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进一步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增强全局意识
所谓决策者思维品质的预见性,就是指决策者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趋势所进行的预测、推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动性的表现。
一、预见性思维的类型与特点
决策者思维品质的预见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灵性,而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主观反映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序的,是有规律可循的。事物发展的规律规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事物发展的趋势,人们不但可以认识、推测对象的过去,还可以对对象的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同时,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具有前后相继的特点,人们可以由此及彼地、多角度、多维地看待问题,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预见性思维的类型
从决策者思维成果的新颖度来看,思维品质的预见性一般可分两种类型。
①经验性预见
即决策者根据自己工作经历所积累下来的直接感觉、经验所作的预见。经验性预见缩短了从认识到实践这一转化过程的时间,在日常生活和低层次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它具有表面性的特点,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仅看到外在的现象、事物的一部分,不能洞察其本质、顾及其整体,或者忽略一些新的变动因素,因此,在领导工作中,很难做出最优决策,难免带来损失,它属于一种初等的、低层次的预见。
②创造性预见
它是一种能预见到前人所未能预见到的思维品质,是预见性思维中较高层次的预见。由于事物未来走向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必然的结局,而是随着客观现实的变化而出现不定的状态,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决策者必然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形势,从而需要解决领导工作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这就要求决策者要以灵活和发展的眼光考察未来,创造性地估计未来发展趋势和变化前景,以便用来规划未来或对现在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进行调整,使领导工作按比较优化的方式向前发展。
2.预见性思维的特点
与其它诸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形式相比,预见性思维有它独特之处,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或然性(可能性)
决策者预见性思维的指向是未来,是对未来的思考与分析,而未来对于现实来说,仅是一种趋势或可能,这种趋势或可能在将来有可能发生而成为现实,也可能不成为现实。所以,决策者的预见性思维只是一种或然性思维,切不可把预见性结果等同于未来。它是一种在立足于现实的规律性基础上,对未来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的思维过程。
②模糊性
决策者的预见性思维既然是对领导活动的各种可能性的预测,它也就必然具有模糊性,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不确定性。未来对于现实来说还只是一种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没有成为现实的事物,必然具有不确定性,预见性思维的模糊性表明这种思维的不完全性。决策者可以将其作为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而不能用以取替其它思维的形式。
③随机性
预见性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趋势的预测与假定,这种预测和假定能否按照决策者的预测而正常成为现实,尚要依赖于一些客观情况。决策者所作出的预见性、前瞻性探索,由于外界环境或所处理事务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可能不完全按照决式表现出来,或者只是部分地表现出来,这即为决策者对未来预测的表现的随机性。
④灵活性
决策者的预见性思维一旦对未来的发展可能进行了设想,就会对正在进行的领导实践和领导行为起指导、调节作用。但这种对未来领导实践的预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对现实指导所引起的现实改变而自我调整,相对于其自身来说,具有能动性,以不断提高对未来预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预见性思维的障碍及负面效应
对于一个决策者而言,思维品质的预见性不仅 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自身素养、性格品质的限制,同时决策者心理因素中的消极面对预见性思维的影响也很大,决策者要尽量避免因之造成的预见偏向,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种心理的负面效应。
1.心理定势
它是一种先期的认识对后来工作影响的心理现象,是对预见性思维的一种障碍。心理定势易使人按照一种固定的倾向去反映现实,造成思维刻板化、模式化,妨碍思维的灵活性。如有的领导工作方法几十年一成不变;有的领导在心理上惟书、惟上占主导地位,类似“收发家”、“传声筒”,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他们都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相机而动,常会在变动的环境中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而不讲究领导艺术,而致使领导方式不符合实际情况。
2.时尚效应
它是指对当前社会事物的一种向往和崇拜的从众心理现象。在追求时尚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有些决策者往往停止自己的独立思考,盲从社会大潮,接受多数人所热衷的东西,来获得心理满足。如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的领导只讲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又如一些学校领导看到别人大办工厂,也纷纷破墙开店,却不根据自身实际,盲目上项目,致使负债累累,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也有的领导,不具备长远眼光,只盯住当前的产品市场,放弃具有发展潜力的产品的生产,转而改弦更张,生产时下流行但寿命短的产品,致使工厂失去自身产品特色而失去市场竞争力。“邯郸学步”而忘其本原。
3.情绪效应
根据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情绪对人的社会知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在决策者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情绪对他们所做出的决策有显著的负面作用。由于长期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致使“父子之情”、“乡土之情”、“朋友之情”等良好的情感有时会跑调,会被扭曲,出现过分注重个人感情,讲究人情味,形成偏颇、固执的心境。情绪效应的另一面表现,反映在容易感情用事,头脑发热,使思维失去了冷静和判断力,陷入混乱状态。如生活中常常看到有的领导凭一时冲动,头脑发热,独断专行,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从而给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
三、预见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决策者的预见性思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决策者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是科学领导的基本要求之一。科学的预见能避免和客观实际相背逆的决策盲目性,特别是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情况瞬息万变,决策者只有具备远见卓识,站得高,看得远,才能适应这一新的时代,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决策者如何培养自己的预见性思维品质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拓宽预见背景
决策者的思维背景主要是指决策者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应用能力及思维方式、思想传统等,这些方面对决策者思维品质的科学预见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决策者知识面窄,观念落后,思想陈旧,就会对决策者的预见性思维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因而,决策者要尽可能多地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优良的智能结构、完整的素质结构,这样才能用战略家的高瞻远瞩的眼光,较准确地预见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文化需求、经济需求,从而超前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做出适当的规划,超前做好必要的调控准备。在预见背景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尤为重要,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惟一科学武器。
2.增强角色意识
用。决策者角色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对工作预见性的效果。决策者的奉献精神、创新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领导角色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决策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激发决策者既有“近忧”,又有“远虑”,从而增强其工作的迫切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以后工作预见的有效性和决策的科学性。相反,如果决策者在处理问题、领导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较强的角色意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多栽花,少种刺”,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或遇到问题能推就推、得过且过,甚至不闻不问,缺乏足够的角色意识,其领导工作能力、领导工作效率大扣,其领导艺术也就毫无预见性可言。
3.掌握预测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预测事物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方法,如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定时预测、概率预测等。决策者要掌握控制论、运筹学、数理统计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了解预测的一般过程,如调查研究——可行性分析——可靠性分析,较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的动向,较优化地作出决策,从而在此基础上开拓事业,引导工作走上发展的最佳之路。
4.发挥多元思维
由于预见只是一种模糊不定性思维,具有或然性,可能成为现实,也可能只是满意中理想化的状态,决策者要努力尽量使预见结果和事物发展趋势之间的差异最小,努力避免决策上的失误。因而就要求决策者要 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来观察和思考问题,突破常规思维,敢于索异探怪,善于另辟蹊径。
另一方面,决策者要充分利用各种顾问、顾问组、顾问委员会等顾问,各种研究组、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研究,各种专业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群众团体,努力避免不切实际的预见。否则,不仅费工耗力、劳民伤财,还会给社会和组织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5.注重调查研究
认识来源于实践,而预见也不是空想的结果。凭空想象、闭门造车而进行的预测是毫无事实和实践根据的。决策者只有经常注重实际探索,深入基层中去,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实际情况,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对客观事物不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从而把握事物的当前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来指导工作,提高决策的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程度。
纵观之,在领导工作中,一方面决策者的工作环境对其效率和决策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决策者本身应具有的素质则是领导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决策者是否具有预见性思维品质,是否能凭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科学管理,作出优化决策,才是领导工作成败的关键。所以,对现代决策者而言,要能摈弃原有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运用现代管理手段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从而使组织始终处于高速、高效的运行之中。
② 工作总是在应付,没有什么思路,一天还很累。怎么样才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性格和价值观;内然后容了解职场环境,比如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地点及工作环境、公司氛围、公司理念等等。根据生涯理论,职业=行业+职位+公司。您的兴趣决定您适合进入什么行业,您的能力决定您能取得什么职位,而您的价值观需要与目标公司的价值观匹配。梦想和现实的结合点就是你的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界定适合的职业范围,选择你感兴趣又能做的职业。祝你顺利!
③ 如何创造性的开展自己的工作
在探讨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之前,首先来讲一个故事,之所以选定这个题目进行回交流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这个故事的启发。 故事的大概过程如下: 两个小伙子小周和小赵,同时受雇于一家蔬菜店,开始时拿同样的薪水。可一段时间后,小周加薪晋职,而小赵却分文未加。
终于,小赵向老板抱怨待遇不公了。 一天早上,老板让小赵和小周分别到蔬菜批发市场去看看有什么货。 小赵很快就从市场上回来报告说,现在只有一个菜农在卖土豆。老板问菜农有多少土豆,小赵不清楚,赶忙又跑到市场去,回来报告说共有40袋。老板又问价格多少,小赵只得第三次跑到市场去问清价格,回来报告。 随后,小周也从市场上回来,一口气向老板报告说:“目前,市场上只有一位菜农在卖土豆,一共40袋,每斤x x元。这位菜农还将运来几箱西红柿,价格公道。
至于质量,我带回一个土豆、一个西红柿,请您过目。考虑到近日西红柿销售较旺,且我店库存不多,我估计您肯定要进一些,所以我把菜农请来了,人就在门外。” 故事讲到此,各位对小周获加薪晋职而小赵的薪水分文未加的原因都应该有自己的答案了。故事中的小周和小赵的工作态度都是没有问题的,区别是小周工作更主动更有创造性。
④ 工作中遇到困难应如何解决,如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首先要用平静的新区对待他,不要忙碌的想出结果
⑤ 如何开拓创新不足整改措施
1、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办事心切,处事不够干练,想问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虽然能基本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但在工作中面对困难面对压力也感到力不从心,缺乏工作动力;
2、有时处理问题思路不够清晰,使得开展工作起来比较被动;工作开展中也缺少积极开拓创新,协调能力有待加强;
3、缺乏工作经验,面对问题过于急躁,一心想干点事情,做点成绩,但缺少全盘筹划,工作不够谨慎周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有待领导同事的进一步指导改进。
4、业务学习方面:学习劲头不够足。自己习惯用什么学什么,今天学点这、明天学点那,结果什么都懂点,什么也不精,学到的知识不系统、不透彻。对学习的重要性和自觉性落实不到行动上。对学一行、精一行的恒心和毅力不够。
5、工作方面: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
6、工作作风方面: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时间久了,没有新鲜事物出现,会有一种厌倦的情绪产生,对待工作有时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做事情只安于表面,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有没有创新精神,有时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有时还会把工作作为负担,却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7、执行能力方面:对所做工作的执行能力存在欠缺,特别是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抱有能拖就拖的心态,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说,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方法,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
8、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不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不强。虽然通过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与其它老同志比还是比较低。在日常工作中偏重于日常生产工作,也忽视了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工作中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
9、工作上满足于正常化,缺乏开拓和主动精神,有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平稳有余,创新不足;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心中想得多,行动中实践得少。工作中总习惯从坏处着想,缺乏敢于打破常规、风风火火、大胆开拓的勇气和魄力。另外,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公司政策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候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
10、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出发,对公司及车间作出的一些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在工作中还存在看到、听到、想到但还没做到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⑥ 如何创新性的开展工作
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办法:
更新观念,大胆改革;
注重调研,科学决策;
加强学习,积累知识;
勤于思考,不断总结。
⑦ 创新意识强不强,看是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查创新意识强不强,看是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及创新效果如何。 在实际工作中,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更新不到位,工作上创新意识不强。对在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