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神话中掌管寒暑四季的神是谁
东方青帝太昊伏羲,佐神春神句芒。主春
南方赤帝神农,佐神夏神祝融。主夏
西方白帝少昊,佐神秋神蓐收。主秋
北方黑帝颛顼,佐神冬神玄冥(一说禹强,还有共工说)。主冬
『贰』 古代神话是谁创造的
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创作与远古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往往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叁』 古希腊神话中谁掌管季节
法厄同去找爸爸时有提到.
赫利俄斯(或者阿波罗)的宫殿里有四季神(名字不清楚,只知道"春神年轻娇艳,戴着花项链;夏神目光炯炯有神,披着金黄的麦穗衣裳;秋神仪态万千,手上捧着芬芳诱人的葡 萄;冬神寒气逼人,雪花般的白发显示了无限的智慧。")
『肆』 求助,希腊神话中掌管四季的神都是谁
地神该亚(gaea)
天神克洛诺斯(cronus)
泰坦女神瑞亚(rhea)
泰坦巨神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天神宙斯(zeus)
天后赫拉(hera)
海神波塞冬(poseidon)
冥王哈得斯(hades)
农神得墨忒耳(demeter)
灶神赫斯提亚(hestia)
太阳神阿波罗(apollo)
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artemis)
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智能女神雅典娜(athene)
冥后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
战神阿瑞斯(ares)
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
女神阿佛洛狄忒
青春女神赫拍(hebe)
加尼米德(ganymede)
神使赫耳墨斯(hermes)
女神迈亚(maia)
酒神狄俄倪索斯(dionysus)
塞墨勒(semele)
丘比特
(cupid)
『伍』 古希腊神话中,有没有关于四季的起源的故事
得墨忒耳(Demeter)是克罗诺斯与瑞亚的女儿,宙斯的姐姐,也是所有女神中唯一展现母性光辉的女神。从她的名字其实就可以明白她的这个身份,因为“de”=“ge”,是土地的意思,而“meter”的古希腊语意思就是母亲。在古希腊的农业生活中,得墨忒耳不仅作为神的母亲也被认为是大地之母,她象征着大地的丰产,是掌管粮食和农业的保护神。另外她也掌管着人类与土地的关系。
就算是墨涅拉俄斯和女奴所生的儿子,他同样给予他高贵的婚姻,说明儿子的地位要高于女儿。更重要的是,儿子的价值在父母看来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父权制社会里很重要的特征,而与女儿的感情则弱些。母亲宠爱儿子,父亲与儿子亲密无间。
奥德修斯与特勒马科斯虽然20年未见,但是一见面后就表现得十分亲密。虽然有克吕泰涅斯为了给长女复仇杀了阿伽门农,但她也遭受了自己的儿子俄瑞斯忒斯的复仇,他为父报仇杀了他的母亲。同样在欧里庇俄斯的悲剧《美狄亚》中,美狄亚更是残忍狂暴的代言人,哪怕她只是为了复仇。
『陆』 是谁发明四季
关于四季的起源,古希腊神话是这么说的。 主管农业的神叫农神,她有个美丽无比的女儿叫佩尔塞福涅,一天,佩尔塞福涅正在大地上采摘鲜花,大地突然裂开,冥王伸出大手把她抡到了冥界。失去女儿的农神非常痛苦,无心过问农业,致使田原荒芜。主神宙斯知道了这件事,就严令冥王放回佩尔塞福涅,可惜佩尔塞福涅吃过阴间的一颗石榴,她已经不可能完全离开冥界,每年只能有四分这三的时间与母亲相聚,这四分之三的时间便是人间的春夏秋三季:母女久别重逢十分高兴,大地因此万象更新,此乃春天;母女相聚一起欢乐无比,百草百花皆因此繁茂无比,此乃夏天;等到母女即将再度分开,百花也就因此而凋零,落叶也就因此而飘落,此乃秋天;等到母女再度分开不能相见,大地也就重新雪花飘飘,冰封四野,这就是冬天。由于只有佩尔塞福涅走出冥界母女重逢时才能春暖花开,她也就成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春神。我曾见过一幅描绘春神的油画,画上的佩尔塞福涅头戴花环,满脸阳光般灿烂的笑,显然,这就是春天的形象。关于春天,朱自清先生比得更妙,他曾在散文《春》中这样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腿,领著我们上前去。」 那么,我国有没有什么关于四季的故事呢?有,比如安徽毫州城南二里有个小小的蚂蚱庙,庙里供著一尊人身蝗面、峨冠博带的泥塑神像,它的来历就与四季有关。据当地老人们说,那还是古代,孔子带著学生周游列国至亳州城南。子路遇一老人长吁短叹,连声说:「一年三季太难熬。」子路深以为奇,便反问了一句:「明明是四季,怎么会是三季呢?」那老人说:「就是三季,不信咱们打赌。」两人找到孔子请孔子评判,老人说:「要是我输了,我情愿不要脑袋!」子路也说:「要是我输了,就把我的峨冠博带送给你!」不料孔子说:「子路听著,你输了!」子路无奈,只好将峨冠博带送给了老人。等老人走远之后,孔子也就明示子路说:「别小看那老人,那是蚂蚱神!要是让他知道一年四季,它冬天也会为害庄稼的!咱们只给它春夏秋三季,冬天它就不为害庄稼了!」后来的事实也果然表明,冬天从无蝗灾,人们为了乞求不出现蝗灾,还专门为它修了一个庙——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个小庙。 当然,以上两个中外神话都是趣味性居多。 我们可以假设,全世界的人类都有著共同的祖先,远古时代开始就流传著相同的故事。后来逐渐迁徙分支成不同的民族,而春夏秋东的四季说法因为与生活息息相关,就一直延续到今天还是一样。同理,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有春夏秋东的说法,只是对他们生活上的意义不同,因为在北极夏天跟冬天都是一样寒冷冰封。 在我们中国古代,夏﹐商﹐周﹐春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就有四季之说。 夏代出现了天干纪日法,商代发展成干支记日法。而四季的出现是在更早的年代,最早发展的天地,阴阳,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按照二十四节气,一季共六个节气,就是以四季做基础跟四季对应的算法。 而早在远古,就有「轩辕黄帝四季诗」流传,所以可见四季之说是早在5000到6000年前,有历史以前就有的一种说法。
『柒』 中国古代传说四季神灵
中国古代代表四季的神各是句(gōu)芒,祝融,蓐收,玄冥。
春神句(gōu)芒,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辅佐东方上帝青帝太皞。 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
夏神祝融,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与大司马是同义词。历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后世祭祀为火神灶神。祝融氏也是氏出多元的,历史上有颛顼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
秋神蓐收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秋神 ,左耳有蛇,乘两条龙。是为白帝少昊的辅佐神,有人说蓐收为白帝之子。还有说他是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明,司秋。
冬神玄冥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主要指神的名字,如水神、冬神、北方之神等等。而道家则用来形容“道”的,道教称肾之神。
(7)古代神话中四季是谁创造的扩展阅读:
古人对鬼神和自然崇拜的原因
鬼神崇拜
人们相信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及结果,都是鬼神意志的体现,并且相信通过虔诚的方式祭拜和取悦神灵,就能影响神鬼的意志,从而对自己产生神秘的保佑作用。这样,原始的宗教文化和形式就产生了,并且形成中国上古社会的普遍信仰。
自然崇拜
包括对天上、地下各种自然对象的神话和崇拜。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由此发展而来。
在古代,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感和神秘感,认为自然现象和自然力存在一种神秘力量在支配,就把它们奉为神灵,并且加以崇拜和祈祷。
网络-祝融
网络-蓐收
网络-玄冥
『捌』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管四季的神是谁
东方天帝伏羲主管春天,南方天帝炎帝主管夏天,西方天帝少昊主管秋天,北方天帝颛顼主管冬天。
『玖』 中国关于一年四季的神话故事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哇,走哇,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神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拥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一块块伤痕,后来变成了皮上的斑纹。
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
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对着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办法。后来,人们就把他站的这座小山峰叫“望农亭”。然后,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神农灵机一动,有了!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从来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传说,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手架,就是学习神农的办法。
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神农喜欢极了,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为了在这里尝百草,为老百姓找吃的,找医药,神农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当做城墙防野兽,在墙内盖茅屋居住。后来,人们就把神农住的地方叫“木城”。
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还是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去。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神农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农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从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气弥漫。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把神农升天的回生寨,改名为“留香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