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但丁和神曲的内涵
但丁其人
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从小爱好诗文,崇拜古罗马文化,对神学、哲学、诗学、历史、音乐都有研究。
但丁早期作品
为贝娅特丽丝创作
《新生》
早期三大著作
1、《飨宴》(意大利语)
2、《论俗语》(拉丁文)
3、《帝制论》(拉丁文)
《神曲》
《神曲》(约1307-1321)是但丁的代表作,作者花了10多年时间才完成这部巨著,
共14233行.原名《喜剧》,用意大利文写成。薄加丘在《但丁传》中称它为“神圣的喜剧”,1555年以此为书名。 《神曲》四重意义:字面意义——但丁游历地狱、炼狱、天堂情景;寓言意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道德意义——对人类的警告,对迷途者的指导:人通过自觉的受苦,可以改善人性,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神秘意义——对于未来神圣事物的预言。)
谈《神曲》思想内容的矛盾性
一方面表现了鲜明的进步倾向,闪现着新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1.批判了基督教会的反动和腐败,歌颂反抗天帝的英雄,批判了神权政治,主张政教分离和限制教权扩张;
2.抨击了腐败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
3.深刻揭露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贪婪和自私;4、同情人类痛苦,关心人类命运,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体现了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想;5、歌颂知识的力量、人的尊严,肯定人的力量;6、肯定推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浓厚的宗教神学和禁欲主义的观念:
但丁虽大胆揭露教会罪恶,但并不反对宗教本身;
虽肯定人的力量,又强调节欲和苦修,人要以神学和信仰为引导才能达到幸福境界;
歌颂现世生活,又把它作为来世的准备。
推崇古代文化,又把古代文化的代表作为异教徒放在地狱里。
② 但丁 神曲 的意义
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公元1265-1321)是意大利的民族诗人,中古到文艺复兴的过渡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世纪的最初一位诗人。”,他继往开来,在欧洲文学发展中占据一个关键地位。《神曲》是用意大利方言写成的。“神曲”是汉语翻译过来的名字,原书名是《喜剧》。这个喜剧并不是我们理解的现代意义上的喜剧,而是结局非常圆满的故事。《神曲》后来被薄伽丘冠以“神圣的”,从1955年以来,就定名为《神圣的喜剧》。《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篇,每篇33曲,加上序曲,正好100曲。全诗但丁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述自己在幽暗的森林中醒来之后,迷失了道路,开始了幻游。在遇到豺、狮、狼三头猛兽之后,惊恐万分,这时,但丁最崇拜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前来搭救。在维吉尔的帮助下,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地狱一共九层,上宽下窄,像一个大漏斗,凡是生前做过坏事的人,不管是教皇还是普通人,都会在地狱中受到惩罚。有关地域的描述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描述非常相似。炼狱中灵魂的罪孽较轻,它漂浮在海上,共分为七层。历经炼狱之后,维吉尔退去,但丁心中的恋人比亚德里斯前来迎接他,他进入了天堂乐园。天堂也分为九层,九层之上是人类理想的生活境界,一个充满了爱的地方。《神曲》虽然描写的是但丁的梦幻景象,但却是对现实的反映。优美的诗词中有蕴涵着诗人强烈的爱恨感。地狱其实指的就是被披着宗教外衣的教皇、教士统治着的社会,他们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人们的生活悲凉而凄惨。炼狱是人们步入天堂的必经之路。天堂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1321年,《神曲》的《天堂》篇刚刚完稿,但丁就染病而亡,于这年的9月14日在拉韦纳逝世。几百年后,佛罗伦萨想起了自己国家的诗人,想从拉韦纳迁回伟大诗人的遗骨。拉韦纳岂能答应这样的无理要求?毅然回绝道:“活着的时候拒之门外,死后却要保留他的遗骨!”但丁的遗骨至今仍在拉韦纳。但丁认为,一个社会最终的目的在于让生活其中的人们充分地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而这一目的的完成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这个环境在皇帝的统治之下才能形成,所以他坚决地反对将教皇放在皇帝之上。从这方面说,但丁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他美化皇帝,并宣称皇权是直接受命于上帝的思想,这又说明他是唯心主义的思想,又有落后的一面。与其思想的正反两面相同,《神曲》也是一样,它既反映了人民意志和现实的人民性,又存在中世纪封建色彩和宣传宗教世界观的方面,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存在一些矛盾的方面。但其中居主导地位的还是积极的部分,所以我们说《神曲》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尽管没有明确地提出人为主义,但我们仍将其视为人为主义的萌芽。但丁在《神曲》中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他强烈地反对分裂,渴望祖国意大利能得到统一,建立一个继承古罗马传统的意大利帝国。诗中坚定地表示,要实现意大利的统一,就要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势力和反动势力。但丁在诗中将贪官污吏打入第七层地狱,将教皇打入第八层地狱,由此可见,但丁对教皇和分裂国家的人痛恨至极。《神曲》之所以没有用拉丁文写,是因为这是写给意大利的人们看的,他要尊重祖国人们的习惯用语,这说明他的心中有深深的民族精神。《神曲》中,诗人还提出了自由的精神,他对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爱情作了歌颂。但丁借维吉尔之口说,自由是一件宝物,值得用生命去换取;人有了自由的意志,才能创造和享受生活;而自由的爱情则是要达到的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但丁携自己的作品《神曲》对当时至高无上的教皇制度作出一次艰难但却沉重的打击。但丁、《神曲》一直都在意大利、欧洲,甚至在世界文明史上永远散发着光辉。
③ 但丁的神曲是为什么要写的,原因是什么 神曲里讲的到底是什么
神曲》创作背景
《神曲》代表了中世纪文学和最高成就,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得以产生,是与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状况、诗人所具有的深厚学识和独特的个人经历分不开的。 但丁生活的时代,已不同于是世纪前期欧洲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工商业极不发达、基督教完全垄断意识形态的状况。13世纪时,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地,由于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 早期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并建立了城邦共和国,取得了自治权。尽管与整个欧洲甚至与意大利其他大部分地区比较而言,这只是资产阶级取得的小小的胜利,但它却对社会现实和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丁在政治倾向上,就是与意大利的资产阶级相一致的。 当时的意大利,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统一国家,而只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称,经济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政治上主宰意大利的, 主要有两大势力, 一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为罗马教皇。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中世纪中期遗留下来的一个历史名称。 962年,当时的教皇约翰十二世为德国国王奥托一世(936—973在位)加冕, 封其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领有意大利。 因此, 历任帝国皇帝,均为日耳曼血统。由于德国本身内乱不息,其国王只是势力或强或弱的封建主,统治中心一直在德国,对意大利的控制也时紧时松。罗马教皇则一直把意大利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与帝国皇帝矛盾重重。意大利人民希望国家统一,而教皇与皇帝的斗争及他们各自的野心则是统一的障碍。他们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唯恐统一的意大利对其统治构成危胁。错综复杂的矛盾,使意大利的政治生活异常活跃,政敌之间的对峙,不同阶级间的利益冲突, 常以极为残酷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丁就是政治迫害的见证人之一。 从文化领域看,基督教的严密控制,到12世纪时已显出力不从心。在其神学探讨过程中,常需借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有的观念与逻辑论证方法,证明和论述神的存在及属性,阐述尘世与彼岸的关系。 12世纪后,更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古希腊罗马时期著作的汇编。教会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神学理论寻找方法论和依据,但研究者们却从中发现了与基督教理论完全不同的另一重文化境界。意大利出现了西欧最早的一批古典学者,但丁就是其中最博学者之一。 但丁生于佛罗伦萨一个城市贵族之家,其父因家道中落,长期经商。当时该城有代表封建贵族利益、支持罗马教皇的基白林党和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贵尔夫党。但丁的父亲自然拥戴贵尔夫党,而但丁本人后来则成为该党的领袖之一。 但丁早年曾师从著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系统学习拉丁文、修辞学、诗学和古典文学,对罗马大诗人维吉尔推崇备至。在绘画、音乐领域,但丁也造诣不凡。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学和哲学,古代教父圣·奥古斯丁的思想对他影响尤深。 但丁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
④ 但丁《神曲》中的人生哲理
思想修为的结果变成人生层次。
⑤ 但丁神曲的象征寓意
在西方文学史上,但丁是与荷马、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诗人。但丁生活在充满动乱的中世纪末期,他的《神曲》代表了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同时又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特征。故而他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265年但丁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城市贵族家庭。在他出生前后,意大利的封建王权和教皇统治的对立冲突已经发展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由于家庭的影响,但丁很早就参加了政治活动。当时的佛罗伦萨城的经济、贸易和文化发展繁荣,然而党派之争使得政治形势十分混乱。但丁在他的《帝制论》和《神曲》中都表明了他的政治观念。他认为正义的世俗王权和教皇的权力应该是平等而独立的,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权力,但同时二者应约束自己的权势。然而在你死我活的党派之争中,但丁最终成为一个牺牲品。1302年,他全家的财产被没收,并被叛处终身流放。这个经历使但丁最终走出党派和狭隘的个人生活圈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
从1308年至1321年,但丁用了13年之久的时间完成了旷世之作《神曲》。在诗中他对意大利的历史和未来倾注了无限的留恋和憧憬,批判了现实社会的丑恶和黑暗,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光明的信心。
《神曲》作为中世纪文学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神学和宗教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神曲描写的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故事。一个名叫但丁的人物与作者但丁不同穿越地狱、炼狱最后到达天堂见到上帝的经历。诗歌表现出明显的基督教思想,即世人为了获救,必须克服各种诱惑,忏悔自己的过错,以求得上帝的宽容,进入天堂。而那些行恶之人,势必在地狱中受到永恒的惩罚。诗中但丁的旅途象征着人生的坎坷和艰难。“地狱篇”中所描绘的种种惩罚,正是为了提醒世人认识现实的险恶。在人生的旅途上需要有维吉尔那样的贤师指引,更需要有贝阿特而采式的出神寄托。
从《神曲》对人物的描写来看,《神曲》与意大利的现实和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它又具有很强的批判现实和弘扬正义的深刻思想内涵。《神曲》在艺术上的成就无可比拟。其结构严谨,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全诗三卷,每卷三十三篇,加上序共一百篇。三卷分别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个国度。全诗由三行一组的押韵诗体tercets写成,形式工整匀称,韵律平稳有力。《神曲》形式上“三”的重复,象征了西方基督教传统的“三位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作者对和平、仁爱以及万物有序的理想的追求。
⑥ 但丁创作神曲是在哪年
1307-1321年
⑦ 请问但丁的<神曲>有什么意义
在但丁的手下, 一部《神曲》它熠熠生辉了,无人可以超过,也无人可以模仿.它划分出两个时代,它让但丁因此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在《宣言》中十分公正地评价了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承认了资本主义在先前所起过的革命作用.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现在也如1300年间那样,新的历史纪元正在到来.意大利是否会给我们一个新的但丁来宣告这个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呢 )为何恩格思会对但丁的《神曲》评价之高呢 我们就拿但丁创作出《神曲》的过程来解说一下.
但丁(1265-1321)是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者. 生于佛罗伦萨他是古罗马人的后裔,丁出生时家道已中落,政治上没有什么地位,家庭经济情况恶化,实际上等同于一般市民.他5,6岁时丧母,18岁丧父,孤苦伶仃,将全部精力倾注于学习.他勤奋攻读得到著名大学者布鲁内托·拉丁尼的指导,对拉丁语,修辞学,逻辑学,诗学,伦理学,哲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等,无不潜心研究.阅读荷马,维吉尔等,接触法国骑士文学和普罗旺斯抒情诗,还在修道院旁听一些课程,认真研究骑士文学,还广泛涉猎中古神学和经院哲学,除了中世纪必读的《圣经》外,攻读了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人的哲学,政治学著作.《神曲》原名《喜剧》(Comedia),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为书名,中译本通称《神曲》.大约1307年前后开始创作一直到逝世前不久,历史10余年.
全书包括三部:《地狱》,《练狱》,《天国》. (一)情节内容
《神曲》采用中世纪特有的梦游形式,但丁以自已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个活人对冥府一死人王国的一次游历.
诗中叙述但丁在"人生旅途的中途",即1300年,35岁时,迷失于一个黑暗的森林.他竭力寻找走出迷津的道路,黎明时分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这是普照旅途的明灯.他正一步步朝山顶攀登,忽然三只猛兽(分别象征淫欲,强暴,贪婪的豹,狮,狼)扑面而来.但丁高声呼救.这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年轻时的恋人贝娅特丽丝的嘱托来帮助但丁走出迷途,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诗人幻想地狱在位于北半球的中心的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下,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深渊.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判),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炼狱(又称净界)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炼狱则是一座雄伟无比的高山.这座高山是卢奇菲罗被逐出天国向地球坠落时,南半球海底的土地为了躲避他而从水中涌出形成.它立于海洋中,是南半球唯一的陆地,也是南半球的中心,和北半球的耶路撒冷遥遥对峙.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忌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特别在这里修练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娅特丽丝出现.
贝娅特丽丝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娅特丽丝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一闪,讯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神曲》是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作品.但丁创作该作品的意图有两个:首先,歌颂他终生爱恋的娅特丽丝;其次,试图创作一部作品,把个人遭遇和祖国以及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书写个人迷途知返,悔过自新的过程和给意大利人民指出政治上,道德上复兴之路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即其思想内涵是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之路.
2.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深刻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对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对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严厉揭露和批判.
3.暴露了教会僧侣颠倒善恶,犯罪造孽的种种败行劣迹,痛斥教皇,主教,教士"日夜在那里用基督的名义做着买卖",干着买卖圣职,敲诈勒索,荒淫无度,迫害基督徒等丑恶行为,"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他们沉湎于金钱的淫秽污臭,"到处断绝上帝赐给人民的面包",树立了导致人民"走上邪路"的坏榜样.但是但丁并不否认基督教信仰本身,相反但丁将宗教信仰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在诗中,象征理性,知识的维吉尔只能在地狱,炼狱里充当诗人的引路人,而象征信仰,虔诚的贝娅特丽丝才有资格带领诗人进入天堂(信仰高于理性).这是但丁对人的生存现实和精神状态的深度思考.
4.但丁热情歌颂现实生活的意义,认为现实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实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价值. 5.表露了反对中世纪的蒙昧文化,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路.称颂人的才能和智慧,对于教会排斥和否定的古典文化,推崇备至.他在诗中把荷马奉为"诗人之王",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的大师".
6.对新兴市民阶层的贪图私利,追逐金钱等,对正在形成中的资本主义关系的罪恶,也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并予以严厉的遣责.
神曲创作的艺术特征1.创作风格受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埃涅阿斯来到罗马城所在地后,女先知西比尔带领他游历地府,见到父亲的亡魂.父亲指点他看到未来;他的后裔将是罗马国家的缔造者.在地府他还见到了狄多等人.
2.结构严密,层次清晰,采用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他把地狱,练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采用不同的色调.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调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
3.塑造了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对主人公但丁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境界刻画细微,饱满.4.在写人绘景时,善用通俗的比喻.
5.采用了精确的结构和对称的布局.《地狱》《练狱》《天堂》各33歌,加上长诗的序曲,共100歌,计14233行.这三个境界的结构也异常匀称,严谨,共有9层.每部曲的最后一行都以"群星"一词作韵脚,彼此呼应.这种安排建立于数字3(三位一体)和10(完美)对中世纪文化所具有的神秘的,象征意义上.
6.《神曲》的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韵句,即第3行为一音节,隔行押韵,贯穿全诗始终.但丁摒弃中世纪文学作品贯用的拉丁语,采用俗语写作《神曲》,这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丰富意大利文学语言起了重要作用.但丁本人因此被誉为意大利第一位民族诗人.
⑧ 但丁创作神曲的背景
http://ke..com/view/6099.htm 这个是但丁的介绍 其中有创作神曲的前后过程 其中下面这一段 是与廊桥的关系 但丁在《新生》中抒发了自己对贝特丽丝的一片纯真的爱恋之心后,继而将他的恋人描绘成追求天国真理的化身,她的灵魂飞向天空,得到了新生。即便到了晚年,但丁对贝特丽丝的那份执着依然难以释怀,他在《神曲》中,又把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以此来寄托他对贝特丽丝的美好情感。爱情催生了《新生》,《新生》又为他晚年创作《神曲》作了情感和素材的准备。而这一切都源于“廊桥”的一次邂逅。正是在“廊桥”的这一次相遇造就了但丁“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最初一位伟大的诗人”之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旷世诗作《神曲》。
⑨ 但丁能创造出神曲的原因是什么
神曲是100首诗。诗人和他的爱人是地狱,炼狱和天堂的名人相遇对话之类的。 33 Plus计划的每一部分只是100的整体反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现实的时间
⑩ 但丁创作〔神曲〕的背景
但丁很早就参加了政治活动,属于白党。1300年被选为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他坚决反对教皇对佛罗伦萨内政的干涉,渴望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国家。1302年,黑党掌握了政权,但丁遭到放逐,至死都没有回到故乡。放逐期间,写下了《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