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乒乓球的发明人是谁
乒乓球是1904年传入中国的,它并不是一个人发明的,而是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India)的英国海军()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
后来他们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Table tennis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
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的比赛用具。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o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
Ping-po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1)日直球拍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乒乓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乒乓球1890年首次出现在英国,当时是一项贵族运动。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
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
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绵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在乒乓球运动进入奥运会之前,它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阶段。
1980年,乒乓球被发明出来。
1952年,在孟买的世界锦标赛上,日本选手首次使用橡胶面的球拍,引起了轰动。
1952年,日本人佐藤博治成为第一个赢得世界冠军的亚洲选手,这次冠军预示着日后亚洲人对这项运动的主宰。
1954年,亚洲选手,特别是中国和日本选手使用了由南斯拉夫人发明的直拍握法。当时,流行的握拍方法是匈牙利著名选手维克托-巴那使用的传统握拍法。
1971年,这一年的4月13日,美国乒乓球队到北京和中国队进行了比赛,他们最后以1比13输给东道主,但这次比赛开通了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
1981年,乒乓球作为奥运项目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尽管在此之前从未以表演项目在奥运会出现过。
1988年,乒乓球比赛在汉城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奥运会上。
1988年乒乓球首次进入奥运会,之后有了长远的发展,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国际乒联下目前已经有超过187个协会成员。
② 乒乓球谁发明的
是因两个英国青年玩耍引起的。 19世纪末,一天伦敦两个青年人到一家饭馆去吃饭,在等待侍者送饭时,他们感到无聊,便信手将装雪茄的盒盖拿在手中玩,同时又将酒瓶上的软木塞也拨了下来,两人在餐桌上你来我往,相互打过来打过去,结果,他俩玩得竟入了迷,连吃饭都顾不上了。由此,这项餐桌上的游戏,很快就演变、发展成乒乓球赛,并席卷伦敦,一时形成了一股乒乓球热。 为了纪念发明国,1926年,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伦敦举行。
乒乓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乒乓球起源于英国。它的英语官方名称是“table tennis”,意即“桌上网球”。“乒乓球”一名起源于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 Ping Pang ”的声音而得名,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等地区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然而,台湾地区和日本则称之为“桌球”,意指球桌上的球类运动。
乒乓球为圆球状,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包括悉尼奥运会)国际比赛用球的直径为38mm,2000年之后国际比赛用球的直径为40mm。在中间隔有横网的长274厘米、宽152厘米、高76厘米的球台上进行。球直径40.00毫米,重量2.53-2.70克,白色或黄色,用赛璐珞或塑料制成,打时有“乒乓”声,故名。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击法有挡、抽、削、搓、拉等。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比赛以11分为一局,采用三局二胜,五局三胜。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等数种。
③ 乒乓球拍中的方拍是哪国发明的
是日本,韩国不是最先使用的是在韩国打小方拍的人比较多而以
④ 9.海绵胶皮乒乓球拍是由哪国发明的
英国人发明胶皮球拍,奥地利人发明海绵球拍。
1903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球拍,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国选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圆柱形颗粒的胶皮拍。击球时增加了弹性和摩擦力,可以使球产生一定的旋转,因而出现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这一打法在欧洲流行长久,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时期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其中匈牙利队成绩最突出,在117项次世界冠军中,他们获57项次,占欧洲队的一半。但这种球拍只能以制造下旋为主。人人皆此,磨来守去,即使夺得了冠军也毫无意义。
20世纪50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日本运动员道德在世界比赛中使用,并一举夺
得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的四项冠军,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由于日本运动员利用这种球拍创造的远台长抽进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发球抢攻威胁大等优点,因而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欧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渐取代,使日本夺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1952年到1959年,在49项次世界冠军中,日本队夺得24次项次,占47%。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⑤ 日本什么时候发明乒乓球拍正胶与反胶海绵拍
正胶最先是欧洲选手发明用来削球,前国手侯英超就是正手反胶反手正胶的打法。(内1927年伦敦首届世界乒容乓球锦标赛上,匈牙利选手雅可比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此后“欧洲风格”的削球成为乒坛主流,)这是颗粒胶有记载以来最早的。然后是日本选手海绵拍(1952年孟买第19届世乒赛上,日本选手佐藤博治首次亮出了7毫米厚的海绵拍,凌厉无前的正手长抽突破欧洲削球的强固防守,获得第一个亚洲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后来中国选手就开始在海绵拍的基础上粘上什么正胶、反胶、长胶、防弧胶、双面胶。造就了中国乒乓球百花齐放的场面。
⑥ 乒乓球是谁发明的
五十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日本运动员道德在世界比赛中使用,并一举夺取得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的四项冠军,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由于日
本运动员利用这种球拍创造的远台长抽进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发球抢攻威胁大等优点,因而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欧洲防守型打法被
逐渐取代,使日本夺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1952年到1959年,在49项次世界冠军中,日本队夺得24次项次,占47%。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
的第一次大提高。
⑦ 乒乓球是谁发明的,乒乓球拍最原始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乒乓球运动在我国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次五六岁的小孩会练习,是最受中国老百姓欢迎的运动,这也导致了乒乓球成为了我国最强的球类运动。我们不但打乒乓球是为了健身,而且在1972年通过乒乓外交扭转了中美关系,当时的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成为了英雄。可以说在中国无人不会打乒乓球,但是关于乒乓球的历史很少有人知道。
1902年英国举行了世界史上的第1次乒乓球比赛,一个叫古德的运动员,将带有颗粒状的胶皮贴到了他的乒乓球拍上,打出了飞速旋转的球,乒乓球进入了旋转时代。乒乓球拍的木板上贴上胶皮成为了普遍做法。1951年奥地利人用泡沫橡胶取代了胶皮,做成了海绵球拍,震惊了世界。日本人运用海绵球拍打败了欧洲人,结束了欧洲人在乒乓球这项运动上称霸的历史。1959年中国运动员张燮林无意间发明了长胶胶皮,使得乒乓球拍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改进。
⑧ 乒乓球拍的演变历史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作为一种游戏形式流行于贵族之间,最早用的球拍是类似网球拍那样的小型穿线球拍,球是软木和橡胶做的。
1890年左右,美国人将“赛璐珞”材质制成的球传入英国,比软木和橡胶球弹性好、重量轻,很快就成为了主流,继而取代了软木球和橡胶球。成为了乒乓球的雏形。球的重量轻了,弹性大了,自然对球拍的控制性能有了更大的要求,穿线球拍已经不能满足运动时的需要。工匠开始为有钱的贵族们重新改制球拍,他们用薄薄的羊羔皮取代了球拍上的拍线,制成了拍面平整、手感易控的羔皮纸球拍,使击球的稳定性大为提高。
大约又过了十年,人们觉得羊皮球拍的耐用性差,而且造价高,开始试用木料制作球拍,发现木板球拍控球能力更强,而且成本低、耐用性好,于是开始大量生产。
1902年,英国举行了历史上首次乒乓球比赛,一名叫“古德”的运动员将一块带有颗粒的胶皮贴到了球板上,使拍与球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增强,旋转有了显著的提高。古德凭借颗粒胶皮球拍在此次比赛中一举夺冠。从此,乒乓球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旋转时代。
到了1951年,奥地利人用泡沫橡胶作为拍面覆盖物,改革创新了海绵球拍。1952年的第19届世乒赛上,小日本的佐滕博治用厚达8毫米的海绵球拍运用远台长抽以攻为主的技术,一举夺得了男单冠军,海绵球拍打破了欧洲选手霸主的地位,令人刮目相看。乒乓球运动也进入了快速进攻时代。
1959年,中国的乒乓坛名宿张燮林无意间发明了长胶胶皮,并在1963年的27届世乒赛团体决赛时,张燮林用长胶的奇特性能连削带扣、刚柔并济,把小日本选手打得晕头转向,从此号称“魔术师”。
随后,中国人又利用长胶发明了两面倒板打法,借助两面胶皮的不同性能,扰乱对方获取胜利,开创了怪球时代。而且胶粒越整越长、球越打越怪,逼得国际乒联不得不对胶皮颗粒的长度、两面海绵的颜色加以限制,以阻止“东方大魔王”的无边魔法。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反胶的应用、器材的不断革新、底板中的加料以及快速胶水的使用等等,胶皮的摩擦力也不断增强。海绵弹性越来越大,为力量、旋转、速度的提高提供了更有利有条件。
⑨ 羽毛球拍和羽毛球是谁发明的
据有关资料表明,最早出现有关羽毛球运动的文字记载是法国著名画家乔丹(1699-1779)所画的一幅题为“羽毛球”(The shuttle coack)油画。画中的一名少女,手握穿有网弦的羽毛球拍,球由球托插有七根不同颜色的羽毛所制成。
传说日本早在14-15世纪时,已出现了一种两个人用木制球拍,将插上羽毛的樱桃核当做球来回对击的游戏。这种运动很快传到了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但因这种球不坚固耐用,飞行速度又太快,所以虽风行一时却很快就又消声匿迹了。
此后,又有类似羽毛球的游戏方式相继在印度和俄国出现,印度称此游戏方式为“普那”,它是用绒线缠成球形,上插羽毛,用木拍对击。俄国称其为“伏朗”。用球和我们现在的毽子非常相似。
由此可见,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类似“毽子板”的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国家.民族.文化以及语言的差异,对原始羽毛球运动名称的称呼就有所不同。所以,目前世界上对于这项究竟始于何时何地仍众说纷纭。但对于现在羽毛球运动名称的说法却基本一致。1873年,在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伯明顿镇(BADMINTON)有一位叫鲍弗特的公爵,一次在家中宴请宾客,恰逢下雨,客人只得聚在客厅,时间一长,大家都感到乏味,当时,有位从印度退役的英国军官,将其在印度孟买见到的“普那’向大家作了介绍,于是大家就在大厅内进行这种羽毛球的游戏。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很快就风行起来。由于这项活动诞生在伯明顿,有人就提议以这个庄园的名称命名了这项运动,所以,英语中羽毛球叫做“BADMINTON”。原来鲍弗特公爵的庄园现在也改名为“羽毛球馆”以示纪念,并陈列着19世纪中业最初的羽毛球拍和球。那时的活动场地是葫芦形,两头宽中间窄,窄处挂网,直至1901年才改作长方形。
1877年,第一本羽毛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出版。
1893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1899年,该协会举办了第一界"全英羽毛球锦标赛"(All Englang Badminton Champinships)"这就是自1899年起在英国伦敦温布利体育中心举行的传统性,非正式世界羽毛球锦标赛.
此后,羽毛球运动从不颠诸岛流传到斯堪的纳维亚和英联邦各国,20世纪初流传到亚洲、美洲、大洋洲,最后传到非洲.
随着这项运动在世界上开展的国家越来越多,1934年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1939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
从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这个时间,欧美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特别是英国和丹麦,历次重大国际比赛的桂冠几乎都被他们所垄断.其次,是美国和加拿大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1948-1949年举行了的首届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汤姆斯杯”赛,马来西亚队击败了美国、英国和丹麦等强队荣获冠军,从而开辟了亚洲人称雄国际羽坛的时代。
50年代亚洲羽毛球运动发展较快,特别是马来西亚涌现出了不少优秀选手,蝉联了1951年和1955年之间所举行的两届汤姆斯杯赛冠军。同时在全英锦标赛中获男子单、双打的冠军。
50年代末,印度尼西亚羽毛球队在国际羽坛开始崛起,他们在学习欧洲选手的技术与打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加快了羽毛球场上的速度和对落点的控制,使羽毛球技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第4届汤姆斯杯赛中一举击败马来西亚队而夺得冠军。在60年代和70年代,印尼队的技术水平(除中国以外)在国际羽坛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从第4届到第11届的汤姆斯杯赛,除第7届被马来西亚队获得外,其余全被印尼队所拥有,并且几乎垄断了在此期间的全英锦标赛的男子单、双打的冠军。
在女子方面,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美国占据世界的优势,连续三届获得世界女子团体比赛(尤伯杯赛)的冠军。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世界的优势转向日本。
1981年5月国际羽联重新恢复了我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从此揭开了国际羽坛历史上新的一页,进入了中国羽毛球选手称霸国际羽坛的辉煌时期。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羽毛球第一次进入奥运大家庭,被列为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设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四块金牌。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又增设了混合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