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据报道,化学家已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颗粒外层为SiO2的、含水量约为95%的粉状物质--“干水”.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D、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Ⅱ 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
A、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版故A错误权;
B、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B错误.
C、干水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C正确;
D、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通常情况下,干水为固态,故D错误.
故选:C.
Ⅲ 二氧化碳“变”汽油!中国科学家重大突破
《光明日报》5月4日报道,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孙剑、葛庆杰研究员团队发现了CO2高效转化新过程,并设计了一种新型Na-Fe3O4/HZSM-5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CO2)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相关过程和催化材料已申报多项发明专利。
该研究成果2日发表于英国学术刊物《自然通讯》杂志上,被誉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科学家解释,用CO2作为原料生产汽油是一种潜在的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策略,但CO2的活化与选择性转化是个难题。
孙剑说:“相比于更活泼的‘孪生兄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非常稳定,难以活化,与经典的费托合成路线相比,CO2与氢分子的催化反应更易生成甲烷、甲醇、甲酸等小分子化合物,而很难生成长链的液态烃燃料。”
技术优势
据科学网5月3日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高效稳定的Na-Fe3O4/HZSM-5多功能复合催化剂。
孙剑介绍,这种催化剂有三个优势:
一是,在接近工业生产的条件下,该催化剂实现了甲烷和一氧化碳的低选择性,烃类产物中汽油馏分烃(C5-C11)的选择性达到78%,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二是,这种方法生产的汽油排放能满足环保要求,汽油馏分主要为高辛烷值的异构烷烃和芳烃,基本满足国V标准对苯、芳烃和烯烃的组成要求;
三是,该催化剂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连续稳定运转1000小时以上,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此外,对CO2直接转化制取汽油的反应途径研究表明,对多活性位结构及其亲密性效应(proximity effect)的精准调控是实现CO2加氢制汽油的关键。
该技术不仅为CO2加氢制液体燃料的研究拓展了新思路,还为间歇性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等)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观察者网)
Ⅳ 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超高压下,科学家用激光器将CO2加热到1800K,成功制得了类似石英的CO2原子晶体
A.CO2原子晶体与SiO2结构类似,每个碳原子与4个氧原子通过1对共用电子对连接,每个氧原子与2个碳原子通过1对共用电子对连接,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晶体结构和二氧化硅晶体结构相似,都为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所以二氧化碳晶体的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其键角是109°28′,故C错误;
D.每个碳原子与4个氧原子通过1对共用电子对连接,每个氧原子与2个碳原子通过1对共用电子对连接,所以晶体中C、O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故D正确;
故选C.
Ⅳ “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为减小和消除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
(1)由题意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