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袁隆平提出的发展“海水稻”目标,有何意义
说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人都是心存感激和敬佩的。而近日袁隆平的海水稻目标又一次让人的焦点聚集起来,那海水稻目标是多少呢?其意义在哪里?
我国有15亿亩荒芜的盐碱地,是国家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以袁隆平院士为先锋的我国水稻科研工作者,致力于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针对我国盐碱地分布广、类型多样,研究优势单位、平台和人才队伍分散、难以集中的特点,该中心将实行“总部、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和试验站/基地”的模式进行建设,以最大范围实现全国优势力量相对集中,对接各地方政府支持,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平台协同攻关建设好这一重大工程。“耐盐碱水稻研究许多国家都在做,包括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甚至有些国家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进展都不大。为什么我们仅通过短短几年研究,就有所突破?”袁隆平说,“因为我们将水稻耐盐碱基因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结合了起来。”基于此,由袁隆平院士倡议,以抢占国际盐碱地利用技术领先地位、培育粮食生产新增长点为目标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中心正在加紧筹备建设中。
Ⅱ 袁隆平研制出了海水稻,海水为什么可以种植水稻,有什么原理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一直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民以食为天,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大米则是我们的主食之一。
海水稻耐盐性比较强,大概是0.6%~0.8%,适合种在咸淡水交界的出海口三角洲、海边滩涂、低洼盐碱地等地方。不过海水稻偏向于野生稻类型,产量很低,每亩只有200公斤左右。
最基本的经验是需引淡水灌溉进行洗盐,灌溉水的含盐量在0.15%以下,灌水量在1000m3/667m2左右,把土壤含盐量降至0.2%以下。1980年以后滩涂种稻在江苏沿海地带普遍推广,产量高的可达到800~900kg/667m2。淡水洗盐的指标没有变,单产的提高主要是品种改良和推广了水稻叶龄模式为基础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所致。同时将含盐量控制在0.2%及以下,是现有水稻品种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也是淡水灌溉洗盐地开发种稻的必需条件。
Ⅲ 关于袁隆平老先生发明高产量海水稻的意义是什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了食物,那么这个世界将不会存在人类。在几十年前,中国由于非常的贫穷,粮食的产量又很低,所以很多人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在这样的情形下,袁隆平出现了,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研制出了杂交水稻,提高了我国粮食的产量,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近几年,袁隆平老先生在水稻上又有了一项重大的突破,那就是他发明了高产量的海水稻,海水稻的发明,对我国的粮食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那么袁隆平老先生发明高产量海水稻的意义具体是什么呢?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盐碱地不仅我国有,其他的国家肯定也会有。海水稻发明出来之后,我国就能够拿这个专利技术和其他的国家交流,帮助其他的国家也能有效的使用土地,这样就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关于袁隆平老先生发明高产量海水稻的意义具体是什么,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么?欢迎留言交流。
Ⅳ 海水稻试种取得了成功
据报道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近日培育出耐盐碱水稻——“海水稻”试种成功,这意味着在不久将来可将数亿亩盐碱地变成米粮仓。
据悉,一位附近村民品尝过蒸熟的海水稻后连连称赞,“吃起来味道非常香,比普通大米味道要好”,对于海水稻什么时候能上百姓餐桌,专家表示称,形成稳定品种还得三年。
袁隆平解决了无数人的吃饭问题,我们国家也有超级英雄,就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但是袁隆平爷爷比当年教科书上苍老了许多!!!!
Ⅳ 海水稻的发现过程
据了解,1986年陈日胜在罗文烈教授带领下,普查湛江红树林资源时,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海边发现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的水稻。当时罗教授叮嘱他收下522粒种子进行繁育,将海水稻种子延续至今。
“那是1986年11月的一天,风和日丽。我和湛江农业专科学校的罗文列教授一起到我老家遂溪海滩边察看红松林的生长情况。当我们穿梭于白花花的芦苇荡时,我忽然看到一株比人高出一半高,看似芦苇、却又结着穗子的植物在迎风摇曳。凭直觉,我觉得它是稻子,但成熟的稻穗是金黄色的呀,它却是青白色的,穗子顶上有一小撮寸把长的芒刺,看上去又有点像麦子。我把穗子里的果实剥开来一看,竟是红颜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
Ⅵ 海水稻是什么来头
今天,农机内参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海水稻,海水稻测产的意义,以及未来海水稻的潜力。
海水稻的个头非常高
先说什么是海水稻
海水稻不是生长在海水里的稻子,而是一种耐盐碱的水稻,一般生长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不惧怕短期的海水浸泡。海水稻的耐盐率早期在千分之五左右,现在研究计划是能够提高到千分之八,用淡水稀释海水灌溉,能够达到每亩200公斤左右的产量。
根据资料显示,最早是陈日胜在广东湛江研究推广,后来袁隆平参加研究,这才提高了海水稻的知名度。
发现过程:1986年陈日胜在罗文烈教授带领下,普查湛江红树林资源时,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海边发现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的水稻。穗子顶上有一小撮寸把长的芒刺,把穗子里的果实剥开是红颜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当时罗教授叮嘱他收下522粒种子进行繁育,将海水稻种子延续至今。
据最新的研究报告,2016年秋姜会龙在宁波鹤浦镇试种的海水稻最高亩产600公斤,最低的是500公斤;2017年袁隆平在青岛海水研究工程的海水稻,亩产将近621公斤。
海水稻生长环境很特殊
再说种植海水稻的意义
据资料统计显示,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3.2亿公顷,而中国有1亿公顷(15亿亩)盐碱地,其中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
中国可利用来种植海水稻的盐碱地有2亿多亩,按照未来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
不但能够解决饥饿问题,同时海水稻的健康价值更高。营养价值方面,海水稻程胭脂红色,主要是富含硒元素,据说硒含量比普通大米要高出7.2倍,对人体非常有好处。
海水稻营养价值也很高
此外,由于海水稻生长条件特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会减少很多,这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海水稻的绿色程度,未来海水稻将是有机大米的重要组成。
所以,海水稻测产和航空航天等相提并论,一点也不为过。
Ⅶ 海水稻是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
涞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袁隆平。团队带领下研制成功的。
Ⅷ 海水稻是袁隆平发明的吗
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常识人物篇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Ⅸ “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了吗
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网络配图
据测算,我国盐碱地总数约15亿亩,其中有约3亿亩具有改造潜力。如果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公斤,能养活8000万人口。
Ⅹ 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海水稻”开始产业化推广,到底什么是“海水稻”
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海水稻开始产业化推广,所谓的海水稻就是利用盐碱地种植出来的水稻,据说口感非常的棒,品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根据相关的消息袁隆平团队所研发的海水稻利用10万亩的海水地就能够产出超过400公斤的水稻,而且现在已经得到产业化的推广,并且在示范基地取得很多的成就,就在1月15号的时候,在海南海水稻论坛上就宣布即将签约600万的盐碱地进行种植,而且要将海水倒产要化和商业化,预计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改造很多的盐碱地,使得那些荒滩变成良田。我们都知道盐碱地里边儿的渗透压是非常高的,普通的植物在里边儿根本无法生存也无法种植任何的农作物,但是袁隆平团队就研发了海水稻,他能够抵抗海水的高渗透压在里边儿正常的生长,能够将很多的盐碱地变成良田。
海水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袁隆平团队经过很长时间研发得出的成就,海水稻的口感还是非常不错的,在这里我们为袁隆平团队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