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武术里的气功是谁发明的
武术是一种健身与技击的锻炼方法,有的武术带有气功的内容。武术的套路有许内多,所以不能容说武术里的气功是那一个人发明的。只能说是单个套路的功法是那一个人发明的。如传说太极拳是张三丰提出的,那么太极拳内的气功就应该是张三丰发明的。
② 气功是如何发展的
气功和导引,实为同义。在古书记载中很少有“气功”二字,而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导引、吐呐、行气、服气、炼丹、修道、坐禅等等。它是起源于上古的一种养生术,指通过呼吸俯仰和肢体屈伸运动,以行气活血,除病强身的养生治疗方法。气功导引可谓我国古代的医疗体育和养生方法的结合,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医疗保健体操。
而“气功”一词,最早见于许逊撰写的《净明宗教录》。许逊,即东晋时期的许旌阳真人。到宋朝,皇帝封许旌阳为“神功妙济真君”。清朝末年出版的《元和篇》一书中,也有《气功补辑》之篇。都已明确标有“气功”二字。
导引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在那时,环境恶劣,百病丛生。为了消除疾病,有人曾发明一种舞蹈,据说可“利关节”,对疾病起到“舞以宣导之”的作用。这些舞蹈动作,就是古代导引的起源。
自春秋战国时代始,人们在道家思想的直接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种统一的“形神一体”思想以及运动与静养相结合的养生思想,从而揭开了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中国古代养生史的崭新一页。春秋战国时期,导引术就已经非常流行,为当时的“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后来为道教承袭,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并将其继承发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用于治疗肌肉萎缩、关节转动不灵,或由于寒热造成血气不调的疾病。随着科学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养生的思想与方法日臻完善。
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庄子,将导引概括为养气和养形的结合。《庄子·刻意》记载说:“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呴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段话对导引的解释形象而具体。“吹呼吸,吐故纳新”,是锻炼内脏器官的呼吸运动。“熊经鸟申”,是模仿动物的动作,如熊类攀树而自悬,飞鸟凌空而伸展,这些形体运动,使肌肉和骨骼得到锻炼。他在总结锻炼效果时,指出“为寿而已矣”,即运动能使人长寿,最后以传说中的彭祖为例,来说明凡是高寿的人,都是导引的爱好者。
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而气功导引的三大要素是“调身”、“调息”和“调心”,也说明了身体和精神相互协调的重要作用。调身,是指姿势自然放松,是顺利进行气功呼吸和诱导精神松弛的先决条件。调息,则是指通过锻炼,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最后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而调心,意即心无杂念,集中意念于一点,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
传说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军队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渴得很,曹操说前面有个梅林,到那里可以摘梅子吃。士兵听了后口中都流出酸水了,于是暂时解了渴。这就是著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这也反映了古代用心理调动生理的生活智慧。后来有人通过实验的方法论证了这个神奇的生理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狗听到铃声或看到食物,也能引起内脏反应,就会流出唾液或胃肠蠕动,这说明大脑皮层可以控制内脏。而气功导引也是一样,它也正说明了通过姿势、呼吸和意念相结合而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可见古人智慧之精湛。自古流传的健身气功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五禽戏”、“易筋经”和“八段锦”三种。
三国时期的著名医家华佗,把导引术作了归纳总结和延伸,从而创造出了最负盛名的“五禽戏”,即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是结合中医脏腑、经络、气血理论编成的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仿生类功法,具有明显的强身健体作用,长期以来深受历代养生家和人们的欢迎。
“易筋经”作为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以强壮筋骨为目的的健身方法,强调对肢体,尤其是对脊柱的屈伸、扭转和牵拉,以增强对脊髓的调节。在易筋经的流传过程中,少林寺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曾对其改编并用以健身。现代研究表明,后人根据现代健身理论改编和简化了的易筋经,对增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以及身体平衡能力、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八段锦”起源于宋代以前,在明清时期逐渐发展完善,是历代养生家和练习者共同创造的传统健身方法。由于其动作简单易学,健身效果良好,是中华养生文化中的瑰宝,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经研究测试,习练八段锦有助于改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机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抗衰老能力,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提高上下肢力量、平衡能力及关节的灵活性。
中医学认为,导引的作用是通过各种练功手段进行锻炼和活动,以加强人体的气化作用。古时候又叫“化生之道”。实际上就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食物消化,血液循环,津液运化,废物排泄等等,是一种生理新陈代谢的过程。人们通过运动加强了这种生理新陈代谢过程,从而达到平衡机体阴阳、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培植真气、扶正祛邪、强健筋骨的作用。其一方面可以导引疗病,另一方面则可保健养身。
气功导引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被现代医家所重视。人们只要按其方法缓缓地运动肢体关节,使全身气血调和,经络畅通,就能够达到导引防病保健的目的。现代人们一直重视的运动养生,以及从印度传入的瑜伽健身,都是从上古时期的导引术而来的。
气功导引术只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之一。有些人打着气功的幌子进行封建迷信宣传,甚至鼓吹长生不老、神乎其神的气功疗效是一定要予以反对和抵制的。
③ 气功六字诀创始人是谁
非一人所创,是历代能人沉淀,后人总结而成的。
《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 、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六字诀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④ 气功真的存在吗
练过的人知道,气功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人就是有气才能活,气的充足与否关系人体的健康程度。现在普遍的亚健康状态就是气虚了。中医治病有气虚这一项,严重的病人少气无力,甚至连说话都费劲,更别提唱歌跳舞,行房更是不可能,吃多少伟哥都白费。
气足体自壮,有很多60多岁的人还有性功能,就是元气足。我只举生活中最俗的例子,因为容易理解。还有,你可以自己体会,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尿尿会比较远,身体状态差的时候,尿得近。有句俗话:以前迎风尿一丈,现在顺风尿一鞋。就是肾气充足与亏虚的外在表现。
以上只是证明气的客观存在(并非只有眼睛能看到才存在),只要存在就有增强的办法,这就是气功。从汉代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文物证明,2000年以前就有气功了。有哪一个谎言能骗人达2000年之久?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气功热,出现了一批骗子,伪气功师,误导了广大群众。致使人们认为气功都是骗人的。其实只是骗子夸大了气功的功效,这不证明气功无效。
本人中医本科毕业,形意拳正宗传人,从理论到实践,我用自身体会,证明了气功真实存在。因经常练功,身体状态一直保持在20多岁的最佳状态。这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建议你练练电视健康栏目里教的简单功法,或者五禽戏,八段锦,形意拳浑圆桩等,这些都是以外在形体调整内在机能(不赞成以意导气,容易出偏差),对身体非常有益。
希望看到这些文字的人,能对气功有客观的认识,强壮自己的身体要靠气功,你不希望自己靠吃药才能走完这一生吧。精气神十足的生活,整天萎靡不振的生活,要哪一种,你自己选。
⑤ 气功到底有多厉害 是谁发明的
气功历史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5-12-14 16:30
提问者: MrWisdom - 助理 三级
最佳答案
气功是我国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古称气功为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作禅或内功等。国外也有类似气功的活动,如瑜珈等。
我国的气功已经有二千年左右的历史。论述气功的出土文物《行气玉佩铭》,经考证是公元前380年左右的实物。《庄子》中也有关于气功的论述,中国最早的一部医书《内经?上古天真论》光于气功的论述很详细。另外,古代不少著名著作中也都涉及到气功,如老子的《道德经》、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等等。
气功的内容非常广泛,其特点是通过练功者的主观努力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意、气、体结合的锻炼,主要包括调身、调心、调息、自我按摩和肢体活动等。气功的功法繁多,有以练呼吸为主的吐纳功;以练静为主的静功;以练动静结合为主的动功;以练意念导引为主的导引功、站桩功和以自我按摩为主的保健按摩等。
中国气功流派很多,一般分为医、儒、释、道、武术等五大门派。
⑥ 气功的由来
太悠久了,其实很多古籍都有记载——
史书《尚书》记载:在四千多年前的唐尧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曾洪水泛滥成灾。
《吕氏春秋•古乐篇》就有用有“宣导”作用的“舞”来治疗“筋骨瑟缩不达”之疾的记载。
《黄帝内经》也有用导引、按跷来治疗骨关节病的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发展成为“导引按跷”。
《史记·扁鹊列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馋石、桥引、案抚、毒熨,一拔见病之应。”桥引、案抚即为气功疗法。
东汉·魏伯阳等人依据《周易》原理,结合黄帝、老子的学说,以及炼丹的经验,著成“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以及北宋·张伯瑞著的《悟真篇》均用卦象来说明内炼过程。后世内丹养炼的书,在理论上很少有离开易象来描述的。
老子
道家经典著作。分为八十一章。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为周·李耳著。书中提出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主张清静无为、贵柔、守雌、返朴归真、顺其自然,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以养生的道理解释治国,以治国的道理指导养生,融 汇了古代气功学说的精华,被后人尊为气功经典。北宋·张伯瑞在《悟真篇》中说:“《阴符》宝字愈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 《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载形魄抱一,能无离乎”等。这些论述已成为气功实践的指导思想。尽管后世功法千变万化,但基本要点乃与《老子》相同。
庄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庄周撰。又称《南华真经》,全书三十三篇,多以寓言阐述哲理,其中也有不少关于气功的论述。如“踵息”、“心斋”、“坐忘”、“缘督以为经”、“吹喣呼吸,吐故纳新”等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列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列御寇撰。又称《冲虚至德真经》,全书八篇。以“至虚”、“终天”的思想家为本,其宗旨与《老子》、《庄子》相同。书中很多阐述与气功养生有关,为后世气功重视。
管子
为周·管仲撰。实系稷下学派论著的大汇编,全书七十六篇,内容庞杂,其中《心术》、《内业》等篇与气功有关。书中的精气学说,对气功养生有一定影响。
黄帝内经
中医经典著作。为黄帝撰。全书分《灵枢》与《素问》两大部分,各八十一篇。以问答形式阐述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其学术思想,基本上是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于生命运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疾病的成因等都有精辟的论述,其摄生学说与气功养生的关系更为密切。《素问》中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以及《灵枢》中的《本神》等篇,提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任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为中国医学和气功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阴符经
道教经典著作。传为黄帝撰。全称为《黄帝阴符经》一篇。该书自唐代李筌公开传播以来,就受到道教学者的重视,各以心得注解,今存四十余种注本。书中某些论述对气功养生有指导意义。
行气玉佩铭
气功养生名篇。为战国传世实物上的铭文,共四十四字。全文描述了炼气功时,内气运行的全过程,相当系统完整。
汉
养生方
气功养生著作。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全书分四篇,即《十问》、《合阴阳方》、《杂禁方》《天下至道谈》。内容以养生、服食、吐纳、房中为主,而尤以“房中”为详细,是研究气功养生的可贵资料。
气功服气辟谷名篇。马王堆西汉古幕出土。全篇四百字。专门研究解绍服气辟谷,方法具体,并任为加服药饵,有相辅相成作用。
⑦ 气功到底是怎么回事
1、气功是有科学依据的,那就是中医学,但用现代科学还没有很好的解释,并且也没有人认真研究。
2、传说气功是华佗发明的,从五禽戏开始。
3、“在喉部顶一把长矛,能借此理推动一辆车”并不是气功,而是一种杂技,这一点司马南等人已经验证过了。此外还有手指停电扇、徒手拧弯勺子等,我也试过的,每个人都能。
⑧ 古人是根据什么原理创造出内功的 和 气功
中国武术门派繁多,但归根到底,总体的哲学体系都是来源于《易经》,或者是由专其演变而来属,而中国本土的内功功法和气功则是最初的五斗米教(即后来的"道教")根据道教的教义及炼丹方法,导气法演变而成;像少林的武功则起源于少林寺里最早的武僧僧稠,内功功法则是广泛以为是少林禅宗宗师的达摩,由从印度带来的瑜珈术演变而来。
至于原理,就是现在所谓的非科学的迷信的对人体自身探索经历的总结,至于迷信什么的说辞其实只是因为方法不同,观点不同,某些人对不能顺从自己理念的事物的污蔑罢了……
有时间你可以看看古时的医术黄帝内经,易经之类的,原理你就慢慢体会吧,并且你还会觉得人类活到现在真是越活越没溜了,甚至于天象学、地理学、医学和经济学还要通过古时哲学理论来帮助才能有新的发现,现代人之所以觉得聪明就是一生下来见到的古人的发明比较多而已,还是模仿古人……
⑨ 武术与气功的起源和发展
一、起源:
1、武术,停止战斗的技术;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止戈为武。武,是拥有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实力。我们修习武术,是让我们从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精壮神足,具有安然自胜的实力。这是我族历代沉淀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宝。
2、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古时也叫金丹之术。或为内丹之术,行气导引之法,金丹一般都是由汞、硫磺、石英、钟乳等炼成,其成分和五石散类似,都含有毒性,食用后会出汗暴躁,需要运动来缓解。
二、发展:
1、武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2、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⑩ 龟派气功是谁发明的
龟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