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于敏创造

于敏创造

发布时间:2021-09-24 09:41:16

① 于敏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他为何能有这样的称谓

这样的称谓。在他看来氢弹的研制成功是,当时各兄弟单位共同努力完成的并不是只是他一个人的。

② 于敏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评价一个的价值主要看其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要实现人生价值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不断砥砺自我,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③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在93岁的时候去世,于老都有哪些伟大的功绩

2019年1月16日,是个痛心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日子。于老走了,但是正如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十三周年说的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于老,于老必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名字将被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他的功绩将永垂不朽。

从突破原子弹再到氢弹原理实验,如果从时间上看的话,我们仅用了2年零8个月,而相对的美国人则用了7年零3个月、前苏联和英国用了4年零3个月、法国人用了8年零6个月,并且我们的研制条件相对来说更加艰苦,而之所以我们能这么快的取得突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靠着于敏院士这些老一辈核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无私付出。

④ 除了氢弹之外,于敏光辉灿烂的一生还有什么科研成果

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除了在氢弹原理中解决突破了热核武器物理等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的基本完整设想,之后长期参加领导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并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

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于敏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在我国核武器领域,他被称为氢弹之父。他从1961年开始投身于国防建设,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刻苦钻研。他说,国家需要我,我一直全力以赴,所以就在武器研究领域里面,一直工作下来。

于敏这一生获得了无数荣耀,有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杰出科学家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等等。他那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贡献的精神 ,那宽大的胸襟和坚持不懈的毅力都值得我们学习。

⑤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于敏是凭借什么成就得到这一奖项的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获得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那他对国家的贡献是非常重大的,于敏是我国的科学家,他在研究中国氢弹方面解决了特别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非常基础的问题,这些基础的问题才能构建起中国核弹的建设。同时于敏先生也是两弹一星功勋的获得者。

对于敏先生的去世非常的可惜,但是没办法,人总是会去世的,对于这么一个中国科研方面的人才,我们只能感谢于敏先生对中国的贡献,获得人物终身成就奖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对于敏先生的认可,以及他对原子核弹无私的奉献。

⑥ 于敏有哪些历史贡献

在禁核试验前 力主多次核实验 否则现在就算有超算也没用

⑦ 这不科学,中国第一颗氢弹不是邓稼先还是钱学森研制的吗,我忘了反正不是于敏,怎么回事

其实只要梳理好钱学森、邓稼先、于敏三人的科研主导的方向就能判断谁是“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弹道导弹之父”。

先说关系简单的钱学森先生。

看下面这张很著名的图

从左至右分别是,师祖爷:普朗特,徒弟:钱学森,师傅:冯卡门。(不知道普朗特、冯卡门是干嘛的请自行网络)

这张图之所以著名原因,这是当时世界空气动力学掌门师徒三代合影,他们代表当时世界空气力学的最高顶点。

所以既然钱先生是他们的徒弟,自然就跟原子弹、氢弹啊这些放射性物理学没啥关系了,也就不可能是主持后来新中国的原子弹或氢弹开发的总师。

事实上钱先生一直都是新中国火箭、弹道导弹的奠基人。(核弹、氢弹的火箭运载研究才与之有关系,但是核弹导弹化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简单一句话:钱先生是研究火箭的。原子弹氢弹就没他啥事。

中国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弹道导弹。所以钱先生就是搞其中之一的弹道导弹研究的。

然后说关系复杂点的邓稼先 先生。

邓稼先 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核物理研究专业的,而且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研究方向也是其在1959年定下的,所以说他是原子弹之父(之一,还有钱三强先生)毫不为过。(理论方向正确为以后原子弹的研究节约了很多时间)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邓先生又带队参与氢弹的研究。为啥?因为氢弹是要靠原子弹点燃的,如果原子弹做不好、做不小,氢弹就做不小,做不小的氢弹就不能做武器。(这里就要感谢邓先生之前做原子弹前定下的理论方向,由于方向正确,中国原子弹小型化很顺利,能为氢弹做出很好起爆内芯原子弹)。

但是光内芯做得好,没设计好外壳,也是不能做出武器级氢弹的,所以氢弹队伍里还有一个人,提出了革命性的外壳结构设计方向,这个人就是 于敏 先生。

于敏 先生提出的“于敏构型”氢弹结构,创造性的改变了氢弹结构,让中国氢弹独立于当时世界的T-U构型之外,并且大幅度缩小了氢弹的体积重量,让中国试爆第一颗氢弹就具有武器级性质。

所以即便是在氢弹的开发团队中,邓先生作为总师领导整个团队,但是在氢弹的结构理论上却是用的 于敏 先生方案。(其实在内部大家都叫“邓—于构型”,及体现了邓先生的微型化原子弹又体现了于敏 先生的氢弹结构)

虽然对于氢弹而言,微型化原子弹的内芯很重要,但是外壳构型同样重要,不过要分个主次的话还是外壳构型更多一些。

所以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的“氢弹之父”的称谓自然就该是于敏 先生头上。(毕竟内芯做不小型大不了氢弹外壳做大点,只是不能使武器级氢弹。内芯做小了,外壳构型错了,爆炸的话就不是氢弹了)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怎么于敏是“氢弹之父”就不科学了?

不讲究真理事实,来不来就是个“反正不”的满地打滚耍赖,你认为不是就否认事实,你这是诡辩!

⑧ 中国的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于敏分别在什么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在两弹一星领域、于敏在氢弹领域。

1、钱学森:

于敏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⑨ 93岁“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你知道于老的哪些成就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于2019年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于敏被誉为“氢弹之父”。

氢弹的Teller-Ulam构型和爆炸原理

据称,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eller-Ulam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Teller-Ulam构型解密的资料相对较多,是利用初级小型原子弹爆炸产生的X射线对次级核聚变材料进行加热和压缩,触发更猛烈的核聚变反应。据传于敏构型比Teller-Ulam构型更加轻巧,但这方面的公开资料不多。

于敏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1961年起,于敏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氢弹理论探索任务,并取得了我国氢弹试验的成功,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阅读全文

与于敏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