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卫星是由谁发明的
卫星不可能是一两个人发明的,它是苏联科学家们发明的。
基本上,凡是绕著行星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物体,都可称为卫星。不过,人造卫星并非只限定於绕著地球或其他行星的人造物体而已,如美国的 SOHO 卫星,绕著太阳进行观测太阳的任务,应该算是「人造行星」,但仍称为人造卫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火箭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以美国与苏联两大阵营为代表,都把发射卫星列为重要目标。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苏联抢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一号(Sputnik 1)。同年十一月三日,苏联的史普尼克二号将一只名为莱卡的小狗送上了太空,这是人类首度将生物送上太空。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二日,苏联将太空人盖加林(Yuri A. Gagarin, 1934-1968)以东方一号(Vostok 1)送上太空,这是人类首度 「踏上」太空的领域。
目前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共、印度与以色列,但这并不代表只有这几个国家才拥有卫星,早在六○与七○年代,加拿大、印尼、巴西、义大利等国家就已有自己的卫星。
2. 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人造卫星
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人造卫星.卫星长3米,直径1米,容积20立方米,整个卫星重1吨
3. 卫星是谁发明的
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专卫星属一般亦可称为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苏联发射成功。这个卫星在离地面900公里的高空运行;它每转一整周的时间是1小时35分钟,它的运行轨道和赤道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倾斜角是65度。它是一个球形体,直径58公分,重83.6公斤。内装两部不断放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报机。其频率分别为20.005和40.002兆赫(波长分别为15和7.5公尺左右)。信号采用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
4. 三年前,造出“全球最小卫星”的十八岁印度天才,如今怎么样了
RifathSharook在为印度航天做出贡献时,相关部门也不能亏待人才,RifathSharook的待遇很高,另外,他获得了印度政府颁发的“国家首席科学家奖”称号,一般获得这个称号的多为年纪大、资历深,经验丰富或者建树特别突出的研究员。
像因“墙洞”实验闻名的苏加特·米特拉博士,在实验成果明显提升扫盲率后才有此殊。他在印度的地位如何可见一斑。
RifathSharook“名利双收”令人羡慕,活跃在科研最前线的他未来拥有无限种可能,把兴趣爱好变为工作特长,在喜欢的领域里大展身手,这正是我们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人生。
5. 谁发明最早发明卫星
前苏联在1957年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6. 中国谁发明第一个卫星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版的。
1965年9月,在中国运载权火箭技术取得一定进展的情况下,中国科学院开始组建了由赵九章任院长、代号叫“651”的卫星设计院,并把中国第一颗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从此,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正式开始。
1970年4月1日,装载着2颗东方红一号卫星和1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列抵达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场。4月2日下午,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听取即将发射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及其运载火箭情况的汇报。4月24日凌晨,毛泽东主席批准实施发射。
(6)发明小卫星扩展阅读: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虽然它比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但是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时代。
东方红一号卫星,反映着当时中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和军事能力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7. 卫星是谁发明的
1945年,苏联军队占领了波罗的海岸边的佩内芒德秘密实验场,掳走德国人制造V-2火箭的全部设施及130多个火箭专家和工种技术人员。这些缴获与俘虏为苏联的卫星上天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十多年努力,苏联人于1957年10月4日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了轨道。苏联卫星上天受到世界的注目,各国人民和科学家纷纷向苏联表示祝贺,但在美国却引起巨大的震动,举国上下震惊,政界更是一片慌乱。在民众的强烈指责声中,美国政府决定马上全力发展空间技术,力争赶上苏联。在发射了几颗科学探测卫星后,美国人于1960年8月12日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生“回声-1号”。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无源通信卫生。它是一个直径30米的镀铝塑料薄膜气球,可以把地面发射的电波反射回地面,而且没有放大作用和指向作用。这个气球主要用于英美部分地区的反射通信。由于陨石的打击,“回声-1号”运行不久就结束了它的使命。1962年7月10日,美国又发射了具有转换和放大信号功能的民用通信卫星“电星-1号”。这是一颗低轨道运行卫星,绕地球一周得157.8分钟。卫星上有1064个晶体管、1464个二极管,电源来自3600块太阳能电池。这颗卫星可供美、英、法部分地区传送电话通信和电视图像。从此,通信卫星开始取代地面面无线电中断站。
人造地球卫星无论从外形还是内部结构上讲,可以有千差万别,但是它们在系统组成上都包括两大部分,即公用系统和专用系统。我们说卫星的公用系统是指不管任何类型和用途的卫星都必须配备的系统;而专用系统则是指不同用途的卫星,为了完成技术任务而配备的特有系统。公用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系统:结构系统、热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卫星的专用系统又常称为卫星的有效载荷,意思是说,它是卫星用于完成任务的有效部分。不同用途的卫星有不同的有效载荷。例如,资源卫星的有效载荷就是各种遥感器,它包括可见光照相机、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红外相机、微波辐射计和微波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垂直大气探测器和大气温度探测器等;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主要是通信转发器及通信天线;天文卫星的有效载荷是各种类型的天文望远镜,它包括红外天文望远镜、可见光天文望远镜和紫外天文望远镜等。
8. 小学生我想发明卫星
想想是可以的,但是实际做起来难,还是做一些其他有意义的项目吧,比如做个小电子产品,网上有卖一些模块的。自己也可以锻炼下动手能力
9. 卫星的发明者是谁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工程师:谢尔盖.科罗廖夫,苏联人。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内·科罗廖夫容(俄语: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乌克兰语:Сергі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ьов,1907年1月12日-1966年1月14日),前苏联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美国与苏联太空竞赛时火箭工程师与设计师领导;即便他是位飞行器工程师,科罗廖夫众多优点里最被人称道是他能集成各样科技设计、组织化及战略应用。
人物简介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前苏联人,物理学家、发明家,人造卫星的发明者,火箭专家。
10. 18岁造出全球最小卫星,印度天才少年轰动世界,如今怎样了
大部分的天才在人们心里的印象是他们的智商都非常高,似乎他们是上天派来的天兵神将。他们有着丰富的创意、卓越的情商和普通人超越不了的智商,他们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拥有非凡的能力。还有一些天才不仅仅是有天赋,因为有些时候天才是会超越天赋。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不一样的天才,正是这个世界有这样的人才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向前进。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造出全球最小卫星的18岁印度天才少年,如今活成了理想的模样。
他就是就像是被上天安装了一双隐形翅膀的天才,所拥有的能力智商以及品格让他飞得更高,飞得更远。他所获得的成就是普通人望其项背的,甚至终其一生都可能难以突破。国家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人,所以才会将使命交付与他们,让他们推动国家的一些领域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他们是一个领域的福音,也是一个国家的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