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氩气

发明氩气

发布时间:2021-09-28 20:13:32

Ⅰ 氩弧焊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公元前3000 多年埃及出现了锻焊技术

公元前2000 多年中国的殷朝采用铸焊制造兵器

公元前2000年前,中国已经掌握了青铜的钎焊及铁器的锻焊工艺

1801 年:英国H.Davy发现电弧焊

1836 年:Edmund Davy 发现乙炔气焊

1856 年:英格兰物理学家James Joule 发现了电阻焊原理

1859 年:Deville 和Debray 发明氢氧气焊

1881 年:法国人 De Meritens 发明了最早期的碳弧焊机

1881 年:美国的R. H. Thurston 博士用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了全系列铜-锌合金钎料在强度与延伸性方面的.
氩弧焊,是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焊接技术。又称氩气体保护焊。就是在电弧焊的周围通上氩气保护气体,将空气隔离在焊区之外,防止焊区的氧化。
氩弧焊技术是在普通电弧焊的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氩气对金属焊材的保护,通过高电流使焊材在被焊基材上融化成液态形成熔池,使被焊金属和焊材达到冶金结合的一种焊接技术,由于在高温熔融焊接中不断送上氩气,使焊材不能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从而防止了焊材的氧化,因此可以焊接不锈钢、铁类五金金属。
氩弧焊的应用:
氩弧焊适用于焊接易氧化的有色金属和合金钢(主要用Al、Mg、Ti及其合金和不锈钢的焊接);适用于单面焊双面成形,如打底焊和管子焊接;钨极氩弧焊还适用于薄板焊接。
1—填充细棒 2—喷嘴 3—导电嘴 4—焊枪5—钨极 6—焊枪手柄
7—氩气流 8—焊接电弧 9—金属熔池 10—焊丝盘 11—送丝机构 12—焊丝

Ⅱ 氩弧焊不锈钢管为什么要冲氩

焊接不锈钢用氩弧焊的原因:

1、氩气保护可隔绝空气中氧气、氮气、氢气等对电弧和熔池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合金元素的烧损,以得到致密、无飞溅、质量高的焊接接头。

2、氩弧焊的电弧燃烧稳定,热量集中,弧柱温度高,焊接生产效率高,热影响区窄,所焊的焊件应力、变形、裂纹倾向小。

3、氩弧焊为明弧施焊,操作、观察方便。

4、电极损耗小,弧长容易保持,焊接时无熔剂、涂药层,所以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5、氩弧焊几乎能焊接所有金属,特别是一些难熔金属、易氧化金属,如镁、钛、钼、锆、铝等及其合金。

6、不受焊件位置限制,可进行全位置焊接。

(2)发明氩气扩展阅读:

氩弧焊的安全规范

1、焊接工作场地必须备有防火设备,如砂箱、灭火器、消防栓、水桶等。易燃物品距离焊接场所不得小于5m。若无法满足规定距离时,可用石棉板、石棉布等妥善覆盖,防止火星落入易燃物品。易爆物品距离焊接所不得小于10m。氩弧焊工作场地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固定的机械通风装置,减少氩弧焊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的危害。

2、手工钨极氩弧焊机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前应对焊机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没有隐患,再接通电源。空载运行正常后方可施焊。保证焊机接线正确,必须良好、牢固接地以保障安全。焊机电源的通、断由电源板上的开关控制,严禁负载扳动开关,以免形状触头烧损。

3、应经常检查氩弧焊枪冷却水系统的工作情况,发现堵塞或泄漏时应即刻解决,防止烧坏焊枪和影响焊接质量。

4、焊人员离开工作场所或焊机不使用时,必须切断电源。若焊机发生故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检修时应作好防电击等安全措施。焊机应至少每年除尘清洁一次。

5、钨极氩弧焊机高频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电磁场会使人产生一定的头晕、疲乏。因此焊接时应尽量减少高频电磁场作用的时间,引燃电弧后立即切断高频电源。焊枪和焊接电缆外应用软金属编织线屏蔽(软管一端接在焊枪上,另一端接地,外面不包绝缘)。如有条件,应尽量采用晶体脉冲引弧取代高频引弧。

6、氩弧焊时,紫外线强度很大,易引起电光性眼炎、电弧灼伤,同时产生臭氧和氮氧化合物刺激呼吸道。因此,焊工操作时应穿白帆布工作服,戴好口罩、面罩及防护手套、脚盖等。为了防止触电,应在工作台附近地面覆盖绝缘橡皮,工作人员应穿绝缘胶鞋。

Ⅲ 谁发明了氩气并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4年 测定氩气的密度并确定其性质(英国 瑞利)

Ⅳ 如何制作氩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买两个质量流量计,算好质量配比。
然后买可以控制流量的阀门。连接好气路,注意不要漏气。
参考质量流量计的示数,自己手动调整阀门吧。
注意当瓶内气压改变的时候,流量会变化,所以隔一段时间要重新调整一下。

因为如果不是手动的话,从仪表到反馈这个过程太复杂了,起码要配个计算机吧?

Ⅳ 焊接是谁发明的

19世纪末之前,唯一的焊接工艺是铁匠沿用了数百年的金属锻焊。最早的现代焊接技术出现在19世纪末,先是弧焊和氧燃气焊,稍后出现了电阻焊。20世纪早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军用设备的需求量很大,与之相应的廉价可靠的金属连接工艺受到重视,进而促进了焊接技术的发展。战后,先后出现了几种现代焊接技术,包括目前最流行的手工电弧焊、以及诸如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埋弧焊(潜弧焊)、药芯焊丝电弧焊和电渣焊这样的自动或半自动焊接技术。20世纪下半叶,焊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激光焊接和电子束焊接被开发出来。今天,焊接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人员仍在深入研究焊接的本质,继续开发新的焊接方法,并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金属连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期的焊接技术见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欧洲和中东。数千年前的两河文明已开始使用软钎焊技术。前340年,在制造重达5.4吨的印度德里铁柱时,人们就采用了焊接技术 。中世纪的铁匠通过不断锻打红热状态的金属使其连接,该工艺被称为锻焊。维纳重·比林格塞奥于1540年出版的《火焰学》一书记述了锻焊技术。文艺复兴时期的工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锻焊,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锻焊技术不断改进。到19世纪时,焊接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其风貌大为改观。1800年,汉弗里·戴维爵士发现了电弧;稍后随着俄国科学家尼库莱·斯拉夫耶诺夫与美国科学家C·L·哥芬(C. L. Coffin)发明的金属电极推动了电弧焊工艺的成型。电弧焊与后来开发的采用碳质电极的碳弧焊,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1900年左右,A·P·斯特罗加诺夫在英国开发出可以提供更稳定电弧的金属包敷层碳电极;1919年,C·J·霍尔斯拉格(C. J. Holslag)首次将交流电用于焊接,但这一技术直到十年后才得到广泛应用。电阻焊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间被开发出来,第一份关于电阻焊的专利是伊莱休·汤姆森于1885年申请的,他在接下来的15年中不断地改进这一技术。铝热焊接和可燃气焊接发明于1893年。埃德蒙·戴维于1836年发现了乙炔,到1900年左右,由于一种新型气炬的出现,可燃气焊接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廉价和良好的移动性,可燃气焊接在一开始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焊接技术之一。但是随着20世纪之中,工程师们对电极表面金属敷盖技术的持续改进(即助焊剂的发展),新型电极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电弧,并能够有效地隔离基底金属与杂质,电弧焊因此能够逐渐取代可燃气焊接,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工业焊接技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对焊接的需求激增,各国都在积极研究新型的焊接技术。英国主要采用弧焊,他们制造了第一艘全焊接船体的船舶弗拉戈号。大战期间,弧焊亦首次应用在飞机制造上,如许多德国飞机的机体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制造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第一座全焊接公路桥于1929年在波兰沃夫其附近的Słudwia Maurzyce河上建成,该大桥是由华沙工业学院的斯特藩·布莱林(Stefan Bryła)于1927年设计的。1920年代,焊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1920年出现了自动焊接,通过自动送丝装置来保证电弧的连贯性。保护气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因为在焊接过程中,处于高温状态下的金属会与大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产生的空泡和化合物将影响接头的强度。解决方法是,使用氢气、氩气、氦气来隔绝熔池和大气。接下来的10年中,焊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诸如铝和镁这样的活性金属也能焊接。19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焊、交流电和活性剂的引入大大促进了弧焊的发展。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及工程师们发明了多种新型焊接技术。 1930年发明的螺柱焊接(植钉焊),很快就在造船业和建筑业中广泛使用。同年发明的埋弧焊,直到今天还很流行。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终于在1941年得以最终完善。随后在1948年,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使得有色金属的快速焊接成为可能,但这一技术需要消耗大量昂贵的保护气体。采用消耗性焊条作为电极的手工电弧焊是在1950年代发展起来的,并迅速成为最流行的金属弧焊技术。 1957年,药芯焊丝电弧焊首次出现,它采用的自保护焊丝电极可用于自动化焊接,大大提高了焊接速度。同一年,等离子弧焊发明。电渣焊发明于1958年,气电焊则于1961年发明。焊接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包括:1958年的电子束焊接能够加热面积很小的区域,使得深处和狭长形工件的焊接成为可能。其后激光焊接于1960年发明,在其后的几十年岁月中,它被证明是最有效的高速自动焊接技术。不过,电子束焊与激光焊两种技术由于其所需配备价格高昂,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Ⅵ 什么是氩弧焊

氩弧焊,是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焊接技术。又称氩气体保护焊。就是在电弧焊的周围通上氩气保护气体,将空气隔离在焊区之外,防止焊区的氧化。氩弧焊技术是在普通电弧焊的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氩气对金属焊材的保护,通过高电流使焊材在被焊基材上融化成液态形成熔池,使被焊金属和焊材达到冶金结合的一种焊接技术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的一种。是在氩气保护下,利用电弧热熔化母材和填充丝而形成接头的焊接方法。主要控制焊接电流、焊接速度、氩气流量三个参数。与手工焊相比,电弧和熔池可见,操作方便;可焊接活性金属的薄板结构;焊缝质量好,接头强度可达母材的80%~90%。1930年美国发明惰性气体保护焊,1957年中国开始使用钨极氩弧焊。可焊接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等材料,用于核能、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冶金等工业。

Ⅶ 起电机和霓虹灯是如何发明的

17世纪后半叶,科学家们在为一个科学之谜烦恼:真空管中的水银为何会发光!

事情的简单经过是这样的。1675年的一天,法国天文学家让·皮卡尔(1620~1682)同往常一样,仍在巴黎天文台进行观测、研究。但当他挪动一台水银气压计要把它从天文台运走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水银上方玻璃管的真空里,突然出现了微弱的闪光。他觉得很奇怪,又将水银气压计摇了摇,证实了他刚才没有看错。后来,人们就将这种闪光现象称为“托里拆利发光”?

为什么叫“托里拆利发光”呢?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1608~1647)是伽利略的学生。他闻名于世的成就是1643年和伽利略的另一位学生、物理学家维维亚尼(1622~1703)在佛罗伦萨作的“托里拆利实验”。这个著名的实验用一根长约1米的玻璃管灌满水银后倒立在小银槽内,结果发现管内水银面下降到高出槽内水银面76厘米时就不再下降了。这76厘米汞柱就是当时大气压的值,而管内水银面以上的“真空”就被称为“托里拆利真空”。由此可见,人们将前述水银闪光称为“托里拆利发光”就很自然了。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闪光呢?许多科学家都想揭开这个谜。

最终揭开这个谜的是英国(一说德国)物理学家佛朗西斯·豪克斯比(1688~1763)。他在1703年前后,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研究、终于发现,这种闪光是由于挪动气压计时,水银与玻璃管内壁摩擦生出的电激发水银蒸气产生的。

既然摩擦会生电,那么不就可以由此制成起电机吗?经过几年研制,豪克斯比终于制造出又一种起电机:一个抽空空气的玻璃球可绕轴转动——人用手柄摇,用布帛等物品与这个转动的玻璃球接触,就“摩擦起电”了。他曾用它起电,演示出许多静电现象。

不过,起电机最早却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克(1602~1686)于1660年发明的。这种起电机与豪克斯比的起电机相比主要不同之处是,他用的是实心硫磺球,而不是空心玻璃球。在豪克斯比之后,又有许多科学家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起电机,例如18世纪上半叶,英国戈登用玻璃圆筒、瑞士普兰达与英国詹斯登用圆玻璃板,分别代替玻璃球,使摩擦起电机更接近了现代形态。又如,德国特普勒(1836~1912)和霍尔兹(1836~1913)在1865年又发明了另一种形式的起电机——感应起电机。

既然水银气可以因电的激发而发光,那其他气体又会不会在电激发下发光呢?又可不可以由此制成一种灯具呢?

1910年,法国发明家克劳德(1870~1960)终于作出了这种灯具——霓虹灯。他在一根抽空的玻璃细长管内充入氖气,然后通电,灯管便发出美丽的红光。人们先后发现,充入不同气体,发光的颜色会不同。例如,充汞蒸气,光呈蓝绿色;充钠蒸气,光呈黄色;充氮气,光呈金黄色;充氢气,光呈粉红色;充二氧化碳气,光呈白色;充氩气,光呈淡紫色;等等。

1910年12月3日,巴黎大宫殿首先点上了克劳德的氖霓虹灯。1912年,巴黎蒙马特尔大街的一家理发馆首先用这种霓虹灯作广告,以招徕更多的顾客。当今世界,包括霓虹灯在内的各种灯具,已将一座座城镇变成五光十色的“不夜城”。

Ⅷ 氩气是由哪两位科学家发明的

发现氩气的是:
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和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齐

Ⅸ 氩气遇到高温会产生什么气体

它是惰性气体,高温下不反应。

Ⅹ 医学氧气是哪一年发明的

三角往西,冀康医院西300米左右路北,那开了很多年了,老板很和气,二氧化碳,氩气,氮气,乙炔都有我就经常去那灌,他们的电话是1伍1.00叁扒.柒贰77

阅读全文

与发明氩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