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小檗碱发明

小檗碱发明

发布时间:2021-09-27 22:53:58

A. 专利号查询 ZL 2005 1 0136655.2

该专利已经授权了。
授权公告号 100572380

----------------------------------------------------------------------
名称: 小檗碱离子对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136655.2

申请日: 2005.12.30

公开(公告)号: CN1990487

公开(公告)日: 2007.07.04

主分类号: C07D455/03(2006.01)

分类号: C07D455/03(2006.01);A61K31/4375(2006.01);A61P31/00(2006.01);A61P9/06(2006.01);A61P9/04(2006.01);A61P7/02(2006.01);A61P9/12(2006.01);A61P3/06(2006.01);A61P1/04(2006.01);A61P3/10(2006.01)

优先权:

申请(专利权)人: 贾本真;

地址: 410006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国省代码: 湖南;43

发明(设计)人: 贾本真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卢宏
----------------------------------------------------------------------
摘要:

本发明涉及小檗碱一种离子对化合物,特别是能增加小檗碱脂溶性的离子对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本发明提供具有式(I)结构的含有小檗碱的离子对化合物:其中R为C8-C12的烷基。
----------------------------------------------------------------------
主权项:

1、具有式(I)结构的含有小檗碱的离子对化合物:
其中R为C8-C12的烷基。

B. 我想知道抗日时期,黄连素这种药发明了吗

我国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已记载黄连的功效,1910年珀金(perikin)、鲁宾逊(robinson)确定其化学结构,但长期以来都从植物中提取。1969年龟谷(kametani)合成,1975年我国用化学合成法成功地合成了本品。

所以抗日时期已经有黄连素。

C. 现在我国自己的农药专利有那些啊急求

关于农药的专利发明有5636项,实用新型专利有1337项,一会我给你分别举些例子
以下是其中的六项 :
1,具有抗病、助长作用的农药组合物
2,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杀虫悬浮剂
3,含有大黄提取物的杀菌剂及其组合物
4,防治蚧壳虫害的杀虫剂及其制造方法
5,3-氨基-1-茚满醇、其合成方法和对映体的拆分
6,小檗碱·苦参碱杀菌杀虫水剂
有这么多,我在国家知识产权网上查的官方显示,你对本国的智慧结晶报有质疑?

D. 细胞膜色谱的主要技术发明

1.发明了一种以活性细胞膜及受体为固定相的仿生亲合色谱技术,建立了具有“识别与分离”双重特性的CMC分析系统,以及CMC固定相的制备、活性检测和表征方法。
建立了血管平滑肌、心肌和α1A等细胞膜色谱模型,发现了白芷中欧前胡素等在制备抗高血压药物方面的新用途。
本部分发明共形成:
授权发明专利3项:200510043104.1、200510043105.6、200610042997.2
SCI 收录论文:12篇
博士学位论文:《细胞膜色谱法》1篇
2.利用血管内皮CMC模型,发现了红毛七中塔斯品碱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VEGFR2,阻断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过程,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具有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 利用白细胞的CMC模型,发现了白术中白术内酯Ⅰ可作用于TLR4,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发现通过抑制NF-κB p65的核转位,而抑制TNF-α和NO产生,发挥抗炎作用。
利用β-胰岛CMC模型,发现了黄柏中小檗碱可作用于磺酰脲受体,以小檗碱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中二恶环和D环进行结构改造,合成了系列化合物,通过β-胰岛CMC模型再筛选及动物实验验证,发现化合物7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活性。
本部分发明共形成:
授权发明专利4项
SCI 收录论文15篇
3.对经典中药方剂的筛选发现, 建立了心脑血管CMC模型,对“四物汤”方剂进行了筛选,发现了当归、川芎挥发油部位、白芍醋酸乙酯部位和熟地黄水溶性部位,是作用于血管、心肌和小脑靶细胞的有效部位,藁苯内酯是有效成分。
利用心脑血管CMC模型,发现了“都梁丸”方剂在治疗高血压和脑中风后遗症等药物的新用途,并已研究开发为“白川降压胶囊”和“白葛胶囊”2个创新中药,均已获得国家临床研究批件。
本部分发明共形成
授权发明专利5项:02114957.7、03120984.X、200410026226.5、200410026259.X、200410073090.3
新药临床批件2个:2005L00593、2005L02257
保健食品批件3个:G20041125、G20040525、G20041379
SCI 收录论文:5篇
4.CMC模型成为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研究新技术,建立了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和毒蕈碱受体等CMC模型,发现分析结果与经典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的结果显著相关,是一种新的受体药理学实验研究方法,并广泛应用于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特性与规律研究。
本部分发明共形成:
SCI 收录论文8篇
综述1篇

E. 为什么说葛洪发明了黄麻纸

黄麻纸就是一种呈黄色的麻纸,质地粗厚。这种纸曾经风行于晋、唐,尤其是寺庙、衙门等处,使用者众多。黄麻纸是葛洪的“业余”发明
黄檗又名黄柏,为芸香科植物,其树皮中含有小檗碱、棕桐碱和黄柏碱等化学成分。黄檗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痢泻、赤肿、口疮、黄疽等疾病。传说葛洪有一次去野外采集药材,他看见一药农正在剥离黄檗树皮,便问起原由。药农说,这种黄色的树皮,能够杀灭小虫子。葛洪听了半信半疑,便随手采撷了一些,拿回去做实验。开头,他把树皮放到屋角边有虫子飞舞的地方,很久不见效果。葛洪想或许这样做很难成功。于是,他把树皮捶碎,用水煮开,溶出黄檗,便成了一种黄色的汁液。再拿出一张张白麻纸放在汁液中浸渍一下,然后放到阴凉处晾晒,于是便得到一张张黄色纸。

按照葛洪最初的想法,是利用黄檗的杀虫性能,制取一种能驱虫的纸。正如赵希鹄在《洞天清录集》中所说“染以黄檗,取其辟蠹”。但未曾想到,制成的却是被染成另一种颜色黄色的纸张,别具一格,别开生面。一些朋友见了,大加赞许,并纷纷拿来麻纸,请求代为加工。一时间,“人人争说黄麻纸”,弄得朝廷上下都以用黄麻纸为荣。因为黄麻纸外观既比普通麻纸美观,又具有防虫避蠢的功用,所以不论在后来唐代的古籍中、传世或出土的实物都证实了黄麻纸的作用及影响。以至于长期在我国各地流传利用黄麻纸“护书”(书中夹数页黄麻纸可避蠹)的习俗。

F. 古代中国怎样染衣服使之不掉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矿物类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

远在周朝就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 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中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se。

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这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方能达到。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现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保留这样的技艺。并且这些颜色是不会褪色的。

G. 那位达人能帮忙一下,专利号查询 ZL 2005 1 0136655.2

名称: 小檗碱离子对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136655.2 申请日: 2005.12.30

公开(公告)号: CN1990487 公开(公告)日: 2007.07.04

主分类号: C07D455/03(2006.01) 范畴分类:

本发明涉及小檗碱一种离子对化合物,特别是能增加小檗碱脂溶性的离子对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本发明提供具有式(I)结构的含有小檗碱的离子对化合物:其中R为C8-C12的烷基。

H. 黄莲素药片是哪年发明的

由东北制药总厂开发的人工合成黄连素新工艺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厂人工合成黄连素的工艺路线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1981年,国家投巨资建成了年产30吨规模的生产线,但由于生产成本高,无法与植物提取黄连素竞争,1994年下马。1999年,该厂再次研发新的合成工艺,使黄连素当年新增销售额约1.7亿元,新增纯利润2714万元。人工合成黄连素技术在成本、质量等方面与植物提取法相比具有绝对优势,可有效地避免植物提取法对环境产生的严重破坏。

I. 黄连素是那一年发明的

黄连素,自1979年研制成功,经六年多时间的药理研究、试产及国内医疗单位临床应用,证明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副作用小。1986年经卫生部审查同意,由天津市卫生局批准正式生产

J.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获奖概况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建所80年来,药物所共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170余项,其中国家三大奖20项,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奖励21项,省部级奖90项。 部分国家级获奖时间名称奖项类别1982年4月 肌肉松弛药氯甲左箭毒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1982年7月 吗啡镇痛作用部位及镇痛机制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982年7月 中草药活性成份的研究——十二种新有效成份的发现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985年6月 镇痛消炎药3-乙酰乌头碱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1985年6月 橡胶防老剂D致癌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1987年12月 真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药——石杉碱甲(福定碱)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1988年12月 抗疟药磷酸咯啶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等奖 1990/08/11 植物抗癌成份美登素的全合成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1991年11月 二巯基丁二酸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1991年12月 羟甲芬太尼——一种新的高选择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991年12月 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与四氢原小檗碱同类物的药理作用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资料来源: 备注:详细获奖概况详见: 论文发表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1998年以来,研究所累计发表论文3500余篇,其中SCI论文2811篇,2006年以来,影响因子大于3的累计660篇。发表的SCI论文和引用率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科研机构前15名,位列全国药学院校和科研机构首位。
2014年,上海药物所全年共发表sci论文540篇,影响因子(if) 总数2310.889,总被引频次691次,(其中通讯作者272篇,影响因子总数1167.62,总被引频次294次),平均影响因子4.279,篇均被引频次1.28次/ 篇,影响因子5,以上的论文121篇、3以上的论文已达317篇,在GPCR、化学蛋白质组学研究、分析动力学模拟、新型结构、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首次解析P2Y12与激动剂和拮抗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为新型抗血栓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基础,两篇论文于2014年5月1日同期在Nature刊出后即被新华社、路透社等国内外媒体报道。 项目承担 2014年,上海药物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425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44项,主持(或承担)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项、承担( 或参加) 课题8项,主持(或承担)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项目5项,主持(或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面上项目7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主持(或承担)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1项,主持(或承担) 院重点部署项目2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项。 专利及其他 2014年,上海药物所共申请专利98项,共获专利授权40项,其中有国内专利33项,国外专利7项,获商标注册1项。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创刊于2000年,月刊, 目前被PubMed收录, 被SCI收录,其研究领域为:药理学。是中国药理学及药学领域唯一被收录至科学引文索引(SCI) 的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if) 为2.468。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亚洲男科学杂志》)创刊年于1999年,是中国重要的洲际学会国际性会刊,影响因子为2.530,在国际男科学领域期刊排名第三,在国内临床医学领域SCI期刊榜排名第一。
此外,研究所还主办科普杂志《家庭用药》。

阅读全文

与小檗碱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