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十二律谁发明的

十二律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9-25 09:10:58

Ⅰ 十二平均律起源于

十二平均律是中国明代音乐理论家和数学家朱载堉发明的。朱载堉(公元1536-1610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是明仁宗后裔、郑恭王朱厚烷之子。他不重爵位,潜心学术研究,著述宏富。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他写成 《律学新说》 ,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 巴赫著十二平均律律是指音阶中每个音的音高规律。至少在西周初期,中国就在一个音阶中确定十二个律了。十二平均律也叫十二等程律,它把一个音阶分为十二个相等的半音,使各相邻两律间的频率差都是相等的。故称十二平均律。在十二平均律发明之前,中国自春秋时期起,一直使用三分损益法确定管或弦的长度和发音高低之间的关系。由三分损益法计算出来的十二个律,相邻两律间的长度差(或频率差)不是都相同的,因此这种律又叫十二不平均律。同时,比基音高(或低)八度的音,只能约略地比基音高(或低)一倍,而不可能正好是一倍。如基音do的相对频率是一,高八度的do音的相对频率不是二,而是略高于二,其间存在着一定的差数。这种情况不适宜进行"变调",也不便于演奏和声。十二平均律则彻底取消了三分损益法得出的差数。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使十二律不能周而复始的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现代的乐器制造都是用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十二平均律的诞生,对世界音乐文化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人发明十二平均律,已经是朱载堉之后半个世纪的事情了。 将八度音等分为十二等分,其数学意义如下: 八度音指的是频率加倍(即二倍频率)。因此在八度音中分为十二等分乃是分为十二个等比级数,其结果就是每个音的频率为前一个音的2开12次方,即1.059463倍。 在朱载堉发表十二平均律理论之后52年,Pere Marin Mersenne在(1636年)其所著《谐声通论》中发表相似的理论。 德国作曲家巴赫于1722年发表的《谐和音律曲集》 (另或译为 《十二平均律曲集》 英文:《The 48》),有可能就是为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所著。 明朝中叶,皇族世子朱载堉发明以珠算开方的办法,求得律制上的等比数列,具体说来就是:用发音体的长度计算音高,假定黄钟正律为1尺,求出低八度的音高弦长为2尺,然后将2开12次方得频率公比数1.059463094,该公比自乘12次即得十二律中各律音高,且黄钟正好还原。用这种方法第一次解决了十二律自由旋宫转调的千古难题,他的“新法密律”(即十二平均律)已成为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这种律制包括了乐音的标准音高、乐音的有关法则和规律。钢琴键盘上共有黑、白键88个,就是根据十二平均律的原理制作的。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对世界音乐理论有重大贡献。直到一百多年之后,德国音乐家威尔克迈斯特才提出了同样的理论。19世纪末,比利时音响学家马容曾按朱载育发明的这种方法时行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朱完全相同。 三分损益律、纯律、十二平均律,在中国同时存在。因此,也就出现异律并用的情况。在历史上,南朝宋、齐时清商乐的平、清、瑟三调和隋、唐九、十部乐的清乐中,都是琴、笙与琵琶并用;宋人临五代周文矩 《宫中图》卷中的琴阮合奏,其时,琴上所用应是纯律,签上所用当为三分损益律,琵琶与阮是平均律。可见,南北朝、隋唐、五代,都存在三律并用的情况。在现存的许多民间乐种中,也有琴、笙、琵琶、阮等乐器的合奏。因此,这种三律并用就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存在的一。 十二平均律的半音,比五度相生律的半音大,比纯律小。因此,使用十二平均律奏和弦不纯,奏旋律导向性不够,所以在乐曲的演奏中,尤其在乐队多声部合奏的时候,实际上是多律并用的,根据实际情况,在演奏过程中,偏向一种律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Ⅱ 十二律是谁发明的

【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 “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三分损益法
在司马迁的《史记》「律书第三」中写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

意思是取一根用来定音的竹管,长为81单位,定为「宫音」的音高。然后,我们将其长去掉三分之一,也就是将81乘上2/3,就得到54单位,定为「徵音」。将徵音的竹管长度增加原来的三分之一,即将54乘上4/3,得到72单位,定为「商音」。再去掉三分之一(三分损),72乘2/3,得48单位,为「羽音」。再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48乘4/3,得64单位,为「角音」。而这宫、商、角、徵、羽五种音高,就称为中国的五音。

Ⅲ 十二平均律是谁发明的

十二平均律发明者朱载堉。

十二平均律,亦称“十二等程律”,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十二平均律是指将八度的音程(一倍频程)按频率等比例地分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

一个大二度则是两等份。 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凑巧。它的纯五度音程的两个音的频率比(即2 的7/12 次方)与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听不出“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别。

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现在的钢琴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

(3)十二律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十二平均律应用:

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钢琴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因为只有“十二平均律”才能方便地进行移调。曲调由音阶组成,音阶由音组成。

音有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声音是靠振动(声带、琴弦等)发出的,而振动的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就决定了的音的绝对高度。不同的音有不同的振动频率。人们选取一定频率的音来形成音乐体系所需要的音高。

十二平均律简而言之,就是把半根琴弦按照等比数列平均分成十二份。一根琴弦的长度设为1,可以表示为(1/2)^(0/12),第一品的位置是(1/2)^(1/12),第二品的位置是(1/2)^(2/12),依此类推,第n品的位置是(1/2)^(n/12)。

因为这样的一组音是等比关系,所以无论从哪个位置开始弹起旋律都是一样的。

Ⅳ 十二平均律是谁发明的

十二平均律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亦称“十二等程律”。

十二平均律: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亦称“十二等程律”。据杨荫浏先生考证,从历史记载看我国在音乐实践中开始应用平均律,约在公元前二世纪,但平均律理论的出现,则是1584年明代朱载堉《律学新说》问世之时。实践与理论之先后出现,其间相去1685年。

明朝中叶,皇族世子朱载堉发明以珠算开方的办法,求得律制上的等比数列,具体说来就是:用发音体的长度计算音高,假定黄钟正律为1尺,求出低八度的音高弦长为2尺,然后将2开12次方得频率公比数1.059463094,该公比自乘12次即得十二律中各律音高,且黄钟正好还原。用这种方法第一次解决了十二律自由旋宫转调的千古难题,他的“新法密律”(即十二平均律)已成为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这种律制包括了乐音的标准音高、乐音的有关法则和规律。钢琴键盘上共有黑、白键88个,就是根据十二平均律的原理制作的。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对世界音乐理论有重大贡献。直到一百多年之后,德国音乐家威尔克迈斯特才提出了同样的理论。19世纪末,比利时音响学家马容曾按朱载育发明的这种方法时行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朱完全相同

三分损益律、纯律、十二平均律,在中国同时存在。因此,也就出现异律并用的情况。在历史上,南朝宋、齐时清商乐的平、清、瑟三调和隋、唐九、十部乐的清乐中,都是琴、笙与琵琶并用;宋人临五代周文矩《宫中图》卷中的琴阮合奏,其时,琴上所用应是纯律,签上所用当为三分损益律,琵琶与阮是平均律。可见,南北朝、隋唐、五代,都存在三律并用的情况。在现存的许多民间乐种中,也有琴、笙、琵琶、阮等乐器的合奏。因此,这种三律并用就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存在的一。

Ⅳ 十二平均律的起源

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十二平均律”

明朝是封建社会处于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自明中叶以后,工场手工业出现并发展,一些城市(如杭州等)的纺织业已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明朝末年,西方的自然科学开始输入,使中西科学(如数学)得以融汇贯通。

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律学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二平均律”的发明。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者是我国明代的朱载堉。

在西方学术界,朱载堉是个被崇敬的名字,人们把他看成是古代东方的一位神秘的先哲,并认为文明社会的许多重大发明都有他的功绩。

朱载堉(1536——1610),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今安徽凤阳人,我国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历数学家。他是明朝贵族郑恭王朱厚烷的儿子。早年从其舅父何塘学习天文和数学,后来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其父朱厚烷被捕入狱。朱载堉不满当时的腐败政治,在其父入狱期间,筑土室于宫门外,独居19年,钻研律学,数学、天文历法和舞蹈。直到其父释放才回到王宫。朱厚烷死后,朱载堉不肯承袭爵位,而以著述终身。著有《乐律全书》、《嘉量算经》、《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

朱载堉发明的十二平均律,也叫“十二等程律”,朱载堉在其《律历融通》中把这种生律法的数理原则称作“新法密律”(1581年序言)。“新法密律”就是用“等比级数”(也叫“几何级数”)来平均划分音律,这就是平均律。他在《律吕精义》中总结他创造“新法密率”的终极目标和算法大纲时说:

“盖十二律黄钟为始,应钟为终,终而复始,循环无端。……是故各律皆以黄钟正数十寸乘之,为实,皆应钟倍数十寸零五分九厘四毫六丝三忽零九纤四三五九二五二六四五六一八二五为法,除之,即得其次律也,安有往而不返之理哉。旧法往而不返者,盖由三分损益,算术不精之所致也。是故新法不用三分算损益,别造新率”。

朱载堉在十二平均律的实验中,一方面发现同经管律的错误,另一方面,他又找到了异经管律的规律。所以他在其所著的《律吕精义》中,明确地提出了“不取围经皆同”的主张,并用数字开出了他对异经管律的设计方案。他说:

“先儒以为长短虽异,围径皆同,此未达之论也。今若不信,以竹或笔管制黄钟之律一样两枚,截其一枚,分作两段,全律半律,各令一人吹之,声必不相和矣。此昭然可验也。又制大吕之律一样两枚,周径与黄钟同,截其一枚,分作两段,全律半律,各令一人吹之,则亦不相同,而大吕半律,乃与黄钟半律相合,略差不远”。

朱载堉所设计的36异经管律,音高上误差很小,能够蒙过1890年国际音响学家的耳朵。比利时音响学家马容(VICTOR MAHILLON)曾测验过朱载堉的倍、正、半、三黄钟律,而得出结论说:

“在这管径大小一点上,中国乐律比我们更进步了,我们在这方面,简直一点都还没讲到,王子载堉虽然没有解释他的学理,只是把数目字给了我们,我们却不难推想而得之;而且,我们已照样制造了律管试验,所得到的结果,可以证明这学理的精确。”

朱氏十二平均律计算结果与现代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只不过前后顺序正好相反,这是因为现代计算的是“振动体”的“频率”,而朱氏计算的却是“振动体”的长度。

“新法密律”的诞生,在音乐理论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划时代发明,可以说是对我国二千多年律学研究中得失的总结。它的发明,在理论上彻底解决了历来未能完善处理的旋宫转调问题。

朱载堉十二平均律所得出的数据不仅与我们今日的十二平均律完全相同,并且要比西方的十二平均律创立早至少半个世纪以上(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是在1584年以前,西方的十二平均律是在十七世纪中叶,其理论才基本完成)。

公元1606年,朱载堉自已多年心血之作《律学新说》《乐学新说》和《律吕精义》等13种著作编篡成音乐理论文献的巨著——《乐律全书》献给皇帝,他期望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他血缘上的亲属,能够帮助他将这一理论成果付诸实践并结出丰硕果实来。可是朱载堉的著作被置之高阁,远离人世。

明朝灭亡之后,清代的康熙皇帝也不肯承认这位明王子的卓越贡献,乾隆时,甚至于对他发动了一次无理的攻击,这一人类乐律学的伟大理论被社会制度无情地埋没了。所以它没能在中国——也就是产生它的土地上进行伟大的实践,这实在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的一大撼事。久而久之,人们连朱载堉这位伟大的发明者也忘记了。相反,朱载堉十二律平均却强烈地刺激了欧洲音乐界,他们认识了这一理论之后,立即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并且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逐渐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取代了非平均律,以至于后来许多人以为十二平均律理论来自欧洲。直到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文学家刘半农在其文章中向世人指出:中国人对十二平均律理论的认识要比欧洲早半个世纪,发明十二平均律的第一人是中国的朱载堉,才使历史恢复了本来面目。

朱载堉在其它学科中成绩也是很显著的,不愧为中国十六世纪的网络巨子。英国的李约瑟博士称他是“中国的达·芬奇”。可以说,这是一位西方学者对一位东方学者的崇高而公正的评价。从朱载堉及其音乐理论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典型而生动的侧影,它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逐步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根本原因。

Ⅵ 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

不是,而且很有可能是由中国传入西方;也有认为是东西方独立发明。
公元400年左右,中国南朝数学家何承天提出世界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十二平均律数列 900 849 802 758 715 677 638 601 570 536 509.5 479 450(原文:……黄钟长九寸,太簇长八寸二厘,林钟长六寸一厘,应钟长四寸七分九厘强)。
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伽利莱的父亲伽利略·文森佐曾试图解决十二平均率问题,但他用的倍率是 18:17 而不是2开12次方({\sqrt[{12}]{2}}),因此自乘12次后只得 1.98556,不是2,八度走了音,他的系统只可算近似十二音阶平均律。
1605年荷兰数学家西蒙·斯特芬在一篇未完成的手稿“Van de Spiegheling der singconst”提出用1/2开12次方( {\sqrt[{12}]{1/2}}) 计算十二平均律,但因计算精度不够,他算出的弦长数字,有些偏离正确数字一至二单位之多。西蒙·斯特芬的频率比,每音一率,且各不相同,这是不正确的。
中国明代音乐家朱载堉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首次提出“新法密率”(见《律吕精义》、《乐律全书》),推算出以比率 2开12次方({\sqrt[{12}]{2}}) 将八度音等分为十二等分的算法,并制造出十二平均律律管及律准,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乐器。朱载堉为了验证所创的十二平均律理论,计算出所需的长度和律管内径,特选用上等竹子,按数据截取所需的长度,按数据镟出内径,分别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律管36根, 分别为新法密率倍率管12根、正律管12根和半律管12根。选上好竹子制造,金门竹、班竹或紫竹都可,但最上乘的当推江南出产的笔管竹。竹管不涂油漆,取天然之质。如没有合适的内周径,则需加工,经过加工的竹管,不得已而涂漆;宜用黑漆如同古琴,忌涂红漆,太俗气。
16世纪末叶中外交通方兴未艾,1580年开始,明朝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每两年在广州举办一次为时数周的交易会,届时东西商人和传教士交流货物和思想;朱载堉刊行十二平均律学说之时,正值耶稣会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来华之时,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学书,极有可能在此时通过传教士传向西方。事实上利马窦在其私人日记里提到朱载堉的历法新理论,利马窦本人又是精通天文学和数学,很可能知道朱载堉用2开12次方({\sqrt[{12}]{2}})来解决春分与夏至三个月之间的比率:无独有偶,利马窦还是法国位居高位的科学家马兰·梅森 (Pere Marin Mersenne)的朋友,他们有共同的学术兴趣,在他们交往过程中,利马窦必将朱载堉获得的 2开12次方({\sqrt[{12}]{2}})=1.059463094359295264561825 传达给梅森。1638年梅森出版《和谐音概论》,书中在西方世界第一次出现1.059463 这个数字,在此之前西方无人知道这个数字。因此现今世界乐坛通行的十二平均律,其发明权非朱载堉莫属。十九世纪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在所著的论音感一书中写道:“中国有一位王子名叫载堉,力排众议,创导七声音阶。而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的方法,也是这个富有天才和智巧的国家发明的”。
1890年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博物馆馆长 Victor Charles Mahillon 按朱载堉十二平均律律管数据,复制了一套律管,经过测试之后,他写道:“关于乐管的管径,我们毫无所知,中国人比我们知道的多得多。我们按王子载堉的数据复制了一套律管,测试结果表明他的理论的准确性”

Ⅶ 十二平均律最早是由哪个国家的谁发明的求大神帮助

中国明代律学家朱载堉1581年首创“新法密率”,(见《律吕精义》、《乐律全书》),推算出将八度音等分为十二等分的算法,并制造出新法密率律管及新法密率弦乐器,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乐器。有人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的十二平均律比西方的十二平均律早出现了一百年。 将八度音等分为十二等分,其数学意义如下: 八度音指的是频率加倍(即二倍频率)。因此在八度音中分为十二等分乃是分为十二个等比级数,其结果就是每个音的频率为前一个音的2开12次方,即1.059463倍。 在朱载堉发表十二平均律理论之后52年,Pere Marin Mersenne在(1636年)其所著《谐声通论》中发表相似的理论。 德国作曲家巴赫于1722年发表的《谐和音律曲集》(另或译为《十二平均律曲集》英文:《The 48》),有可能就是为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所著。
满意请采纳

Ⅷ 请问:12平均律是什么它用于那些方面是谁发明的

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 是现代音乐比较普遍使用的一种音律,是将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

这一律制的理论最早由中国明代大音乐家朱载育确立。

汉字“律”,除了律管的意思外,在音律学中还有以下几种含义:音高规律、半音、以某种数理方法调音得出的各个音高位置,或者构成“调音体系”(也称律制)的基本单位等。

十二平均律,是数理调音体系之一,它的生律法(或叫定律法)是精确规定八度的比例,并把八度分为十二个相等的半音,使任意相邻的两个半音的音程值为2的12次方根。这种定律法是人为的,但它的误差不会使习惯于该体系的听觉感到不悦;而它的优点是能够旋宫(“调门”高低的变化)转调,特别是在琴键乐器中,可以根据需要任意使用所有的键。或许音乐上的这种专业词汇让我们费解,那么让我们量化一下:到今天,世界上十有八九的乐器定音,都是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它被今天的西方普遍认为是“标准调音”、“标准的西方音律”。

Ⅸ 十二平均律是由谁首创

中国十二平均律是由明代朱载堉首创,西洋十二平均律是由德国巴哈(赫)首创。

阅读全文

与十二律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