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稻谁发明的
水稻是历史上人们根据野生的水稻植物驯化,培育而来,现代的杂交水稻由袁隆平发明。
② 水稻创始人是
“水稻创始人是?”应该是想问“杂交水稻创始人”是谁吧?
杂交水稻的创始人回是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答父”的袁隆平
如果是问 水稻的创始人。呵呵~~~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是谁创始的。这个不电话也不是蒸汽机,应该不存在“创始”一说吧。
③ 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故事
6、 自信,从自卑中破茧而出
冰心曾有诗云:成功的花,人们只羡慕她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浸满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而我,却要说:自信的帆,世人只惊讶它乘风破浪的风姿,而当初的舵手原本从自卑中脱胎换骨,没有苦苦搏击风浪的训练,何来今日的自信?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而自信这朵争奇斗艳的花儿浸染了挑战自卑的苦水,而自信这柄刺破长空的剑浸染了战胜自卑的抗争之血泪.
古代演说家斯德哥尔摩在公众面前总是滔滔不绝,谈古论今,十分潇洒,十分自信.可很少有人知道这多自信自强的花曾经是多么自卑,因为当初的他竟然口吃,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心智明朗的他痛感口吃之苦,下定决心战胜口吃这一致命弱点.于是他拿出自信的勇气,以坚强的信念为依托,口中含石,刻苦训练,终于迎来了演讲台上的自信与潇洒.
如果你不熟悉斯德哥尔摩,相信你一定熟悉李阳——也是一位从自卑中找到自信的强者.
今日的李扬说一口流利的疯狂英语,他往来穿梭于各大名校,各个国家,为上万人讲解疯狂英语的要领,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同样,他的自信也不是天生,而是由自卑激出强大的战斗力,勇于克服,勇于面对困境,相信大家都已熟知李扬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发奋自强最终成为现在自信潇洒的演说者的事迹,所以不再赘述.
这儿人的自信都生于自卑中,他们原本自卑,为什么会成为自信的人呢?因为是自身弱点让他们深感自卑,深深痛苦,最终无法承受这份痛楚所以痛下决心,冲破弱点,突破自卑之茧,飞向自信的天空.自信本是生于自卑中.
最自卑的人往往成为最自信的人,看似有悖常理,却是一般规律,就像最失败的人往往成为最成功的人,二者本质一样.其实这就明白无误地提醒我们:处于自卑中的人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一定要坚信自己能成为最自信的人.因为自卑能激发出更大的战斗力与奋斗热情.那么聪明的你何必苦恼于困境,何不利用这份力量成为最自信的人呢?
自信,是一只高飞的蝴蝶,在太阳的光芒下,它的双翅闪着夺目的光彩,可是奇怪的是,它的家却名叫“自卑”.
④ 水稻是谁发明的
稻的栽培历抄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袭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 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物。没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余的地方,分给那些少的地方。
(4)咸水水稻发明人扩展阅读
未来水稻,是每个育种科学家都要思考的重大方向。目前,国际上很多专家都在通过研究未来气候变化、人类对水稻食用的需求等因素,来预测未来水稻需具有或应改良的优良性状。未来水稻代表研究方向,但不是某个具体的新水稻类型,或独立概念。
作为超级稻二、三、四期百亩片攻关成功品种的培育者,邓启云是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和形态改良,通过常规方法育种的杰出代表之一。在他看来,“未来水稻”涉及的生物分子育种技术,是先进技术。
⑤ 海水种稻发明人
目前,一条最早出现在网上、并获得网民们数万转发的一条消息宣称,研发海水稻的人,是咱们中国人最熟悉、也最敬仰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
然而必须告诉大家,这条环球时报微博也一度跟风转发了的信息并不准确,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这海水稻的研究工作,还离不开另外一个我们很多人并不怎么熟悉的广东农业科学家的名字。
他,就是袁隆平先生这次在青岛进行海水稻研究的搭档,来自广东湛江的陈日胜先生!
实际上,从广东多家媒体过往的报道来看,这海水稻的发现和培育,还要多亏陈日胜先生呢。因为,是他早在1986年的时候,最先发现了一种可以抵抗海水盐碱性的野生水稻,并从此开始了近30年的海水稻培育工作。
然而,这项工作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十分困难。因为经过如此长时间的努力,陈日胜一直在培育的“海稻86”品种,也仅仅从亩产100斤提升到了亩产300斤。而虽然海水稻有着天然抗虫、不需化肥等优势,却也面临着比如收割困难,不抗倒伏等问题。
这也是为何,虽然陈日胜先生苦苦研究了28年海水稻,却仍然未能进入商业化种植的原因。
来源:《湛江日报》
但谁也不会否定的是,陈日胜的研究工作的潜力是巨大的。根据湛江日报2014年的报道,陈日胜的研究早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许多西方农业生物公司的关注,纷纷找上门来希望与他合作。但陈日胜很清楚如果与这些西方公司合作,那么将来专利就可能会被他们所获得。所以,他坚定地表示:
去外国研究就变成外国的专利了,搞研究必须在中国,这是我们中国的东西,一定要留在中国。
幸运的是,陈日胜先生的研究,引起了“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关注。根据湛江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2014年10月,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副主任马国辉等多位专家就受袁隆平先生委托,来到湛江考察了陈日胜的海水稻,并一致认为这是一种很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建议国家加强全面保护。
最终,陈日胜的海水稻项目获得了农业部的关注,成为了国家级项目。
而陈日胜也非常欣喜于袁隆平这位被中国网民们称为“大德鲁伊”的农业大神级人物对于他项目的关注和介入。在湛江日报的报道中,陈日胜甚至直接表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我影响最大!”
令人欣慰的是,虽然起初报道袁隆平研究海水稻消息的那家青岛新闻网站,并没有提及陈日胜先生,但后来青岛本地的媒体以及其他地方的网站都在报道中更正了这一问题,补充了陈日胜先生的内容,也因此避免了舆论场上可能会因为“只说袁隆平,不提陈日胜”而出现的误会。
这张照片中,袁隆平先生背后的人便是陈日胜先生。
实际上,袁隆平这两天在青岛举行的关于海水稻研发的发布会上就曾多次提到了陈日胜先生。袁老先生还很坦率地表示,其实他来青岛成立这个海水稻研发中心,正是为了把陈日胜这位海水稻的发现者以及国内其他一些同样在研究海水稻的专家的智慧“整合”在一起,通过杂交水稻技术最终培养出不仅可以用海水灌溉,更可以用于商业推广的高产水稻。
因此,得知了事情全貌的网友们,不仅给陈日胜点了赞,更肯定了袁隆平先生所扮演的“伯乐”的角色。
目前,根据青岛日报的说法,袁隆平老先生计划的目标是在3年内研发出亩产可以达到300公斤的海水稻。而一旦成功,这将令我国数量巨大但此前一直没法种粮食的盐碱地上,也能长出粮食来。若按2亿亩来算,就能增产500亿公斤,多养活约两亿人!
袁隆平、陈日胜,以及更多在中国研究海水稻问题的专家们,一旦大家的努力可以结出硕果,我们可以改变的将不仅仅是中国的粮食问题,也不仅仅如不少网友所说,可以愉快地在我们南海的岛屿上种庄稼了——更重要的是,对于世界上很多的岛国来说,乃至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来说,这都将成为他们的福音!
陈日胜
换言之,我们不仅能够进一步解决我们自己的粮食问题,还能救济天下,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辈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中国人虽然看起来很沉默,但我们将给全世界带来的,必将是实打实的福利!
⑥ 最早发现水稻的人是谁
发现人已无法考究。水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
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河姆渡人。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6)咸水水稻发明人扩展阅读
东汉时,南方的人口逐渐增加,东汉末年,由于连年的战争,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遭受到很大的破坏,中原人民大量逃入长江流域。西晋覆灭后,北方相当长时期内局面混乱,以后又有更多的中原人民向南迁移。
这些南来的移民,不但增加了南方的人力,同时带来了北方各地区较高的生产技术,这对于长江中下游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
但是南方的自然环境及其相应的作物栽培方法和北方有许多区别。稻对生长条件和栽培技术的要求较高。首先,水稻需要田面有适量的水,南方虽然雨量比较多,还是需要讲求水利,以便灌溉。由于南方多丘陵地,斜坡不能蓄水。
又有不少低洼地,容易被水淹没,这就给南方的土地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尽管春秋战国到秦汉的长时期内,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那样发达,而南方还是地广人稀,经济文化的发展比不上中原地区。
⑦ 八十年代发明水稻的人叫什么名字。
袁隆平---杂交水稻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中国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
摘自网络。
⑧ 水稻是谁发明的
袁隆平袁老啊,吃了那么久的饭了
⑨ 水稻创始人是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