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七十二行的祖师爷都是谁
1、吹鼓手祖师爷——师旷
师旷【吹鼓手】字子野,山西洪洞人,春秋时期著名乐师。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暝臣。他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世。后成为吹鼓手行业祖师。
2、木偶祖师爷——偃师
偃师【木偶】据《列子》记载,周穆王西寻昆仑,在返途中,能工巧匠偃师造了一个会唱歌跳舞的傀儡,当场表演给周穆王和他的宫姬看。这就是传说中木偶戏的起源,而木偶戏也被称作偃师戏。
3、皮影行祖师爷——李少翁
李少翁【皮影】传说汉武帝因爱妃李夫人病故,思念心切以至于神情恍惚。大臣李少翁仿照儿童用布娃娃投影的方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帏,张灯烛,武帝看后龙颜大悦。李少翁从此成为皮影行的祖师。
4、评书祖师爷——柳敬亭
柳敬亭【评书】(1587—1672年),祖籍南通,生于泰州。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明末清初著名评话艺术家。说书时能倾动市人,后渡江南下,变姓柳,改名逢春,号敬亭,因面多麻,人皆以“柳麻子”呼之。说书60年,名重一时。
5、戏曲祖师爷——唐明皇
唐明皇【戏曲】(685—762年)李隆基,大唐皇帝,庙号“玄宗”。他酷爱音乐。精于多种乐器演奏,并对唐代的音乐制度做了多次重大改革,还设立梨园(音乐学校),扩充教坊,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戏曲艺人。
6、相声祖师爷——东方朔
东方朔【相声】(前154—前93年),字曼倩,山东惠民人。汉武帝时初为常侍郎,后升太中大夫、给事中。他生性机智敏捷,诙谐百出,又博学多才,著有《东方朔》二十篇。由于他滑稽善变,机智多端,故时人称之为滑稽家。
7、戏法祖师爷——吕洞宾
吕洞宾【戏法】山西省芮城人。道教仙人,全真道祖师。相传在仙人洞得道升仙。另一传说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宝历元年(825年)中进士。后弃官入道,隐居终南山。其后遍游山水,传道度人。
8、看相祖师爷——刘伯温
刘伯温【看相】(1311—1375年)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9、算卦祖师爷——鬼谷子
鬼谷子【算卦】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末战国初时人,是先秦诸子之一。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尤精于谋略和预测、被算卦行业奉为祖师。
10、风水祖师爷——郭璞
郭璞【风水】(276—324年),号景纯,河东(今山西)闻喜县人,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亦称《葬书》,乃中华术数之大奇书,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11、镖行祖师爷——达摩
达摩【镖行】全称菩提达摩,为中国禅宗的始祖。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被奉为镖行祖师。
12、旅游祖师爷——徐霞客
徐霞客【旅游】(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南直隶(今江苏)江阴人。先后游历了十六个省,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将旅行期间观察所得,均作详细记录,著为《徐霞客游记》。是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
13、纺织祖师——黄道婆
黄道婆【纺织】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华泾镇)人,生活在宋末元初。十多岁被卖为童养媳,婚后不堪家庭虐待,随黄浦江海船逃到海南岛崖州。在崖州随黎族人学习纺织。后回到故乡教当地妇女棉纺织技术,成为棉纺业祖师。
14、制陶祖师爷——宁封子
宁封子【制陶】又称龙跷真人,为古代仙人。据《列仙传》载,他原为黄帝陶正。其时洪水泛滥,人居洞穴,每到山下取水,无盛水器。宁封偶于火中的硬泥,遂悟作陶之理。后授黄帝以《龙跷经》,被封为五岳真人。
15、会计祖师爷——桑弘羊
桑弘羊【会计】(公元前152—前80年),西汉政治家,洛阳人。出生于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后任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是著名的理财家,被后人敬为会计行的祖师。
16、梳篦祖师爷——赫连
赫连【梳篦】传说中的能工巧匠。他琢磨创制梳理头发的工具,被认为私造“怪物”而问成死罪,因得到狱首相助,把木梳送呈嫘祖娘娘,从而使轩辕黄帝洞察冤狱,赦赫连无罪。从此人们尊崇赫连为梳篦业始祖。
17、窑匠祖师爷——老君
老君【窑匠】太上老君,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多个行业,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
18、花炮祖师爷——祝融
祝融【花炮】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的“三皇”之一。住在昆仑山的光明宫,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也有人说祝融叫重黎,在担任火正官时,黄帝赐他姓“祝融氏”。
19、泥塑祖师——女娲
女娲【泥塑】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因此也被传为婚姻女神。女娲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20、盐业祖师爷——蚩尤
蚩尤【盐业】山西运城解州人,为九黎部落的酋长。他率领众多先民开发盐池,冶铜造器,发展农业耕作,研造军械,富甲一方,名扬天下。皇帝和炎帝联盟,又策反了解州本地人,内外夹攻,破了蚩尤的坚固堡垒,蚩尤终不敌而殒。
21、皮匠祖师爷——比干
比干【皮匠】商代人。商末野兽横行,闹得民不聊生。传说比干为了救民于水火,调军队剿灭了所有的野兽。兽肉被分吃后,比干集思广益,发明了用硝鞣制的方法,使兽皮柔软而不变质,他还把制裘技术都传授给人们,因此被皮匠业奉为祖师。
22、曲艺祖师爷——周庄王
周庄王【曲艺】相传当初周庄王为正风化俗,特地派出梅、清、胡、赵四个能说会道的大臣,击鼓说讲善恶报应,劝人为善以教化民众。因此,后世曲艺艺人,均尊奉周庄王为祖师爷。
23、媒介祖师爷——月老
月老【媒介】月下老人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月下老人所持婚姻簿体现了中国传统婚恋命定观,凡未婚男女可祈得到理想中的终身伴侣,已婚男女瞻拜月老后,可期婚姻和美、白头偕老。
24、车运祖师爷——马王爷
马王爷【车运】传说马神原是上天的房星,又称“天驷”。他原为王母驾车,蟠桃会时,被留在天门外,由于发牢骚被贬下人间。在赵州,张果老与鲁班斗法,鲁班气得抠下了一只眼睛,被马王爷安在自己头上,于是就成了三只眼。
25、商业祖师爷——范蠡
范蠡【商业】字少伯,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他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与西施泛舟五湖,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中国儒商之鼻祖。后人尊称“商圣”。
26、仓储祖师爷——韩信
韩信【仓储】(约公元前231—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韩信因计谋不能被项羽采纳而离开楚军,投奔刘邦,曾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
27、丝织祖师——嫘祖
嫘祖【丝织】中国古代就有“丝绸之国”之称,是最早发明种桑饲蚕的国家。传说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人都尊奉她为“蚕神嫘祖娘娘”。
28、鞋匠祖师爷——孙膑
孙膑【鞋匠】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以“孙膑赛马”和“围魏救赵”闻名。曾与庞涓为同窗,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后因庞涓陷害而遭髌刑。传说孙膑为保护被削去髌骨的伤腿,用兽皮制成有史以来第一双过膝皮靴。后世的鞋匠于是把孙膑尊为保护神。
29、理发祖师爷——罗祖
罗祖【理发】关于罗祖,有三种传说。一说为唐明皇时人;一说为武则天时人;一说为清代人。传说雍正皇帝头上害“癞疮”,其头无人敢剃,罗祖扮为道人,给皇帝剃完头,还用中草药治好了皇帝的“癞疮”,于是龙颜大悦,封道长为“剃发师祖”。
30、当铺祖师爷——马援
马援【当铺】(公元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马援视钱财富贵如粪土,他将万贯家财,散给了亲友族人及边塞上的百姓。后世当铺业尊他为祖师爷。
31、刺绣祖师——卢媚娘
卢媚娘【刺绣】唐代广东人。据史籍记载,她幼而慧悟,工巧无比,曾在宫中绣制宫廷用品,唐顺宗称她为“神姑”。她能在一幅一尺见方的丝绢上绣出一卷佛经《法华经》,字体比粟米还小,而且点划分明。
32、染业祖师爷——梅福
梅福【染业】西汉末年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曾任南昌尉,因不满王莽专制弃家到庐山学仙。传说梅福在未进入仕途之前,发现和发明了黄、蓝、绿等好几种染布的染料,遂被后世的染织者尊为祖师爷。
33、水运祖师爷——杨泗将军
杨泗将军【水运】宋代湖南长沙人氏。传说他曾经除掉河中兴风作浪的孽龙。因其能斩除蛟龙,平定水患,故被水运行业敬为保护神。
34、澡堂业祖师——智公禅师
智公禅师【澡堂】一说志公,亦作“治公”或“智公”,俗称“智公禅师”和“志公祖师”。相传,他禅杖上挂有修脚刀具,曾为佛祖释迦摩尼、达摩老祖及周文王等人修过脚,治过足疾。
35、竹编业祖师——张班
张班【竹编】传说鲁班有个小徒弟张班,既调皮又不用心学艺,鲁班一气之下,把他逐出师门。他只得在竹林边的洞穴中住下,还用竹子编出了各种生活用品,并编一只精美的篮子送给师娘,鲁班因此传授给他独门技艺,后人遂尊张班为竹编祖师。
36、剪刀祖师爷——张小泉
张小泉【剪刀】明末安徽黟县会昌乡人。他使用闻名的“龙泉”铜为原料,制成的剪刀,镶钢均匀,磨工精细,刀口锋利,开闭自如,因而名噪一时。“张小泉剪刀”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名牌,已300多年历史。
37、兽医祖师爷——伯乐
伯乐【兽医】春秋时代人。本名孙阳,善相马,有“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之美誉。他在研究医治马方面也不懈追求,成为当时有名的畜牧兽医。著有《伯乐针经》、《伯乐疗马经》等,在后世兽医学术的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8、药铺祖师爷——韩康
韩康【药铺】字伯休,东汉时京兆霸陵人。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三十余年。后人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亦泛称采药、卖药者,市井药铺常以“韩康遗风”、“市隐韩康”为匾额,表明卖药童叟不欺。
39、中药祖师爷——李时珍
李时珍【中药】(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生活于明正德至万历年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40、制药祖师爷——孙思邈
孙思邈【制药】(581年—682年),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他通百家之说,有二十四成果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的先河。医德高尚,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人誉为“药王”,奉为“医神”。
41、外科祖师爷——华佗
华佗【外科】(约145?—208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 )人,三国著名医学家。他熟练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医治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辨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
42、内科祖师爷——张仲景
张仲景【内科】(约150~154年—约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人。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鉴于当时传染病盛行,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人称为“医圣”。
43、玉器祖师爷——邱处机
邱处机【玉器】(公元1148—1227年),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金朝末年全真道第五任掌教。著有词集。据传说,他早年就掌握了全套琢玉五技艺,故被后人奉为玉器行的祖师。
44、制漆祖师爷——俞伯牙
俞伯牙【制漆】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俞伯牙遇到柴夫钟子期,钟子期感叹俞伯牙的音乐“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传说曾制造漆器,被后世尊为祖师爷。
45、墨砚祖师爷——子路
子路【墨砚】(公元前542—前480年),名仲由,鲁国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有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的主角。子路事亲极孝,刚毅勇敢,闻过即改。传说子路是砚石的发明者,故被称为该行业的保护神。
46、印刷祖师爷——毕升
毕升【印刷】又作毕升(约970年—1051年),北宋布衣,湖北英山县人。宋初为书肆刻工。他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等优点。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闻名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47、造纸祖师爷——蔡伦
蔡伦【造纸】(61—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东汉时期的宦官,一度官尊九卿。东汉之前,书写材料用竹简或缣帛,不利于文化的传播。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制造成纸张,发明了造纸术。被尊为造纸业的祖师爷。
48、制笔祖师爷——蒙恬
蒙恬【制笔】(?—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人。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曾经北防匈奴多年。因为支持太子扶苏,被宦官赵高设计处决。据说他以柘木为骨,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出了便于书写的毛笔。
49、水产祖师爷——龙王
龙王【水产】神话传说中统领水族的王。龙王能生风雨、兴雷电,职司一方水旱丰歉。唐宋以来,帝王封龙神为王。龙王治水则成为民间普遍的信仰。因为和水关系极为密切,龙王就成了水产业的祖师爷。
50、茶业祖师爷——陆羽
陆羽【茶业】(733—804年),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撰《茶经》三卷,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51、木匠祖师爷——鲁班
鲁班【木匠】姓公输,名般。约生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鲁国人。出生于世代工匠的家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多有发明,如曲尺、墨斗、锯子、刨子,钻子等,我国的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爷。
52、糕点祖师爷——闻仲
闻仲【糕点】《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王朝中的太师。武王伐纣时,闻仲随军出征。他用饴糖与炒熟谷粉制做糖饼,风干后作为士兵的军粮,这是我国糕点的雏形,闻仲因此也就成为糕点行业的祖师爷。
53、裁缝祖师爷——轩辕
轩辕【裁缝】尊称黄帝。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他播百谷草木,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先祖。被裁缝业敬为祖师。
54、渔业祖师爷——伏羲
伏羲【渔业】与神农、黄帝共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称为渔业祖师。
55、农耕祖师爷——后稷
后稷【农耕】古代神话传说中农业部落周人的祖先,名弃。后稷出生后曾被抛弃。但因受到牛羊、鸟兽庇护而未死。弃自幼聪慧,做游戏的时候,便善于种植麻和豆。长大后,还把耕种和收获的技术传授给民众,成为后世敬奉的农耕祖师爷。
56、水利祖师爷——大禹
大禹【水利】夏后氏首领,是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在治理黄河水患时,他改堵截为疏导,终于成功,根治了水患。治水期间,他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善于治水,被水利行业敬为祖师。
57、车夫祖师爷——造父
造父【车夫】其祖先伯益为颛顼玄孙。被舜赐姓赢,是西周善御者。传说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由于造父帮助周穆王打败了入侵之敌,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为赵国始祖。周时也被车夫奉为车夫祖师爷。
58、酿酒祖师爷——杜康
杜康【酿酒】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夏代国君。他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曹操有诗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遂成了酒的代名词。被后人尊崇为酿酒鼻祖和酒圣。
59、饮食祖师爷——彭祖
彭祖【饮食】一作彭铿,或云姓籛名铿,大彭氏国(今江苏徐州)人。原系先秦传说中的仙人,后背道教奉为仙真,被帝尧封于大彭。相传他活了八百多岁。彭祖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野鸡汤),被尊为饮食业的祖师爷。
60、豆腐祖师爷——刘安
刘安【豆腐】(公元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沛县丰人,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被封为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炼丹时偶然在煮沸的黄豆汁中加入石膏,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刘安从此成为豆腐的发明者。
61、馒头祖师爷——诸葛亮
诸葛亮【馒头】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相传在七擒孟获平定西南之时,诸葛亮率军渡泸水,曾蒸成面皮包裹牛羊肉馅的“蛮头”,以代替“南蛮”俘虏的首级祭祀亡灵。因此成为制造“馒头”行业的祖师爷。
62、厨师祖师爷——詹王
詹王【厨师】相传詹王原名詹鼠,湖北广水人,出生于南北朝时代。因隋文帝食遍山珍海味以至腻烦,御厨纷纷改行。詹鼠应征,并让隋文帝大街小巷找“饿”,最后奉上菜肴“金鸡报晓”,隋文帝吃后龙颜大悦,遂封詹鼠为詹王,也被后世厨师奉为祖师。
63、饭馆祖师爷——灶君
灶君【饭馆】也称灶王、灶神、灶王爷、东厨司令,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司饮食之神。民间认为,灶君会在旧历年尾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善恶,所以家家都会祭拜灶君,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64、旅店祖师爷——孟尝君
孟尝君【旅店】(?—前279年),性田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以轻财下士著称。他先任齐相,发展合纵抗秦势力,后任魏相,转而联赵、燕等国,附秦攻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权变之臣。因门下食客数千人,遂成后世旅店业的祖师爷。
65、制醋祖师爷——帝予
帝予【制醋】杜康之子。帝予模仿父亲造酒,21天酉时无意中发明了醋。从此民间广泛传扬说:“杜康造酒儿造醋”。
66、制糖祖师爷——邹和尚
邹和尚【制糖】唐代大历年间四川遂宁人。学识渊博,潜心科技,首创了窨制糖霜(冰糖)的技术,遂被尊为制糖业的祖师爷。
67、乐器祖师爷——孟昶
孟昶【乐器】(919—965年),初名仁赞,字保元,五代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声乐造诣很高,精通音律,创作词曲,首制文人词曲集、首开画院、大规模勒石刻经和发扬当地民族音乐,被尊为“孟郎君”或“郎君爷”。
68、画匠祖师爷——吴道子
吴道子【画匠】(约680—759年),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69、秤匠祖师爷——胡令能
胡令能【秤匠】(785——826年)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因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戥秤为生,人称“胡钉铰”。后被秤匠奉为祖师。
70、屠宰业祖师爷——张飞
张飞【屠宰】(?—221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早年以杀猪为业,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排行第三,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因曾从事屠宰业,故被该行业奉为祖师。
71、扎彩业祖师爷——五道真君
五道真君【扎彩】阴间的神,代表着人死后的灵魂。扎彩艺术起源于丧俗,他将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故扎彩业奉五道真君为始祖。
72、针业祖师爷——刘海
刘海【针业】传说刘海是晚唐五代人,曾位至宰相。因道士提醒,佯狂歌舞,远游秦川。最后修道成仙,被道教奉为“北宗五祖”之一,号海蟾子,又被人称为刘海蟾。“刘海戏金蟾”的故事中,有“线过金钱眼”的动作,刘海从此成为针业的保护神。
(1)杜康老祖发明了酒宝鸡话扩展阅读:
确定行业祖师爷也并非完全随意,也需要具备这样或那样的条件。
(一)某种技艺的发明创造者。
(二)对一行业的形成,有过重大贡献的人。
(三)某位历史名人,曾做过某种行业。
(四)某为神灵与某一行业有关。
② 陕西有什么名酒
陕西的八大名酒分别是:西凤酒、城固特曲、太白酒、定军山、秦川大曲、西安特曲、杜康酒、秦洋特曲
1、西凤酒
产于陕西省凤翔县西凤酒厂,凤翔素有“西府凤翔”之称。西风酒名可能由此而来。
关于西凤酒的渊源,其说不一,尚待考证。但北宋诗人苏东坡曾有“柳林酒,东湖柳,妇人手”的词句,赞美了当时的凤翔酒。可见800多年前,这里酒就已很有名。1956年,国家投资于柳林镇建西风酒厂,产品定名为“凤凰牌”西凤酒。
4、定军山
产于陕西省勉县三粮液酒厂,勉县古称沔县属兴元府、汉中府,酿酒历史悠久。1954年在私人烧酒作坊基础上合并成营酒厂,1958年改建为“地方国营勉县综合厂”,1971年改名为勉县酒厂,1976年投产此酒,1986年易名为现厂名。
5、秦川大曲
产于陕西省宝鸡县西秦酒厂,宝鸡古属凤翔府,酿酒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是我国最早种植稻的地区之一,也是最早以稻制酿酒的地区之一。
1928年陕西省地方农工出品展览会上宝鸡县贾玉权高粱酒获四等奖。于1950年将西凤号、同心福等13家酒坊合并,在虢镇建成西秦酒厂,按传统工艺酿制白酒,以西凤酒之名投放市场。1960年则为双凤牌西凤酒,1968年改为秦川大曲酒,1976年易为双凤大曲,1978年又更为秦川大曲。
6、西安特曲
产于陕西省西安酒厂,清代《陕西通志稿》载:“酒,有三种,一曰高粱酒又烧酒,由烧锅蒸出。一曰黄米酒,每岁冬季居民家家酿之。”1928年,西安产有“烧酒、黄酒、葡萄酒、苦南酒、双瑰露酒、玫瑰酒、太白地酒”等酒品,并在“陕西省地方农工出品展览会”上,有的酒品获“二、四等”奖。1956年在旧酒坊基础上建成西安酒厂,1973年吸取泸型酒酿造工艺和本地传统技术相结合,投产此酒。
7、杜康酒
产于陕西省白水县陕西省杜康酒厂,白水古属同州,酿酒历史悠久。据《白水县志》载:“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之康家卫人,善造酒。当地遗有杜康庙、杜康墓,还传有“康家河,在县西十五里。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水自义会沟来,绕康庙前。”杜康是我国古代著名酿酒人,被人们誉为“造酒始祖”。过去,人们为了纪念杜康,每年“正月二十一日,各村男女赴杜康庙赛烹至晚而罢”。可见白水县酿酒源远流长。1975年在杜康沟畔建成杜康酒厂,投产此酒。
8、秦洋特曲
产于陕西省洋县酒厂,洋县古称洋州,位于汉中盆地东首,南依巴山,北濒秦岭,清澈碧绿的汉江水绕城东泻,素有“小江南”之称。酿酒历史悠久,洋州酒品颇受历代文人诗客的赞誉,据《洋县志》载,清代民间酿酒极盛,全县主要酿酒作坊有13处,百余户。1954年将各酒坊组建成合作社,1958年以四名祖传老酒匠为骨干组建成国营洋县综合工厂,1968年改名为洋县酒厂,1975年投产此酒。
(2)杜康老祖发明了酒宝鸡话扩展阅读:
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人文生活、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③ 酒是谁发明的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
也有不同的说法,根据《战国策》《世本》《吕氏春秋》等资料记载,在公元前二世纪时由夏禹的仪狄发明了酒。而在汉代编写的《战国策》则进一步强调了酒是由仪狄发明的。
其实关于酒的起源的多种说法中,真正与酒的酿造有关系的,是杜康。他的历史贡献在于创造了秫酒的酿造方法。秫酒就是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的清酒,即粮食造的酒。杜康奠定了中国酒品制造业的基础,被后人尊崇为酿酒鼻祖和酒圣,又被称作酒祖。
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3)杜康老祖发明了酒宝鸡话扩展阅读:
有个有趣的传说,相传,酒是杜康发明制造的,那他怎么会造出酒,又为什么会给这种饮品起名叫酒呢?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杜康想研制一种可以喝的东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制作方法,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来到他面前,对他说:“你以水为源,以粮为料,再在粮食泡在水里第九天的酉时找三个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说完老翁就不见了。
杜康醒来就按照老翁说的制作。他在第九天的酉时(5点~7点)到路边寻找三人。不一会来了一个书生,文质彬彬,谦虚有礼,杜康急忙上前说明来意,岂料书生欣然允诺,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书生走后,又来了一队人马,带头的是一位威武英气的将军。
杜康上前说明来意,将军也捋臂挽袖,支持杜康,也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这时酉时已经快过了(就是马上到七点了)可杜康还没找到第三个人,他有些着急,转念一想,只要是人不都可以吗,于是他找到了村子里的一个无亲无故并且傻乎乎的乞丐,按住他,扎破他的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
疼的乞丐一会大喊大叫,一会晕头晕脑。有了这三滴血,杜康终于制作成了,可是他又犯愁了,起什么名字呢?他一想,这饮品里有三个人的血,又是酉时滴的,就写作“酒”吧,怎么念呢?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这就是关于酒来历的传说。
④ 工匠的供奉祖师爷的习俗
工匠们崇拜的祖师爷,是工匠所属行业的守护神之一种。旧时,工匠们都定期祭祀自己的祖师爷,忌讳别人当面贬损自己的祖师爷。
(一)木匠、石匠、泥水匠
木匠、石匠、泥水匠,尊鲁班为祖师。鲁班,是春秋时鲁国的巧匠,姓公输,名般。由于“般”与“班”同音,人们一般称他为鲁班。相传他曾发明木作工具,创制攻城的云梯和磨面粉的石砣。后人由于敬重他,便把一些精巧的古建筑说成是他建的。例如,户县渭丰乡祁南村的济源堂,结构严谨,是中国小木作建筑中的精品,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本来与鲁班无关。可是民间认为是鲁班修的,将其称为“公输堂”。陕西省的工匠中,流传着鲁班先师“显圣”传艺的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并对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深信不疑。相传鲁班的小名叫“双”,所以泥水匠盖房安瓦时忌双行,借以避开先师的名讳。旧时,据说每逢是鲁班生日的农历五月初七,工匠们都要按工种分头举行“鲁班会”,隆重祭祀祖师,他们在写有“工部尚书公输子之神位”的木主前焚香跪拜,祈求祖师保佑自己四季平安。
先师鲁班
(二)铁匠、铜匠、银匠、小炉匠
铁匠、铜匠、银匠和小炉匠,都以太上老君为祖师。太上老君,指春秋时的哲学家老子。从三国、两晋开始,老子逐渐被道教徒神化,成了道教的主神太上老君。道教中的丹鼎派宣称,只要吃了仙丹,便会长生不死,甚至能成仙升天。由于这一派道士普遍从事炼制丹药的工作,他们编造出了老子炼丹的神话故事,并将老子定为炼丹者的始祖神。炼丹离不开火炉,铁匠等也离不开火炉。他们寻找祖师时,便选中了本来与自己不太相关的老子。
老子的生日是二月十五日。每逢老子的生日,工匠们都要分行业隆重祭祀。相传老子的小名叫“吹儿”,所以工匠们忌讳吹哨子,认为吹哨子是犯祖师名讳的。
(三)纸坊
纸坊,奉东汉宦官蔡伦为祖师。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省$阳县)人,安帝时任中常侍,和帝时被封为龙亭侯。公元105年他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作原料,制造出适用、价廉的纸张,史称“蔡侯纸”。后世认为,他是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者。
陕西省洋县城东10公里处的龙亭铺,是蔡伦的封地。蔡伦死后葬在这里,墓南30米处有为纪念他而建的祠堂。蔡伦造纸的地方,相传是该县的纸坊乡。旧时,洋县的造纸匠们,年年都要在三月十七日祭祀蔡伦墓,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凤翔县有一条纸坊街,过去家家户户都有造纸作坊。每逢三月十七日,他们都要聚集在一起举办“蔡伦会”。会上造纸匠们要在蔡伦塑像前摆上丰盛的供品,并虔诚地跪拜,祈求蔡伦保佑他们造出好纸来,同时也利用这一机会,互相交流造纸经验。相传蔡伦在白水造过纸,他使用过的水池至今尚存。白水县将他与文字的创始人仓颉、酒坊的祖师杜康、碗的发明者雷公并称为该县古代的四大圣人,在城南小华山建有“四圣祠”。
(四)醋坊
醋坊的守护神,铜川是姜子牙,叫“醋汤神”。当地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姜子牙统帅周军推翻商朝后,奉天帝之命封神。可是,他只顾封别人,而忘了封自己。后来重要的神职已被别人占满,他不得已,当了醋汤神。咸阳、宝鸡一带,则为醋姑(读作“瓜”)婆,他是姜子牙的妻子,相传也是醋的发明者。醋坊祭祀醋神时,点三炷香、一支蜡、一张黄表。目的是把神请来,保佑醋味香甜。
(五)酒坊
酒坊的祖师,是杜康。他就是夏朝时的国君少康,姒姓。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可是,陕西省民间的说法与此相异。白水县酒坊认为,杜康,字仲宁,周朝人,生于该县康家卫嘴村。该村有一眼清泉,相传杜康酿酒时用的就是它的水,所以叫“杜康泉”。如今,当地汲取该泉的水,按照据说是杜康遗留下来的配方酿成的酒,叫“杜康酒”。该酒芳香纯正,入口绵甜,醇厚柔和,回味悠长,是陕西省历史名酒之一种。村中建有杜康庙,庙内除杜康的塑像外,还有李白的诗《将进酒》之石刻。
武功县各酒坊,都在九月二十七日祭祀杜康。另外在酿酒过程中,每逢原料入瓮时和出酒时,工匠们还要跪拜祖师的神位。
(六)染坊
染坊供奉“葛仙”或“梅、葛二仙”。梅,即梅福,西汉末年人,曾求学于长安,后任南昌尉。王莽篡位后,隐居不仕。班固在《汉书》中为他写了传记。葛,指葛洪,东晋炼丹家兼医学家,著有《抱朴子》、《神仙传》等书。后世传说此二人都得道成了仙。他们本来与染坊风马牛不相及,但民问留传着此二位仙翁保护染坊的神话故事。这样一来,他们便被染坊当成了自己的守护神。旧时,安康等地有“梅葛会”,由染坊从业人员参加。每年三月十六日,举行盛会祭祀二位大仙。
(七)豆腐坊
豆腐坊以乐毅为祖师。他是战国时的军事家,曾率领燕国军队攻破齐国。民间传说中认为,他是豆腐的发明者。
(八)屠宰业
屠宰业以张飞为祖师。张飞,字翼德,三国时蜀汉大将。小说《三国演义》中说,他在和刘备、关羽一道起兵前,是屠夫。屠宰行予每年七月十三日祭祀张飞。如果只祭张飞一人,叫“张爷会”;要是同时也祭刘备、关羽,则叫“三义会”。
(九)皮匠、鞋匠
皮匠和鞋匠以孙膑为祖师。他是战国时的军事家,在齐国任军师。相传齐国士兵本来都穿草鞋、木鞋,行军作战极为不便,孙膑下令改穿皮制及布制的鞋。因此,他被制革、制鞋行业奉为祖师。每年八月十八日集会祭祀,称作“孙祖会”,祈求护佑。鞋行唱行会戏时,禁止上演《五雷阵》。因为该戏有孙膑困于五雷阵的情节,演出此戏,会伤害鞋行人的感情。
(十)缝纫业
缝纫业以传说中的黄帝为祖师。黄帝,姬姓,号轩辕氏,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如今在黄陵县桥山上,还有他的陵寝以及为纪念他而建的轩辕庙。上古时,人们不会缝制衣服,而将树叶、兽皮串在一起披在身上御寒。相传黄帝在位期间,中国有许多重要发明,其中之一是衣裳。这样一来,黄帝便成了缝纫铺的开山祖师。洛南县人民认为,黄帝的生日是九月二十五日,该县缝纫业在此日聚会,祭祀“轩辕老祖”。另外一些县,在九月十六日祭祀,各地聚会期间,人们身着盛装,借机交流服装花样,并设宴会餐。
(十一)剃头匠
各地剃头匠供奉的祖师不一样。陕南是罗祖真人、陈七子、林川五。相传罗祖得道于七月十三,此日便成为剃头匠祭祀祖师的日子。洛南县祭祀期间,神位两侧的对联,按惯例写为:“得道也者七月十三,灵山盛会万古流传。”剃头匠们在向神位顶礼焚香后,便在一起饮宴,必至尽欢方散。耀县等地的剃头匠,却以“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为祖师。吕洞宾号纯阳,他们称之为“纯阳老祖”。另外,相传轩辕黄帝发明了镜子、镊子,所以在有些地方他也成了剃头匠的祖师。
(十二)丝绸业
丝绸业以嫘祖为祖师。她是传说中的西陵氏的女儿,后来嫁给了轩辕黄帝,发明了养蚕制丝的方法。从北周起,她就被政府祀为“先蚕”,也就是蚕神。民间丝工也祭祀她。
(十三)陶瓷业
陶瓷业的祖师,有柏林、虞舜、老子、雷公等,人们称他们为“窑神”。
柏林,是铜川市黄堡镇的窑神之一。据黄堡窑神庙北宋《德应侯碑》记载,他是晋穆帝时的制瓷专家。穆帝永和年间,他来到黄堡后,发现这一带山川秀丽,草木茂密,便暂时居住下来。那时,黄堡虽已开始烧制瓷器,但因产品质量低劣,销路不畅,窑工们的生活因而十分贫困。柏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制瓷技术,传给了黄堡的窑工,推动了这里制瓷业的发展。窑工们非常感谢柏林,为纪念这位制瓷大师,在黄堡修建了他的祠堂。将他和黄堡的山神德应侯,并列为当地的窑神。
虞舜、老子、雷公,是铜川市陈炉镇的窑神。虞舜,传说中的古帝,姓姚,名重华。相传他年轻时,曾制造过陶器。《韩非子·难一》写道:“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明年而器牢。“另外,《史记·五帝本纪》也说,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因此,他被尊为窑神。相传老子用火炉炼丹,瓷匠同样离不开火炉,便也把老子定为守护神。雷公,相传是碗的发明者。在陈炉镇的窑神庙里,虞舜居中;老子居左,司火;雷公居右,司器。
铜川还流传着一些关于窑神的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并由这些传说产生了特有的习俗。例如,传说雷公发明碗时,因找不到适用的原料到别的村偷过坩子土。于是,在瓷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规矩:不准说“偷”和“贼”。如果发现有人来偷瓷器,不能在当场擒捉,而要等贼走出大门再追赶。否则,就被认为是在揭雷公的伤疤,是对雷公的不敬。相传虞舜的小名叫“兀”,所以在瓷窑里讳“兀”字,如不准说“兀答”(那儿),“兀不是”(那不是)等。陈炉镇的窑工担心窑神离开镇子,竞用粗大的铁链将三位窑神一一拴在神坛上。
(十四)盐工
盐工以管仲为祖师。他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
(十五)制笔匠
制笔匠以蒙恬为祖师。他是秦朝的大将,曾主持监修万里长城,相传毛笔是他发明的。其实在他之前,中国已使用毛笔。
(十六)厨师
厨师以易牙为祖师。他是春秋时期齐桓公的近臣,长于调味。
⑤ 如图所示:杜康酒是什么酒(酱香和清香)啊
⑥ 中国白酒老祖是谁
酿酒业祖师——杜康
杜康,有人说他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树干里边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时,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
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还在纳闷,一头野猪醒了过来。它一见来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醒来逃走了。杜康上山时没带弓箭,所以也没有追赶。他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背后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就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然后才详细察看山羊刚才用舌头在树洞上舔什么。不看则罢,一看可把杜康吓了一跳。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野猪和兔子就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这一喝不要紧,霎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原来捆绑的两只山羊已有一只跑掉了,另一只正在挣扎。他翻起身来,只觉得精神饱满,浑身是劲,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挣扎的那只山羊踩死了。他顺手摘下腰间的尖底罐,将树洞里渗出来的这种味道浓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来后,杜康把看到的情况,向其他保管粮食的人讲了一遍,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有人建议把此事赶快向黄帝报告,有的人却不同意,理由是杜康过去把粮食霉坏了,被降了职,现在又把粮食装进树洞里,变成了水。黄帝如果知道了,不杀他的头,也会把杜康打个半死。杜康听后却不慌不忙地对大伙说:“事到如今,不论是好是坏,都不能瞒着黄帝。”说着,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黄帝了。
黄帝听完杜康的报告,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粮食中的的一种元气,并非毒水。黄帝没有责备杜康,命他继续观察,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 :“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黄帝和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名子取得好。
从这以后,我国远古时候的酿酒事业开始出现了。后世人为了纪念杜康,便将他尊为酿酒始祖。
⑦ 这首歌曲谁有啊 谢谢
我也想知道,小时候听的祝酒歌,但是找祝酒歌找不着。一个女的唱的。一帮人会不会是杭天琪
⑧ 绕口令酒鬼翻译赏析 想当初,杜康老祖造传世美酒……几位酒鬼,堪敢比哪位啊
想当初,杜康老祖造美酒,刘伶醉酒整三年。屈原饮酒,慨叹世人皆醉我独醒,济公长老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八仙醉酒蓬莱,大闹东海龙宫,曹操青梅煮酒,论遍天下豪杰;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鲁智深醉打山门,倒拔垂杨柳,武二郎拳打猛虎,大闹快活林;唐朝大诗人李白最爱饮酒,玄宗皇帝召进宫中封为太白学士。有渤海国进来蛮书蛮表,要与大唐兵戎相见,满朝文武无人能识,玄宗皇帝大惊失色。多亏李白酒醉上殿,叫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这才醉草吓蛮书,保定大唐锦绣江山。杜甫有《饮中八仙歌》赞之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几位酒鬼,你敢比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