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说明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说明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发布时间:2021-09-23 09:19:31

1. 怎样理解生产要素的作用和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关系
任何生产过程都需要有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缺一不可。生产的结果从实物形态看,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作为物质财富,当然离不开物的要素。所以,财富是由人的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配第语),就是对这一关系的形象表述。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生产的结果从价值形成看,是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它包含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都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才能实现。因此,价值的创造反映的只是与他人的劳动的关系,而与物的要素没有关系。这是从生产的结果来看的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即人的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是财富的共同源泉,价值则惟一地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
在把握这一关系时,应该指出的是,说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惟一源泉,并不等于说价值的创造不需要其他生产要素,也就是说,其他生产要素虽然不创造价值,但价值的创造又不能离开其他生产要素,它们是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离开了生产,价值的创造就无从谈起。仅有劳动是无法进行生产的,劳动只有和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进行现实的生产,从而才能创造价值。而且其他生产要素的状况又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劳动效率,进而影响到价值的创造。例如,当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时,就能够提高人的劳动效率,使人的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商品。但是,这只是影响作用,即其他生产要素影响的是人的劳动效率,而直接与价值创造相联系的仍然是人的劳动,劳动仍然是价值创造的惟一源泉。
总之,人的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惟一源泉,其他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它们是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并且对价值的创造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价值的实体是人类的劳动,其中不包含任何物的要素。尽管在今天各种生产要素对价值的创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人的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这一关系是不会改变的。科学技术的功能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在于创造价值。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始终存在于生产过程中,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存在于现在,还将存在于未来的生产过程中。人们运用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它对提高生产效率的功能大小无疑是有差别的,但不能说不同发展水平的科学技术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果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而较落后的科学技术则不具有这一功能,那就会导致逻辑上的混乱,从而得出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创造价值,不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够创造价值的错误结论。这种逻辑上的混乱可以说一戳即破。早期资本主义也有科学技术,尽管比现在显得落后。能说那时的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现在的科学技术就创造价值了吗!说科学技术本身不创造价值,并不否认科学技术对价值创造的影响。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不仅是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的前提,而且也是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的必要条件。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之所以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商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运用直接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使人类的劳动不断地起着自乘的作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在相同的时间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商品,即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劳动起着自乘的作用,它可以等于多倍的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劳动。科学技术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的决定性作用,正是通过把科学技术这一要素融进其他生产要素来实现的,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就会带来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的劳动能够得到自乘,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商品。所以,直接创造更多的商品的是人类高效率的活劳动,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

2. 生产资料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生产资料的三要素分别是劳动、资本、土地。萨伊把资本主义生产归结为生产一般,把资本等同于生产工具,认为劳动、资本、土地是一切社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

同时,他认为生产不是创造物质产品,而是创造效用。而效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因而商品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它的效用。这样,他把劳动、资本、土地这三个生产要素,不仅看作是创造商品效用的要素,而且看成是创造商品价值的要素。

(2)说明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扩展阅读:

生产三要素既然都是创造价值的源泉,那么各个要素的所有者就可以分别依据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取得应有的收入:工人提供了劳动而得到工资,资本家提供了资本而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提供了土地而得到地租。因此,他把本来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三种收入,说成是各有自己的独立的源泉。

这种观点把作为一般生产要素的土地和劳动同作为一定生产关系的资本联系和并列起来,抹煞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质,把资本、土地和劳动分别作为利息、地租和工资的源泉,抹煞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掩盖了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3. 肖二第23题,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创造价值,错在哪

人类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要素只是参与价值的形成,不会创造价值。。。 查看原帖>>

4.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说明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明和利用工具机器来代替与帮助人类创造的过程,如果永远把原始的劳动放在第一位就无所谓发展科技和工具,借助物力和方法来创造价值了,那是不聪敏的原始干法吧?马克都是一百年前的观点了,现在科技如此发达,观念也应该同步发展吧?

5. 提出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的

基本观点
要素价值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土地、资本、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现在还有人提出企业家作为第四大生产要素,把前三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共同创造价值。他们提倡按贡献分配,他们认为,资本、土地也要参与分配正是因为它们也参与了价值的创造。要素价值论把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生产、价值的形成过程和价值的增殖过程混为一谈。

理论研究
马克思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的混乱体

1、实际上马克思一再强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这个观点,就已经包含着要素价值论的成份

在这个观点中,“物品的价值不是它的个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他详细说明了这个道理:“...现在假定有一个资本家由于采用新的生产方法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因此,每件在这种生产率提高的特殊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它的社会价值,就是说,这个商品所花费的劳动,少于在社会平均条件下生产的大宗物品所花费的劳动。...但是物品的价值不是它的个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但它的社会价值不是由它在个别场合所花费的劳动时间,而是由它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这段话已经充分表明马克思的要素价值论观点了。因为资本家采用先进机器使其产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这是先进机器的“功劳”;但按马克思的观点,产品的真正价值并不是个别价值,而是这种社会价值。因此这就等于说:机器为资本家创造了更大的价值。比如象马克思以上所说的事例:机器使生产率提高,使单位成本产量从12件提高到24件,但每件产品的社会价值没有变(虽然马克思知道这个社会价值会略有变低,但并不构成实质性变化);于是24件产品所具有的总价值明显增大了。如果马克思承认这一点,即承认在相同成本耗费的条件下,产量变大其总价值量也随着变大,那么他的要素价值论倾向就毫无疑问了。

2、而在另外的地方马克思则强调社会价值回归个别价值的“规律”

他说:“随着机器在同一生产部门内普遍应用,机器产品的社会价值就降低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于是下述规律就得到了证实,按照这个规律,剩余价值不是来源于资本家用机器所代替的劳动力,恰恰相反,是来源于资本家雇来使用机器的劳动力”。在这里,马克思的观点十分明显,即只有个别价值才是体现“规律”的真正价值决定,这个规律是什么规律,就是价值规律与劳动价值论规律。---如果产品的社会价值大于它的个别价值,那么大于个别价值的部分并不能用劳动价值论来说明,这部分只能用机器的作用来说明;因此马克思特别强调:只有“随着机器在同一生产部门内普遍应用,机器产品的社会价值就降低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而使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这部分被压缩掉,劳动价值论才能得到体现。个别价值是物品所实际凝结着的代价耗费,特别是凝结着人类劳动的实际耗费。因此,按劳动价值论,只有个别价值才符合要求。而偏离了这个个别价值的所有社会价值,它所包含的名义价值量不是大于,就是小于实际耗费量(也就是个别价值量)。这种社会价值又如何能够符合劳动价值论要求呢?比如现在电视机的价值是1000元,它能够在市场上卖出1000元价格;这是电视机的“社会价值”。那么如果我白拣得(或者偷窃得到。反正意思是说不用耗费什么劳动代价)一台电视机,那么这台机器的价值也是1000元了。这如何符合劳动价值论呢?这也正是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质疑最多的问题。比如,陈年老酒,它所实际耗费的成本不太大,但只是因为存放时间长(比如几十年、几百年),它的价格就很贵。即它的个别价值低,但它的社会价值很高。按马克思“社会价值决定论”,则难以符合劳动价值论。

3、在微观性的价值现象里,马克思存在着要素价值论的思想

什么是微观性的价值现象呢?就是针对单一个生产者,和单一个产品的价值问题。每一个产品都包含着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都存在着这两者的关系与矛盾。在单一个产品里,马克思要坚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下的“社会价值”。这样,在马克思看来,一个产品的“真正价值”就不是它所实际凝结着的劳动耗费,而是与它的实际耗费没有多大关系的社会价值。十分显然,这给“机器创造价值”的要素价值论的活动创造了广阔的舞台。而在宏观性的价值现象里,马克思则存在着劳动价值论思想。什么是宏观性的价值现象呢?就是社会总体价值现象,这种社会总体价值量是由社会总体劳动耗费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一贯强调总价格符合总价值,认为这是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表现所必须具有的前提条件。马克思如何从微观要素价值论走向宏观劳动价值论呢?在微观要素价值论里,马克思承认24件产品所包含的价值大于12件产品所包含的价值,即承认先进机器所创造的一笔超额利润也属于正常的价值决定所包含的价值量。但是他也不忘指出这笔超额利润会因为先进机器普及使用形成更大市场竞争而缩小,直至消失;并且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规律”。所以马克思是通过“先进机器普及使用形成更大市场竞争”而实现从微观要素价值论走向宏观劳动价值论的。

总之,超额利润消失是微观要素价值论走向宏观劳动价值论的必要环节。所以马克思微观要素价值论的关键指标是承认超额利润的合理存在(即符合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思想的存在),而先进机器等生产要素是获得超额利润的根本决定因素。马克思说:“如果采用新方法的资本家按这个物品的社会价值1先令出售,那么他的物品的售价就超出它的个别价值3便士,这样,他就实现了3便士的超额剩余价值”。可见,在“物品的价值不是它的个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思想下,马克思是认可超额利润作为价值决定下的合理利润存在的;可是这笔超额利润并不能由劳动价值论得到解释。而马克思宏观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指标正相反,是否认超额利润的合理存在,只承认它暂时的、不符合规律的存在。因为在“机器产品的社会价值就降低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思想下,人们很容易发现马克思是将劳动价值论认为是没有超额利润存在的一个理论。归根到底,超额利润是先进机器等生产要素发挥作用的一个积极的结果与基本动力。因此人们才可以将它看成衡量马克思在要素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之间摇摆不定的关键。[1]

6. 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1、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2、但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本身不创造价值,它们的价值(土地除外)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6)说明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扩展阅读:

生产要素有两种:劳动和适当的自然物品。 劳动或是体力的,或是脑力的;说得更明白些,这一区别乃是或是肌肉的或是神经的;在劳动这一观念中,不仅应包括所作的努力本身,还应包括在某一职业中因进行思考或使用肌肉而引起的一切不愉快感觉,一切肉体上的不适或精神上的烦恼,或两者兼而有之。

关于另一种生产要素(适当的自然物品),需要指出的是,某些能满足人类需要的物品是自然存在或生长的。洞窟和树穴可以提供藏身之处;果实、根茎、野生蜂蜜以及其他天然产物可以用来维持人类的生命。但即令是这些东西,通常也需要花费相当数量的劳动,不是为了制造它们,而是用于寻找和占有它们。

7. 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吗

BC。这两个选项分别是所有制和市场经济,如果还有个公有制的多种实现方式那这个也选,这三个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依据。而剩下两个不选,并非每个生产要素都有价值,比如土地就没有。它们也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只有劳动,劳动是其源泉。

8. 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吗

不一定。一个生产成功的要素,不光是创造价值。这里的要素是多方面的。
比如:工人的积极性,没有这个积极性,您还有什么价值可说?

9. 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吗

“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这一说法是片面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剩余劳动,剩余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需要指出的是,财富不同于价值。财富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阅读全文

与说明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