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性思维韦特海默

创造性思维韦特海默

发布时间:2021-09-24 16:30:52

⑴ 马克斯·韦特海默的人物生平

韦特海默通过对似动现象的知觉研究,提出了完形主义的观点,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所谓似动现象(phi phenomenon),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从前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的位置运动的现象。韦特海默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长的裂缝先后在幕布上投射两条光线,一条是垂直线,另一条则与这条垂直线成20°或30°角。如果先后投射的这两条线时间间隔很长(如超过200毫秒),则被试看到的是两条先后出现的光线。如果两条线出现的时间间隔很短(如30毫秒),则被试看到的是两条同时出现的光线。可如果这两条线出现的时间间隔在某一范围时(如60毫秒),则被试看到的是光线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
对于上述运动知觉的机制,以前有三种解释:(1)以冯特为代表的眼球运动说;(2)以马尔比为代表的后象混合说;(3)以厄棱费尔为代表的感觉综合说(或联想说)。韦特海默对这三种解释进行反驳,并提出自己的解释。他认为,似动自身是一种现象,是一个整体或完形,而不是若干不动的感觉元素的集合。他进而推论,心理现象的整体是不可分析为元素的,因为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是先于部分又决定各个部分的。这是韦特海默根据似动现象实验研究首次提出的完形主义观点,并以题为《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的论文于1912年发表在《心理学期刊》上。后来这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创立的开端。 首先,韦特海默对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两种传统观点做了评析。他认为,传统的逻辑观点虽然有很大优点,如思维严密、重视规则、强调证明等,但是不能说准确地完成逻辑运算就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他还认为,联想主义是把思维视为一系列观念的联结。虽然联想说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复杂的程度,但是其核心还是重复、接近等旧观念。
其次,韦特海默把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应用于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研究。韦特海默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的完形而发现新的完形。在他看来,对情境、目的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等各方面相互关系的新的理解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素,而过去的经验也只有在一个有组织的知识整体中才能获得意义和得到有效的使用。
再次,韦特海默提出了三条科学创造的方法原则。它们包括:(1)逻辑—非逻辑互补原则,即逻辑与非逻辑思维互相补充,交互作用,共同完成创造性思维。(2)结构—整体性原则,即结构重组和意义重释的整合形成创造性思维。(3)和谐—简单性原则,即创造性思维追求结构的完整、简单与和谐。
最后,韦特海默还强调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他不仅探索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原则和途径,还指出了教师要教育学生打破框框、勇于创新、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现实意义。他认为,要把问题的细节层面和整体情境的结构联系起来进行考虑,解决问题也应该从整个问题向各个部分的方向进行。他说,如果教师能把问题安排得使课堂练习单元成为有意义的整体,那就能帮助学生顿悟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原则,也就很容易把这种原则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

⑵ 马克斯·韦特海默的介绍

马克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1880年4月15日~1943年10月12日)是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的布拉格,去世于美国纽约州新罗谢尔。他早期学习法律和哲学,后转学心理学,在屈尔佩的指导下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然后长期执教并从事心理研究。1933年移居美国,受聘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韦特海默一生著述不多,但他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主张从直观上把握心理现象,并把整体结构的动态属性看作是心理学的本质,认为应从整体到部分地理解心理现象。他还研究了神经活动和知觉的关系、知觉和思维。

⑶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其实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1.顿悟学习(insightful earning)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顿悟学习,就是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的关系而发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和解决同题主要不是经验和尝试错误的作用,而在于顿悟。

2.学习迁移(learning transfer)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对于产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桑代克认为是两种学习材料中的共同成分作用于共同的神经通路的结果,而格式塔心理学家则认为是由于相似的功能所致,也就是由于对整个情境中各部分的关系或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的领悟。例如,在笼中没有竹竿时,猩猩也能用铁丝和稻草代替竹竿取香蕉,这就是相似功能的迁移。

3.创造性思维(proctive

thinking)是格式塔心理学颇有贡献的一个领域。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的完形而形成新的完形。在他看来,对情境、目的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等各方面相互关系的新的理解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素,而过去的经验也只有在一个有组织的知识整体中才能获得意义并得到有效的使用。因此,创造性思维
都是遵循着旧的完形被打破,新的完形被构建的基本过程进行的。

欢迎关注【糖心理】http://www.tangxinli.com/

⑷ 马克斯·韦特海默的轶事典故

韦特海默坚信,在表达观点时只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那就是能够符合他称之为“好的完形”原则的方法。哲学家贺瑞斯·卡伦这样描写韦特海默在创作《创造性思维》时的情景:“他写了,然后又重写,努力寻找最好的表达方式。你可以说他这样做了改、改了做、寻寻觅觅的做法就是他的个性,就像珀涅罗珀(希腊神话中英雄奥德修斯忠贞的妻子)织布那样,织了拆、拆了织,似乎没完没了。韦特海默似乎觉得,对于自己想表达的思想,语言就像一个‘总在背叛的工具’,似乎总是在为它的对手服务;语言总是会扭曲和篡改(要表达的观点)。语言的目的和行为就是制造分裂;使用它就会把整体分割成截然不同的、独立的部分然后重组成一个不同于原来的整体的拼合物。”韦特海默对语言的看法是他的完形观在语言方面的具体体现。他不仅用完形观分析语言,还认为其他领域的研究也都习惯于犯类似的错误。卡伦这样总结了韦特海默的想法:“自然科学、心理学、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我们关于认知的传统观点,这一切都把通过外在关联起来的要素和它们的合成物当成是理所当然正确的。”

⑸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哪些知觉组织原则

1.顿悟学习(insightful earning)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顿悟学习,就是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的关系而发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和解决同题主要不是经验和尝试错误的作用,而在于顿悟。

2.学习迁移(learning transfer)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对于产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桑代克认为是两种学习材料中的共同成分作用于共同的神经通路的结果,而格式塔心理学家则认为是由于相似的功能所致,也就是由于对整个情境中各部分的关系或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的领悟。例如,在笼中没有竹竿时,猩猩也能用铁丝和稻草代替竹竿取香蕉,这就是相似功能的迁移。

3.创造性思维(proctive

thinking)是格式塔心理学颇有贡献的一个领域。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的完形而形成新的完形。在他看来,对情境、目的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等各方面相互关系的新的理解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素,而过去的经验也只有在一个有组织的知识整体中才能获得意义并得到有效的使用。因此,创造性思维
都是遵循着旧的完形被打破,新的完形被构建的基本过程进行的。

⑹ 哪个心理学家写的书好看

弗洛伊德文集: 第一卷:《癔症研究》收集的论文有:癔症研究、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第二卷:《释梦》收集的论文有:释梦、论梦、梦的过程心理学、释梦在精神分析中的运用、论释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卷:《性学三论舆论潜意识》收集的论文有:性学三论、儿童性理论、‘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爱情心理学、论自恋、本能及其变化、压抑、力比多类型、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精神分析中潜意识的注释、论潜意识 第四卷:《精神分析导论》 第五卷:《精神分析新论》收集的论文有:精神分析五讲、精神分析运动史、精神分析纲要 第六卷:《自我与本我》收集的论文有:超越快乐原则、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自我与本我、抑制、症状与焦虑 第七卷:《达芬奇对童年的回忆》收集的论文有:戏剧中的变态人物、作家与白日梦、达芬奇对童年的回忆、米开朗基罗的摩西 第八卷:《图腾与禁忌》收集的论文有:图腾与禁忌、一个幻觉的未来、文明及其缺憾、为什么有战争?、摩西与一神教。 本人有幸仔细拜读过他的这些书籍,一个百年后仍旧孤独的天才! ——精神分析学派——江流月下

⑺ 认知理论的理论核心

格式塔派关于学习的认知理论的核心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知觉的动力原理和学习的动力原理是一致的。知觉结构中的动力关系由不平衡达到平衡,由紧张达到不紧张的结束,这就意味着对问题情境有了新的看法,从而将问题解决了。这一原理的着重点在于知觉结构的组织、意义和理解,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创造性思维的实验
韦特海默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实验就是用以表明同一原理应用于人类的学习。他先教会一个儿童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算式,然后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儿童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图2)。儿童初看这图形的两端,说:“不行”,因为两端是斜线,不像长方形两端的直线。她看了一会儿,看出了图形一端多余的东西正是另一端缺少的东西。于是她将图形拦腰剪断,将左方拼到右方,果然成了长方形,就能用她学会的算式来计算这图形的面积了。格式塔的学习原理用于教学,其要点在于教师要善于安排教材或提问,把关键性的东西放在较为突出的地位,但并不完全显露,以便让学生经过努力自己掌握问题;问题的难度还可逐步加深。勒温的整体观点和动力观点和正统的格式塔派相一致,被认为是格式塔派的一个分支。 他的特点是用拓扑学的术语来描述行为,使他的原理更为具体、形象化,所以他的理论称为拓扑心理学。他更强调心理场中的力学,所以他的理论又称为场论。他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生活空间”。这里所说的空间不是物理的而是心理的空间。生活空间是在一定时刻内支配个体行为的全部事实。生活空间有两极,以个人为一极,以个人的心理环境为另一极,两极各自有其组织结构,勒温称之为分化,两极的组织结构彼此息息相关,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生活空间就代表这全部的相互关系(图3)。个人内部的组织结构是由一定的需要形成的张力系统。心理环境分为许多区域,其中每一事物对个人来说都具有一定的诱发力,或是正的诱发力(吸引力),或是负的诱发力(排拒力)。这些诱发力结合起来支配着个人的知觉结构,反过来,知觉结构也能改变这些诱发力。行为是受诱发力支配的。环境中事物的诱发力就是由个人的需要和欲望投射出来的产品,因此,需要和欲望在勒温的理论中占重要地位,使知觉结构更含有动力作用。心理场中的各种诱发力可以是彼此协调的,也可以是互相冲突的。各种诱发力结合而成的力称作合力,个体的行为是由合力所决定的。勒温的所谓行为,可以指个人在环境“区域”中位置的移动,也可以指个人对环境的认知结构的改变(通向目标的途径变得明显起来),还可以指个人内部张力系统的变动。这些变动就是学习的结果。

⑻ 完形心理学的概念

完形心理学,又叫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研究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经验,一个是行为。
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但为了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有所区别,于是就用“直接经验”来表述。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主体当时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即主体在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把握到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它和外界的直接客观刺激并不完全一致。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直接经验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
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是行为。格式塔心理学把行为分为显明行为和细微行为,前者指个体在自身行为环境中的活动,后者指有机体内部的活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是显明行为。

研究方法
整体观察法
格式塔心理学把直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直接经验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能通过观察来发现,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运用自然观察法。但由于直接经验中也包括一种类似于意识的东西,而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必须依赖于主体的内省,但是内省不能用作分析,只能用来观察。不管是观察还是内省,格式塔心理学要求都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
实验现象学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以直接经验(有时也称现象经验)和显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该流派在具体研究中除了使用整体观察法,还运用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所运用的实验法主要是实验现象学方法。

主要理论观点
同型论
同型论(或同机论)(isomorphism)指一切经验现象中共同存在的“完形”特性,在物理、生理与心理现象之间具有对应的关系,所以三者彼此是同型的。这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心物和心身关系的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现象是完整的格式塔,是完形,不能被人为地区分为元素;自然而然地经验到的现象都自成一个完形,完形是一个通体相关的有组织的结构,并且本身含有意义,可以不受以前经验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也有完形的性质。正因为心理现象、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都具有同样的完形性质,因而它们是同型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不论是人的空间知觉还是时间知觉,都是和大脑皮层内的同样过程相对等的。这种解决心物关系和心身关系的理论就是同型论。
完形组织法则
完形组织法则(gestalt laws of organization)是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系列有实验佐证的知觉组织法则,它阐明知觉主体是按什么样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真实的自然知觉经验,正是组织的动力整体,感觉元素的拼合体则是人为的堆砌。因为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总和或相加,整体不是由部分决定的,而整体的各个部分则是由这个整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所决定的,所以完形组织法则意味着人们在知觉时总会按照一定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主要有五种完形法则:图形-背景法则、接近法则、相似法则、闭合法则和连续法则。这些法则既适用于空间也适用于时间,既适用于知觉也适用于其他心理现象。其中许多法则不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动物。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完形趋向就是趋向于良好、完善,或完形是组织完形的一条总的法则,其他法则则是这一宗的法则的不同表现形式。
学习理论
以组织完形法则为基础的学习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由顿悟学习、学习迁移和创造性思维构成。
(1)顿悟学习(insightful earning)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顿悟学习,就是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的关系而发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和解决同题主要不是经验和尝试错误的作用,而在于顿悟。
(2)学习迁移(learning transfer)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对于产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桑代克认为是两种学习材料中的共同成分作用于共同的神经通路的结果,而格式塔心理学家则认为是由于相似的功能所致,也就是由于对整个情境中各部分的关系或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的领悟。例如,在笼中没有竹竿时,猩猩也能用铁丝和稻草代替竹竿取香蕉,这就是相似功能的迁移。
(3)创造性思维(proctive thinking)是格式塔心理学颇有贡献的一个领域。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的完形而形成新的完形。在他看来,对情境、目的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等各方面相互关系的新的理解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素,而过去的经验也只有在一个有组织的知识整体中才能获得意义并得到有效的使用。因此,创造性思维都是遵循着旧的完形被打破,新的完形被构建的基本过程进行的。
心理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完形理论应用到发展心理学研究中。行为主义用联结的观点解释学习,而格式塔心理学则用知觉场的改变来解释学习。他们认为,意义的改变就是心理的改变或发展,这是用刺激—反应的联结公式无法解释的。他们认为,行为是由相互作用的力组成的动力模式支配的。个人操作的场是内部和外部的力积极活动的心理物理场。这种操作的场既可以在物理场的基础上从局部或分子的观点进行研究,也可以在涵盖经验和行为各方面的整体或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分子行为应由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来研究,而整体行为则适合心理学家来研究。
人格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派把人格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整体,行为场有两极,即自我(人格)和环境。当一个人的目标(即动机和需要)一经达成,紧张就会消失。场内的力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产生紧张。这种紧张可以在自我和环境之间形成,从而加强极性(polarity),破坏两极的平衡,造成个人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差异,使自我处于更加清醒的知觉状态;它也可以在自我内部或在环境中形成,然后再导致不平衡。

⑼ 格式塔心理学的概念是什么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很明显。它以知觉和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著称,强调格式塔的组织、结构等原则,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器。这些观点对认知心理学有重大影响,如认知心理学把知觉定义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强调信息加工的主动性等。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经验,另一个是行为。

直接经验: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但为了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有所区别,于是就用“直接经验”来表述。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主体当时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即主体在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把握到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它和外界的直接客观刺激并不完全一致。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直接经验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

行为:格式塔心理学把行为分为显明行为和细微行为,前者指个体在自身行为环境中的活动,后者指有机体内部的活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是显明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整体观察法与实验现象学方法。

整体观察法把直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直接经验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能通过观察来发现,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运用自然观察法。但由于直接经验中也包括一种类似于意识的东西,而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必须依赖于主体的内省,但是内省不能用作分析,只能用来观察。不管是观察还是内省,格式塔心理学要求都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

实验现象学方法以直接经验(有时也称现象经验)和显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该流派在具体研究中除了使用整体观察法,还运用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所运用的实验法主要是实验现象学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是:同型论、完形组织法则、学习理论、心理发展、人格理论等。

1.同型论同型论(或同机论)(Isomorphism)指一切经验现象中共同存在的“完形”

特性,在物理、生理与心理现象之间具有对应的关系,所以三者是同型的。这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心物和心身关系的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现象是完整的格式塔,是完形,不能被人为地区分为元素;自然而然地经验到的现象都自成一个完形,完形是一个通体相关的有组织的结构,并且本身含有意义,可以不受以前经验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也有完形的性质。正因为心理现象、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都具有同样的完形性质,因而它们是同型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不论是人的空间知觉还是时间知觉,都是和大脑皮层内的同样过程相对等的。这种解决心物关系和心身关系的理论就是同型论。

2.完形组织法则完形组织法则(GestaltLawsoforganization)是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系列有实验佐证的知觉组织法则,它阐明知觉主体是按什么样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真实的自然知觉经验,正是组织的动力整体,感觉元素的拼合体则是人为的堆砌。因为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总和或相加,整体不是由部分决定的,而整体的各个部分则是由这个整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所决定的,所以完形组织法则意味着人们在知觉时总会按照一定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主要有五种完形法则:图形—背景法则、接近法则、相似法则、闭合法则和连续法则。这些法则既适用于空间也适用于时间,既适用于知觉也适用于其他心理现象。其中许多法则不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动物。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完形趋向就是趋向于良好、完善,或完形是组织完形的一条总的法则,其他法则则是这一总的法则的不同表现形式。

3.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以组织完形法则为基础的学习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由顿悟学习、学习迁移和创造性思维构成。

(1)顿悟学习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顿悟学习,就是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的关系而发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和解决问题主要不是经验和尝试错误的作用,而在于顿悟。

(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对于产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桑代克认为是两种学习材料中的共同成分作用于共同的神经通路的结果,而格式塔心理学家则认为是由于相似的功能所致,也就是由于对整个情境中各部分的关系或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的领悟。例如,在笼中没有竹竿时,猩猩也能用铁丝和稻草代替竹竿取香蕉,这就是相似功能的迁移。

(3)创造性思维是格式塔心理学颇有贡献的一个领域。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的完形而形成新的完形。在他看来,对情境、目的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等各方面相互关系的新的理解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素,而过去的经验也只有在一个有组织的知识整体中才能获得意义并得到有效的使用。因此,创造性思维都是遵循着旧的完形被打破,新的完形被构建的基本过程进行的。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完形理论应用到发展心理学研究中。行为主义用联结的观点解释学习,而格式塔心理学则用知觉场的改变来解释学习。他们认为,意义的改变就是心理的改变或发展,这是用刺激—反应的联结公式无法解释的。他们认为,行为是由相互作用的力组成的动力模式支配的。个人操作的场是内部和外部的力积极活动的心理物理场。这种操作的场既可以在物理场的基础上从局部或分子的观点进行研究,也可以在涵盖经验和行为各方面的整体或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分子行为应由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来研究,而整体行为则适合心理学家来研究。

5.人格理论关于人格理论,格式塔心理学派把人格看作一个动态的整体,行为场有两极,即自我(人格)和环境。当一个人的目标(即动机和需要)一经达成,紧张就会消失。场内的力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产生紧张。这种紧张可以在自我和环境之间形成,从而加强极性,破坏两极的平衡,造成个人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差异,使自我处于更加清醒的知觉状态;它也可以在自我内部或在环境中形成,然后再导致不平衡。

在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研究直接的生活经验,主张把直接的生活经验材料与实验资料结合起来,如重视观察者对自己知觉内容的直接描述,并把这个方法称为现象学方法。这种观点既不同于冯特和铁钦纳只承认经过严格训练的被试的内省,也不同于行为主义只重视实验室实验的做法,却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相一致。

⑽ 关于心理学的几部经典之作越经典越好!不求多几本就好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冯特等。冯特:《心理学大纲》、《生理心理学原理》。

格式塔学派——韦特海默、勒温等。韦特海默:《创造性思维》;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个性的动力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等。华生:《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沃登第二》、《科学与人类行为》、《超越自由与尊严》。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拉康等。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性学三论》、《论无意识》;拉康:《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认知学派——奈瑟尔等。奈瑟尔:《认知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罗杰斯等。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的境界》;罗杰斯:《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自由学习》、《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

如果是您自己想学习有关心理学的知识,有两本书对您了解和认识心理学的帮助是很大的,推荐如下:《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册)》美—赫根汉著,郭本禹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祝好!

阅读全文

与创造性思维韦特海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