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清真词在艺术创造上的贡献

清真词在艺术创造上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1-09-27 10:57:54

A. 周邦彦词史上的贡献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人。少年时落魄不羁,曾沿江西上,客游荆州。后来在太学读书,因献《汴京赋》得官。徽宗时他先后在议礼局、大晟府任官,为王朝制礼作乐。又献诗蔡京,说他“化行禹贡山川内,人在周官礼乐中”。那正是北宋王朝临近覆亡的前夕。
周邦彦早年曾经有过和柳永类似的生活经历,词也接受了他的影响。然而由于他的时代和后期的生活都和柳永不同,比之柳词,周词的浪子气息要淡些,而帮闲的意味更浓;内容单薄得多,而词句更工丽,音律更严格,章法的变化也多些。
艳情与羁愁几乎占了他的《清真词》的全部内容,包括那些咏物或咏节令的词在内。这些作品既流露了他自己的生活情趣,也迎合那个腐朽王朝里纵情声色的士大夫们的胃口。由于内容的单薄与无聊,周邦彦就只能在艺术技巧上争胜。他喜欢用代词,如用“凉蟾”代月,“凉吹”代风,“翠葆”代竹等。喜欢运用古辞赋家的手法来练字琢句,如“梅风地溽,虹雨苔滋”(〈过秦楼〉)、“稚柳苏晴,故溪歇雨”(〈西平乐〉)等。喜欢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少年游〉《荆州作》),用韩屋《懒起》诗,“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他还善于通过种种回忆、想象、联想等手法,前后左右、回环吞吐地描摹他所要表达的东西。这些手法本是魏晋以来“为文造情”的辞赋家的长技,周邦彦用来写慢词,把那些艳情内容妆饰得更华美。因此他的词不仅受到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从南宋以来,在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阶层里也一直有它的市场。
周词中较为可取的是少数表现羁旅行役、怀古伤今的作品,如〈兰陵王〉、〈西河〉《金陵怀古》等。

周邦彦所做的,其实暗合着文艺发展的规律,从重内容到重形式。身为婉约词人的他,词的内容既被东坡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胜。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总之,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开了格律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

B. 简述周彦邦词的艺术成就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从词的搜求、审定、考证方面来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悟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千人诗句,炼字妥帖工整;从创作风格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自柳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

他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兼取秦词的柔婉、贺词的艳丽,综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

(2)清真词在艺术创造上的贡献扩展阅读

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

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

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

C. 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从词的搜求、审定、考证方面来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悟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千人诗句,炼字妥帖工整;从创作风格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自柳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

(3)清真词在艺术创造上的贡献扩展阅读:

周邦彦虽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处于上升状态,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为宋徽宗设立的大晟府的“音乐官员”,上宠下捧,过着舒适的“专业创作”生活;虽生逢北宋之末,但国家破灭的惨变发生在其身后。

身为婉约词人的他,词的内容既被苏轼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艺术技巧上出奇制胜。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总之,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开了格律词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

D. 清真词对后世创作的影响

两宋词人之中,公认的“宋词四大家”为苏、周、辛、姜,在北宋词人中周邦彦的座次仅次于苏轼,而在诗词爱好者那里,对周邦彦的评价似乎并不及词史地位那么高。尤其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对清真词的批评:“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对后世读者的影响较大,后人遂将周词看成过分讲求文辞雕琢而丧失真实性情的作品。平心而论,周词的确不及北宋早期的名家语浅情深,风韵自然,有令人一见如故的感觉,这是他雕琢字句的弊病,却也成就了他独特的风格。《词洁》中说:“美成词乍近之觉疏朴苦涩,不甚悦口,含咀之久,则舌本生津。”他的词不是芳甜满口的水蜜桃,却是需要咀嚼回甘的橄榄果。
周邦彦词堪称“词中老杜”的地方,除了写作技巧集北宋之大成之外,还有另一方面则是对词律的贡献。他是一个音乐家,自题堂名为“顾曲堂”。三国名将周瑜以善于音律知名,听到奏乐有讹误,必然顾视一下奏乐者以目示意,所以当时有谚语说:“曲有误,周郎顾。”周邦彦以这位同姓前辈的典故作为堂名,足见对自己音律方面成就的自信心。王国维称他的词音律之美妙,虽然到现代乐谱已亡,不知如何演唱,但是“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从这首《兰陵王》就可以看出,时曼长时急促的音节,既舒缓又跳转的叙事,如同辘轳一般交织在整篇词作之中,句法拗折到了极点,反而显出一种奇特的和谐婉转,这种技法已臻化境,所以王国维赞叹说:“两宋之间,一人而已!”从青年时期的不喜欢,到晚年的由衷钦佩,这其中不仅仅是鉴赏者的功力提升、视野有变,多半同心境也有一定关系,大约周邦彦的作品,不是少年读者眼中的“清真词”,而是中年之后值得收藏的“片玉集”。

E. 吴文英的文学特点

在词的创作上,吴文英主要师承周邦彦,重视格律,重视声情,讲究修辞,善于用典。沈义父曾把他的词法概括为四点:一是协律;二是求雅;三是琢字炼文,含蓄不露;四是力求柔婉,反对狂放。这一艺术风格决定了“梦窗词”难以反映重大主题,而多浓艳芬菲的词境,这也是南宋婉约词派的共同特点。但在表现手法上,“梦窗词”具有打破传统的层次结构方式、转换自由、跳跃性强、现实与想象杂糅的特点。
首先是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也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其次是在章法结构上,继清真词后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或者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吴文英作词师承周邦彦。清真词的结构也具跳跃性,但起承转合,或用虚字转折或用实词提示,尚有线索可寻。而梦窗词的结构往往是突变性的,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且缺乏必要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求。这强化了词境的模糊性、多义性,但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
梦窗词的语文生新奇异。第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与其章法结构一样,完全凭主观的心理感受随意组合。如“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和“落絮无声春堕泪”(《浣溪沙》)等,都是将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直接组合,无理而奇妙。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他描摹物态、体貌、动作,很少单独使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而总是使用一些情绪化、修饰性、感极强的偏正词组。如写池水,是“腻涨红波”(《过秦楼·芙蓉》);写云彩,是“倩霞艳锦”(《绕佛阁·赠郭季隐》)或“愁云”、“腻云”;写花容,是 “腴红艳丽”(《惜秋华》)、“妖红斜紫”(《喜迁莺·同丁基仲过希道家看牡丹》);甚至写女性的一颦一笑或一种情绪,也爱用色彩华丽的字眼来修饰,如“最赋情、偏在笑红颦翠”(《三姝媚》),“红情密”(《宴清都·连理海棠》),“剪红情,裁绿意”(《祝英台近·除夜立春》)。梦窗词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但雕绘过甚,时有堆砌之病、晦涩之失,故不免为后人所诟病。
对于“梦窗词”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评价不一。褒美者说“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以空灵奇幻之笔,运沉博绝丽之才”。“梦窗之妙,在超逸中见沉郁”。贬之者则曰“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梦窗词虽然有雕琢太过、词意晦涩以及格调不高的缺点,但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南宋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一点值得肯定。

F. 宋词的成就

第一章 北宋前期词
北宋前期活跃在词坛的是第一代词人群体,以柳永、范仲淹、张先、晏珠、欧阳修等为代表。他们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两朝的“承平”时代。个体的社会地位大都比较显达。此期的词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乐极生悲后对人生的反思。
这个时期的词人,创作上可分两个阵营:范仲淹、柳永、张先为一阵营,晏殊、欧阳修、宋祁等为一个阵营。这个时期是宋词的“因革期”。既有因循传承,又有革新创造。具体说,晏、欧们主要是因循五代花间、南唐词风,因循多于革新,柳永则主要是对五代词风的革命,其革新、创造多于因循。
第一节 晏殊、欧阳修
晏、欧诸人,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连词调、词体一的选择和运用都踉五代词人一样,是以小令为主。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创作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一、 晏殊
晏殊的词主要以自我抒情的方式,表现升平时期贵族士大夫的宴游生活、精神状态和审美心理。他的词绝大部分是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特别善于用词描写富贵娴雅的生活。这种雍容娴雅、富贵闲人的气息,使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可贵的是他能摆脱庸俗,过滤了五代“花间”词的艳冶而融入了清雅的文人意趣。他进一步发展了冯延巳词的自然圆润,俊美雅洁,深深影响着稍后的欧阳修、晏几道等人,乃至整个宋代词坛,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二、欧阳修
从抒情取向和审美格调上来看,欧阳修的词被习惯地分为雅词和俗词两类。雅词继续着唐五代直至宋初晏殊的文人化方向,比前人更多地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风格或深婉含蓄或清新疏隽。其应歌而作的俚俗词、艳情词,大写男女恋情,表现出词人性格气质中风流自赏甚至庸俗的一面。这类词不追求温庭筠式的含蓄,而呈现出接近市民审美情趣的真率通俗。其艳情词也有的婉约缠绵,不失雅致。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 例言》云:“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而论,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精读作品:晏殊:《浣溪纱》欧阳修:《踏莎行》《采桑子》

第二节 范仲淹、张先、王安石
一、 范仲淹
范仲淹是宋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词见于《全宋词》仅5首。其《渔家傲》在广漠苦寂的边塞背景上抒写戍边将士的矛盾心情,为宋词开辟了新的审美境界。
二、 张先
张先在宋词的发展上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他的小令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创作的慢词,今存18首,数量仅次于柳永。他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为词进入文学的殿堂铺平了道路。
三、 王安石
王安石的词主要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使词的功能由应歌娱人向言志自娱转变。
精读作品:《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张先:《天仙子》王安石:《桂枝香》
第三节 柳永
一、才子词人,双重人格
柳永是个本色的词人和才子,个性浪漫,真率狂傲。和封建社会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柳永的人格结构也是复杂的,双重的。不过,他不是我们常见的儒道互补,穷则独善,达则兼济;而是儒家的入世精神和市民的享乐意识的互补,是进则庙堂,退则青楼,达则兼济,穷则享乐。
二、创体创调,发展慢词
柳永的贡献首先在创体和创调上。他是北宋创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调。其中绝大多数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这极大地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柳永的创调创体之功突出表现在发展慢词。作有87调120余首慢词。并将赋法移植于词,以铺陈叙事和白描写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建立了慢词的体制。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三、开拓词境,雅俗纷陈
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他的艳情词在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上重新恢复了曲子词的市民化、世俗化色彩。他以都市繁华和风景、风俗为内容的风物词,数量虽不多,却是对宋词内容境界的一大开拓。他的羁旅行役词,生动展现了“升平”时代一位落魄文土既渴望博取功名又渴望官能享受而二者不可兼得的苦闷心态,堪称雅俗共赏。
精读作品:《雨淋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前期诗文
第一节 宋初诗文
一、王禹偁和白体诗人
王禹偁是宋初文坛最为优秀的作家。白体诗人模仿唐代元稹、白居易、刘禹锡互相唱和的近体诗,风格浅切清雅,以王禹偁为代表。
精读作品:王禹偁:《对雪》《村行》《待漏院记》。
二、林逋和晚唐体诗人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包括惠崇、保暹等僧人和林逋、潘阆等隐士。他们喜欢以苦吟的方式,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观,表达或失意惆怅或闲适旷达的隐逸情趣。其中以林逋成就最高。
精读作品:林逋《山园小梅》
三、西昆体
西昆体因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集分上下两卷,共收入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位台阁大臣酬唱诗歌约250首。此派创作上学习李商隐,以五、七言律为主。诗歌内容多为咏史、咏物或流连光景,形式上讲究对仗、用典和声律。西昆体的出现,是宋初诗人反拨白体,探索新的诗歌审美范型的必然结果,但其自身也有无法克服的缺陷。

第二节 欧阳修诗文革新的背景及其文学思想
一、诗文革新的背景
北宋诗文创作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实践以后,经历了五代体、白体、晚唐体,再到西昆体,却都一直难以适应和满足新时代新文化建设的需要。
早在宋初,就有柳开、穆修和王,大声疾呼复兴古文,继承韩柳的道统和文风,有效打击了五代的卑弱浮艳的文风。但柳开、穆修和王相继去世以后,西昆体风靡文坛,走上了片面追求词采华艳、堆砌典故、讲究声律的道路。以石介、孙复为代表反对西昆体,但他的爱好怪异促进了生涩怪僻的太学体的形成。这些都不利于北宋的封建文化建设。
二、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在文道关系上,一方面强调道的主导作用,注重文学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也不因道废文,维护了文学存在的权利和价值。
创作上提倡各种风格,推崇简而有法,但反对险怪。提出“穷而后工”的诗歌创作主张。
第三节 欧阳修的诗文成就
欧阳修是一个全能型学者型作家,一生创作繁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散文成就
在各体文学中,欧阳修以散文成就最高,为一代宗师。他的创作进一步确立了以抒情审美为目的的艺术散文的审美范式。他改造骈文,奠定了散体文赋的格局。他的散文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他的创作实绩和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
二、诗歌成就
欧阳修的诗歌有两大特点,一是以文为诗,一是以议论为诗。欧阳修诗歌中最精彩的是以近体为主的短篇之作。这类诗语言浅近自然亲切,意脉流畅连贯,对确立宋代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有开创之功。
精读作品:欧阳修 《戏答元稹》《朋党论》《五代史伶宫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
第四节 梅尧臣、苏舜钦
他们都是欧阳修变革文风的其重要羽翼,认同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在诗坛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二人齐名,人称“梅苏”。不同的是:
梅尧臣诗歌创作成就更突出,存诗2800多首,在众多方向上开启了宋诗的道路,苏舜钦存诗仅200多首,但他兼做古文,同时还是一个书法家。
梅苏诗风迥异:苏舜钦粗犷豪迈,梅尧臣委婉平淡。
精读作品: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梅尧臣:《汝坟贫女》《鲁山山行》。
第五节 王安石及其他
一、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大家,诗文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晚年退居金陵钟山,多闲适遣兴之作,诗风亦变得含蓄隽永,一般被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文为主,尤其以议论国事的政论和表现自己远见卓识的杂议为多,很少写景和言情之作。风格是文如其人,处处显示出大政治家的真知灼见和胸襟气度。
二、曾巩以古文著名,为文主张先道后文,文风自然淳朴,简洁严谨。曾巩亦有诗歌传世,绝句轻快流利,较有特点。
精读作品:曾巩:《墨池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题西太一宫壁》《明妃曲》其一

第三章 苏轼
第一节 生平与性格
一、历尽升沉的一生
变法前,名震京师,初入仕途,初陈政见
变法时出离中央,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
元佑更化时,重回中央,历任要职,旧党分裂,连放外任。
哲宗亲政,新党复起,贬至岭南海南,徽宗时被赦北归
二、宏博通达的坡仙性格
苏轼一生博览群书,出入儒道,濡染佛禅,杂取各家,并将三家的相通之处融于一身,各有所用,故思想性格宏博开放,灵活通脱。宋代儒道佛三教并存的状况在他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政治态度和任职时期上多取儒家,在人生修养和贬谪时期多取佛道。既“奋厉有当世志,”又能在失意时随缘自适,随遇而安,追求自我完善。
总之,他有极其实际的一面,又有非常超脱的一面;既有十分认真的一面,也有十分随和的一面,在矛盾的统一中,表现出不同寻常的人格魅力。
第二节 “自是一家”的学士词
“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
苏轼对词的最大贡献就是“以诗为词”。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具体表现为,开拓词境,提高词品。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突破音律,弱化词的音乐性,使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体诗。使事用典,改变词的语言特色。苏词风格多样,尤以清雄旷达、奔放豪迈为其独创,为词史带来全新的审美境界。
精读作品:《江城子》《定风波》《水龙吟》
第三节 苏轼的诗
苏轼创作数量最多最丰富的是诗,约2700多首。叶燮《原诗》云:“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而适如其意之所欲出。”其诗继承了唐宋两代的优良传统,有广泛的题材和多样的风格,体现了过人的创造才情和艺术表现能力,充分表现了他动荡的一生,杂糅的思想,博爱的精神,豪放的才气,旷达的性格,还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精读作品:《游金山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吴中田妇叹》《荔枝叹》;
第四节 苏轼的文和赋
苏轼有各体文章4000多篇,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代表了宋文创作的高峰。其议论文雄辩滔滔,而又明快畅达。记叙文随意挥洒,姿态横生,自由通脱,平易晓畅。充分表现他随物赋形的作文本领和才情横溢的奇思妙想。随笔小品涉笔成趣,触处生春,最能表现他富有魅力的性格和富有情趣的人生。
精读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
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和影响
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人,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他全面的文艺才能,出众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最喜欢的作家、最亲切的朋友。处在任何一种境地的正直的知识分子都能从他的作品里找到共鸣。
他的作品当时广泛流传,身后影响深远。在他的影响下,苏门作家成就斐然。他的诗、文、词的创作都在各自的文类领域内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第三章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
黄庭坚是一个既有创作个性又有独到的文学见解的作家。生前与苏轼齐名,死后被人推尊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
理论上他肯定诗歌的怨刺作用,但反对愤激怒骂,提倡温柔敦厚。崇尚学问,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大力主张学杜甫,把他作为诗歌审美理想的参照典范。这最能代表宋代诗学的时代精神。强调创新,创作上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在创作实践上,他大量使事用典,而又力避陈熟,务求新奇。讲究法度,尤其黄庭坚对诗歌的音律,句法、结构极为讲究。他喜欢作拗律,故意改变律句的平仄,改变诗句的节奏和语序组织,使音节和文气不顺畅,不平衡不和谐,给人以奇峭倔强的审美感受。意象的构成组合上追求创新。这些都给人以陌生化的、与众不同的感觉,这使他的作品不同于唐诗的圆润自然,情韵丰沛,而显出理性的思索安排和文人的书卷气息。由于黄庭坚诗风自成一家,当时即被称为“黄庭坚体”“山谷体”。黄庭坚的诗学主张和创作实绩,典型地反映了宋代诗歌创作的理性精神,也便于学习和操作,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精读作品:《登快阁》《寄黄几复》
第二节 江西诗派及其他作家
一、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影响下形成的一个观念性诗歌创作群体,也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由于此派以学杜甫相号召,宋末方回就以杜甫为此派之祖,而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诗派之宗,遂有“一祖三宗”之说。
江西诗派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是形成期,代表人物是黄庭坚、陈师道等人,他们虽未称派,但他们的诗学理论和创作范式却成为后人的楷模;第二期是扩展期,以吕本中、曾几、陈与义为代表,他们虽未列入25人的诗派图中,但他们上承第一期,下启第二期,体现着江西诗派的成熟与变化,是真正典型的江西诗派;第三期是衰落期,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人,最终都摆脱江西诗派而自成一家,江西诗派也到此结束。
二、陈师道 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他长于苦吟,其《春怀示邻里》语言简古,风格瘦硬,典型地表现了作者“宁拙勿巧,宁朴勿华”的主张。
三、吕本中、陈与义和曾几
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他早年作诗,专以黄庭坚为典范,生新刻峭,旨趣幽深。进入南宋以后,逐渐形成自己轻快圆美的新风格。
陈与义和曾几是南宋初年诗坛创作成就较高的诗人。陈与义努力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和沉郁、壮阔的风格,从而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曾几师法吕本中,诗歌清新活泼。
精读作品:陈师道:《春怀示邻里》陈与义:《伤春》
第四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人
北宋中后期,词的创作十分繁荣,名家辈出。苏门词人和与苏门过从甚密的词人,或雅或俗,风格多样。黄庭坚、晁补之师承苏轼而自成面目。晏几道沿着“花间”词的道路,以杰出的小令创作卓然自立。秦观情韵兼胜,成为宋词典范之一。贺铸也以独特词风成为宋词名家。而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词人群,则凭借其在词艺上的成就另开新派。
第一节 晏几道(1030——1106)
晏几道是晏殊之子,人称“小晏”,又与晏殊合称“二晏”。他是北宋中后期少有的专写小令取得杰出成就的大词人。他的词艳而不俗,语淡情深。他把小令的抒情艺术发展到空前的高度。
精读作品:晏几道:《临江仙》《鹧鸪天》
第二节 秦观(1049—1100)
秦观和晏几道一样,都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他兼长小令、慢词。其词情韵兼胜,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所以一向被看作婉约派的典型标本。就词史上看,他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唐、五代词的成就,也接受了宋代前期晏、欧、张先、柳永等人的影响。这不仅成就了他的婉约正宗地位也在词史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后来的周邦彦致力于词的典雅工丽,这显然是接受了秦观的影响。陈廷焯说:“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道其先路。”(《白雨斋词话》卷一)李清照尽管在自己的《词论》中批评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但她师承秦观的痕迹却是很明显的。
精读作品:《鹊桥仙》《踏莎行》《浣溪沙》
第三节 贺铸
贺铸是北宋后期几乎唯一一位自觉接受了苏轼“诗化”变革的影响并付诸实践的词人。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词人,贺铸最突出的特点是风格多样:豪放处直承苏轼,绮丽处有似花间,伤情处几近秦观。故陈庭焯《白雨斋词话》说他的《东山词》“儿女英雄兼而有之”。
贺铸不仅在词风的多样化方面学习苏轼,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一些发展。善用比兴,爱用典故,“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这与同时期诗坛的“点铁成金”异曲同工。
精读作品:《青玉案》
第四节 周邦彦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最优秀的词人,是大晟词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他继柳永、苏轼之后,从歌词内部之声律音韵、结构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改造了北宋词,为南宋词人之创作建立起一套可供寻觅的创作程式。以他的创作为“范式”的清真词风,在南宋词坛最为流行,并汇聚成浩浩荡荡的“雅词”创作潮流。
一、生平经历 周邦彦有着出色的艺术天赋、生性浪漫疏放、早年不被乡里所重,这一切都与柳永相似。但他幸运地遇上了注重个人才华的神宗,他对新法的颂扬投合了皇帝的脾胃,随着哲宗、徽宗年间新党的得势,周邦彦在仕途上要比柳永顺畅通达得许多。
二、传统题材的回归 “柳敧花嚲”的艳词,凄怨愁苦的羁旅词,清疏明快的写景词,富艳精工的咏物词。周邦彦词所涉及的题材,几乎被严格地牢笼在传统的范围之内。
三、艺术手法的深入开掘 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规范性追求,这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周邦彦词的贡献和影响主要有:创体创调,调美律严;结构繁复,章法多变;体物细腻,善于点化。
精读作品:《六丑》《兰陵王》《苏幕遮》
第五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南渡词人这一概念古今不同。前人的南渡概念与南宋一致。今人的南渡词人一般指出生于北宋而后渡江南下并以词名家者,时间上跨徽、钦、高三朝,终止于这批词人中最后一名去世(116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词人在北宋末年多写一些富艳婉约之作,但靖康之难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改变了词坛的色彩。因此,与北宋基本上是婉约词一统天下的格局不同,南宋词坛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刚性美和柔性美的双线交织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的词人数量可观,以群体的力量和优势推动词坛的发展。虽却没有产生如苏辛甚至周姜一般开宗立派的大家,但李清照以其温柔清新的中音和明亮优美的高音,使南渡词坛大放光彩。
第一节 “压倒须眉”的李清照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一、蚌病成珠——李清照的身世
二、词以外的创作 诗和文体现的高度的文化修养和深刻思想。李清照的《词论》。
三、闺情绝调——李清照词的内容特色
四、别是一家——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别是一家”是李清照在其《词论》中提出的词学概念。李清照的词具有天然的清丽柔婉细腻的女性特征,这在男性词人的代言之作泛滥的宋代词坛,显得别具一格,极为可贵。她的语言,清新朴素,流畅浅易却又不失精致优雅,她能把俚俗的语言用得雅致,把典雅的语言用得自然。加上独特的意象组合,使她的词具有清丽动人,自然优美。令许多男性作家深深折服。从南宋以来,就不断有人模仿李清照的艺术风格而作词,号称“效易安体”
精读作品:《醉花荫》《声声慢》《永遇乐》
第二节 其他南渡词人
一、朱敦儒 早年狂放不羁,词风婉丽明快。中年飘泊流离,词以悲慨为主。晚年基本上过着隐逸生活,词以清疏晓畅见长。
二、张元干、岳飞等 南渡以后,柔丽婉转的词体变成了具有战斗性和批判性的精神武器。在这一词风的转变过程中,张元干最为典型。他和岳飞、李纲等爱国词人,上承苏轼的思想、艺术传统,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成为当时词坛的主流。
精读作品:张元干:《贺新郎》岳飞:《满江红》
第六章 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南宋中期是宋诗的又一繁荣期。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的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第一节 陆游
陆游是整个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以更为广泛的题材、更为多样化的风格和更为老练的技巧,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
一、生平与创作道路
陆游的生活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45岁以前,他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二、自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三、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
陆游的诗歌创作过程也可分成与之相应的三个阶段。早年师丛江西诗派,中年以后自出机杼。从戎巴蜀后,确定了他宏肆奔放的主导风格。晚年又造平淡。转益多师的态度使陆游从前代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也使陆诗的题材和风格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
二、陆游的诗歌成就
陆游的诗歌最突出的是贯穿始终、如火如荼的爱国激情。闲居时隐逸情怀十分突出。爱情诗虽不多,但其哀艳与凄婉,古今罕见。
陆游诗渊源各家,风格多样,而以雄浑豪健为主导。善于想象、夸张,善于概括性抒发带有普遍性的人生情感。尤其擅长七言诗,其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
精读作品:《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关山月》《游山西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陆游的影响
陆游不仅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爱国诗歌在后代也有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一、杨万里 活泼自然的诚斋体
二、范成大 弥足珍贵的使金纪行诗。全方位反映农村生活的田园诗。
精读作品: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其二。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
第三节 南宋的散文
胡铨、陈亮等人的政论文。陆游、范成大等人的笔记。朱熹等人的文论。汪藻和南宋的四六文。
第七章 辛弃疾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道路
英雄的出生与成长。英雄的的受困与消解。英雄的闲置与结局。有将相之才兼李杜之风的综合素质。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
第二节 辛词宽广的题材
辛弃疾空前地拓展了词的审美领域,挖掘了词的表现功能,使词真正无意不可入,无时不可言,空前绝后地把自我一生的身世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大到复国大计,小到身边琐事;豪如“挑灯看剑”,婉如“儿女灯前”,事无论巨细,情无分刚柔,都有表现。英雄词悲愤激烈,农村词清新朴素,爱情词妩媚缠绵,还有许多吟赏烟霞的闲放词。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善于创造雄奇阔大、气势磅礴、富有动态的审美意境,创造出了一类有着强烈使命感、气势豪迈而又倍受压抑的悲剧的英雄形象,和一系列的战争和军事意象,他为词世界里审美意象和抒情形象的转换做出了贡献。
辛弃疾的词洋溢着英雄气、豪杰气、刚正气,主旋律是豪放雄壮,苍劲悲慨。因此,人们把他和苏轼并称为苏、辛。区别是苏轼豪放中包含着学士的洒脱,而辛弃疾的豪放则包含着末路英雄的悲壮。
更新表现方法,在东坡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文为词,大量使事用典。独创了多彩多姿、不拘一格的稼轩体。在其影响之下,形成辛派,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读作品:《水龙吟》《菩萨蛮》《永遇乐》(千古江山)《西江月》《祝英台近》《青玉案》
第四节 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的共性与个性。
辛派前驱张孝祥 张孝祥上承苏轼的才情横溢,豪放清旷,下启辛弃疾的慷慨豪壮。
辛派中坚陆游 陆游的词主要是抒发他壮志未酬的幽愤。风格多样,有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放翁词提要》)。
与辛词相似的陈亮。效辛体而自成一家的刘过。
精读作品:张孝祥《六州歌头》《念奴娇》陈亮:《念奴娇》 刘过:《沁园春》
第八章 姜夔与南宋中后期其他词人
从共时态的角度看,南宋中后期词坛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创作阵营:一个是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词人群,一个是姜夔、吴文英为代表风雅格律派词人群体。
第一节 姜夔
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游士的身份和贫寒的一生,襟怀淡泊洒脱,志趣高雅。难得的文艺全才。感时伤世和恋情、咏物题材。喜自度曲,喜为词作序。其最大成就是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词风,在柳腻、苏豪、周律之外,别立清空一宗。空灵冷隽,刚劲挺拔。史达祖和高观国。
精读作品:《扬州慢》《暗香》
第二节 吴文英
独特的江江湖游士。爱写幻觉,结构绵密曲折,爱用丽字,词境奇丽凄迷。
精读作品:《八声甘州》《风入松》
第三节 宋末其他词人
宋末词坛,词人喜欢结社唱和,词法取径一致,审美趣味相同,使他们的艺术风格大体相近。周密融汇白石、梦窗两家之长,词风清丽。王沂孙工于咏物,但词境狭窄,词旨隐晦。张炎备写身世盛衰之之感。蒋捷另开生面,兼融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既无辛派后劲粗放直率之病,也无姜派末流刻削隐晦之失。辛派后劲刘克庄、陈人杰、刘辰翁和文天祥。
精读作品:张炎《解连环》蒋捷《虞美人》刘克庄《沁园春》
第九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诗歌
第一节 南宋后期诗歌
一、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永嘉四灵 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赵师秀、翁卷、徐玑。因四人字号中都有“灵”字,故被称为“永嘉四灵”。他们作诗宗晚唐贾岛、姚合,以反对江西诗派相标榜。
江湖诗派 因杭州书商陈起刊刻交游诗人诗集合为《江湖集》而得名。这批诗人其实是一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其成员众多,流品复杂。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其他诗人多以绝句见长。江湖派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二、文天祥和宋末其他诗人
宋末诗人在宋亡前后采取了两种抵抗方式:一是民族英雄,奋起抗敌,以死殉国,以文天祥为代表。二被称为遗民,隐居守节,不仕异族,以谢翱、谢枋得、林景熙、郑思肖为代表。
文天祥是宋末民族英雄的代表。他用诗歌记录了自己从起兵抗元直到从容

G. 柳有和周邦彦对宋词的发展有何贡献有无不足为什么

你是说柳永和周邦彦的诗词特点吗?

看你这题就想起你关于周邦彦词是否雅词的那题,有些类似,只是侧重点有不同。
要想弄清这三人对宋词开拓发展所作的贡献,就必须弄清词的嬗变过程。这个题目很大,说实在话,我答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但还是试着把一些想法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详。(楼上icedmartini的回答有见地,但欠全面,有些地方也值得商榷)
自中晚唐至宋初,“花间”的内容和风格占据词坛的绝对主流,思妇怨女,花前月下,绮靡香艳,词被深锁在闰阁重楼之中。在那一段时期,作家们似乎有意无意地遵循着“诗言志,词抒情”的规条。这里的“情”是什么?是不大好启齿的“私情”,上不了士大夫的桌面,登不了大雅之堂。所以,家国之思,功业之志,人生之慨,都在“诗”里写,而词就只好躲在自家小院里低吟浅唱了。
词是怎样从那狭小的天地拉出来的?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很多当时的杰出之士都在这个过程中尽过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甚至可以为他们开出一个不算短的名单。在这里,我们仅讨论几个关键人物。
宋初,欧阳修、大小宴等人在“花间”内容范围内尽力脱去香艳之风,这不是我们要说的正题;李煜后期、宋初的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已开始突破“词抒情”的苑囿,但这些人作词极少,力量分散有限,不足以对“花间”形成冲击,这也不去说了。下面说这个过程中第一个关键人物:柳永
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在形式上开创了漫词长调。漫词的出现不仅是篇幅拉长的问题,它使词比起过去的小令来容量加大了,更能表现广阔的生活内容;第二,也是最主要的,柳永把词从深闰重楼里拉出来,词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深闰里的思妇怨女,而是市井儿女,有专家说,柳永词是专为市井的少男少女们歌唱。虽未脱绮靡香艳,但天地宽广多了。而且,由于柳永长年浪迹漂泊,羁旅愁思,旅途风光,都入词中,大大拓宽了词的表现范围。因为柳永词语言柔美清新,内容又迎合当时的“大众口味”,使得当时“有井水处皆歌柳词”,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再说这个过程的第二个关键人物:苏轼。
词在苏轼这里,彻底摆脱了深闰重楼的狭小圈子,突破了“词抒情”的束缚,变得无所不能。亲情,友情,儿女私情,人生慨叹,功业之志,无一不可以自由抒写。在表现手法上,苏轼更以议论入词。这些,在他之前的词人们(当然也包括柳永)那里,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这是苏轼对词的第一个巨大贡献。
苏轼对词的第二大贡献,是词的彻底“雅化”,即使词的内容“充分士大夫化”。无论是语言,还是情趣,都彻底去除了自中晚唐以来香艳之气。
由于以上两点,使苏轼词在当时的士大夫中间广泛传播,再加上“苏门”文人的推波助澜,张孝祥等人起而效仿,“雅词”在北宋词坛蔚然成风,对后世词也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苏轼对词的第三大贡献,是他开启了豪放词之先河。确实,豪放词只有到了辛派词人那里才蔚然成风,堪称一派。但说苏轼开豪放词的先河却毫不为过,试问,在苏轼之前,还有谁在词中涉足过“豪放”一路?没有!豪放词自苏轼始,是苏轼影响了辛派词人!
至于周邦彦,他并未在词的内容上有开拓之功,只是在词的音律形式上作了考订规范的工作。
综观词的演化嬗变过程,柳永有承先启后之功,而苏轼彻底完成了使词与其它文学样式“身价”等同的构建。如一定要比出个贡献上的“最”来,苏轼当之无愧!
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在形式上开创了漫词长调。漫词的出现不仅是篇幅拉长的问题,它使词比起过去的小令来容量加大了,更能表现广阔的生活内容;第二,也是最主要的,柳永把词从深闰重楼里拉出来,词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深闰里的思妇怨女,而是市井儿女,有专家说,柳永词是专为市井的少男少女们歌唱。虽未脱绮靡香艳,但天地宽广多了。而且,由于柳永长年浪迹漂泊,羁旅愁思,旅途风光,都入词中,大大拓宽了词的表现范围。因为柳永词语言柔美清新,内容又迎合当时的“大众口味”,使得当时“有井水处皆歌柳词”,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H. 简述清真词的艺术特色

北宋周邦彦的清真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着称。
清真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以深契微茫的笔触体物言情,表达曲折深细,心理情感内容得到多层次的展开。 2.讲究辞章和结构,通过严密的结构使丰富曲折的内容归于和谐统一。3.“沉郁顿挫”的艺术性。 4.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能雅能俗、也清也丽。

I. 如何评价吴文英的词

在词的创作上,吴文英主要师承周邦彦,重视格律,重视声情,讲究修辞,善于用典。沈义父曾把他的词法概括为四点:一是协律;二是求雅;三是琢字炼文,含蓄不露;四是力求柔婉,反对狂放。这一艺术风格决定了“梦窗词”难以反映重大主题,而多浓艳芬菲的词境,这也是南宋婉约词派的共同特点。但在表现手法上,“梦窗词”具有打破传统的层次结构方式、转换自由、跳跃性强、现实与想象杂糅的特点。
首先是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也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其次是在章法结构上,继清真词后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或者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吴文英作词师承周邦彦。清真词的结构也具跳跃性,但起承转合,或用虚字转折或用实词提示,尚有线索可寻。而梦窗词的结构往往是突变性的,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且缺乏必要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求。这强化了词境的模糊性、多义性,但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
梦窗词的语文生新奇异。第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与其章法结构一样,完全凭主观的心理感受随意组合。如“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和“落絮无声春堕泪”(《浣溪沙》)等,都是将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直接组合,无理而奇妙。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他描摹物态、体貌、动作,很少单独使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而总是使用一些情绪化、修饰性、感极强的偏正词组。如写池水,是“腻涨红波”(《过秦楼·芙蓉》);写云彩,是“倩霞艳锦”(《绕佛阁·赠郭季隐》)或“愁云”、“腻云”;写花容,是 “腴红艳丽”(《惜秋华》)、“妖红斜紫”(《喜迁莺·同丁基仲过希道家看牡丹》);甚至写女性的一颦一笑或一种情绪,也爱用色彩华丽的字眼来修饰,如“最赋情、偏在笑红颦翠”(《三姝媚》),“红情密”(《宴清都·连理海棠》),“剪红情,裁绿意”(《祝英台近·除夜立春》)。梦窗词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但雕绘过甚,时有堆砌之病、晦涩之失,故不免为后人所诟病。[4]
对于“梦窗词”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评价不一。褒美者说“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以空灵奇幻之笔,运沉博绝丽之才”。“梦窗之妙,在超逸中见沉郁”。贬之者则曰“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梦窗词虽然有雕琢太过、词意晦涩以及格调不高的缺点,但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南宋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一点值得肯定。

J. 古代文学考研

你问这些问题很难回答,还是结合实际情况自己斟嚼吧.
添附古代文学考研试题给你,希望有帮助:

先秦
一、名词解释和填空
1、九辩(人大古代文学00)
2、九歌(人大古代文学00)
3、淝水之战(北大古代文学9x)东晋与前秦符坚 谢安
4、《天问》的作者是(屈原)(南开大学文学综合00)
5、春秋三传(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3,南京师大古代文学02、03)《公羊传》、《榖梁传》、《左传》。
6、孔子有关诗乐的主张有()()()(浙大古代文学05)
7、孟子的论文主张是()()(浙大古代文学05)
8、《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宋玉)(浙大古代文学05)
9、“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出自(《孟子》)(复旦大学古代文学05)
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复旦大学古代文学05)
11、尚书(南大古代文学03、04,四川大学古代文学02)
12、楚辞 先秦 (北师大古代文学93)
13、四家诗(四川大学古代文学03)
14、“阳春白雪”的典故出自于()的《对楚王问》(四川大学古代文学02)
15、汉人传授《诗经》,有古今文之分,“毛诗”为古文经,今文经有“鲁诗”“齐诗”与()(四川大学古代文学02)
16、《老子》又名《道德经》,由(道经)与(德经)两部分组成。(四川大学古代文学02)
17、三家诗(北大古代文学04)
18、变风变雅(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4)
19、春秋笔法(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4)
20、比兴(华东师大中文03)
21、春秋内外传(湖南师大古代文学xx)
22、风雅颂(北大文学史04)
23、〈庄子•内篇〉(苏州大学03)
24、笙诗

二、简答
1、《蒹葭》的章法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3)
3、《诗经》的编定成书有哪几种说法?其各自的依据是什么?《诗经》在汉代的流传情况如何?(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5)
4、简论〈离骚〉对〈诗经〉比兴手法的开拓。(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3)
5、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艺术表现方面有哪些特色。(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4)
6、你是怎样看待《诗经》艺术成就及其影响的。(南京师大古代文学03)
7、《庄子•养生主》中文惠君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请问梁惠王从庖丁之言者体会到的究竟是何养生之道。(南京师大古代文学04)
8、简述《诗经》“六义”中的风、雅、颂的主要内容。(南大古代文学05)
9、《孟子》艺术特点。(南大古代文学04)
10、《诗经》中“赋”和“比”的异同。(北师大古代文学03)
11、简析《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北师大古代文学02)
12、举例说明《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北师大古代文学01)
13、简述庄子文章对后世的影响。(北师大古代文学00)
14、简述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北师大古代文学96)
15、距离说明庄子散文中的寓言的特点。(北师大古代文学96)
16、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北师大古代文学99)
17、简述《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的编写体制。(北师大古代文学94)
18、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概况。(北师大古代文学93)
19、春秋战国时期散文有哪些特点。(武汉大学古代文学04)
20、简述屈原〈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浙大古代文学04)

三、论述
1、《诗经》有哪些属于“史诗”性质的作品?试举两篇间述之。(复旦大学古代文学99)
2、怎样评价〈离骚〉的思想意义。(北大文学史04)
3、论述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及其后代散文的影响。(人大文学综合00)
4、屈原与老子作品艺术特色比较。(北大古代文学9x)
5、试论《诗经》的采集、整理、流传及“六义”之说。(复旦大学古代文学99)
6、庄子三学的艺术成就。(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3)
7、结合作品,试论《左传》的文学特点。(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5)
8、《诗经》的艺术特点。(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4)
9、举例《左传》的叙事特征。(北师大古代文学01)
10、谈谈《庄子》的艺术特色。(北师大古代文学98)
11、《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北师大古代文学94)
12、论先秦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北大古代文学03)
13、试述屈原作品艺术成就。(最好从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而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方面分析)(复旦大学古代文学xx)
14、试论《诗经》的艺术特征。(人大文学综合04)
15、和《左传》相比,《战国策》在文学方面有什么新的变化。(人大古大文学04)

魏晋南北朝
文学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
1、建安风骨(北师大中国文学史05,华东师大中文05,人大古代文学04)
2、建安诗歌(暨南大学古代文学史05)
3、建安文学(北大古代文学04)
4、《芜城赋》作者()(复旦大学古代文学05)
5、阮籍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复旦大学古代文学05)
6、建安七子(山东大学古代文学05,浙大古代文学04)
7、竹林七贤(山东大学古代文学03,北师大古代文学93)
8、永明体(南京师大古代文学03,华东师大文学基础04,南京师大古代文学04,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3,浙大古代文学04)南齐永明年间形成的新体诗,讲究声律与对偶,代表人物沈约、谢朓、何逊
9、阮籍长于五言诗,其代表作为()(南开大学古代文学综合00)
10、刘义庆的代表作是(《世说新语》)(南开大学古代文学综合00)
11、成语“江郎才尽”的“江郎”指2南朝梁诗人(江淹)(南开大学古代文学综合00)
12、昭明文选(南开大学古代文学综合00)以昭明太子萧统为中心的文学集团编纂的文集
13、骈文(南开大学古代文学综合00)对偶、声律
14、太康文学(北大古代文学04)
15、徐庾体(北大古代文学04,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3)即宫体诗,以宫廷生活或女子体态、器物为咏叹对象,内容浮华藻丽,但感情空洞
16、连珠体(北大古代文学03)
17、写出下列简称中作家的全名: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复旦古代文学99)(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3)三张: 二陆:陆机、陆云、两潘 潘岳、左思
18、写明下列作家生活在公元几世纪及其著作集名:蔡邑,江淹(复旦古代文学99)
19、玄言诗(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4)
20、《与山巨源绝交书》(人大古代文学04)
21、嵇、阮(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3)嵇康 阮籍
22、《世说新语》(四川大学中国文学03)
23、北山移文(人大古代文学00)

二、简答
1、魏晋传奇有哪几种,内容是什么。(厦门大学古代文学05)、
3、试论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浙大古代文学05)
4、“永明体”的声律要求?有什么意义。(复旦大学古代文学05)
5、“嵇志清俊”怎样理解。(山东大学古代文学05)
6、六朝志人小说人物语言特色。(北师大古代文学03)
7、曹植诗歌在艺术上有何创新。(北师大古代文学00)
8、简述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北师大古代文学99)
9、概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的价值。(北师大古代文学96)
10、为什么说庾信是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的诗人?(北师大古代文学98)
11、以《五柳先生传》和《挑花源记》为例,简述陶渊明的散文的特点。(北师大古代文学97)
12、简述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色。(北师大古代文学94,湖南师大古代文学xx)
13、简述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北师大古代文学93)
14、简述谢灵运的诗风。(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3)
15、以谢眺诗为例简述“永明体”的特征、价值。(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4)
16、简述建安“三曹”诗歌的异同。(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3)

三、论述
1、分析曹植诗歌风格前后期的不同。(暨南大学古代文学史05)
2、以陶渊明的《归田园居》(5首)为例,分析其田园诗的艺术境界。(北师大古代文学02)
3、论曹植诗的艺术成就。(北师大古代文学00)
4、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北师大古代文学96)
5、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南开大学中国文学史99)
6、以阮籍为代表的正始诗风对建安诗风有哪些延续。(武汉大学古代文学04)
7、试比较“古诗十九首”与阮籍《咏怀》的主题与风格。(复旦大学古代文学99)
8、西晋武帝太康至惠帝元康年间,文坛上出现一批作家,史称“太康之英”,其主要包括哪些诗人?略述其创作成就。(南大古代文学99)
9、陶渊明诗歌艺术及其在诗歌发展史的意义。(复1旦大学古代文学04)
10、根据下列两条资料,评论曹植诗歌:[1]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而不群。(钟嵘《诗品》上);[2]子建《名都》《白马》《美女》诸篇,辞极赡丽, 然句颇尚工,语多致饰,视东西京乐府天然古质,殊自不同。(胡应麟《诗薮?内篇》)(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4)
11、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能何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3)
12、论述建安诗歌的特征。(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4)
13、试论鲍照诗歌的基本风格构成及其形成原因。(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3)
14、有人说:“古诗两汉以来,曹子建出而始为宏肆,多生情态,此一变也。”你如何理解这一论述。(人大古代文学00)

文学批评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
1、曹丕《典论?论文》里提到的四体八论是指()()()()(浙大古代文学05)
2、《文赋》(浙大古代文学05,徐州师大古代文学03,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3)
3、诗缘情而绮靡(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4)
4、钟嵘的滋味说(人大古代文学04)
5、《文心雕龙》(浙大古代文学04)

二、简答
1、钟嵘的《诗品》是如何评价历代诗人诗歌的?请简要回答。(北师大中国文学史05)
2、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4)

三、论述
1、曹丕文气说和孟子知言养气说比较分析。(厦门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05)
2、文心雕龙的隐秀。(厦门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05)
3、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学理论长足发展的原因。(北师大古代文学03)
4、结合曹丕的《典论?论文》具体内容,给出你的评价。(北大古代文学04)
5、刘勰钟嵘文学思想之比较。(北大古代文学03)
6、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是如何分析想象的。(复旦大学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03)
7、以曹丕的“文气说”谈谈作家个性与文学创造的关系。(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4)

宋代
历史背景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
1、陈桥事变(北大古代文学99)
2、新旧党争(北大古代文学98)
二、简答
三、论述
1、北宋自“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之党争。(其具体过程)(北大古代文学00)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
1、花间词派(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试题04、北师大中国文学史93)
2、花间集(徐州师大中国古代文学03)
3、“苏门四学士”是指()、()、()、()(四川大学中国文学03)
4、 宋代有关词论主张当行本色,其中当行是指(),这与南宋()的()中提到的“词别是一家”是一致的。(浙大古代文学05)
5、漱玉词(山东大学古代文学05)
6、梦窗词(南师大古代文学03)
7、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编的()(南开大学文学综合99)
8、以诗为词(人大中国古代文学史00)
9、《清真集》(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3)
10、解释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师大古代文学02)

二、简答
1、试述你对“词别是一家”的理解。(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试题04)
2、简述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南开大学中国文学史99)
3、默写陆游《卜算子•咏梅》(南开大学中国文学史99)
4、谈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看法。(华东师范大学中文04)
5、李清照以女词人而自写情怀,其抒情特点与传统的“代言体”词作有何不同。(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
6、词”和“曲”的产生有哪些共同的原因。(北师大中国文学史00)
7、简述北宋词的发展概况。(北师大中国文学史99)
8、简述李清照的艺术特色。(北师大中国文学史96)
9、举例说明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北师大中国文学史96)
10、“辛派词人”指11、 的是哪几位作家。(北师大中国文学史97)
12、简述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北师大中国文学史94)
13、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徐州师大中国古代文学03)
14、简述清真词的艺术特征。(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04)
15、比较苏轼辛弃疾创作特点。(复旦大学中国文学02)
16、比较苏、辛词风的异同。(南师大古代文学02)
17、刘辰翁《柳梢青•春感》:“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此三句描写的是何景象?表达作者何种感情?(南师大古代文学02)
18、谈谈宋词中的“易安体”(北大古代文学00)

三、论述
1、评述唐五代词。(四川大学中国文学03)
2、苏轼的出现在北宋有什么意义?对后人影响如何。(复旦大学古代文学05)
3、论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北师大中国文学史00)
4、试论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北师大中国文学史98)
5、试论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对词发展的贡献。(北师大中国文学史93)
6、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柳永在词试上的贡献。(人大中国古代文学史00)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具有既豪迈清雄又飘逸空灵的特色。试从景境、情境、理境等曾面中述其艺术蕴涵。(徐州师大中国古代文学04)
8、《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至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请结合词史,谈谈对这段论述的看法。(南大古代文学99)
9、况周颐《惠风诗话》:“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南渡诸贤不可及处在是。”请结合词史,说明自己的看法。(南大古代文学99)
10、用苏轼的词、诗、文各一篇分析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与美学风貌。(复旦大学中国文学03)
11、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评论此词的意境构成和风格特征,且论述此词与苏轼词体革新理论的关系和其在词史发展上的重要地位。(浙大古代文学04)
12、论述周邦彦的“集大成”。(人大古代文学04)
13、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中云“东坡词……”,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北大中国文学史04)
14、论述唐宋词的发展流变。(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3)
15、南唐五代词对北宋词的影响。(北大古代文学97)
16、黄庭坚诗论及其创作艺术成就。(北大古代文学98)
17、论辛弃疾词的成就及其对南宋词的影响。(北大古代文学99)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
1、江西诗派(北师大中国文学史05)
2、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是()(南开大学文学综合00)
3、中兴四大诗人有()()()()(浙大古代文学05、南师大古代文学02)
4、点铁成金(暨南大学古代文学05)
5、诚斋体 (山东大学古代文学04、徐州师大中国古代文学03)
6、文起八代之衰 (xxxxxx)
7、永嘉四灵(人大中国古代文学史00、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04)
8、江湖派(复旦大学中国文学02)
9、夺胎换骨(北大中国文学史04)
10、苏、梅(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3)
11、《四时田园杂兴》(北大古代文学03)
12、一祖三宗(武汉大古代文学04)
13、写明下列作家生活在公元几实际及其著作集名:陈与义、元好问

二、简答
1、比较李白与陆游诗歌风格的异同。(暨南大学古代文学05)

三、论述
1、中国古代诗歌跟唐诗和宋诗的依据和意义。(北师大中国文学史05)
2、试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的农村题材诗歌创作。(北大古代文学04)
3、试比较论述李白与苏轼的人格精神与诗歌风格。(徐州师大中国古代文学03)
4、略论江西诗派的创作成就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04)
5、唐宋“以文为诗”之种种。(北大古代文学01)
6、谈谈黄庭坚诗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清华大学文学理论和文学史00)
文(散文、笔记文、骈文)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
1、唐宋八大家(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xx)

二、简答
1、苏轼称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你是如何理解的。(北师大中国文学史05)
2、欧阳修的散文对散文文体有什么创新。(北师大中国文学史02)
3、何谓“唐宋散文八大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徐州师大中国古代文学05)

三、论述
1、试述唐宋古文运动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中文03)
2、试述北宋古文运动对于唐朝古文运动的继承、发展。(北大古代文学00)
3、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北大99)

志怪与传奇

话本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
1、话本(山东大学文学史03)

文学批评与理论(词论、诗论、文论)(不单单是宋代的)

一、名词解释
1、“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说(四川大学文学概论试题99)
2、曹丕《典论•论文》里提到的四体八论是指()()()()(浙大古代文学05)
3、《文赋》(浙大古代文学05、徐州师大中国古代文学03、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3)
4、童心说(南大语言文学基础05)
5、六义(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4)
6、言有物,言有序(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4)
7、诗缘情而绮靡(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4)
8、穷而后工(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4)
9、《文心雕龙》(浙大古代文学04)
10、发愤著书(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3)
11、神韵说(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3、北大古代文学98)
15、特犯不犯(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3)
16、情景交融(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3)
17、意境(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3)
18、汉•王充的代表作是()、晋•陆机的代表作()、唐•皎然的代表作是()、元•张炎的代表作是()、清•幔亭过客的代表作是()、《与李翊书》的作者是()代的()、《岁寒堂诗话》的作者是()代的()、《艺苑厄言》的作者是()代的()、《夕堂永绪论内篇》的作者是()代的()、《古谣谚序》的作者是()代的()。(厦门大学中国古代文论97)
19、思无邪(厦门大学中国古代文论97)
20、诗缘情而绮靡(厦门大学中国古代文论97)
21、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厦门大学中国古代文论97)
22、是赝而理镇(厦门大学中国古代文论97)
23、诗有别材,诗有别趣(厦门大学中国古代文论97)
24、词源(北大古代文学98)
25、艺概(北大古代文学99)
26、“立象尽意”之说出自()(南开大学文学理论00)
27、意境(清华文学理论与文学史01)

二、简答
1、“汉魏风骨”是何人最先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四川大学文学概论试题02)
2、“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孕外之致耳”是何人最先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四川大学文学概论试题02)
3、“文以载道”是何人最先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四川大学文学概论试题00)
4、“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要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是何人最先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四川大学文学概论试题01)
5、“夫神思方运,万涂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是何人最先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四川大学文学概论试题01)
6、《文赋》《文心雕龙》《沧浪诗话》《原诗》《人间词话》的作者分别是什么时代的什么人。(四川大学文学概论试题03)
7、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风骨论和兴寄论分析。(厦门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中国文学批评史05)
8、严羽《沧浪诗话》中别趣别才分析。(厦门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中国文学批评史05)
9、曹丕文气说和孟子知言养气说比较分析。(厦门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中国文学批评史05)
10、袁枚的性灵说缘情说很儒家诗言志说比较。(厦门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中国文学批评史05)
11、常州词派的领袖人文的词学主张。(厦门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中国文学批评史05)
12、文心雕龙的隐秀。(厦门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中国文学批评史05)
13、试论种嵘《诗品》“自然英旨”说的观点。(浙大古代文学05)
14、简述荀子《乐论》中的文学批评观点。(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4)
15、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4)
16、王骥德《曲律•论用事》:“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你对此有何看法。(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4)
17、请简述王安石《上人书》的文学主张。(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论04)
18、简述王士慎的“神韵说”和神韵诗。(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04)
19、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如何分析想象的。(复旦大学中国文学03)
20、钟嵘的滋味说。(人大古代文学史04)
21、简述李渔的戏曲理论。(苏州大学古代文学03)
22、谈谈你对“言不尽意”说的理解。(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3)
23、简述汤显祖的“意、趣、神、色”论。(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3)
24、简评司空图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说。(厦门大学中国古代文论97)
25、简述汉代对屈原的评论。(北大文艺学专业试题03)
26、试评王士祯的神韵说。(北大文艺学专业试题03)
27、《文赋》中对性灵说的论述。(即其创作灵感说)(北大古代文学02)

三、论述
1、清人叶奎说“韩愈诗其力大,其气雄,开一代之尊”,联系韩作,说明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试题04)
2、刘勰钟嵘文学思想之比较。(北大古代文学03)
3、试论曹丕的文气论。(四川大学文学概论试题00)
4、分析、比较陆机刘勰关于艺术想象的理论的异同,评述刘勰作出的贡献。(四川大学文学概论试题00)
5、试论曹丕的《典论•论文》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贡献。(四川大学文学概论试题03)
6、以曹丕的“文气说”谈谈作家个性与文学创造的关系。(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4)
7、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请结合《红楼梦》第一回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4)
9、曹丕和陆机关于诗歌的文学见解有哪些异同,对后事文学发展有什么影响。(复旦大学中国文学xx)
10、试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观点,解释中国文学的大致发展方向。(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3)
11、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谈谈你对“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文艺理论观点。(苏州大学中国文论03)
12、古代文论有何现实价值?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厦门大学中国古代文论97)
13、比较韩愈苏轼文学观的异同。(北大文艺学专业试题03)
14、评价钟嵘的《诗品》。(北大古代文学97)
15、黄庭坚诗论及其创作艺术成就。(北大古代文学98)
16、从“诗言志”到“诗缘情”。(北大古代文学98)
17、论述:“文以气为主”所代表古代文论自觉之趋向。(“文以气为主”是谁最先提出来,在古代文气思想发展史上起何作用)(北大古代文学00)
18、谈谈《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清华文学理论与文学史试题01)

四、作文
1、《文心雕龙》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请结合文学史辨析之,说明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作文部分04)

阅读全文

与清真词在艺术创造上的贡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