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双流县电大哪家强
按照国家的政策,全国电大只要是正规的,那么没有强弱之分,学历都是一样的。
区别主要是在收费和教学程序和质量上,你可以分别前往咨询和了解收费情况。
㈡ 视频会议中的双流的概念是什么
视频会议中的双流是允许主机在一个视频会议中同时发送视频和内容,这是一种是通过插帧的方式传送静止图文的方式。
正常的动态态视频通信中,终端实际上是每秒中传送25帧图像,在人眼看来就成了动态的视频了。桌面传送的方式实际上将其中的一帧或多帧用于传送静态图文(比如VGA接口输入的PC桌面图像),远程终端收到这些图像后通过VGA接口输出。
(2)发明双流电扩展阅读:
双流技术应用的好处
1、视频信道同时传递和接收两个不同视频源的信号。观众能同时看到讲话者和演示。用户能够选择每条视频信道的带宽和他想显示第二个画面的信息源,例如:辅助高清摄像头、PC输入。
2、动态双路视频的应用,方便了进行工作汇报、实物展示、管理培训。
3、支持主流(1080P)+辅流(1080P)双路动态视频传输。
㈢ 一个关于电的问题:
“玻璃电”和“树脂电”——正电和负电的发现
现在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电:“正电”和“负电”,也就是日常所说的“阳电”和“阴电”。但人类发现“正电”和“负电”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做了大量科学实验。可是,你能够相信吗?奠定电学实验研究基础的却是一位名叫格雷的业余科学家,实验是他在养老院里开始进行的。
格雷大约出生于1670年左右,原来是一个染匠。但是,他特别喜欢科学研究,几乎把业余时间都用来进行科学实验了。经过多年努力,格雷终于成为英国的一位大物理学家,并且把人类对电的探索引上了进行实验研究的正确道路。
早在1720年前,格雷就开始研究电现象。当时,人们只知道琥珀、水晶、硫磺、树脂等刚性物体摩擦后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也就是说,它们能够带电。格雷通过一系列实验又发现了头发、羽毛、丝绸等柔软物体摩擦后也可以带电。他把这些发现写成了一篇论文:《关于一些新电学实验的说明》。论文一发表,就引起了同行的极大关注,为了表彰这一重大发现,伦敦皇家学会还将第一枚科普利奖章授予格雷。
格雷的晚年是在养老院里度过的。在养老院期间,他仍然坚持研究电学问题。1729年的一天,格雷得到一支两端带软木塞的玻璃管,他就拿这支管子做起了电学实验。他首先摩擦玻璃管使其带电,然后用玻璃管吸引羽毛,观察它们的相互作用。这时候,有着敏锐观察力的格雷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软木塞和玻璃管一样,也能够吸引起羽毛。可是,软木塞并没有受到摩擦呀,怎么会带电呢?格雷想,是不是通过玻璃管而传导带电的。想到这里,他就进一步用木杆、金属丝、绳索、细线等其它物体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物体,一类物体可以传导电力,另一类物体则不能传导电力。1733年,格雷正式发表了他的这项研究成果。
给自己带电的人
格雷的电学研究成果引起了法国科学家迪费的注意,使他对电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迪费1698年9月14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曾在法兰西陆军中服役,退伍后成为法兰西学院的一名化学家。1732年,又当上皇家植物园的监督。此时他的闲暇时间较多,于是就利用这些时间做他爱好的物理实验。
英国学者吉尔伯特是电磁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在1600年出版《论磁体》一书中,吉尔伯特就把物体区分为“电物质”和“非电物质”。和吉尔伯特一样,格雷也认为“电物质”能够带电”,“非电物质”不能带电。像软木、金属、人体等都属于“非电物质”。可迪费不同意这一看法。为了证明人体也能够带电,迪费勇敢地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实验。1733年的一天,他请来了几位助手,让他们把自己绑起来吊到天花板上。然后,让助手给他的身体带电。在实验中,他突然感到了震动和打击,并听见霹雳啪啦的声响,还看到火花,他意识到,这是他和助手都被电击了。遭受电击虽然很痛苦,但是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人体是可以带电的。通过一系列用其他物体做的实验之后,他终于否定了“非电物质”不能带电的错误说法,证明了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带电。
迪费在实验中改进了吉尔伯特的验电器,将原来验电器的金属细棒用金箔代替,并用这种仪器检验电荷。他在实验中发现,金箔和带电玻璃棒接触之后,如果让带电玻璃棒再次接近金箔,它们之间就相互排斥;此时,他又把一块经过摩擦后带电的硬树脂放到刚才的金箔附近,竟然发现金箔受到了树脂吸引。这是他原来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他以为带电体之间都是相互排斥的。现在,金箔的电受到玻璃上电的排斥,又受到树脂上电的吸引。这一发现使他认识到玻璃上的电和树脂上的电是不同的。经过进一步研究和实验之后,迪费终于得出了结论:有两类性质不同的电,一类是玻璃和水晶等透明固体摩擦后所带的电,他把这种电叫做“玻璃电”;另一类是琥珀、硬树脂和封蜡等树脂质物体摩擦后所带的电,他称为“树脂电”。至此,就发现了“玻璃电”和“树脂电”。通过大量实验,迪费又证明了同类的电互相排斥,而不同类的电则互相吸引。
“天电被引下来了”
“玻璃电”和“树脂电”的发现,首次把不同性质的电区分开来,迪费的这一重大贡献,使人类对电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继迪费之后,另一位物理学大师——富兰克林通过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正电和负电的概念,又使人类对电的认识更加深化。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1706年6月17日,他出生于美国的波士顿,其父亲是一位肥皂商。由于家庭贫寒,富兰克林12岁就在印刷厂当学徒工。在印刷厂,他白天工作,晚上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装订好的每一本新书和报刊。经过五年的岁月,富兰克林依靠勤奋和努力,已学习了许多文学、哲学名著和自然科学读物,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营养。有了知识以后,他又到费城创办报纸。通过办报纸,使他成为政界名流。18世纪后半期,他致力于美国的独立斗争,是赢得独立战争胜利的领袖,从而也使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立国之父。
富兰克林的名字闻名于世,不仅在于他是一位政治家,更因为他是一位科学家,他用风筝捕捉雷电的故事就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1752年7月的一天,费城上空乌云密布,暴风雨将要来临。这时候,富兰克林和他的大儿子带着早已准备好的风筝,匆匆忙忙地奔向费城郊外的一间草棚,紧张地准备着他们将要进行的实验。一会儿,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狂风卷着一团团乌云在天空翻滚。此时,富兰克林冲出草棚,手拉着系风筝的麻绳,将一个大风筝快速地放到高空云层里去。突然,一道闪电掠过,就在这时,富兰克林感到手有些刺痛和麻木,这是他遭到了电击。但是,他并没有想到遭电击的痛苦,却高兴地喊了起来:“天电被引下来了。”接着父子俩又把天电引入莱顿瓶做各种电学实验。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闪电就是电。
富兰克林的实验证明了“天电”与“地电”是同一性质的,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同时,他的这些实验向人们揭示:表面上不同的电现象都具有同一本质,从而为发现“正电”和“负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电和负电概念的提出
迪费发现了“玻璃电”和“树脂电”的差别之后,创立了电的双流体学说。他在1733年发表了《论电》的重要论文,提出电的二元流体的假设,即存在“玻璃电”和“树脂电”两种电的流体。在电的双流体假设的基础上,迪费总结出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即摩擦带电、传导带电和感应带电。
富兰克林虽然同意电是一种流体的观点,但却不同意电的双流体学说,他提出了电的单流体理论。富兰克林指出:电是一种充斥于物体中的真正元素,他把这种元素称为“电火”,其它物质都吸引“电火”。如果一个物体散失了一些“电火”,这个物体就带“负电”;反之,若一个物体收集了一些“电火”,它就带正电。树脂质物体摩擦后会散失一些“电火”带负电,玻璃和水晶等透明固体摩擦后会收集一些“电火”带正电。所以,他就把“玻璃电”称为正电,“树脂电”称为负电。富兰克林又根据电的单流体理论指出,一个或多个物体可以获得另一个物体散失的“电火”,正电和负电必须等量出现。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而是在物体之间发生转移,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的重要思想。
在富兰克林所处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一点也不知道,因而也就不可能揭示物体起电的真正原因。现在的科学研究表明,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一般情况下,物体内电子和质子的数目相等,物体不带电。但是当物体失去了一些电子时,它的质子就多于电子,物体就带正电。当物体得到一些电子时,它的电子就多于质子,这时物体就带负电了。
虽然富兰克林关于电的单流体理论是不正确的,也不存在什么“电火”,但是他的研究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促进了电学研究发展。自从富兰克林的研究工作之后,正电和负电的概念就成为电学的基本概念,在这些概念和电荷守恒定律的指导下,电学逐渐步入了定量研究的新阶段。
㈣ 双流历史上的大事件
双流县始建于公元前316年,时称广都,与古蜀国的成都、新都并称“三都”。至隋朝,为避讳炀帝杨广改称双流,迄今2300余年历史。
所以新都的大事也就属于双流大事吧。。。姑且这么认为。。。制度沿革也算大事了吧
公元前376年,开明王朝传位到十二世,秦国惠文王灭了开明蜀国。秦灭蜀后30年,实行郡县制,置蜀郡于成都,新都作为一个县归蜀郡管辖。从新都建县至今已有2280年的历史。
新都建县以来,几经变化。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巴蜀。一年后新置广汉郡(郡治在今三台县境),新都由蜀郡划入广汉郡。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全国为13州刺史,蜀郡改为益州刺史部,新都属益州广汉郡。
公元9-23年,王莽时期,改益州为庸部,改广汉郡为就都,新都属就都。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时期,公孙述据蜀,改广汉郡为子同郡,新都属子同郡。公孙述败亡,东汉恢复西汉旧制,新都属益州广汉郡,后经刘焉父子据蜀和三国时期的蜀汉,直到曹魏灭蜀,隶属关系不变。
西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地置梁州于汉中,分广汉郡置新都郡,新都郡属梁州,统领雒县(今广汉市)、什邡、绵竹、新都4县。276年,晋武帝封皇子司马该为新都王,改新都郡为新都国,仍辖4县。司马该死后无子,新都国被废除,复为新都郡。后又废郡,新都仍以县属广汉郡。301年,李特起义。4年后,李特之子李雄据蜀称帝,国号大成,继称汉,新都仍属梁州广汉郡。后桓温伐蜀,灭李雄政权,蜀地归东晋。又经范贲、苻坚、谯纵等先后据蜀,直到东晋灭亡,新都均属梁州广汉郡。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宋,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广汉郡由梁州改属益州,新都也改属益州广汉郡。直到479年南齐高帝萧道成取代刘宋,国号齐,新都隶属关系未变。
581年,隋文帝统一全国,全国诸郡以州直接统区,新都从广汉郡改属益州。7年后,改新都为兴乐县,始将县城由军屯乡迁至今新都镇。607年,隋炀帝时期,撤销兴乐县,并入成都县。619年,唐高祖时期,恢复兴乐县,随即仍改为新都县,隶属益州。742年-757年,唐肃宗改蜀郡为成都府,新都归成都府,直到唐末和五代时期不变。
965年,宋太祖设置西川路,新都属西川路成都府。后西川路改为川峡路,成都府改为益州,新都属川峡路益州。1001年,分川峡路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四川路。新都属益州路成都府。1061年,改成都府为剑南西川节度,新都均以县属,直到南宋末。
1276年,元世祖改革政区,在大都(今北京)设中书省,全国各地设行中书省。新都属四川行中书省成都路直辖的隶事司,直到元末未变。
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民国政府建立后,将四川划为七道,新都属川西道,一年后改为西川道。此后,军阀割据,实行防区制,新都属28防区。1935年国民党政权统一川政,改组四川省政府,划全省为18个行政督察区,新都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㈤ 双流地热发电是什么
双流地热发电又叫做热交换法地热发电。
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地热发电新技术。这种发电方式不是直接利用地下热水所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而是通过热交换器利用地下热水来加热某种低沸点的工质,使之变为蒸气,然后以此蒸汽去推动汽轮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因此,在这种发电系统中,采用两种流体:一种是采用地热流体作热源;另一种是采用低沸点工质流体作为一种工作介质来完成将地下热水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所谓双流系统地热发电即是由此而得名的。
常用的低沸点工质有氯乙烷、正丁烷、异丁烷、氟利昂-11、氟利昂-12等。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而低沸点的工质在常压下的沸点要比水的沸点低得多。根据低沸点工质的这种特点,我们就可以用100℃以下的地下热水加热低沸点工质,使它产生具有较高压力的蒸汽来推动汽轮机做功。这些蒸气在冷凝器中凝结后,用泵把低沸点工质重新打回热交换器,以循环使用。
这种发电方法的优点是,利用低温位热能的热效率较高,设备紧凑,汽轮机的尺寸小,易于适应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的地下热水。缺点是,不像扩容法那样可以方便地使用混合式蒸发器和冷凝器;大部分低沸点工质传热性都比水差,采用此方式需有相当大的金属换热面积;低沸点工质价格较高,来源欠广,有些低沸点工质还有易燃、易爆、有毒、不稳定、对金属有腐蚀等特性。
此种系统又可分为单级双流地热发电系统、两级双流地热发电系统和闪蒸与双流两级串联发电系统等。
㈥ 成都市双流民用电费多少钱一度
四川地区户表电价应该是0.5224元/千瓦时,还要加阶梯电费.
如果是居民合表就是0.5464元/千瓦时.
具体细节可以打95598咨询当地电力部门
㈦ 双流东升镇电费多少钱一度
目前实行阶梯电价:
第一档电量不分季节,为每户每月180度及以内的用电量,每度0.588元;
第二档电量冬夏季的为180度—450度,春秋季为180度—350度,在基准电价的基础上每度加价0.05元,为0.638元/度;
第三档电量为450度以上,在基准电价的基础上每度加价0.3元,为0.888元/度。
水费是2.58元/吨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㈧ 什么是单级双流发电系统
单级双流发电系统发电后的热排水还有很高的温度,可达50℃~60℃。两级双流地热发电系统,就是利用排水中的热量再次发电的系统。采用两级利用方案,各级蒸发器中的蒸发压力要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数值。如果这些数值选择合理,那么在地下热水的水量和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一般可提高发电量20%左右。这一系统的优点是,能更充分地利用地下热水的热量,降低电的热水消耗率;缺点是增加了设备的投资和运行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