世瞩目,被称为中国"经济奇迹"。
中国"经济奇迹"的成功经验有如下原因:
历史机遇
1980年特区成立之初遍地。“麻雀”变“凤凰”1980年深圳成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和创业者潮水般涌向这里,他们行囊简单,拥有的只是对未来热切的期望。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受惠于香港这座国际化桥梁,深圳吸引了众多香港、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到深圳发展。他们或者创业,或者办厂,都在深圳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未来。
从1999年起,深圳开始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以及促进国家、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以此为标志,知识经济汇入深圳发展的历史洪流,一批“新生代企业家”横空出世。
据深交所最新数据统计,深圳目前在境内外共有上市企业223家。在境内上市企业中,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有52家,首发募集资金超过388亿元,中小板上市企业数量和募集资金总额均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在创业板上市8家,首发募集资金合计67.79亿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体系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在深圳,人们把新的体制称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土地市场、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证券市场。在深圳,市场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大到政府转让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国有企业的产权转让,小到部门采购办公用品,都是市场说了算。1997年,新华社公开发布一条消息称,深圳已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对深圳人而言,这是对他们近20年的先行先试,勇于创新的一次总结。对全国乃至全世界而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有了一个直观的样本。
可以说,经过20年的改革,深圳市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已基本完成,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建立了通过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市场调节价格的商品已占到97%以上;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以公司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使大部分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建立了以间接手段为主、面向全社会的经济管理调控体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不断得到优化。
『陆』 深圳特区创造无数奇迹,说明发展的重要性!!!
深圳发展的几点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深圳经济的发展仍一直
能够位居全国前列。那么,为什么深圳经济能够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是什
么东西在一直支持着深圳经济的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引起
我们的充分重视。
一、敢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改革开放原则方针下,勇于探索和实践经济发展中
的一切问题。改革开放培养了深圳人这种精神,同时深圳人正是靠这种精神,
使深圳从一个普通的小镇一跃变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都市,变成中国改
革开放的带头兵。大到在体制改革、政府管理等方面提出众多举措,小到对
企业的支持和鼓励措施的出台,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很重要
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直接制约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深圳之所以能够成
为国内外企业投资的乐土,有如此好的发展速度,首先应该归功于它的良好的
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
来自深圳市外资局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家跨国公司、国际知
名大企业来深落户,投资项目达180多个。截至去年底,这些来自世界68个国
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深投资2.5万多个项目,投资金额达230亿美元。其中,列
入美国权威杂志《幸福》上公布的世界排名500强的已达100多家。据悉,在
深跨国公司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普遍良好,投资回报率很高。如IBM公司、松
下电器(深圳)公司、深圳赛格日立公司、爱普生(深圳)公司、卡西欧电子
(深圳)公司及奥林巴斯(深圳)公司等,均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盈利。那么
,深圳何以能吸引如此众多的投资?深圳的魅力何在?在深圳市外商协会针
对深圳投资环境开展系列调研后,结果表明,外商对深圳整体投资环境感到满
意,特别是认为深圳硬环境建设在全国一流,各项基础设施超前而完善;软环
境在“提速”后改善幅度之大也令人振奋。
具体来看,在硬环境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六点:深圳毗邻港澳,它
不仅建成了便利、高效的现代化立体综合运输体系,形成了陆海空全方位开放
的口岸体系,而且还是国内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信息应用系统工程覆
盖主要社会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齐全,引进来和走出去都很
便利,不仅适合发展制造业,也适合发展服务业和各项社会事业。深圳经济活
跃,产业关联度较大,配套优势明显,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生产要素能够得到
合理、有效配置,投入产出比较高,有利于资本流入。
在软环境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深圳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较高。在资源配
置中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只是从宏观上通过法规政策指导协调地区经济发
展,企业自主发展及伸缩余地较大。深圳在与外资企业合作时,从互利双赢的
思想理念出发,让投资者有钱可赚,使深圳得到发展。目前,在深投资的2
.5万个项目中,绝大多数企业盈利。正是得益于此,今年以来,海外客商,
尤其是台湾客商来深投资的明显增多,不仅规模大,科技含量也高。
二是深圳产业发展思路清晰,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科学而务实
,招商引资结构合理,注重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适应
能力较强,企业微观经济活动能够得到政府有效指导。
三是深圳法制较健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良好的投资环境,初步建立了
较完善的、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法规体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都基本有法
可依。深圳市在审批政府投资项目工作上,人大每年将对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
审查单列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提交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人民代表对政
府一年的投资项目不仅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对各种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有了
了解。比如近两年,人民代表在大会期间,分别对市政府关于建设微型汽车、
网球场地等大型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提出了疑问,行使了否决权,从而保证了政
府有限资金的有效使用。如今,深圳市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查与批准,已逐
步形成规范、统一和法制的运作方式。
四是深圳政府运作规范、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高,形成了较好的、有利于
创业和发展的市场经济氛围。深圳市政府对企业信守承诺,以诚待客,热情为
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引来八方客商。世界各国都把政府的
廉洁高效作为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而深圳作为中国率先进入现代化的
地区,也必须用这样的标准来自我要求。在呼吁公务员加强忧患意识时,深圳
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所享有的政策优势已不存在,因此,必须提高政府
的行政水平和效率,优化投资方面的“软环境”,才能增强新优势。他们在对
政府部门的改革力度很大,尤其是深圳海关、边检、商检等部门近两年改革
力度较大,在今年“提速”会议后,服务意识明显加强,通关效率大大提高,
已经成为深圳投资环境的优势所在。此外,使政府体制和管理机制与国际接轨
,也是为适应加入世贸的要求做好准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出“新招”,为外商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
所谓的“全程保姆式服务”,即要求各部门在派出熟悉业务,并且拥有审批权
限的人员参加一站式服务外,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必须协调和跟进,协助外商解
决审批、登记等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目的在于致力提高政府行政效
率,减少投资项目的审批环节,并且为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提供“全
程保姆式服务”。而由于30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需由中央政府审批,深圳外
商投资服务中心的“保姆”,也将为外商到北京向各有关部门申请,而不必由
不熟悉情况的外商自己花时间奔走。
三、经济发展的紧迫感
体现在追赶目标的高起点上。深圳虽然由于开放较早,经济发展有了一定
的成就;但在新的世界经济增长潮流面前,他们认为,只有奋力追赶,才能不
被淘汰。因此,深圳始终把自己的发展目标定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现在他
们把今后竞争的目标定在周边国家,进行全球化竞争,而不是仅仅定位于东莞
、上海,而且相信自己能够走在前面。同时,他们又积极学习上海的经验,努
力整合自己的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创新区域发展战略,以取得更
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四、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引进
在人才引进方面,深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即使这样,他们仍然认识到,
深圳虽具一定人才优势,但一些高级经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依旧难觅,已成为深
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障碍。因此他们借鉴上海等地经验,制定了更加务
实的吸引人才政策,通过住房、购车、保险、个人所得税返还等多方面优惠吸
引归国留学人员和国内高级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需要根据中国加
入W TO的新形势,制定鼓励跨国公司在深设立地区性总部、投资控股公司以及
外商投资服务业的具体规定,为外商来深投资提供更加清晰的政策导向。
五、重要启示
一是要十分重视投资环境的建设。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对于企业
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中西部地区,软环境更为重要。
企业不怕竞争,就怕不知“游戏规则”。我们的政策法规可能比较完善,但各
部门在执法中由于对政策理解不一,往往使企业左右为难,无所适从。企业并
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弄清这个法律究竟该怎样,而法律应该是怎样就是怎样
。此外,社会对执法的监督也应加强,应建立有效的外资企业投诉协调处理机
制。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和清晰度的建设、政府对企业监管
的建设以及公务员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的建设等。
二是要十分重视人才工作。我们一直说,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但是一遇到实际工作,这句话就成为了空话。人才与投资至少是同等重要的
,有了人才,就能带来投资;有了投资,就能吸引来人才。这两者是相辅相成
的。就是说,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对我们的人才政策进行调查研究,要坚决
抛弃不利于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开动脑筋,借鉴深圳等地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人才政策,制定出适合我们当地经济发展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政策。
三是要十分重视政府及各部门对经济工作的服务。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投
资发展环境的同时,政府必须要求公务员重视对经济工作的服务。对经济工作
的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求每一个公务员及为企业服务的政府机构一方面
要把廉洁高效作为我们工作的宗旨,另一方面又要在法律法规框架内从有利于
企业发展的角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和支持。深圳为外商提供“全
程保姆式服务”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发明出来的。
『柒』 “先试先行”是一再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深圳给我们提供的宝贵经验。其“先行先试”首先表现为 A.农村生产
C 引进外资的特殊政策
『捌』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深圳经济特区能够创造“奇迹”的原因
自1978年中国的经济政策确定了改革开放路线之后,经济特区的设立可以说是首波重
大的经济政策,而经济特区也俨然是中国由计画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实验室」,在1980年
核准成立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中,深圳地区由於得到政策的偏好与地理位置的优势,短短十年
之内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经济成长的速度和程度在中国几乎没有地区可以与之相比.然而
当深圳特区完成市场经济的阶段性任务之后,政策优势开始转移至其他地区,因而此区的建
设进程逐渐缓和下来,经济成就也相继被其他经济特区超越,由於区域发展过於快速,深圳
地区虽然曾经拥有傲人的发展成绩,但也尝到了发展的恶果.
边区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因资源有限,远离中央,故在发展的契机上,有其
局限性,因而造成国家力量在边区发展扮演了重要角色.随著国家政策的施予,边区
会依据特定的政策目标接收来自中央的行政资源,导致边区发展受制於国家政策,而
有跳跃式的情况发生,中国经济特区产生,就是一个标准的案例.
经济特区在定义上是「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划出的,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减免关
税和劳动力 市场等优惠条件的一定区域.是一种对外开放 对内实行不同於国内其
他地区的管理方式并适当隔离的特殊经济区域.」因此「经济特区」
在区域的发展上,完全是受制於政策导引,而其中又以深圳特区为发展之最.
深圳特区座落於深圳市南侧,东临大鹏湾,西接珠江口,南为深圳河,北
傍梧桐山和羊台山,呈东西向狭长带状分布,自1980年成立以来,从昔日的广东沿
海小镇,逐步建设为百业俱兴,高楼林立,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综合发展的新
兴现代化城市人口超过700万的大都市,发展历程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第11届三中全会,首度启动经济改革政策,邓xp要求「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行.中央各部门要允
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试验」因此「经济特区」便是在这样的政
策目标下产生,即利用开辟特别行政区域的方式,独立於当时现行的法令规章,甚至
是意识型态(即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资本主义活动),在中国先行试验市场经济体制,
於是1979年3月以原广东省宝安县改隶深圳市,1980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广东深圳
与其他地区(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成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总面积为三二七.五平方公里,占深圳市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口四
十七万.(江季桦,1988),并於1983年耗资一亿三千万元人民币,著手建立一条长
达84公里的第二国境线(简称二线)将深圳特区异於其他地区的管辖,
不论是投资,旅游都可享受免税或减税的优待,但是在特区生产的货物如要销往中
国,则必须补办完税,检验等手续,才能通过「二线」,人员要从特区进入,亦要办
理一般的入境手续藉此区隔特区管理与其他地方行政区的不同.
深圳特区的功能随著发展的进程而有所调整,综观其发展过程,可以分成两个
时期,即优惠政策时期与后优惠时期.
一,政策优惠时期
深圳经济特区最初成立的目标,在於成为类似其他国家的加工出口区或是出口
特区 ,此时期的产业结构以「三来一补」产业为主,即来料加
工(外商提供企业材料,经加工后收取加工费),来样加工(外商提供式样,品质与规格,
并供应原料,经加工后收取加工费),来件装配(外商提供配件,而委任进行装配工作,
装配完成,收取装配费)及补偿贸易(外商提供信用贷款,或直接提供生产所必须的机
器设备,技术,物资或劳务,期限内以产品或劳务等价值偿还外商).
所以「三来一补」的产业便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工和低廉的生产成本,来吸引
外商进行投资,属於典型的劳力密集产业,综合分析深圳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构成,前
18年深圳基本上是以引进国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形成了劳动密集行为主导的
产业格局,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引进成效不太显著,大工业基本未能成为深圳经济主体
与产业支柱因此「三来一补」的政策,将使外商转移生产技术
较低的产业,甚至只做简单的装配工作,紧缩「三来一补」将成为
特区管理的新的转捩点.
1991-1995是深圳特区的转型时期,首先1991年7月深圳证交所开业,10月耗
资一亿八千五百万美元的深圳国际机场启用,1992年1月邓xp南巡,1992年7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立法权,深圳市将有更多的自主权从事扩大改革开放,但
是无可否认,过去十多年来深圳经济的高度成长,主要仰赖政策优惠,特别是藉「外
汇留成」所形成的竞争优势,而中国中央为纾缓内陆省市与特区间的利益矛盾,日前
取消特区外汇留成之优惠,改为「二八分帐」,深圳的外贸灵活度立遭打击而1994年起,「三来一补」也不再享有三年免税的待遇 1980年深圳只是个年平均所得100美元的地方,而自1980年至19955年,外资
企业赴大陆的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90%流入沿海的12个省分,因此内
陆的18个省也想要吸引外资,并认为必须停止经济特区的优惠条件,才能改变外商
的投资态度 因此从1992年开始,新一轮改革开放开始,到1995年特区优惠政策基本上走
完淡化的历史过程,特区的优惠政策从出台,实施到淡化,取消,表明经济特区已经
走过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政府对经济特区优惠
政策的逐步取消,也是其他地区有机会起步发展以及深圳逐渐丧失部份优势的原因.
二,后优惠时期
面对政策优惠的逐渐丧失,深圳特区势必在产业政策上必须有所调整,即深圳
地区的产业由原来的劳力密集产业,逐步倾斜至高科技产业,因此经营模式用「先进
工业」来代替一般工业,随后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以「高,精,新」作为发展工业的方
针
这个时期,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1995年的225.8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2
年的1710亿元,增长了29.4%,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5
年的20.5%,提高到2002年的47.88%.而高科技产业中,又以电子信息产业一枝独
秀,2002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值达到2011.90亿元,比2001年增长34.6%,
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50.9%提高到56.3%,所以深圳现阶段可说是全力
发展高科技产业.
其次,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此一时期的重要课题,过去第三产业的存在是为
了服务加出口业,其发展处於次要地位,而随著高科技产业的提倡,第三产业的服务
成为重要的支柱,再加上深圳地区第三产业在第一时期的所奠定的基础,使深圳成为
全国第三产业数一数二的城市,例如深圳有全国第二大的股票市场,仅次於上海,又
有180多个国家地区,300多家金融机构在此建立「代理关系」,以深圳的第三产业
规模,不但可以服务境内的产业,还能成为中国其他地区的服务中心,因此第三产业
也成为深圳「胜出」的重要发展方向.
深圳特区的优势
深圳地区之所以发展起来,除了国家政策的给予援助之外,其本身也具有区位
优势,以及因经济建设所累积的制度和法律优势:
一,区位的优势:「比邻香港」可以说是深圳最大的区位优势,这样的位置使深
圳一方面可借鉴香港先进的市场管理经验和市场法律体系,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上可
以和香港做连结,因此在成立经济特区之后,深圳成功地吸引来自香港劳动型产业,
截至2002年,港商在深圳实际投资累计达200多亿美元,占外商在深圳实际投资金
额的70%多,而深圳的港资企业约有9000余家,占深圳外资企业的80%左右.从海
港来看,深圳具有区位优势,其「东南临海,东部和东南部是大亚湾,大鹏湾,西部
和西南部是朱江口,伶仃洋,海岸线总长229.96公里,具有建设深水港的天然条件」
目前深圳东部开发了3个港区,西部开发了4个港区,其中盐
田港区更有建设成为国际中转枢纽港的实力所以"以港强市"
也成为深圳的发展优势.
二,制度的优势:「深圳特区二十年来最大的成就不是盖了多少楼,有多少产品
出口,而是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算哪一天深圳一夜之间被夷为平
地,只要这套机制还在,二十年后,又是一个深圳!」由这一段话就可以看出,深圳特区的成立,基本上就是一种制度的创新,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验室,在中国其他地区经济未开放之时,深圳就扮演体制改革的先锋,
而二十年来在深圳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深圳最大的卖点.
三,法律法规的优势:深圳市於1992年获得单行法规的立法权,在这之前,有关经济特区的立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国务院制定法规和发布政策文件,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具体法规,深圳市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组成取得立法权之后,深圳市人大,深圳市政府开始进行大量的立法工作,对批发市场,保税生产资料市场,拍卖行,期货交易等,都颁布了管理的规章或规定,并「在反暴利,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有立法 深圳地区的商业法制相较於其他地区是比较完善的.而从对经济活动最有直接影响的
公司法来看,深圳特区的立法也较其他地区迅速与弹性,例如深圳率先制定了几个有
关重要的公司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股份有限公司条例》(1993.4),《深圳经济特
区有限责任公司条例》(1993.4),《〈深圳经济特区有限责任公司条例〉实施细则》
(1993.9),和《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1994.4),这些公司法律法规的确定
不但在时间上比其他地区超前许多,更重要的是其具有实质内容的优势 土地制度的改革
今日深圳特区的建设和发展是起源於中央决策,但发展的初期深圳除了国家给
予的优惠政策之外,唯一的资本就只有土地,当时中国土地由国家和集体所拥有,土
地的使用都必须经由这两个单位审批,划拨,没有对外开放的土地交易,计画经济体
制下的传统土地供应制度,对土地实施单一的行政划拨供给制度和无偿,无限期使
用,以及排斥市场流通为特徵因为没有外来的投资或私人投资,没有开放土地交易的需求,土地使用权一直掌握在国家或集体手中.但是随著经济改革,深圳成立经济特区之后,为了能灵活运用土地资本,深圳市於1987年公开拍卖了第一块土地使用权,自此宣告中国的土地改革向市场经济靠拢.
深圳特区在发展初期,急需大量的基础建设,城市规划和各种配套措施,这些
建设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而钱从哪里来 唯有将土地转换成资金,才能支撑庞
大的硬体建设,当初深圳市政府将福田区30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交给香港的地产商
来开发,中方用以地入股的方式合作开发,深圳就是用这种成片开发,分块出让,滚
动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模式,依靠卖地的钱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路,修桥等,
据统计从特区成立之初,依靠土地积累每年投入到公共建设的资金达40多亿,这一
数字从1996年后每年更达到100多亿
1987年2月,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批准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在坚持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
建立规范化的土地开发供应计画制度"接著於1998年虽然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规定》,《深圳经济特区土地使用权出让条例》等法令,但在1999年之前,90%的土地还是以非市场化的方式协议出让.2001颁布实施《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此后深圳特区除了非营利性土地以行政协议
方式之外,把各种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行为都纳入市场机制,以市场公开拍卖,招标的
方式来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土地交易范围除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属於土地一级交
易)之外,还包括转让和租赁(分属於二,三级交易),之前的土地交易法规只规定土地
使用权出让部分,而2001年之后便纳入转让和租赁的部分,使土地交易体系更形完
整.
『玖』 深圳经济特区能够创造奇迹地原因。从加强党的建设的角度,应如何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发誓
向天发誓
向地发誓
否则就自杀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