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创造性水平,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建立目标和意向。创造性思维训练之初就要使参与者了解训练的目的是使其最终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行为。
二、训练基本的技能。创造性活动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模型倾向于不同的技能。有人指出思维训练中的八种必要的技能:会聚技能、信息收集技能、记忆技能、信息的组织技能、分析技能、从现有的知识中得出新信息的技能、整合信息的技能和评价技能等。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对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并不一定导致创造性行为的出现,但它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四、刺激和鼓励好奇心。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会扼杀自己创造性活动的可能,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创造性行为的种子。
五、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有强烈的愿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个体也会有更多的创造性表现。缺乏强烈的动机,个体的创造性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建立动机主要使参与者获得成就感。
六、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在这个环节中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自信和傲慢之间往往一线之隔。
七、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向参与者展示他们前后的进步,会使个体更愿意参与训练,在遇到困难时也更能坚持。
八、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要相信创造性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动机和努力的影响,还要知道杰出的创造性表现需要多年的艰辛努力。
九、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要提供多个活动可供选择,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探索的机会。
十、促进自我管理技巧。创造性活动需要调动多种认知资源和外部资源,个体要实现其创造性潜能,必须掌握自我管理技巧。
十一、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技术。以达到提高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目的。
十二、运用事例作说明。以达到传送创造性的信仰和价值观。
创造性思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发散思维训练(通过头脑风暴进行)、直觉思维训练(通过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大胆想象来进行)、和形象思维训练(到大自然中去,接触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通过发展表象来实现)。
『贰』 列举几种科学创新思维方法并举例说明
科学的创新思维,我觉得是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核心实验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等方面
『叁』 创造性思维的几种训练方法
一、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保证
⒈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事实上,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它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沟通,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民主,学生才会有参与意识,敢于质疑,主动探索,从而使才智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创新意识的儿童,大多感情强烈,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独立思考,勤学好问,不依赖、不盲从,不怕困难。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表现”的机会和舞台。
2.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除良好的师生关系外,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也是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有创造力的人并不一定是学习成绩出众的人,他们往往有一定独立的态度和自己的兴趣,在于他们对待世界万物的动力、兴趣和态度等个性的特征。所以数学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平时关心、信任和爱护学生外,教师还要用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包括学习目的性在内的精神追求,渊博的知识、姻熟的教学艺术,去揭示数学知识本身的无穷奥秘和展示数学知识内部那种紧密而和谐美妙的联系,让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状态,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与思维创新是密切相连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典故或趣题,比如:德国心理学家费西纳的心理测试、小高斯10岁时巧算“1+2+3+…+99+100”、“用16根同样的小棒能摆出多少种长方形”等等。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引导到数学学习上来,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分析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二、组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学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自己讲,学生听,不能过分严肃,过多地批评。因为这样做使学生思想紧张、心理压抑、思路不畅,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反会引起学生畏惧数学,厌倦学习。
⒈ 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学贵有疑,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要有意通过情境、故事、疑问和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对于提出的问题,无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动辄训斥,以免挫伤其积极性,而要沙里淘金,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⒉ 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实施再创造性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教学一定在学生的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之上进行。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再创造性的学习,而不是再复制一遍知识。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也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施再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主动探索、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知识,促进思维,尤其是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或与众不同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深刻性,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一课,首先,学生用猜、剪、拼、量和算等方法得出结论,这一过程是学生以与前人的推理验证相同的方式在进行学习,已经是在进行一种“再创造性的学习”了,但此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提出了“通过三角形内角和,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于是,学生又一次进入了紧张的思维活跃状态,他们通过交流与合作,逐一地发现了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进而学生讨论总结出了 n边形的内角和:n个180中减去360,或(n一2)×180这一正确结论。在这里,最重要的并不是学生掌握了多边形内角和的结论,而是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他们的创新精神。
再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在认识了乘法的意义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6+6+6+6+4=?学生的反应是情绪化的,快嘴的学生已经在嚷嚷“不能写出乘法算式”了。在这个变异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多动脑,使学生思维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转而成“柳暗花明又一村”,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结果孩子们得出的答案是:6×4+4(一般思维)、7×4(4个7创新思维)、4×7(7个4创新思维)6×5-2(创新思维)。“7+4+5+2+3+6这个算式能改写乘法吗?”学生不再急于脱口而出,但片刻就写出了9+9+9和9×3。由此可见,学生不仅认识了乘法的意义,而且得到了深化
『肆』 常用的创新思维思维方式有哪些
1、发散思维
(1)概念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2)特性
A流畅性
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
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B变通性
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
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C独特性
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D多感官性
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果思维者能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情绪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
2、逆向思维
(1)概念
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总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比如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等等。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被大多数人掌握并应用时,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逆向思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局限性,是决策思维的重要方式。
(2)特性
A反向性
反向性是逆向思维的重要特点,也是逆向思维的出发点,逆向思维离开了它也就不存在。
B异常性
逆向思维总是采取特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它的异常性。
C“悖论”
反向性和异常性的存在,使得逆向思维在实践中常给人“悖论”的特性。牛顿的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其中就包含了对立物共存和互相作用的逆向思维观念。
(3)类别
A反向思维
通常对普遍接受的信念或做法进行质疑,然后察看它的反面是什么。如果对立面是有道理的,那么就朝对立面方向进行。
『伍』 创造性思维训练途径有哪些
绘画 绘画可以在画架上画,在桌上画;可以是彩色画,也可以是素描画。在画架上画时,应将画架放在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上,可以看见一些新东西,并把它画入画中,在小纸上画画与在画架上画画不同,它的特点是更容易处理、更普遍。儿童及要画彩色画,也要画素描。要先替孩子准备好做图用具,如蜡笔、浓与淡的铅笔和粉笔等。
戏剧表演 儿童的表演是一种原始的戏剧。儿童记得自己曾见过的东西,记得自己经历过得有意义的事情。他们能想象如何去影响成人的世界。在这种记忆和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戏剧的表演。
剪贴和制作 再用杂乱和零碎的材料进行剪贴和制作时,胶水和糨糊是很有用的,不过要给儿童准备一块湿布擦手,身边必须准备很多材料,诸如针织品、纸、棉花、羊毛、砂纸、塑料片、草、松果、贝壳、羽毛以及所有可以想象出来的别的东西。这些材料形状不同、色彩不同、结构不同,因此,可以粘贴成许许多多不同的东西。另一种粘贴活动的材料是用来搭建筑物的材料
观察大自然 经常让孩子投入到自然的怀抱,观看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是一项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观察大自然要有系统性,要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里坚持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成人要帮助孩子观察,帮助他们准确地说出所见到的东西。例如,在秋天,采集纷纷飘落的树叶、果实和草;在冬天,量冰柱、堆雪人、滚雪球;春天时,可把新枝绿芽带回家,让孩子观看上面的叶子和小花,在枝叶上找新芽,观察树、草、花的特征。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孩子的艺术能力。
『陆』 创新思维训练的几种方法
1.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多方面、多思路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一种思路、一个角度、一种方法。对于发散性思维来说,当一种方法、一个方面不能解决问题时,它会主动地否定这一方法、方面,而向另一方法、另一方面跨越。它不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成果,力图向新的方法、领域探索,并力图在各种方法、方面中,寻找一种更好一点的方法、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人在思维过程中跨度很大,能够进行广泛的联想,但是有些人缺少了一定的思维广度,只能在一个问题的圈子中绕来绕去,思路总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进行创新活动的角度来说,一定要具有足够的思维广度,把思维广度扩展一下,便会产生许多奇妙的创意,也就是需要具备发散性思维。比如发明家爱迪生在试制灯泡丝时,他使用了3000种不同的材料,一直找到成功为止。从中可见,发散性思维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是事物普遍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发散性思维有多向思维和侧向思维。
2.质疑思维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髓,善于质疑就是凡事问几个为什么。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既敢于肯定,更敢于否定。对每一种事物都提出疑问,是许多新事物新观念产生的开端,也是创新思维的最基本思维方式之一。著名哲学家笛卡尔在《谈谈方法》和《形而上学沉思录》两本著作中,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对于万事万物的质疑,以及从质疑中所得出的创新结论。
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在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上帝并不会偏爱这个人而多给他一些,也不会讨厌那个人而少给一些,但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思维和知识方面会产生明显的差距呢?这是因为有些人没有正确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他们犯了方法上的错误。方法错了,思维的路径就错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努力,离开真理就越远。为了获得真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方法首先要充分发挥质疑思维,审查一下我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知识和观念是否正确。如果我们仔细审查,也许我们发现我们头脑中原有的一些知识、观念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的。首先,我们头脑中的各种理论知识,绝大部分不是通过我们自己独立思考得来的,它们主要来自于老师和权威;老师和权威的知识又是通过他们的老师和权威得来,代代相传,这中间也许存在了歪曲,掺入了谬误。
『柒』 创新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请分别举例陈述自己对创新思维训练方法的见解
创新思维训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组织内集体训练;一个是个人自我训练。从训版练的过程讲,有如何权产生创新的想法,以及对想法进行筛选两个阶段。一般组织集体训练最常用的激发创新想法方法是头脑风暴。操作时,有以下几个步骤。
1、设立目标,即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设立讨论规则,比如别人提出想法时不能随意打断,鼓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3、可以设立硬性指标,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5分钟),每个人必须提交给定数量的方案或想法(比如3个),紧迫感也是促使产生更多想法的因素之一。
4、收集整理和讨论评估,给出更易实施的方案,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个人自我训练,也可采用头脑风暴,操作上可以灵活些,但要注意随时记录下以备忘,因为好的想法和思路随时都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