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文输入法最早是谁发明的 于何时诞生
大众普遍认为的,中国最早的中文输入法,是从70年代末期或者80年代初期个人电脑PC开始诞生的,从1981年国家标准局发布《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以来,个人计算机上开始使用五笔或者拼音输入汉字才是输入法广为使用的真正开始。
台湾的中文汉字输入法历史可追溯至1976年由朱邦复发明之仓颉输入法开始。
(1)拼音输入法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20世纪90年代后,拼音输入法软件开始支持词组输入和整句输入。
1993年初北京大学的朱守涛先生发明发明了智能ABC输入法,后被微软收购内置到Windows系统中,随后几年中智能ABC输入法成为了中国大陆使用人数最多的输入法软件。
90年代,双拼输入法和相应的输入法软件得到了快速发展。双拼输入法诞生了多种方案,如自然码输入法软件提供的自然码方案,更采用双拼加偏旁或笔划的音形结合方式编码,提供了一种快速输入汉字的途经,这已超出拼音输入法的范畴,严格说自然码双拼不属于纯拼音,而是一种音形码。
Windows系统流行的中文输入法软件有搜狗拼音输入法、搜狗五笔输入法、网络拼音输入法、QQ拼音输入法、QQ五笔输入法、谷歌拼音输入法极点中文汉字输入法平台等。
这些输入法默认情况下带有拼音输入法和五笔字型输入法等编码方法,有的还可以通过自定义设置而实现其他多种输入方式,如手写、笔画、二笔、郑码等输入方式。在Linux发行版、Mac OS X系统以及智能手机中的输入法框架一般集成多种流行的输入法编码,可以在同一个输入法软件下自由切换各种不同输入法。
(1)拼音输入法谁发明的扩展阅读:网络-中文输入法
Ⅱ 搜狗拼音输入法的创始人是谁
不是哪个人创立的,而是搜狐团队开发的。
搜狗拼音输入法(简称搜狗输入法、搜狗拼音)是2006年6月由搜狐(NASDAQ:SOHU)公司推出的一款Windows平台下的汉字拼音输入法,至2007年3月,已推出多个版本。搜狗拼音输入法是基于搜索引擎技术的、特别适合网民使用的、新一代的输入法产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备份自己的个性化词库和配置信息。与整句输入风格的智能狂拼不同的是它偏向于词语输入特性,为中国国内现今主流汉字拼音输入法之一,奉行永久免费的原则。
Ⅲ 中文拼音输入法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由于汉字有数以万计,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而造一个按键。因此,人们需要替汉字编码(检索出汉字的代码),用数个键来输入一个汉字。中文输入法的发展过 程,是“万码奔腾”的过程,在30年间出现了上千种编码方法。
最早的汉字输入法,一般认为是从70年代末期或者80年代初期有了个人电脑PC开始诞生的,虽然更早有电报码,用0──9十个数字中的四位组合构成每一个汉字,便于邮电局发送电报之用,但通常意义上,人们还是认为从1981年国家标准局发布《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以来,个人计算机上开始使用五笔或者拼音输入汉字才是输入法广为使用的真正开始。在台湾的汉字输入法历史则可追溯至1976年由朱邦复发明之仓颉输入法开始。
Ⅳ 搜狗拼音输入法谁发明的
搜狗拼音输入法(简称搜狗输入法、搜狗拼音),是2006年6月由搜狐公司推出的一款汉字拼音输入法软件。这一软件免费提供用户下载和使用,目前是国内主流的拼音输入法软件之一
Ⅳ 汉语拼音发源于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开始的。 1892年,卢戆章在厦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公布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为汉字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虽然由于他的方案只局限于厦门音,所以未能推广使用,可是他的创举为汉字注音走向西文字母化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组织人力草拟汉语拼音方案。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1957年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汉语拼音方案(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这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关于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的细节,因为是大家所熟知的,所以这里不再陈述。 早在《汉语拼音方案》推广实施的初期,在各种媒体上曾经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提法,就是拼音方案终将取代中国古老的方块汉字。理由是,汉字无法输入电脑。如今的事实已经证明,汉字不仅可以输入电脑,而且输入速度不亚于西文,况且充分显现出汉字独有的艺术美。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还要归功于《汉语拼音方案》。 现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功能已经由原来单一的为汉字注音发展为注音和输入两个方面。作为汉字的基本输入方法的拼音输入法,根据电脑操作的具体特点,在保持“方案”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又派生出“简拼”“双拼”等多种输入形式,大大的加快了输入速度。还有一种叫作“狂拼”的输入软件,在用拼音输入汉字的同时,电脑会根据自身的模版和用户的用语习惯自动的分析判断,根据用户的意图恰如其分的选择字、词、词组乃至句子,使得汉语拼音达到了相当程度的智能化。 汉字是世界上典型的表意文字,它形体优美,表意精确,加上现行的拼音方案,无论在文字注音方面,还是在电脑输入方面,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 与时俱进,改革无境,我们的汉字注音和拼音输入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更加科学和完美。
Ⅵ 汉语拼音输入法软件是谁发明的
应该是根据中国的汉语拼音方案开发的软件,拼音方案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汉语专家起草拟定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软件编写不出来,比如香港,台湾没有使用拼音的地区,就没有拼音输入。
至于谁发明的,应该是微软最先推出的,应该算吧。我给你转一段,相信你会明白的:经常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电脑输入法中有一种叫“微软拼音汉字输入法”,能够大大提高输入速度,让很多使用者受益匪浅。它的发明者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王晓龙教授
王晓龙早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了汉字输入技术研究。怎样才能在输入少量信息量的情况下,让计算机做出最有效的信息处理呢?他想到了小学生学习时常被听写。如果能用听写模拟过程代替计算机的输入法,输入一些信息不就会输出整句整句的话了吗?既然人能听明白一句话并把它准确地默写出来,那么拥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也一定能。有了这一目标,他开始潜心研究。
殚精竭虑,几度寒暑,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王晓龙开发的汉字语句输入法成型了。然而实践发现,它的准确率却只有60%至70%,和王晓龙当初的设想有很大差距。
最复杂的问题也许需要最简洁的思路。王晓龙又想到了小学生识字的过程——开始不认字,学一遍下次就认识了。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编写程序,很快就有了收获,新的发现让语句输入法准确率提高到了90%以上。
1996年,他与美国微软公司达成协议,授权美国微软公司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使用该技术,也就是今天被广泛使用的微软拼音输入法。
1996年,他终于认识到宣传推广不是他的长项,他与微软公司达成协议,授权美国微软公司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使用该技术,也就是今天被广泛使用的微软拼音输入法。这也是迄今为止微软公司在中国开发的惟一项目。
参考地址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6111221855.html
Ⅶ 最早的一种拼音输入法是哪一年发明的
最早的汉字输入法,一般认为是从70年代末期或者80年代初期有了个人电脑PC开始诞生的,虽然更早有电报码,用0──9十个数字中的四位组合构成每一个汉字,便于邮电局发送电报之用。
但通常意义上,人们还是认为从1981年国家标准局发布《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以来,个人计算机上开始使用五笔或者拼音输入汉字才是输入法广为使用的真正开始。
在台湾的汉字输入法历史则可追溯至1976年由朱邦复发明之仓颉输入法开始。
Ⅷ 中文拼音输入法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作为拼音输入的爱好者,曾经用过很多经典的拼音输入软件。。
一。自然码,应该说还是应用最广泛的双拼方案,与windows系统自带的微软双拼方案及其相似。同时是第一个广泛使用双拼加辅助码输入方案的输入法,主要针对是不想学五笔,但是又想通过拼音输入盲打,看打的用户。以前曾经用过,但是当时对于双拼加辅助码的设计理解不够深刻,没有继续使用。
二。拼音加加,现在自己正在使用的输入法,支持直接辅助码和自定义辅助码的双拼输入,比较小众,没有在线更新词库的功能,但是自定义的功能强,词库管理强大,上屏速度快,没有广告,比较适合追求打字体验的用户使用。
三。 智能狂拼,同样支持直接辅助码和自定义辅助码,在整句输入方面空格加声母的修改定位方式唯一,比其他输入法方案的ctrl+声母的方案更加方便,输入体验更好。整体智能不错。但是由于是小组开发,所以BUG是难免的。
四。紫光拼音,曾经是很多人的旧爱。应该说是qq和搜狗拼音的设计原型吧,很多方面,比如说超级简拼的功能,紫光拼音,qq和搜狗是一路的,拼音加加是另一路,如果都有过使用的经验的话,不难体会。不支持辅助码功能,在很多专业拼音研究者眼中是称不上高端的,又没有三大主流输入法网络同步的功能,也称不上大众,不上不下的,个人更觉很尴尬。
总体来说,拼音输入分为字词输入和整句输入两个范畴,随着云输入的介入,这两个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了,像qq和搜狗你很难说它们是典型的字词或者是整句输入。而传统的输入法,自然码,拼音加加,紫光拼音等输入字词输入,略带整句输入的功能。微软拼音,智能狂拼可以算是典型的整句输入法。
因为对于拼音输入的效率和体验比较关注,也用上了很多拼音输入法,现在固定使用在拼音加加上,因为双拼加辅助码的输入效率还是相当高的 。
Ⅸ 注音文字是谁发明的
注音符号旧称为「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后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相对於汉语拼音来说,注音符号有时简称注音。
中国大陆地区1950年代以后,汉语拼音被广泛推广,一般人使用拼音拼读汉字,但是在常用语言工具书中标注汉字读音仍旧拼音和注音同时使用。目前在台湾,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会先学习注音符号作为汉字的替代写法;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由於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被要求熟练使用。所以在台湾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目前这些新符号已收录至Unicode编码中的「Bopomofo
Extended」区。在2000年前后,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一套通用拼音规则。尝试以拉丁化的拼音方式取代注音符号(ㄅㄆㄇㄈ)的使用,并取代注音符号第二式(MPS
II),目前已落实在地名拼写上。
目录 [隐藏]
1 写法
2 读法
2.1 单音
2.2 连音
3 语调
4 符号来源
5 外部链接
[编辑]写法
直式 注
ㄓ
ㄨˋ
音
ㄧ
ㄣ
符
ㄈ
ㄨˊ
号
ㄏ
ㄠˋ
横式
ㄓㄨˋㄧㄣ ㄈㄨˊ ㄏㄠˋ
注音符号
[编辑]读法
【】表示与其他声母或韵母连用时之发音
[编辑]单音
注音与各发音法比较 1 注音通用拼音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范例(注音与通用)
ㄅ b b p 八 (ㄅㄚ, ba)
ㄆ p p p' 杷 (ㄆㄚˊ, pa)
ㄇ m m m 马 (ㄇㄚˇ, ma)
ㄈ f f f 法 (ㄈㄚˋ, fa)
ㄉ d d t 地 (ㄉㄧˋ, di)
ㄊ t t t' 提 (ㄊㄧˊ, ti)
ㄋ n n n 你 (ㄋㄧˇ, ni)
ㄌ l l l 利 (ㄌㄧˋ, li)
ㄍ g g k 告 (ㄍㄠˋ, gao)
ㄎ k k k' 考 (ㄎㄠˇ, kao)
ㄏ h h h 好 (ㄏㄠˇ, hao)
ㄐ jij ch 叫 (ㄐㄧㄠˋ, jiao)
ㄑ ciq ch' 巧 (ㄑㄧㄠˇ, ciao)
ㄒ six hs 小 (ㄒㄧㄠˇ, siao)
ㄓ jhih 【jh】 【zh】 chih 【ch】 主 (ㄓㄨˇ, jhu)
ㄔ chih 【ch】 chi 【ch】 ch'ih 【ch'】 出 (ㄔㄨ, chu)
ㄕ shih 【sh】 shi 【sh】 shih 【sh】 束 (ㄕㄨˋ, shu)
ㄖ rih 【r】 ri 【r】 jih 【j】 入 (ㄖㄨˋ, ru)
ㄗ zih 【z】 zi 【z】 tz 【tz/ts】 在 (ㄗㄞˋ, zai)
ㄘ cih 【c】 ci 【c】 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