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世界科技发明趋势

世界科技发明趋势

发布时间:2021-09-24 06:41:55

⑴ 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突出的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重工业制造业,化学工业,新型技术

⑵ 科技的发展趋势

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总的来看,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和趋势。1.前沿科技领域呈现群体突破的态势 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信息科技、纳米科技、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等为核心的高科技群体,成为当今前沿科技领域的代表,这些领域的进展直接反映了科技发展的新态势。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人类基因组图谱已经全部绘制完成,人类“生命天书”得以破解;抗逆、抗病高产作物不断培育成功;科学家们直接提取人体皮肤细胞制成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这项技术除其在干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的应用价值外,也是人类在揭示生物发育与疾病机制研究方法学上的突破。在信息技术领域,超级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大大提高,2007年6月IBM公司推出的“蓝色基因/P”能够以每秒1千万亿次的运算速度连续运行。英特尔公司成功开发出基于45纳米技术的试产样品芯片“Penryn”,对整个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业意义深远。在纳米技术领域,纳米发电机已经研制成功,在生物医学、军事、无线通信和无线传感方面都将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2007年5月,中美科学家合作,首次制备出具有高表面能的24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在能源、催化、材料、化工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能源和环保科技领域,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封存技术受到普遍重视,有望大规模替代石油的第二代生物液体燃料呈现多元化发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正在积极实施,预计2070年前后受控核聚变发电将广泛造福于人类。2.科学交叉与技术融合不断催生新的学科和技术领域 纳米材料技术、纳米电子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纳米测量学等都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生物材料、生物芯片、纳米机器人、信息材料等融合技术也已经向人们展示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未来的重大科技创新将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各类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将更加频繁,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将会产生新的技术系统变革、重大学科突破以及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及产业革命。3.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热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概念开始风行,带动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日趋活跃。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行动,并已经开始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技术政策及贸易政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重大调整。在2007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上,欧盟提出必须在2050年之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一半。美国开展了“氢燃料计划”、“先进能源计划”、“未来发电计划”、“阳光美国计划”等重要计划。德国联邦教研部在2007年6月投资6000万欧元启动“有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研发计划”,其战略伙伴企业将投入3亿欧元进行相关研发。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07年11月公布了《冷却地球——能源创新技术计划》框架方案,提出要对有助于大幅消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创新技术给予重点支持。4.民生科技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健康和文化需求的提高,促使各国将科技发展目标与改善人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欧盟研究开发第七框架计划中确定的十大优先主题中,直接与提高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关的有三个主题:一是健康,二是食品、农业和生物技术,三是环境。其中健康领域的拨款额为60.5亿欧元,仅次于信息通信技术。目前,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而发明的技术已经极大地造福于人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交往、娱乐、消费等生活方式,全球上网人数已达7.72亿;基因技术和医药生物技术正在使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游戏、动画漫画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5.科技在应对非传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信息犯罪、能源短缺、环境恶化,及突发性大面积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非军事性灾难,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了新挑战。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已从一般意义上的国防军事安全上升为更广泛的“总体安全”。公共安全事件接踵而至,对科技提出了重大战略需求。美国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2005年4月公布的《科技是国土安全的基础》报告称,几年来,联邦政府与学术界、企业界以及国立实验室共同努力,利用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来降低美国的脆弱性,对国土安全方面的科技投入已对现实世界产生了影响。6.加速实施“三深”战略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 “深空”战略——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国都在实施一系列探测月球、火星等天体的深空探测计划。2007年10月24日,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升空,并完成了航天员出舱行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深空探测的长远目标是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有人的前哨站,以便尽可能地了解其资源状况并加以利用,并作为对太阳系进一步探索的基地。开发月球氦-3作为核聚变反应堆燃料等设想,已引起了世界广泛的关注。“深海”战略——在历时近10年的国际深海大洋钻探计划中,科学家用实践证明了在300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生存的生物,它们的存在对现有生物基础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也为海洋能源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预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两极地区正在发生重大的地貌变化。用最先进的海洋技术手段,开采油气矿产资源,获取深海底地质、地貌、资源基础数据等工作正在进行。“深蓝”战略(信息安全)——高性能计算机已经从军事领域进入涉及天文计算、建立大气模型、基因科学、油气勘察、智能制造等领域,带动了空间技术、空气动力学、大范围气象预报及石油地质勘探等产业技术领域的变革。电子标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监控、交通运输、物流控制、国际贸易、安全识别、身份识别及物品防伪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二、对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对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有潜力带动新一轮产业革命 自20世纪以来,导致人类经济和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兴产业,都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突破紧密相关。量子理论的诞生,促进了集成电路和激光器的发展;相对论及原子核裂变原理的问世,导致核技术的形成,带动了原子能的应用;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奠定了全新的生物工程技术的基石。每一个原始创新都催生了新的产业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生物技术为例,人类基因组图谱已经全部绘制完成,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以功能基因组为基础,规模庞大的新健康产业的崛起。目前全球生物技术产业销售额每5年翻一番,年增长率达25%~30%。有专家预言,生物技术(BT)即将取代信息技术(IT),成为“对全社会最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十五”初期,我国对生物技术研究发展作出重点部署,获得了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诊断试剂等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开创了基因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4600亿元。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成功研制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转基因抗虫棉已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在创新药物研制方面,我国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种正式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并率先实现产业化。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新型疫苗的研制成功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提供了有效支撑。2.新技术推动产品更新周期缩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 电话走进50%的美国家庭用了长达60年的时间,而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时间。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前沿技术创新与高端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在很多高技术领域,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人类基因组、超导、纳米等许多成果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时就已经申请了专利,并很快应用在市场上。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突破,将新药研制到产业化应用的周期从24年缩短到8年。生物芯片技术的出现,可实现对生命体中的基因、蛋白、细胞和组织进行准确、快速和大信息量的分析检测,大大缩短了新药研制周期和疾病检测周期。3.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将颠覆性地替代旧产业,摧毁旧的经济科技优势,形成所谓“翻盘效应” 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具有在原理、技术、方法等方面实现重大变革的突破性特征,能够广泛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重大变革。重大的原始创新往往会摧毁现有产业体系,转换竞争优势,孕育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培育出新的产业群与经济增长点。以数码相机为例。德国爱克发曾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彩色胶卷的企业之一,占有世界彩色胶卷市场约10%的份额。随着数码相机生产制造技术的日趋成熟,数码相机已经开始抢占、蚕食传统相机的市场。昔日影像巨头在数码技术冲击下,胶卷销量严重下滑,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4.市场价值观念的变化,产生新的市场需求,造就新的产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是技术创新活动重要的动力之一,市场的更新和变化引导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为例,改革开放之初,国内还谈不上有汽车消费的市场,我们在引进资金、引进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引进了市场的理念,并且为我国汽车产业追赶世界发展的潮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市场细分的特征十分明显。当外资企业提供给市场的产品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就为国内汽车企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一些立足于自主创新的汽车企业也就应运而生了。当前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随着高速发展的汽车市场而来的能源紧缺和大气环境污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贡献量”已经超过了60%。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新一轮竞争中,日本已经成为现今混合动力技术的领头羊。而奔驰、通用等着力于更长远的燃料电池汽车,近20年来孜孜不倦地投入重金开发,已经进入小批量示范运营。在我国汽车产量即将达到1000万辆规模的前夕,我国汽车企业应该居安思危,迎头赶上

⑶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六个趋势:
1. 屏幕化的世界:
无所不在的屏幕必将深刻改变人、文化和商业。屏幕这个介质和交互窗口带来的影响还远未被释放出来。
2. 进一步的自然人机交互:
触摸、语音、体感等依旧是自然人机交互的初步阶段。后面还会有很多惊奇的应用等着我们,比如你看屏幕的时候屏幕其实也可以看你,了解你的状态,不断优化学习,提供更符合你的服务。而这是科技作为一种生命体必然进化出来的用来消弱与人类“排斥反应”的能力。
3. 分享的大潮:
实际上,人们有机会就会愿意分享更多。现在的技术和应用还远远没有给人们提供足够的机会,还有 10 倍于今天的分享大潮没有被释放出来。
4. 大数据流:
永不间断的,无穷无尽的、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数据将“漂浮”在我们身边。他们的融合与交汇讲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状态。
5. 访问权而不是拥有权:
拥有的客体从实物变成信息后,拥有的概念也就改变了。音乐不再需要买CD,图书不再需要实体邮寄,存储空间也不再需要买硬盘来扩展。数字化让访问权替代了拥有权的概念。
6. 价值转移:
过去产品通过海量复制然后销售复制品收获价值的方式会改变。价值将不在于复制品本身,而在于对用户价值的满足。比如手机不要钱但流量要钱,价值不在于创造了实物价值,而在于创造了“沟通”这个用户价值。

⑷ 世界前沿科技有那些

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报告
一、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总体态势
二、通信技术
三、半导体技术
四、智能技术
五、高性能计算与网格
六、消费类电子
七、信息安全技术
世界生物技术发展报告
一、世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总体态势
二、基因组和蛋白质科学发展态势
三、生物芯片发展态势
四、干细胞研究发展态势
五、转基因技术发展态势
世界航天技术发展报告
一、世界航天领域发展总体态势
二、卫星技术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
三、载人航天及运载技术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四、深空探测活动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
五、军用航天装备主要进展及发展趋势
世界航空技术发展报告
一、世界航空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总体态势
二、高超声速技术
三、高效环保发动机技术
四、智能结构技术
五、主动流动控制技术
六、无人机技术
七、倾转旋翼技术
世界新材料技术发展报告
一、世界新材料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总体态势
二、世界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发展态势
三、世界新型结构材料发展态势
四、世界新型功能材料发展态势
五、世界电子信息材料发展态势
世界能源技术发展报告
一、世界能源技术发展总体态势
二、化石能源
三、核能
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五、节能技术
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报告
一、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总体态势
二、光机电一体化制造技术
三、微电子光刻技术
四、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技术

⑸ 简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1)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一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指数增长趋势,科学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二是面临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转折点,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2)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体。现代的技术发明越来越依靠科学,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已密不可分。(3)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4)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以及当代科学技术国际化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

⑹ 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是什么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二、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三、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四、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五、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

六、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七、世界各国经济调整经济结构。

八、跨国公司的作用。

(6)世界科技发明趋势扩展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发生作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上世纪的后50年,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5次伟大的变革。

1、第一个10年,是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时代。

2、第二个10年,是以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了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进军。

3、第三个10年,是以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

4、第四个10年,是以微机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

5、第五个10年,是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

⑺ 世界科技化的几大趋包括哪些

世界科技化的八大趋势:
一、科技发展呈现交叉融合的态势。
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以及能源与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需要跨学科协作才能解决,而且不仅需要依靠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更需要从民生和社会角度着手,这种变化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不断走向综合,使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内部的交叉融合变得更加紧密。
二、大数据的科学方法正在为众多行业所应用。
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革命被认为是能够改变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的三大动力。大数据浪潮、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以及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将催生新的产业,引发产业革命性变革。
三、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信息网络领域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云计算、物联网、宽带等技术的兴起促使信息技术的渗透方式和应用模式正在发生变革。人-机-物融合的新趋势,将使消费者在更大程度上参与设计和制造过程,甚至会成为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无线革命中,信息技术失去的只是缆线。未来无线装置将完全看不见,其芯片将内置于日常物品内部。这样的芯片以及链接它们的网络,将成为最强有力的无线装置。未来10年,无线充电和无线传输技术将成为支撑无线革命的关键技术。无线充电已在实验室获得成功,该技术的实用化对电动汽车的普及意义重大。无线电力传输将为人类带来“无线电源”,9年前,人们就已成功利用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点亮了约2米以外的60W灯泡。将来,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将有效解决物联网中各种传感器的供电问题,摆脱大量电池更换的烦恼。
四、能源与资源领域正在发生转型。
近年全球能源领域在能源输送效率、安全性和智能化等诸多方面取得进展,多种能源形式将实现互补与系统融合,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的结合将产生新型工业模式。同时,目前迅猛发展的新型制造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传统集约式的生产模式和传统的规模经济效应,还将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和生产关系。换言之,新型制造技术的发展将促使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分布化,这种变化给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化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建设分布化可再生能源供给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保证个体能够生产和分享能源,如同当今人类在互联网上生产和分享信息一样方便。
五、材料与制造领域的绿色和智能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全球材料设计与性能预测科技发展迅速,环境协调和低成本合成制备技术倍受重视,材料制造工艺以及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的研发取得进展,材料更加绿色、节能、可循环利用。
六、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的兴起是上述领域的重要进展。
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其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利用生物质代替当前广泛使用的石油,将废生物质转化成动物饲料、工业化学品和燃料,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
七、农业和人口健康领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正在推动农业基础科学快速发展,表现在,一是农业生物组学和动植物分子设计育种已成为农业科技的前沿和热点,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食品和粮食安全倍受重视;二是人类基因组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功能调控,特别是细胞命运调控机制等基本问题面临重大理论突破,传统医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健康医学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八、空间与海洋领域向纵深发展。
空间探测向更深更遥远的宇宙迈进,持续探索宇宙起源、演化、暗物质暗能量的本质;国际空间站主体建造完成,将不断产生新的科学认知和效益;围绕国家安全与海洋权益、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深海探索三大方向,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近海管理体系和走向深海大洋,多功能水下缆控机器人、高精度水下自航器、深海海底观测系统、深海空间站等海洋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将为深海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核心支撑,催生新型蓝色经济的兴起。

⑻ 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五大特征。

这五大特征包括:科技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的作用日益突出。今天,人类基因组、超导、纳米材料等本属于基础研究的成果,有的早在研究阶段就申请了专利,很多科学研究的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的作用日益突出,竞争已前移到原始创新阶段,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竞争的核心,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基础条件。

科技发展呈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尽管当代科技的构成不同、功能各异,但是它们都基于不同层次的理论与方法,它们相互联系,彼此渗透交叉,整个科技群体构成了协同发展的复杂体系。这种发展趋势正是因为客观世界本身就是统一的复杂体系,科技在向微观和宏观层面深入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复杂系统的研究。而对社会系统、经济系统、脑和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网络系统的研究,将对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科技进步本身产生重大影响。

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科技发展的跨学科性日益明显,现在的一些举世瞩目的重大科学问题,几乎都是跨学科问题;科学和技术的融合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许多学科之间的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未来重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更加迅速,逐步形成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

科技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现在的一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已不单纯是自然科学与技术问题。比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资源环境、艾滋病等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的认知和技术支撑,同时涉及到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发展、文化和教育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超出了自然科学技术能力的范围,必须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协同解决。

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科学没有国界,技术的发展也必须着眼于全球竞争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长期独享一项科学技术成果,也不可能独自封闭发展并保持科技先进水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们面临的许多问题也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全球特征,如全球环境问题、食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传染病的防治,以及反恐、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等问题,都需要全球的交流与合作。

阅读全文

与世界科技发明趋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