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个性与创造个性

个性与创造个性

发布时间:2021-09-24 23:19:32

A. 怎样理解阅读的创造性与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这样提出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培养出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指出了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老师认真钻研教材、阅读教参,体会文章思路,然后写出教案。其主要内容是:课堂上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跟这些问题、答案配套的板书提纲。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亦步亦趋地实施自己教案的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总之,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顺利地实施教案。这样的阅读教学不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而是把学生看成被动盛受的容器;不是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创造,而是对课文的同构解读;不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是对教师“权威”答案的完全认同。这种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
首先,阅读活动应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应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应留给学生自主的阅读时间、自主的阅读机会和自主的阅读权力,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并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底座,独立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在读中积极思考、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台阶式地前进,进而完成全程阅读。当然,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指导权。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引导、点拨,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其次,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丰富的内涵常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就是同一篇文章,学生读后也会有不同的体会,也就是说同样一篇文章,它的中心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老师若能允许学生有个人情感地表达阅读结果,就有可能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产生出新的阅读创意,拓展出新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再次,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个性阅读活动中的批判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敢于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二是敢于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与教师展开关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性地树立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最后,在阅读活动中,要把评价的权利下放,采取延时评价,让评论首先由学生自己作出。对于学生不同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都要给予宽容与理解,不以统一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对于学生的自主评价应给予热心反馈,使这种自我评价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提高评价的积极效果,使学生获得鼓舞、鞭策,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起创新的思维,使课堂教学知情相融。
总之,个性化阅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B. 文学风格、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

文学风格等同于创作个性。法国的布封说“风格即人”,这说明文学风格与作家的个性有密切关系。比如果戈理曾把自己的八等文官改为五等,有点像他《死魂灵》中的乞乞科夫;郭沫若个性外露,有激情,所以他的《女神》表现出雄奇的浪漫风格。但是风格或创作个性不等于日程个性。作家在创作中要表现出审美个性和对生活的思考等,不可能把日常个性完完全全地呈现在作品中。中国古代有句名言:“做人且须谨慎,为文且需放荡。”这也说明日常个性不等同于文学风格。元稹的《遣悲怀》写出了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可在日常生活中的诗人并不检点,他写的《莺莺传》中的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就是他本人的写照。

C.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 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创造性个性品质呢?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步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及形式主体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学生为本,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只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以“事”为本,是教师强制管理的弊病。班级管理是热闹感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要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众所周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如开学初,我组织学生制订班规,每个同学都参与,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集中制订出:“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班主任课与课任课一个样”这两条班规。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干部带领全班同学制订和落实班级工作计划,并由学生及时验收计划的完成情况,认真填写各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记录表。还有我按组要求他们轮流布置板报,每月一期。版面安排,艺术插图均由同学自己设计,内容形式决不能类同,应结合班内实际情况和学校活动进行编排。从班规的内容,工作计划落实记录表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板报可以看出同学们具有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实施民主管理,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形成主人翁具有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避免学生感到受制于人,产生被人“管”的消极意识。应避免班主任包办代替,独行,事事都唱独角戏的局面。这种传统的管理会使学生一切听命于班主任,其责任感必回遭到泯灭,久而久之,创造性个性品质不仅不能形成,还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奴性。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应该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两个积极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如在组建班委员会时,我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班委会时,我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首先给同学们两天时间准备,想想自己竞选什么职务,制订职务责任计划书,准备三分钟的竞选演讲。然后利用周会的时间请参加竞选的同学宣读职务责任计划书及竞选演讲,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最后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班干部。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们享受到了民主权利,也培养了主人翁责任感。学生感到集体需要他们,他们有为集体做贡献的具体任务,不仅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也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越多,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很快提高,班级的面貌也会越好。三、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教育培养学生成才,兴趣是起点,是人发挥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动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兴趣,要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这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人的潜在的资质,潜在的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

D. 创作个性的形成是以什么以及什么为前提的

创作个性的形成以什么?以及什么为前提的创作个性的形成,是于作家本人的创作风格和创作的心态以及创作的目的去形成的。

E. 如何从个性入手培养创造性

创造性个性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版的心理品质,包权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培养一个具有创造性个性的做法可以从几方面做起:
一、 以学生为本,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 实施民主管理,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
三、 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F. 如何理解个性与创新

既要有所创新、不断创新,但又不能超前太多。不创新,就流于同质化,跌入竞争的残酷红海;超前太多,则又曲高和寡,培育市场难度太大。真正懂得创新的企业,一定是那些稳扎稳打、持续进步的企业。 打造品牌的个性魅力好利来的罗红,满世界颠来颠去,背个像机到处旅游拍照,摄影作品登上各类摄影杂志和北京地铁灯箱。正是这些“不务正业”的举动,令他个人和企业品牌名声大噪。现在,食品品牌和产品如雨后春笋,极大丰富,甚至过剩。这时,单纯的产品优势已经很难建立,而且不会长久。品牌个性,以及品牌所折射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他们十分在意产品所表达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品牌所诠释的信念、消费过程背后凸显出来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品牌内涵和消费过程所带给顾客的满足和认同的感受。罗红的这些游历和摄影,使他个人逐渐成为了中国时尚男人的风向标,其个人品牌的提升反过来又给好利来品牌自身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与高密度投放的品牌广告相得益彰,使其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个性日益凸显。我们看那些成功的企业及品牌,都有着精准的、差异化的品牌定位,用力张扬着自己的品牌个性。来自美国的德芙巧克力,十几年来在中国着力打造“丝般感受”的招牌,凭借其独特的个性魅力不断扩大品牌优势,从而将其他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如何看待创新?如今,一种“数码照片蛋糕”走进了许多蛋糕店。不同于传统蛋糕单纯的挤花、裱花的模式,照片蛋糕使用特制的高分辨率食品级打印机,将层次丰富、色彩绚丽的数码图案制作在糖霜纸上,任何精细的图案都能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制出的蛋糕表面的图案丰富多彩,既可以把亲属的照片打印在蛋糕上,也可以把动物、卡通画、个性钞票、毕业照、全家福等等印在蛋糕上,给生日庆祝或纪念活动增添欢乐色彩。这种蛋糕近年来流行于国际食品市场,是电脑高科技与传统西饼业的有机结合。做到了每个蛋糕都是独一无二的,给西饼店带来了新的创新空间。其实,这种技术创新正迎合了现代年轻消费者崇尚自我、张扬个性的需求。近年来,消费者对于时尚、独特、品质和健康的追求日益强烈,食品的创新也随之迈向多元化。笔者建议,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不妨建立自己的“创意团队”,洞察消费市场的变化需求,捕捉国内外烘焙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向,参与品牌创新、品类创新、产品创新、包装创新、营销创新,使创新真正制度化、常态化。对于创新,多年来,笔者一直主张领先半步理论。创新意味着风险,越大的创新意味着越大的风险。既要有所创新、不断创新,但又不能超前太多。不创新,就流于同质化,跌入竞争的残酷红海;超前太多,则又曲高和寡,培育市场难度太大。历史上,有所创新、辛辛苦苦培育起市场而又为后继者徒作嫁衣裳的企业不胜枚举。其实,食品行业发展到今天,再从具体的技术手段或是某个单一的营销要素上去谈创新,已经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更遑论革命性的革新。其实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的营销创新,是把旧有的营销元素进行最巧妙、最到位、最适度的整合。

G. 艺术风格与创作个性有什么关系

艺术作品的风格,必须发挥主体的个性特征。艺术风格与创作个性密切相关,而创作个性正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各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显著的特征。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是造成不同艺术风格的主观条件。创作个性存在于艺术家身上,通过他所创造的艺术作品表现出来,艺术风格也就是个性的具体表现。不言而喻,艺术作品既然是艺术家的创造,那就不能不受艺术家主观方面所特有的各种条件总和的制约。

H. 创作个性与与日常个性的区别和联系

创作个性与与日常个性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1、日常个性是人皆有之的,而创作个性却并非人所尽有,它是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精神的想象活动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3、日常个性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部分来自后天环境中的习得;而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在作品中的个性特征。

二、联系

创作个性与与日常个性是有联系,并且可以转化的。

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合方面的独特性;而创作个性是作家综合性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正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所以我们可以说,日常个性是创作风格形成的基础,而创作个性正是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8)个性与创造个性扩展阅读:

创作个性的意义

创作个性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主观方面各种相对稳定性特征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的生活实践、世界观和艺术修养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个人气质、审美理想以及创作才能的结晶。

正如黑格尔所言:“独创性是和真正的客观性统一的,它把艺术表现里的主体和对象两方面融合在一起,使得这两方面不再互相外在和对立。我们可以说独创性是从对象的特征来的,而对象的特征又是从创造者的主体性来的。”

用黑格尔这段论述来解释文学创作实践,就是读者感受到的独创性来自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又来自于创作者,正是创作者将创作个性完美地融汇于作品之中,才使作品呈现出独有的美学价值。

I. 辩论个性等于创造力对吗


心理学界有一个共识:个性等于创造力。人的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个性的培养过程。但我们往往把个性理解错了,以为调皮捣蛋、胡思乱想的人才富有个性。其实,有个性的人对世界的感受是独特的,思维状态是独特的。秘密在于,事实上每个生命生来就是独特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在被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被泯灭了。

阅读全文

与个性与创造个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