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为今所用

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为今所用

发布时间:2021-09-25 14:35:07

1. 2.以“孝”为例,谈谈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写作思路: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 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人们进入老龄阶段、病残、丧偶、丧失劳动能力、超过退休年龄而无法工作或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家,能够得到家庭、社会的赡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终。


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独到的魅力,但是中华民族,以深挚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国十四亿人口,以及海外的广大同胞、侨胞,那些传统美德(包括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是功不可没的。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老人家们知识陈旧、思维方式过于正统古板。

但是,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和理念是不能放弃的。这是我们民族的魂,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一代一代传承。引导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导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我们政府关爱老人,社会关爱老人,家庭成员关爱老人,是绝对正确的,应该的。非独重阳(“敬老”)节使然。

关爱老人,就要敬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关爱,就要自立自强为老人创造更好的颐养天年的环境,就要对老人放手,使他们有高兴的生活方式,就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自己新的社会价值自信和家庭价值自信。

2. 哪些传统美德可以经创造性转换为今所用

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可以用仁、义、礼、智、信等五德来总结,尤其是“仁”。孔子界定“仁”为“爱人”。孔子继承周公以来的人道主义传统,不仅反对人殉人牲,甚至对用像人形的土俑木俑去陪葬都表示厌恶。有一次退朝,孔子闻知马厩被烧了,他首先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的是人,而不是马(及马所代表的财产)。他关心的人,包括饲养马的普通劳动者。是爱人、同情人、关切人,包括爱、同情、关怀下层百姓,这在任何时代和社会都是道德准则。
“仁”的内涵的另一面是“恕”: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决不强加给别人。例如我不希望别人羞辱自己,那我决不要羞辱别人。尊重别人,是别人尊重自己的前提。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宽容精神与沟通理性,现代社会非常需要这些。而实际上,这些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仍是人们的生活处事的信念。我小的时候,常听家中老人讲:“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将心比心”,“秤平斗满不亏人”等。
陈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重视人的德性品格,重视德性的培养和人格的提升。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把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看得比生死还重要。孔子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都是认为对道德信念的坚持不受物质条件影响。这种思想在社会上造成了崇德尚义的气氛。
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鼓舞人们追求坚定独立的人格尊严,不被任何财富所腐化,不受任何外力所威胁。在这样的精神影响下,儒家一贯强调明辨义利,主张明理节欲,人的“美德”和修养始终受到重视。在中华文化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重视礼义廉耻、奉行仁孝忠公诚信为核心的传统美德体系。这种精神追求,通过古代的文明规范体系“礼”,形成了中华“礼义之邦”的社会风尚。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良好道德氛围,这些是重要的资源。

3. 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是让优秀传统文化生动起来;
二是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比如当我们版找到了民间传承权的关于“老姑草”的雾凇传说后,我们才真正地找到了这个传统文化的生动内涵;
三是要努力去实现生活和社会认同这种传承、发展这种传承;四是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特征。首先就是找出传统文化的生动性。其实,传统本身就具有着生动性,但传统在其传承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久远,岁月的变迁,空间的转换,可能使它的生动转变或减弱,但它仍不失是一种生动的文化,这时,就要对传统文化中具有生动的部分进行“修复”。修复,不是臆造和改变,而要到生活中去,抢救传统文化,保护优秀的部分,并按照其生动的内涵恢复传统的本意,这就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比如吉林的雾凇,这是美丽的自然景观,它是生动的自然传统,但光是自然的生动和美丽,还只是人们视觉的生动,当我们找到了唐代诗人对雾凇的记载和描写后,我们才找到了文化的生动,那么这时,我们才从传统的视觉生动,进入到了传统的文化生动,而这时,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文化对接,才真正开始了。那就是要到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生动传承的可行性,其实就是有“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的文化。

4. 为什么对中华传统美德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就有着非常多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让我们拥有了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让我们是世界文明中走在前列,但是随着年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美德已经不能在包含现今所有的看美好品质,所以传统美德需要扩充,更需要创新,更加需要不断去丰富它的内涵。

最后电影中那个违反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没有尊老爱幼的女主在大众的咒骂中,跳河自杀了,这就是所谓的传统美德对人无形的绑架,明明女主患了癌症,更加需要那个座位,可很多人认为年轻人必须给老年人让座,所以,传统美德必须要创新,需要跟得上现在的时代。

5. 有哪些传统美德,在经过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后,又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呢

有哪些传统美德,在经过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后,又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呢

6. 如何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要让传统的文化适应现在的时代风格与特色,给一些优良的传统文化赋予现代的解释与含义。以一种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和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非常正确的,所以需要不断的摸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让文化具有继承性和永续性。


03、用时代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发光

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更多的是儒家文化。所以我们大多数时候都秉持着一个中庸的原则,而且在做事的时候可以非常积极的解决问题。虽然在古代儒家文化主要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但是儒家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已经深深的根植在我们心中了。如今想要让传统文化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用全新的形式,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出短平快的短视频传播。

7. 怎样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

  1.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要立足于当代生活实践。

  2. 要不尚空谈,脚踏实地,从身边从小事从自身做起。

  3. 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激发道德意愿、情感,增强责任,培育践行能力。

8. 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型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简答题

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增强对中华传统美德基本问题的认知能力,是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逻辑起点。中华传统美德,指的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积淀流传下来的、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道德遗产。

对中华传统美德基本问题的科学认知,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前提和基础。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传统道德体系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传统美德,善于在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精神上下工夫,善于在发掘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功能和当代价值上下工夫。

(8)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为今所用扩展阅读: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

进行道德建设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优秀传统,也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激发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道德、新观念。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发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9. 为什么要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

(1)传统道德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道德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包括:①注重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②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③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④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⑤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3)传统道德的当代价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深入到全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之中,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这些传统美德蕴藏的中国智慧,既可以为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道德难题提供了重要启迪。
(4)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一,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第二,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阅读全文

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为今所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