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当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
比如存款准备金为15%
表示银行收100元的存款,85元可以放贷。15元不能动。
所以你懂的。
Ⅱ 商业银行创造信用,受到(原始存款、法定准备金率、现金漏出)因素的制约。 为什么(贷款需求)不是
看不太懂你想表达什么,创造信用和受到因素制约跟贷款需求有什么关系吗?还是内你想说为什么容贷款需求不受到这些因素带来的信用制约?可能是因为贷款需求信用与银行信用不是同一种形式的信用,也就是说银行必须要有完整基础因素才能在基础上创造信用进行经营盈利,而贷款只需要创造让银行信服的信用就可以让银行放贷。同样称为信用,但银行与贷款方的信用基础因素不一样所以不受银行信用基础因素带来的制约。
我不太清楚你想说的是什么,只能说可能,也只能解答到这,我不想讨论这些,伤身又伤神还落不到好处
Ⅲ 为什么超额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对信用创造的作用是相反的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优点:
在实行中央银行制国家,法定准备率往往被视作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准备率对金融机构以及社会信用总量的影响较大。从直观上看,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多,其可运用的资金就越少,从而导致社会信贷总量减少。
反之,如果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低,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少,其可运用的资金来源就多,从而导致社会信贷量增大。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不足:
虽然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对社会货币供应总量有较大的影响,但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往往把重点放在再贴现率的调整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上。因为调整法定准备率虽然能带来在调整货币供应总量政策上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给社会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法定准备率的微小变动也会引起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急剧变动,迫使商业银行急剧调整自己的信贷规模,从而给社会经济带来激烈的振荡。尤其是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时,导致社会信贷规模骤减,使很多生产没有后继资金投入,无法形成生产能力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各国中央银行在调整法定准备率时往往比较谨慎。
扩展: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1、增长: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2、制度: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3、发展: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供参考。
Ⅳ 请问为什么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降低
回答如下: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是这样一个过程:
某客户存入A银行100元,版央行规定的权存款准备金率是10%(意思就是100元中要有10元存入央行),A银行就可以向外贷款100*(1-10%)=90元,a企业获得90元贷款后存到B银行,B银行获得90元存款,也是按照10%存款准备金率,只能对外放款90*(1-10%)=81元,b企业获得81元贷款再存到C银行,如此下去,在涉及到的银行(系统)中这100元可以派生出大于100元的货币(视参与“创造”的银行数量而定),这就是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根据以上这个过程,如果当时央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那A银行只能放贷100*(1-20%)=80元,B银行只能放贷80*(1-20%)=64元。与10%的准备金率相比,准备金率提高到20%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就低了。
所以,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降低。
Ⅳ 商业银行进行信用创造的前提是、 A部分准备金制度 B非现金结算制度
信用创造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发挥信用创造功能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创造存款货币等等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既可以节省现金使用,减少社会流通费用,又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需要。是商业银行体系通过放款或购入各种证券而使货币供应量增大的一种金融现象。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条件1、银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信用流通工具的创造是信用量创造的前提。从银行券到支票及各种票据。 2、部分准备金制度,部分准备金制度是相对于全额准备金制度而言的。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商业银行体系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原始存款,商业银行依次发放贷款,就可以创造出新的派生存款来。假定甲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100万元,然后贷给自己的客户,客户用其购买乙银行客户的原材料后,乙银行客户将这笔款项存入乙银行,乙银行又将其贷给其他客户,客户又用其购买丙银行客户的产品而将100万元支付给丙银行,从而丙银行又可向其他客户贷出100 万元,使其转而支付给丁银行并存入丁银行。这样,100万元原始存款就创造出300万元派生存款来,比原始存款多了 3倍。如果这种派生存款是在不提现金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信用创造活动将一直进行下去,派生存款就不仅仅是 300万元。得到贷款的客户如未用完贷款,而将剩余部分存入另一家银行,同样会产生派生存款,增大信用总量。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程度和商业银行体系的健全程度成正比,商业银行体系越发达,信用创造的现象就越普遍,所创造的信用总量也越大。
Ⅵ 为什么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
因为商业银行需要上缴的存款增加 自己剩的钱就少了呀
Ⅶ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信用
信用创造必须具备两大基本条件:
部分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非现金结算制度: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创造过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存款。A客户用存款进行转帐支付给客户B,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Ⅷ 准备金率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Reserverequirement,也译作存款准备金比率、现金准备比例、准备金比例、准备金要求、存款准备率),指商业银行的初级存款中不能用于放贷的部分的比例。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银行机构不能将吸纳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缴存在中央银行,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这部分的存款就叫做存款准备金。而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Ⅸ 为什么准备金存款是信用创造的源泉
货币乘数 ,1000就可以当五千用了
Ⅹ 为什么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是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前提
序言: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制度前提通常为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那么为什么这两种制度是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前提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信用创造的含义。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主要指的是因为活期存款的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相应的增加。所以在银行放贷或者是投资的过程中,需要留足法定准备金,同时还需要为贷款或者是证券留存资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