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园林绿化发明

园林绿化发明

发布时间:2021-09-27 07:05:34

Ⅰ 植树节是哪个发明

中国植树节的由来一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中国植树节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 “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之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中国植树节的由来二
每到3月12日植树节,大家总会挥汗如雨地大植、特植树木,可是你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我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为了纪念这位伟人, 1930年国民党政府把植树节改为每年的3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中国植树节的由来三
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
解放前,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平,1929年移灵柩于南京紫金山,1930年国民党政府曾定3月12日为植树节。
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
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中国论文联盟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Ⅱ 园林绿化申请专利难吗

专利的申请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你有一个新的解决现实问题的点子,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最终可以通过有形的方式实现作用,都可以申请专利。
专利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类,主要区别是点子的技术含量不同,保护的时间长短不同,所要交纳的维护费用不同。
申请专利,只要按照专利局规定的文件种类和格式内容,将申请文件和相关费用递交专利局即可。专利局会给你一个申请号,证明你的申请,随后,对你的申请文件进行格式审查,提出各式上的不符,由你进行修正,通过后,由专利局进行公布。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公布后即可授予你专利证书。发明专利在3年内经过实质性审查,通过后,方可授予你专利证书。
从以上程序看,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很容易实现,只要递交申请文件、交费即可。但如果有人向专利局提出你的点子在申请的日期前不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复制应用,你的专利有可能被撤销,前期的努力和金钱,对专利获利的憧憬将付之东流。发明专利在授予前将对内容进行审查,通过审查,才能发证,因此,发明专利申请时间长一些,但更有保障。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有规定的要求和技巧,建议要把专利法、实施细则、审查指南仔细研读后,再自己写,或直接委托有资质的代理机构。

Ⅲ 我是园林专科毕业的,从事园林绿化两年半,能不能考取绿化工程师助理目前在浙江工作。

园林助理工程师是地方证书,你就去问当地园林局,像前几年还有全国的绿化工程师证,现在都改为各省市的了。

一、申报基本条件
1、初级职称基本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对任员级职务年限不够或因种种原因未能取得过员级职务的,必须是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满四年以上,高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满六年以上,初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满十年以上。
2、中级职称基本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对任助理职务年限不够的,必须是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四年以上;专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五年以上;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十年以上;高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十二年以上;初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二十年以上,且获得本专业一年以上的结业证书。
3、高级职称基本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级职称并从事中级技术职务工作五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取得中级职称并从事中级技术职务工作四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取得中级职称并从事中级技术职务工作二年以上;符合相应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中申报高级职称条件的人员。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破格申报条件
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可以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破格申报高、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一)破格申报高级职务者必须具有下列条件中的二条:
1、获得部、省级表彰的学科带头人;地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国家、省级表彰的乡镇企业家或优秀厂长、经理。
2、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省、部二等奖以上;地市一等奖以上(含发明奖、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星火奖)项目的主要完成者;获得国家级金、银产品奖或省、部级名牌产品奖或优秀工程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创国家级、省级新产品奖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
3、直接主持完成大型项目或全面负责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或对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明显经济效益者;企业连续二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省确定的山区县1000万元以上)、或利税在400万元以上(省确定的山区县200万元以上)的主要负责人。
4、在技术发明、创新、改造、专利、推广、应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连续二年(申报高级职务的前二年)占本企业利税总额(400万元以上,贫困山区200万元以上)20%以上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5、对本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创立了有价值的经验,并在省内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担任中级职务期间,成绩显著,并获得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或者在地市以上报刊或会议上发表过两篇以上被同行专家认定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过有价值的著作或译著。
(二)破格申报中级职务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
1、获国家科技进步、星火计划四等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星火计划三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省部优质产品或优质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2、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三篇以上或专著。
3、直接主持中型项目或中型骨干企业的专业技术工作,且连续二年以上取得了明显效益者。
4、担任助理级期间,成绩显著且获地(市)级优秀企业家或先进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的。
三、 科目设置 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基础考试分2个半天进行,各为4小时;专业考试分专业知识和专业案例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均分2个半天进行,每个半天均为3小时。
最后祝你成功!

Ⅳ 景观设计在中国有多少年的历史美国,欧洲又有多少年的历史

一、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大陆的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其中突出贡献者是俞孔坚大师。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早在1858年,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坚持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称为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而非当时普遍采用的landscape gardening(风景造园,或译为风 景园林),从而为景观设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开辟的一个广阔的空间,绵延100多年。

19世纪60年Bliss夫人在Dumbarton Oaks开始她在景观建筑学的计划时,她打算吸引参与者去学习他们理论的历史;当她发现他们没有兴趣时,她邀请了历史学家参与这个计划。欧洲和美国景观建筑学很晚才开始渐渐了解现代主义自我意识方面的内容,较之一些其它艺术要晚很多。或许在这个过期的现代主义热诚的探索中,不混淆历史知识与希望抛弃的历史主义设计是很困难的。英国的美国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学开始繁盛,但是——它完全不顾历史吗?——它不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法国现代主义时期。法国现代主义与T.S. Eliot和Ezra的态度惊人的不相似,那些热衷于法国现代诗的美国人改变了他们自己的观念.

二、古代的相关问题
公元前1417~1379年,酷爱园林的埃及国王Amenhotop三世,为皇后在其家乡Akhmim城附近挖的人工水景池,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水景,比我国周文王的"灵沼"还早几百年.
随后伊斯兰庭园的四方园水景开始出现并得到完善.
而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以喷泉为主的水景形式在欧洲园林营建中大行其道,其中以意大利的台地园为代表,将建筑与雕塑演变成欧式水景的主要表现手段,水体如同当时的园林形式,讲究黄金分割、规则对称,图案化与有序化,这都与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应物象形”的处理方法有很大的区别。随后的巴洛克时期,更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装饰华丽、充满张力的雕塑水景的盛期,水的应用更具有技术性与艺术性,并出现了借助风力、水力而产生无能无力或者音响效果的水景形式,以满足人们对水的把玩心态。这种风格在17、18世纪受到欧洲王室的热衷和追捧,以教皇乌尔班八世、法王路易十四为代表的欧洲显贵建造的水景及宫殿园林,无不着重体现着一种宏大的气势,并造就了举世无双的法国凡尔赛宫苑水主。这个时期的喷泉雕塑也被除数赋予了庄严肃穆、宏大精致的艺术特点,出现了许多艺术精品,如意大利许愿池由贝里尼设计的“海神”雕像,其雕像与水的结合已成为一代经典。稍后出现的罗可可艺术风潮使水景的应用也逞上了柔美、旖旎而有些造作的特征。这个时期的喷泉雕塑着重于女性、儿童、美人鱼一类的形象,即使是河神或者英雄形象也失去了应有的气概,水景的应用形式也显和异常柔美。直到18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的兴起,受东方园林的影响,首先在英国开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园林形式-----风景园,水景才开始回归其自然的风貌。

Ⅳ 简要说明欧洲和伊斯兰这两大园林体系起源于何处它们又分别发展出了哪些流派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沙漠居民把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这两类,别墅园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内的丘陵地带,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树林。当时的一位官员和著作家Pliny 对此曾有过生动的描写:“别墅园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满常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植的树丛;晶莹的水渠两岸缀以花坛,上下交相辉映。确实美不胜收。还有柔媚的林荫道、敞露在阳光下的洁池、华丽的客厅、精制的餐室和卧室 …… 这些都为人们在中午和晚上提供了愉快安谧的场所。庞贝( pompei )古城内保存着的许多宅园遗址,一般均为四合庭院的形式,一面是正厅,其余三面环以游廊,在游廊的墙壁上画上树木、喷泉、花鸟以及远景等的壁画,造成一种扩大空间的感觉。 公元七世纪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412—1998)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东起印度河西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广大地带,建立一个横跨亚、非、拉三大洲的伊斯兰大帝国,虽然后来分裂成许多小国,但由于伊斯兰教教义的约束,在这个广大的地区内仍然保持着伊斯兰文化的共同特点。阿拉伯人早先原是沙漠上的游牧民族,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帐幕生涯,对“绿洲”和水的特殊感情在园林艺术上有着深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受到古埃及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阿拉伯园林的独特风格;以水池或水渠为中心,水经常处于流动的状态,发出轻微悦耳的声音。建筑物大半通透开畅,园林景观具有一定幽静的气氛。 公元十四世纪 ——伊斯兰园林的鼎盛 印度莫卧儿园林 公元十四世纪是伊斯兰园林的鼎盛时期。此后,在东方演变为印度莫卧儿的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水渠、草地、树林、花坛和花池为主体而成对称均齐的布置,建筑居于次要的地位。另一种则突出建筑的形象,中央为殿堂,围墙的四周有角楼,所有的水池、水渠、花木和道路均按几何对称的关系来安排。著名的泰姬陵即属后者的代表。 公元十五世纪 ——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 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几个伊斯兰王国直到十五世纪才被西班牙的天主教政权统一。由于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安定局面,园林艺术得以持续的发展。伊斯兰传统吸收罗马的若干特点而融冶于一炉,格拉那达的阿尔罕伯宫即为典型的例子。这座由许多院落组成的宫苑位于地势险要的山上,建筑物除居住用房外大部分为马蹄形券洞,甚至可以看到苑外的群峰。再加上穿插引流的水渠和水池,整座宫殿充满了“绿洲”的情调。宫内园林以庭院为主,采取罗马宅院四合庭院的形式,其中最精彩的是拓溜园(C out of Myriles )和狮子院( Court of Lions )。拓溜园的中庭纵横一个长方形水池,两旁是修剪得很整齐的拓榴树篱。水池中摇曳着马蹄形券廊的倒影,显示一派安详安谧亲切的气氛。方整宁静的水面与暗绿色的树篱对比着精致繁荣、色彩明亮的建筑雕塑,又给予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狮子院四周均为马蹄形券廊,纵横两条水渠贯穿全院,水渠的交汇处即庭院的中央有一个的喷泉,它的基座上雕刻着十二个大理石狮像(伊斯兰教的教规禁止以动物作装饰题材,这十二个狮像是后来加上去的)。阿尔罕伯拉宫的这种理水手法给予后来的法国园林以一定程度的启示。 公元十五世纪后期
——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
十五世纪是欧洲商业资本的上升期,意大利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城邦。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宗教中解脱出来,摆脱了上帝的禁锢,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人性的解放”结合对古希腊罗马灿烂文化的重新认识,从而开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潮,园林艺术也是这个文化高潮里面的一部分。
意大利半岛三面濒海而多山地,气候温和,阳光明媚。积累了大量财富的贵族、大主教、商业资本家们在城市修建华丽的住宅,也在郊外经营别墅作为休闲的场所,别墅园遂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别墅园林多半建立在山坡地段上,就坡势而做成若干的台地,即所谓的台地园。园林的规划设计一般都由建筑师担任,因而运用了许多古典建筑的设计手法。主要建筑物通常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保坎、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高耸的丝杉、黄杨、石松等树丛作为园林本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过度。站在台地上顺着中轴线的纵深方向眺望,可以收摄到无限深远的园外借景。这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
理水的手法远较过去丰富。在高处汇聚水源做贮水池,然后顺坡势往下引注成为水瀑,平濑或流水梯( W ater Stair ),在下层台地则利用水落差的压力做出各式喷泉,最低一层平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此外,常有为欣赏流水声音而设的装置,甚至有意识地利用激水之声构成音乐的旋律(W ater Organ )。
作为装饰点缀的“园林小品”也极其多样,那些雕镂精致的石栏杆、石坛罐、保坎、碑铭以及为数众多的、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大理石雕像,它们本身的光亮晶莹衬托着暗绿色的树丛,与碧水蓝天相掩映,产生一种生动而强烈的色彩和质感的对比。
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中还出现一种新的造园手法——绣毯式的植坛 (Parterre),即在一块大面积的平地上利用灌木花草的栽植镶嵌组合成各种纹样图案,好象铺在地上的地毯。
公元十七世纪
——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
十七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传入法国。法国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湖泊。法国人并没有完全接受台地园的形式,而是把中轴线对称均齐的整齐式的园林布局手法运用于平地造园
公元十七世纪末。
——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
十七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加速进行着,君主专制政权成了资产阶级和贵族共同镇压农民和城市平民的国家机器。法国在当时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国王路易十四建立了一个绝对君权的中央政府,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主的权威。宫殿和园林作为艺术创作当然也不例外,巴黎近郊的凡尔塞宫(Versallei)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凡尔塞宫占地极广,大约有六百余公顷。是路易十四仿照财政大臣副开的围攻园样式而建成的,包括“宫”和“苑”两部分。广大的苑林区在宫殿建筑的西面,由著名的造园家靳诺特( Andri Le Notre )设计规划。它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往西延伸长达二公里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自西向东一直消逝在无垠的天际。林荫大道的设计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以水景为主,包括十字型的大水渠和阿波罗水池,饰以大理石雕像和喷泉。十字水渠横碧的北段为别墅园“大特里阿农” (Grand Trianon), 南端为动物饲养园。东端的开阔平地上则是左右对称布置的几组大型的“绣毯式植坛”。大林荫道两侧的树林隐藏地布列着一些洞府、水景剧场( Water Theatre )、迷宫、小型别墅等,是比较安静的就近观赏场所。树林里还开辟出许多笔直交叉的小林荫路,它们的尽端都有对景,因此形成一系列的视景线 (Vista) ,故此种园林又叫做视景园 (Vista Garden)。中央大林荫道上的水池、喷泉、台阶、保坎、雕像等建筑小品以及植坛、绿篱均严格按对称均齐的几何格式布局,是为规整式园林的典范,较之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更明显的反映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原则。它所显示的恢弘的气概和雍容华贵的景观也远非前者所能比拟。 公元十八世纪初期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
英伦三岛多起伏的丘陵,十七、八世纪时由于毛纺工业的发展而开辟了许多牧羊的草场。如茵的草地、森林、树丛与丘陵地貌相结合,构成了英国天然风致的特殊景观。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风景画和田园诗的兴盛。而风景画和浪漫派诗人对大自然的纵情讴歌又使得英国人对天然风致之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思潮当然会波及园林艺术,于是封闭的“城堡园林”和规整严谨的“靳诺特式”园林逐渐被人们所厌弃,而促使他们去探索另一种近乎自然、返朴归真的新园林风格——风景式园林。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兴起于十八世纪初期。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它否定了纹样植坛、笔直的林荫道、方正的水池、整形的树木,摒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为了彻底消除园内景观与园外景观的界限,英国人想出一个办法,把园墙修筑在深沟之中即所谓“沉墙”。当这种造园风格盛行的时候,英国过去的许多出色的文艺复兴和靳诺特式园林都被平毁而改造成为风景式的园林。
风景式园在与天然风致相结合,突出自然景观方面有其独特的成就。但物极必反,却又逐渐走向另一个完全极端即完全以自然风景或者风景画作为抄袭的蓝本,以至于经营园林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所得到的效果与原始的天然风致并没有什么区别。看不到多少人为加工的点染,虽本于自然但未必高与于自然。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因此,从造园家列普顿 (Humphry Replom) 开始又使用台地、绿篱、人工理水、植物整形修剪以及日冕、鸟舍、雕像等的建筑小品;特别注意树的外形与建筑形象的配合衬托以及虚实、色彩、明暗的比例关系。甚至有在园林中故意设置废墟、残碑、断蝎、朽桥、枯树以渲染一种浪漫的情调,这就是所谓的“浪漫派”园林。
这时候,通过在中国的耶苏会传教士致罗马教廷的通讯,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艺术被介绍到欧洲。英国皇家建筑师张伯斯 (William Chambers) 两度游历中国,归来后著文盛谈中国园林并在他所设计的丘园 (Kew Garden) 中首次运用所谓“中国式”的手法,虽然不过是一些肤浅和不伦不类的点缀,终于也形成一个流派,法国人称之为“中英式”园林,在欧洲曾经盛行一时。 公元十八、十九世纪
——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
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是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大主流的并行发展、互为消长的时期,当然也产生许多混合型的变体。
公元十九世纪中叶
——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景观中运用
十九世纪中叶,欧洲人从海外大量引进树木和花卉的新品种而加以驯化,观赏植物的研究遂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花卉在园林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很讲究花卉的形态、色彩、香味、花期和栽植方式。造园大量使用了花坛,并且出现了以花卉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花园”,乃至以某一种花卉为主题的花园,如玫瑰园、百合等。
公元十九世纪后期
——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
十九世纪后期,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日愈膨胀、人口日愈集中,大城市开始出现居住条件明显两极分化的现象。劳动人民聚居的“贫民窟”(Slum)环境污秽、嘈杂。即使在市政府设施完善的资产阶级住宅区也由于地价昂贵,经营宅园不易。资产阶级纷纷远离城市寻找清净的环境,加之以现代交通工具发达,百十里之遥朝发夕至。于是,在郊野地区兴建别墅园林成为一时风尚,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是这类园林最为兴盛的时期。
当时的许多学者已经看到城市建筑过于稠密和拥挤所造成的后果,特别是终年居住在贫民窟里面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优美的园林环境作为生活的调剂。因此,在提出种种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案设想的同时也考虑到园林绿化的问题。其中霍华德( E.Howard )倡导的“花园城”不仅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而且在英国、美国都有若干实践的例子,但并未得到推广,至于其他形形色色的学说,大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易实现的空想。另一方面,在资产阶级居住区却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园林类型:比较早的如象伦敦花园广场;稍后,纳许将公园纳入住宅区的规划中。
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
——现代流派的迭兴 产生了现代园林
第一次世界大站以后,造型艺术和建筑艺术中的各种现代流派迭兴,园林也受到他们的潜移默化。把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的构图运用于造园设计,好象靳诺特式园林运用古典主义建筑的原则一样,从而形成一种新型风格——“现代园林”。这种园林的规划讲究自由布局和空间的穿插,建筑、水、山和植物讲究体形、质地、色彩的抽象构图,并且还吸收了日本庭园的某些意匠和手法。现代园林随着现代建筑和造园技术的发达而风行于全世界,至今仍方兴未艾。

Ⅵ 北方园林绿化专利有哪些

申请人为:河南北方园林绿化实业有限公司
实用新型专利1件:《一种绿色生态节能阳光房》
发明专利1件:《金叶榆大苗的培育方法》

Ⅶ 江都建设获得的发明专利如何

获国家级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0多项;40多个QC小组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150多个QC小组获省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40多篇项目管理成果荣获全国优秀项目管理成果。公司在液压爬升模板领域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分别于2010年、2013年主编出版了国家行业标准《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液压滑模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Ⅷ 园林绿化除草剂有哪些

除草剂根据作用方式分类有:

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对不同种类的苗木,抗性程度也不同,此药剂可以杀死杂草,而对苗木无害。如盖草能、氟乐灵、扑草净、西玛津、果尔除草剂等。

2、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剂对所有植物都有毒性,只要接触绿色部分,不分苗木和杂草,都会受害或被杀死。主要在播种前、播种后出苗前、苗圃主副道上使用。如草甘膦等。

(8)园林绿化发明扩展阅读:

除草剂的影响因素:

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也大量运用高科技产品,什么生物农药、农药混剂等一系列化学产品,不过最受欢迎的农药产品可是除草剂了,所以除草剂的销量一直在农药中排在最前面。

不过,市场上除草剂品种多,同时应用技术也要求高,在应用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药害、除草效果不好等问题。那么,如何掌握选择除草剂品种及其使用技术,是提高除草剂除草效果的关键。中国农药第一网笔者通过大量总结分析如下如何提高除草剂除草效果。

Ⅸ 中外景观设计的发展史

派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1854~1932)不仅是一位哲学家、生物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规划师。他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其中一个就是他所提出的“流域垂直分区”思想。作为一名进化论者和宏观思想家,盖迪斯对于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非常感兴趣,他用“流域垂直分区图”来表达这些种关系。这个分区图根据海拔从山顶一直延伸到海滨,在海拔最高的地区,通常是矿工工作的地方;在次高的地区分布着森林,那里是伐木工人工作的地方;再往下则是猎人和牧羊人工作的环境;靠近低地的地方则是农人和园艺工作耕耘的地方;海拔最低的海岸附近则是渔民的生活场所。盖迪斯认为如果不遵从这种人地关系,其最后结果要么是失败,要么就是将花费大量的能量并且冒很大的危险。盖迪斯曾环游世界,在很多地方做过项目,尤其是在英联邦国家。他的第二个重要思想曾影响了他所做的很多规划,他在他所作的题为《城市开发: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研究》的规划中阐述了这个思想。他认为城市的最基本结构是受到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的设计的影响而形成的,而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则是次重要的。

19世纪,英国正处在工业化时期,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雷蒙·温翁(Raymond Unwin,1863~1940)以及其他一些人开始对当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满。那时,穷人和工人阶级的居住区往往是拥挤、危险且污染严重。许多知识分子认为人不应该居住在那样的环境中。他们为此提出了很多主意,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概念。其主要想法是要减小主要城市规模,降低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而以郊区环带包围中心城市,并将人口安置在小型的近郊区新城镇里。所有的这些地区用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起来。20世纪的早期,花园城市概念是影响英美及部分欧洲国家的城市开发的最重要思想。随着时代进步,这个思想促使了对建设近郊区的重视,今天,这个“新城市主义”再次得到体现。花园城市思想对那些生活在城市近郊区的人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思想,但也造成了中心城市的衰退。

沃伦·H·曼宁(Warren H.Manning 1860~1938)自己开业之前,一直为F·L·奥姆斯特德工作。大约在1910年,美国开始普及用电,人们发明了最初只是用来方便描图的透射板。1912年,曼宁首次使用它进行地图叠加,作为一种分析手段,这与我们今天的分析方法非常相似。他将一些地图叠加起来,以获得新的综合信息,最后为马萨诸塞州比勒里卡(Billerica)做了一个开发与保护规划。在当时,美国正在绘制可以供大众使用的国家资源地图。曼宁收集了数百张关于土壤、河流、森林和其他景观要素的地图,将其叠在透射板上,基于这样的方法,他做了一个全美国的景观规划,并发表在1923年6月的《景观设计》杂志上。他规划了未来的城镇体系、国家公园系统和休憩娱乐区系统,还规划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主要高速公路系统和长途旅行步道系统。这个规划包括了今天一个完整的景观规划所需要的所有内容,而曼宁则是在20世纪初就为全国做了这么一个规划。因此曼宁的这个规划可以说是我们这个专业历史上最重要、最大胆,也是最具独创性的规划。

在这次演讲的开始,我引用了杭州的例子,古人在那里创造了一个闻名于世的水景。而荷兰则正好相反,那里的人们从15世纪开始就将水排干以获得土地。荷兰拥有典型的低海拔地区景观,其英语名称“Netherlands”的意思就是“低地”。这个国家经常受到洪水困扰,为此他们做出了两个关于景观规划的重要决定,一是要沿河流修筑堤岸,二是要填海造田。使整个国家的景观成了这两个决定的产物。杭州西湖的景观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而荷兰则丝毫不掩饰其机械制造的痕迹。如果你是荷兰的景观设计师,你就应该学会尊重这些方格状土地和笔直的线条。由于这些直方格形成了高度结构化的景观,如果加上不规整的线条或曲线型的设计就会与现状冲突。(在中国,许多景观是由不规则的弯曲的线条构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直线则会突兀出来。)荷兰对大面积新开垦土地的需要是通过机械和景观规划得以满足,这样的景观规划不仅要考虑社会经济目的,同时还要考虑视觉效果的一致性。

Ⅹ 用对节白蜡制作园林景观是谁发明的

你问的这个问题只有懂行的人才知道比如我,哈哈开玩笑了。答案是武汉的绿林园艺公司。他们在开发对节白蜡盆景的同时,开始研发对节白蜡园林技术。利用对节白蜡采用人工物理手法,结合植物生理学知识和美学理论,按照中国国画绘画技法,运用中国盆景的造型技艺,对鲜活的植物进行造型。充分发挥了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的自然美来创造植物景观,让整棵树都有了优美的造型,独特的美感。并将其在全国20多个省市广泛推广应用。

阅读全文

与园林绿化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