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利用鸟制作的仿生学原理的科学发明
鸽子与“电子鸽眼”
鸽子的视觉非常发达,科技工作者通过生物电流测试,发现鸽子的视网膜按照不同的功能分类,有6种不同的神经细胞,它们分别对进入眼睛的外界景物产生特殊的反应.鸽眼的这种特殊构造和功能,引起科学家的关注.
在鸽眼的启示下,科学家用光电管和人工神经元制成了“电子鸽眼”,它能够快速检测经过眼前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大小及形状.将这种电子鸽眼安装在机场上,能大大提高指挥系统的工作效率,能够防止飞机碰撞事故.
鹰眼与“电子鹰眼”
老鹰眼睛的敏锐度在鸟类中名列第一,是人眼的8倍,而且视野非常开阔,双视的视角可达320°.翱翔于2000米高空的老鹰,能发现地面上的黄鼠这样小的目标.
科学家根据鹰眼的构造和视觉原理,研制出类似鹰眼的搜索和探测系统,即“电子鹰眼”这一先进仪器,不仅能使飞行员的视觉得以扩大,视敏度也得以提高,而且还能提高地质勘探、海洋救生等项工作的效率.
猫头鹰与夜视仪
猫头鹰有一双与人眼感觉细胞不同的眼睛.视网膜的感觉细胞分为圆锥细胞和圆柱细胞两种类型.人眼长的是圆锥细胞,它需要较强的光刺激才能看清物体,因此人眼只能在白天看清东西,而猫头鹰眼是圆柱细胞,在较弱的光线下就能看清物体,因此它们能在夜间捕食.
猫头鹰眼的构造和视觉功能,使科学家深受启发,根据猫头鹰眼的视觉原理,研制出了夜视仪.夜视仪的用途非常广泛,并能促进多种技术的发展.
夜莺与导航仪
候鸟体内有一套完备的“天然导航仪”,能随时识别太阳和星星的方位,所以即使飞行两万公里也不会迷失方向.
鸟类有高超的飞行本领,当然现代的飞机在很多性能上都远远超过鸟类,可是在节约能源上,在灵巧性上就相形见绌了。如一只鸟连续在海洋上空飞行4000多公里,体重减轻0.06公斤;小巧的蜂鸟不仅能垂直起落,而且在吮吸花蜜时能取直立姿势,悬在空中进退自如,灵活异常。对这些特殊功能的研究利用,将会使飞机的性能进一步得到改进。
❷ 关于鸟类的仿生学发明
鸽子与“电子鸽眼”
鸽子的视觉非常发达,科技工作者通过生物电流测试,发现鸽子的视网膜按照不同的功能分类,有6种不同的神经细胞,它们分别对进入眼睛的外界景物产生特殊的反应。鸽眼的这种特殊构造和功能,引起科学家的关注。
在鸽眼的启示下,科学家用光电管和人工神经元制成了“电子鸽眼”,它能够快速检测经过眼前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大小及形状。将这种电子鸽眼安装在机场上,能大大提高指挥系统的工作效率,能够防止飞机碰撞事故。
鹰眼与“电子鹰眼”
老鹰眼睛的敏锐度在鸟类中名列第一,是人眼的8倍,而且视野非常开阔,双视的视角可达320°。翱翔于2000米高空的老鹰,能发现地面上的黄鼠这样小的目标。
科学家根据鹰眼的构造和视觉原理,研制出类似鹰眼的搜索和探测系统,即“电子鹰眼”这一先进仪器,不仅能使飞行员的视觉得以扩大,视敏度也得以提高,而且还能提高地质勘探、海洋救生等项工作的效率。
猫头鹰与夜视仪
猫头鹰有一双与人眼感觉细胞不同的眼睛。视网膜的感觉细胞分为圆锥细胞和圆柱细胞两种类型。人眼长的是圆锥细胞,它需要较强的光刺激才能看清物体,因此人眼只能在白天看清东西,而猫头鹰眼是圆柱细胞,在较弱的光线下就能看清物体,因此它们能在夜间捕食。
猫头鹰眼的构造和视觉功能,使科学家深受启发,根据猫头鹰眼的视觉原理,研制出了夜视仪。夜视仪的用途非常广泛,并能促进多种技术的发展。
夜莺与导航仪
候鸟体内有一套完备的“天然导航仪”,能随时识别太阳和星星的方位,所以即使飞行两万公里也不会迷失方向。
❸ 鸟类仿生学方面的资料
鸟类对仿生学的贡献
从始祖鸟的出现到现在,在这亿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鸟类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导航、识别、计算、能量转换等系统,其灵敏性、高效性、准确性、抗干旱性都另人惊叹不已。人们研究这些结构和功能原理并加以模拟,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新的机械、仪器、工艺,这就是仿生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鸟类有高超的飞行本领,当然现代的飞机在很多性能上都远远超过鸟类,可是在节约能源上,在灵巧性上就相形见绌了。如一只鸟连续在海洋上空飞行4000多公里,体重减轻0.06公斤;小巧的蜂鸟不仅能垂直起落,而且在吮吸花蜜时能取直立姿势,悬在空中进退自如,灵活异常。对这些特殊功能的研究利用,将会使飞机的性能进一步得到改进。
如野鸭能悠然自得地飞行在9500米的半高空,而人在登上4500米时呼吸已经感到很困难了。研究鸟为什么会在空气稀薄的条件下脑血管依然畅通,可对人类在供氧不足的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
鸽子在仿生学方面有很大的贡献。它的腿上有一个小巧而灵敏的感受地震的特殊结构,人们根据它的原理仿制出一种新的地震仪,使地震预报更加准确。它的眼睛有着特殊的识别本领,这是由于它的视网膜上有6种功能专一的神经节细胞:叶亮度检测器、普通边检测器、凸边检测器、方向检测器、垂直边检测器、水平检测器,人们模仿它视网膜上的细胞结构制成的鸽眼电子模型,虽结构还不及它的复杂和完善,但安装在警戒雷达上、应用于电子计算机处理有关数据方面已有广阔的前景。
地球上海水占总水量的97%。而海水的人工淡化器目前设备庞大、结构复杂、耗能量高。但海鸥、信天翁这些海鸟却可以通过眼睛附近一条盐腺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一旦完成这个功能的模拟,人类利用海洋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此外,人们根据鹰眼的结构正在研制鹰眼系统导弹,这种导弹在飞临打击目标上空时就能自动寻找、识别目标而跟踪攻击。
❹ 人类从仿生学的发明 (图片)
苍蝇-----小型气体分析仪。。
2。萤火虫-----人工冷光;
3。电鱼------伏特电内池;
4。水母------水母耳风暴预测仪容,
5。蛙眼------电子蛙眼
6。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探路仪”。
7。蓝藻-----光解水的装置,
8。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步行机。
9。动物的爪子------现代起重机的挂钩
10。动物的鳞甲------屋顶瓦楞
11。鱼的鳍------桨
12。螳螂臂,或锯齿草------锯子
13。苍耳属植物-------尼龙搭扣。
14。龙虾-------气味探测仪。
15。壁虎脚趾------粘性录音带
16。贝-----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
17。鲨鱼-----泳衣,
18。-鸟----飞机
19。鱼------潜水艇
❺ 鸟类仿生学
很多都是啦。
比如我们熟知的飞机,其实就是效仿鸟类的身体结构的。
还有超声波,虽然一般认为是效仿蝙蝠,其实像雨燕等鸟类也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的。
还有鸮类,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猫头鹰,许多种类的脸盘是具有收集声波的功能,像灰林鸮。这也给人类在录音方面提供了灵感,许多高端录音设备就是这样仿效的。
另外,鸟类的骨骼中空,在保持坚硬的基础上又能降低重量,有利于飞行,此道理被利用于制作汽车和飞机等。
许多猛禽类,即俗话说的老鹰,能借助上升气流来盘旋,不用煽动翅膀费力气,此技巧也被用于人类飞行和滑翔。
如果要说定义,鸟类仿生学的英文名字是Avian Bionics。
人们发现,许多鸟类相类似的功能,实际上是超越了人类自身的在此方面的技术设计方案的。鸟类在几百万年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当中适应程度接近完美。鸟类仿生学试图在技术方面模仿鸟类的身体结构和适应技巧等在自然中的功能。这个思想在生物学和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且对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了帮助。通过再现生物学的原理,人类不仅找到了技术上的解决方案,而且同时该方案也完全适应了自然的需要。
仿生学的目的就是分析生物过程和结构以及它们的分析用于未来的设计。仿生学的思想是建立在自然进化和共同进化的基础上的。人类所从事的技术就是使得达到最优化和互相间的协调。而模拟生物适应环境的功能无疑是一个好机会。
在我们人类的技术世界中模拟自然中的东西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思想,自从传说中的Ikarus带着用鸟的羽毛做成的翅膀飞向空中,而最后因为太阳的热度掉到地上起,人类一直就沉迷于此。
❻ 关于鸟类的仿生学发明鸟类引出的发明创造
凯利还模仿鸟翅设计了一种机翼曲线,对航空技术的诞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❼ 关于鸟的科技发明、仿生学、发现有
鸽子与“电子鸽眼”
鸽子的视觉非常发达,科技工作者通过生物电流测试,发现鸽子的视网膜按照不同的功能分类,有6种不同的神经细胞,它们分别对进入眼睛的外界景物产生特殊的反应。鸽眼的这种特殊构造和功能,引起科学家的关注。
在鸽眼的启示下,科学家用光电管和人工神经元制成了“电子鸽眼”,它能够快速检测经过眼前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大小及形状。将这种电子鸽眼安装在机场上,能大大提高指挥系统的工作效率,能够防止飞机碰撞事故。
鹰眼与“电子鹰眼”
老鹰眼睛的敏锐度在鸟类中名列第一,是人眼的8倍,而且视野非常开阔,双视的视角可达320°。翱翔于2000米高空的老鹰,能发现地面上的黄鼠这样小的目标。
科学家根据鹰眼的构造和视觉原理,研制出类似鹰眼的搜索和探测系统,即“电子鹰眼”这一先进仪器,不仅能使飞行员的视觉得以扩大,视敏度也得以提高,而且还能提高地质勘探、海洋救生等项工作的效率。
猫头鹰与夜视仪
猫头鹰有一双与人眼感觉细胞不同的眼睛。视网膜的感觉细胞分为圆锥细胞和圆柱细胞两种类型。人眼长的是圆锥细胞,它需要较强的光刺激才能看清物体,因此人眼只能在白天看清东西,而猫头鹰眼是圆柱细胞,在较弱的光线下就能看清物体,因此它们能在夜间捕食。
猫头鹰眼的构造和视觉功能,使科学家深受启发,根据猫头鹰眼的视觉原理,研制出了夜视仪。夜视仪的用途非常广泛,并能促进多种技术的发展。
夜莺与导航仪
候鸟体内有一套完备的“天然导航仪”,能随时识别太阳和星星的方位,所以即使飞行两万公里也不会迷失方向。
❽ 鸟类在仿生学方面给人类的启示
鸟对人类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鸟类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这就是它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为人类探求理想的技术装置或交通工具,提供了原理和蓝图。可以说,在结构、功能、通讯等方面,鸟类是人类的老师,许多现代科学技术问题,科学家常常需要去请教鸟类。
鹰击长空,鸽翔千里,鸟类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这对人类是多么大的吸引和激励啊!传说,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著名工匠鲁班,曾研究和制造过木鸟。据历史文献记载,19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人把鸟羽绑在一起,做成翅膀,能够滑翔百步以外。400多年以前,意大利人达·芬奇根据对鸟类的观察和研究,设计了扑翼机,试图用脚蹬的动来扑动飞行。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试验,人们才弄清鸟类定翼滑翔的机理,认识到机翼必须像鸟翼那样前缘厚,后缘薄,构成曲面才能产生升力,再加上工业提供了轻质的金属材料和大功率发动机,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渴望飞上天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