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掏耳朵勺是谁发明的

掏耳朵勺是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9-23 11:51:26

Ⅰ 掏耳朵的时后被人推了下,耳勺深入太深,现在内耳很痛...

你好朋友,这种情况不排除有会损伤耳道壁的可能,也有可能会损伤鼓膜。最好是完善检查,确诊后再治疗,不要盲目用药,以免耽误病情,注意复查,祝您健康。

Ⅱ 挖耳勺的历史考证

这种掏耳的工具,起源于何时?根据考古实物推断,不会迟于商代。在殷墟的妇好墓中出土的大批文物中,有两枚玉制挖耳勺,耳勺雕成鱼形,口、眼、背、胸、尾,纹饰清晰,十分精美。这位妇好,是殷王武丁的王妃,曾秉钺统兵征伐西方的大将军,而且,还是中国已知最早的一位女射手。
金质的挖耳勺,曾在江西南昌的一座古墓中发现。墓主人叫高荣,为三国时的东吴人,应出自显宦大族。陪葬的金耳勺,重9克,长24公分(普通挖耳勺10公分左右),从中可看出他身份的特殊。
据《清异录》记载,唐代宰相杜宗把“剜耳匙”(耳勺)称为“铁了事”,为精铁打制而成,可见这些大人物也是离不得此物的。
在明代小说《醒世恒言》中,出现一个词语叫“挖耳当招”,意思是见到别人举手挖耳屎,却误以为是招呼自己。这也说明,在明代挖耳勺的使用也是很普遍的。
在我的出生地湘潭,至今在一些老牌理发铺里,理发师在给顾客理发之外,还有捶背、挖耳屎的项目。他们使用的是柄较长的银挖耳勺,让顾客侧起头,然后极轻巧地掏挖耳屎,酥酥痒痒,确实是一种享受。
人有耳垢,就用手指甲去挖,指甲不成,便用草木棍或挖耳勺,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形。挖耳垢的专用品———挖耳勺,看上去一种不起眼的日常小用件,考察其史,也是不短呢。
有一句成语叫“挖耳当招”,意思是说,见别人举手挖耳,以为是在招呼自己。这条成语见于明代小说《醒世恒言》卷二十八:“那吴衙内记挂着贺小姐,一夜卧不安稳。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
由此看来,400年前已有“挖耳”一说了;但举手挖耳是否用勺,却不得知。
《清异录》记载,宰相杜宗把“剜耳匙”称作“铁了事”;杜宗是唐代武宗时期的人,这说明唐代已有挖耳的专用品了,而且通称这种物件为“剜耳匙”。这个别名又告诉我们,那时的挖耳勺是用铁制作的,耳中有垢,用它一挖了事。这别名取得颇为有趣。唐人就使用挖耳勺了,又证明挖耳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大概是挖耳勺微贱之故罢,在古典史籍中,再怎么耙梳钩沉,也难见文字记录了。然而,地下出土的文物还是有的,对于我们了解挖耳勺的历史渊源很有帮助。江西的考古工作者,曾在南昌一座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挖耳勺,此物竟是用贵重的黄金打制成的,长24厘米,重9克,墓主人叫高荣,是三国时代东吴人,距今大约有1700年的历史了。使用黄金挖耳勺,真够奢华的。另外,在陕西的雍城也出土过一枚挖耳勺,是略带黄色的玉石雕琢而成的,长约10厘米;它发现在闻名遐迩的秦公大墓的主椁中,谁会想到,这位2000多年前的秦国君主,是个喜欢挖耳的人呢?
再往远看,其实秦君的挖耳勺也并非是最早之物。河南安阳的殷墟妇好墓中,还发现过两枚鱼形的玉制挖耳勺,头部的鱼眼,透雕为孔,拴绳可以佩带在身上,设计得十分巧妙。它是殷王武丁王妃妇好的御用品,其史已有3200年。能不能说妇好的玉制挖耳勺就是耳勺史上的滥觞之作呢?恐怕还不能,因为妇好的挖耳勺制工已经相当完善,绝不会是初始之物。那么,比殷人更早的古人,耳中有垢,痒痒难耐时,他们一定也要用什么物件掏一掏的,他们用什么呢?悠悠远古,那就是一个让我们猜想的历史文化之谜了。

Ⅲ 掏耳勺掏耳朵安全吗

不要随便掏耳朵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并说为了舒服。其实,这样做害处很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耳屎,医学上叫盯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鼓膜是一层厚约0.1毫米的薄膜,如果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不小心会将鼓膜刺伤甚至穿孔,严重的会造成耳聋。

耳屎多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耳屎太多难以掏出,可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Ⅳ 挖耳勺挖出来的是什么

阻挡的细菌灰尘,经科学证明耳屎具有保护耳膜的作用,介意不要太频繁的掏耳屎。

Ⅳ 挖耳勺的学名是什么

耳挖。嘿嘿

Ⅵ 扣耳勺谁怎么发明

挖耳勺,在中国是个常见的物件,无人不知。这是一种专门用来掏挖耳屎的小巧工具。街头巷尾,至今犹有出卖。

挖耳勺的形制非常简单,细长的柄,柄的一端制出一个小勺。“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实,与包同意,凡勺之属皆从勺”。(《说文》)其质地有竹木、象牙、角骨、玉石、铁、铜、银、金,小巧玲珑,可以伸入耳孔内掏挖。

这种掏耳的工具,起源于何时?根据考古实物推断,不会迟于商代。在殷墟的妇好墓中出土的大批文物中,有两枚玉制挖耳勺,耳勺雕成鱼形,口、眼、背、胸、尾,纹饰清晰,十分精美。这位妇好,是殷王武丁的王妃,曾秉钺统兵征伐西方的大将军,而且,还是中国已知最早的一位女射手。

金质的挖耳勺,曾在江西南昌的一座古墓中发现。墓主人叫高荣,为三国时的东吴人,应出自显宦大族。陪葬的金耳勺,重9克,长24公分(普通挖耳勺10公分左右),从中可看出他身份的特殊。

据《清异录》记载,唐代宰相杜宗把“剜耳匙”(耳勺)称为“铁了事”,为精铁打制而成,可见这些大人物也是离不得此物的。

在明代小说《醒世恒言》中,出现一个词语叫“挖耳当招”,意思是见到别人举手挖耳屎,却误以为是招呼自己。这也说明,在明代挖耳勺的使用也是很普遍的。复制过来的

Ⅶ 挖耳勺的简介

挖耳勺,又叫耳挖勺,在中国是个常见的物件,无人不知。这是一种专门用来掏挖耳屎的小巧工具。街头巷尾,至今犹有出卖。挖耳勺的形制非常简单,细长的柄,柄的一端制出一个小勺。“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实,与包同意,凡勺之属皆从勺”。(《说文》)其质地有竹木、象牙、角骨、玉石、铁、铜、银、金,小巧玲珑,可以伸入耳孔内掏挖。

Ⅷ 这个挖耳勺咋这么大啊!这是什么时候的呢

淘宝就有卖这种长的掏耳勺,三四块钱一只。

Ⅸ 一直以来,用掏耳勺掏耳朵

您好,一般掏耳朵应该避免使用尖锐性东西,你的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患有外耳道疔疖,也有可能是掏耳朵造成的损伤,并不一定是中耳炎。;请避免再次使用掏耳勺掏耳朵,可以使用棉棒,建议去医院耳鼻喉科进行详细检查,确诊后再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

Ⅹ 挖耳勺定律 是个啥

在受到骚扰的时候,准备一个挖耳勺,假装正在掏耳朵,这个时候就没事了,因为一个人内心是不会打扰和侵犯触碰一个正在掏耳朵的人,这个就是著名的挖耳勺定律

阅读全文

与掏耳朵勺是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